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胚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成牙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巴娇娇 何惠宇 +2 位作者 胡杨 马嵋 韩祥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背景:多项实验表明牙胚组织在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基因发挥作用,共同促进牙胚发育。目的:观察牙本质基质蛋白1、成釉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同源异型盒基因1在大鼠牙胚细胞体外培养的不同时间的表达。方法:对体外培养后第1,3,6天的牙胚... 背景:多项实验表明牙胚组织在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基因发挥作用,共同促进牙胚发育。目的:观察牙本质基质蛋白1、成釉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同源异型盒基因1在大鼠牙胚细胞体外培养的不同时间的表达。方法:对体外培养后第1,3,6天的牙胚细胞提取RNA,反转录后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牙本质基质蛋白1、成釉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同源异型盒基因1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牙胚细胞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成釉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培养3 d时达到峰值(P<0.05),而同源异型盒基因1 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口腔组织工程 牙胚细胞 培养 牙本质基质蛋白1 成釉蛋白 Ⅰ型胶原蛋白 同源异型盒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成骨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样祯 何惠宇 +4 位作者 胡杨 巴娇娇 王欢欢 米雪 网佑力孜·阿布杜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821-828,共8页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裂增殖作用,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诱导新骨形成方面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单独和联合转染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裂增殖作用,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诱导新骨形成方面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单独和联合转染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骨向分化的影响,比较Ⅰ型胶原蛋白、骨钙蛋白、骨桥蛋白等非特异性成骨基因于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对表达量的差别,为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做理论依据。方法:构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得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联合组、对照组细胞,提取RNA后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骨钙蛋白、骨桥蛋白等非特异性成骨基因的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联合组4组间非特异性成骨基因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交互作用(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和骨钙蛋白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骨桥蛋白基因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联合转染组中的Ⅰ型胶原蛋白、骨钙蛋白、骨桥蛋白等非特异性成骨基因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较多,该组细胞的成骨功能最强,适合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种子细胞 Ⅰ型胶原 骨钙蛋白 骨桥蛋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骨修复极限骨缺损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小志 杨桦 +2 位作者 张辰 何惠宇 巴娇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3-1318,共6页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为骨缺损带来新的治疗路径,生物基因转染优化了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骨修复绵羊极限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9只阿勒泰大...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为骨缺损带来新的治疗路径,生物基因转染优化了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骨修复绵羊极限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9只阿勒泰大尾绵羊,制作双侧髂骨极限性骨缺损模型,左侧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骨复合材料(实验组),其中3只右侧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支架骨复合材料(细胞支架组),3只右侧植入同种异体支架骨材料(同种异体骨组),3只右侧植入β-磷酸三钙材料(磷酸三钙组)。植入后4,8,12周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1)组织学观察:植入12周时,实验组同种异体骨材料大范围吸收,破骨样细胞逐渐减少,成骨样细胞增多,骨小梁周围骨纤维基质逐渐致密,可见大面积成片状新骨,骨小梁结构清晰,骨改建明显,术区始终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其余3组支架骨材料降解,但无明显骨改建;(2)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植入12周时,实验组骨涎蛋白与Ⅰ型胶原呈强阳性表达,其余3组骨涎蛋白与Ⅰ型胶原呈弱表达;(3)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骨,可完全修复羊极限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干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Ⅱ期“V”型和“+”型牙龈瓣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成 张晓雯 +3 位作者 巴娇娇 李雅梅 艾娟 鲍飞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V"型和"+"型牙龈瓣在种植Ⅱ期牙龈组织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7例患者,完成331颗种植义齿.其中,美学区97颗,种植Ⅱ期手术采用"V"型牙龈瓣,术后2周-9个月完成最终义齿修复;磨牙区234颗,种植Ⅱ期手术采用"+"... 目的:探讨"V"型和"+"型牙龈瓣在种植Ⅱ期牙龈组织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7例患者,完成331颗种植义齿.其中,美学区97颗,种植Ⅱ期手术采用"V"型牙龈瓣,术后2周-9个月完成最终义齿修复;磨牙区234颗,种植Ⅱ期手术采用"+"型牙龈瓣,术后2-5周完成最终义齿修复.美学区种植体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行红色美学评分标准(PES)评估,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样本均数q检验.磨牙区种植体术后随访6个月-1 a.结果:所有331颗种植体均完成种植修复.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功能良好.美学区牙龈"V"型瓣术后PES各指标持续改善.术后2周,PES分值为7.13±0.46,显著高于术前4.81±0.38(P<0.05);术后3个月的分值(7.64±0.43)较术后2周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和1年PES分值趋于稳定(分别为8.18±0.47,8.22±0.45),较术后3个月差异显著(P<0.05).磨牙区"+"型瓣术后2-3周,97.86%(229/234)的种植体获得良好的牙龈袖口形态.术后6个月-1 a,94.44% (221/234)的种植义齿牙龈袖口健康,形态满意.结论:种植Ⅱ期手术采用"V"型和"+"型牙龈瓣,操作方便,创伤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Ⅱ期 牙龈组织增量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成骨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韩祥祯 何惠宇 +1 位作者 胡杨 巴娇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人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诱导羊第4代BMSC...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人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诱导羊第4代BMSCs为转染组,选择未转染的BMSCs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2组细胞BMP-2与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Ⅰ型胶原、骨钙素、骨桥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转染组骨钙素、骨桥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Ⅰ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基因转染可增强羊B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的能力,可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2 慢病毒载体 种子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探讨联合治疗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巴娇娇 于卉 +2 位作者 赵涓彤 袁静雯 何丽梅 《兵团医学》 2020年第4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开口训练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集6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病变部位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方法,每...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开口训练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集6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病变部位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方法,每两周注射一次,共5次为一疗程,观察组在注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在行开口训练,评估一个疗程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疗效达93.33%,其中24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中有14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总疗效73.3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的临床治疗中,曲安奈德联合开口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曲安奈德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 曲安奈德 开口训练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自酸蚀粘结剂与流动树脂对窝沟封闭剂脱落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涓彤 武珊珊 +1 位作者 巴娇娇 于卉 《兵团医学》 2020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牙面酸蚀方法以及不同窝沟封闭材料对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脱落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兵团第三师53团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376名7~9岁的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共计1504颗第一恒磨牙,随机分为2组(n=188),常规清洁后,分别采... 目的:评价不同牙面酸蚀方法以及不同窝沟封闭材料对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脱落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兵团第三师53团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376名7~9岁的维吾尔族学龄儿童共计1504颗第一恒磨牙,随机分为2组(n=188),常规清洁后,分别采用3M第八代自酸蚀粘结剂、格鲁玛酸蚀剂处理牙面,用3MZ350XT流动树脂、Conseal f两种封闭剂进行窝沟封闭(n=376)。每组16,46牙使用3MZ350XT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26,36牙使用Conseal f进行封闭;分别于窝沟封闭后3.6个月复查封闭剂脱落情况,并比较各组封闭剂脱落率。结果:在使用同一酸蚀剂情况下,封闭术后3个月,Z350XT流动树脂组和Conseal f窝沟封闭剂组的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窝沟封闭术后6个月再查,Z350XT流动树脂组和Conseal f窝沟封闭剂组的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不同酸蚀剂,同种窝沟封闭剂的术后3个月、6个月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3M Z350XT流动树脂作为窝沟封闭剂,其术后脱落率低于Conseal f窝沟封闭剂;不同酸蚀剂对于窝沟封闭剂的脱落率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封闭 脱落率 3M/ESPE自酸蚀粘结剂 酸蚀剂 封闭剂 卡方检验 维吾尔族儿童 牙面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