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炭对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孟雨田 赵承森 +6 位作者 李晓庆 徐晴晴 陈琳 马晓伟 张月沛 王宏燕 赵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0-1347,共8页
为了修复退化的黑土,提高黑土有机质含量,通过室外盆栽试验,在高、低两种有机质含量黑土中施用质量比为0.5%、1.5%、2.5%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测定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A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为了修复退化的黑土,提高黑土有机质含量,通过室外盆栽试验,在高、低两种有机质含量黑土中施用质量比为0.5%、1.5%、2.5%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测定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A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重组有机碳(HFOC)、轻组有机碳(LF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惰性有机碳(ROC)含量,研究了生物质炭对高、低两种有机质含量的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明显增加土壤TOC、POC、MOC、HFOC、LFOC和ROC的含量,且浓度越高提升效果越明显;而WSOC的含量逐渐减小;(2)生物质炭对土壤AOC、MBC含量的影响与试验时间有关;高浓度的生物质炭会抑制土壤AOC与MBC含量,与对照相比,1.5%处理对AOC与MBC的提升最大。可以得出:施用不同量生物质炭对高、低两种有机质含量的黑土有机碳组分均有一定的影响;生物质炭的施入对于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影响比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生物质炭 有机碳组分 高有机质土 低有机质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对不同有机碳含量的黑土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庆 赵承森 +6 位作者 孟雨田 徐晴晴 陈琳 马晓伟 刘锡博 王宏燕 赵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6,共8页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不同添加量对不同有机碳含量的黑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为提高退化的黑土质量以及利用秸秆修复退化黑土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通过室外培养法,在2种不同有机碳含量的黑土中添加不同量(w)的玉米秸秆(0.5%、1.5%和2....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不同添加量对不同有机碳含量的黑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为提高退化的黑土质量以及利用秸秆修复退化黑土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通过室外培养法,在2种不同有机碳含量的黑土中添加不同量(w)的玉米秸秆(0.5%、1.5%和2.5%),研究黑土有机碳库中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重组有机碳(HFOC)和惰性碳(IOC)的含量变化及各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添加量的玉米秸秆均可增加2种有机碳含量黑土的TOC、ROC、MBC、DOC、POC、LFOC、MOC和IOC含量,且对低有机碳含量的黑土提高效果更明显,但却降低了2种黑土的HFOC含量。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除LFOC和HFOC之外均与TOC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OC、MBC、DOC和POC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结论】添加不同量玉米秸秆对2种有机碳含量的黑土均有一定的影响,高添加量秸秆施入可以有效提升高、低有机碳含量黑土的有机碳库组分,对低有机碳含量的黑土效果更好。在本试验玉米秸秆添加范围内,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玉米秸秆 有机碳组分 碳库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与秸秆生物炭对2种黑土有机碳含量及碳库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宏燕 许毛毛 +3 位作者 孟雨田 李晓庆 高敬尧 郝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8-232,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炭和两者混合配施添加到有机碳含量不同的2种黑土之后对土壤矿化、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碳库的影响,为不同退化程度黑土的修复提供依据。结果发现,秸秆施入低有机碳土壤的CO_2释放量高于高有...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炭和两者混合配施添加到有机碳含量不同的2种黑土之后对土壤矿化、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碳库的影响,为不同退化程度黑土的修复提供依据。结果发现,秸秆施入低有机碳土壤的CO_2释放量高于高有机碳土壤,秸秆炭施入对2种黑土CO_2释放无显著影响;秸秆对高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更显著,秸秆炭能提高2种黑土的有机碳含量;秸秆提升黑土活性有机碳含量,秸秆炭施入降低了黑土活性有机碳含量,2种土壤之间无明显差异;秸秆与秸秆炭配施提高黑土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效果最佳,且对高有机碳土壤提升更大;秸秆施入对高有机碳黑土的可矿化碳含量增加影响更大,秸秆炭降低了2种黑土可矿化碳含量。另外,秸秆与秸秆炭的施入对低有机碳土壤的碳库管理指数影响更大。结果表明,秸秆与秸秆炭混合配施,在保障养分供应的同时能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对于低有机碳黑土,适当增加秸秆炭的施入,更利于有机碳的固持;对于高有机碳土壤,宜适当提高秸秆的施入,可减少CO_2释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秸秆 生物质炭 土壤矿化 有机碳组分 碳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白浆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传宝 孟雨田 +3 位作者 李晓庆 陈琳 徐晴晴 王宏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56-60,共5页
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梯度生物质炭施入量(0、10、20、30 t/hm^2)施入白浆土对玉米的生长性状、产量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生物质炭是玉米秸秆在700℃下限氧热裂解制成。2年试验综合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在玉米苗期抑制了植株生... 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梯度生物质炭施入量(0、10、20、30 t/hm^2)施入白浆土对玉米的生长性状、产量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生物质炭是玉米秸秆在700℃下限氧热裂解制成。2年试验综合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在玉米苗期抑制了植株生长,其株高显著低于对照,其他生育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生育后期,施用生物质炭20 t/hm^2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30 t/hm^2处理则没有显著性差异。施用生物质炭显著影响土壤特性,在施用量为30 t/hm^2时,2015年和2016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对照CK相比,显著提高了36.56%、8.46%和38.57%、9.09%;并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 H值,降低了土壤容重,在生物质炭B2、B3处理下,2015年和2016年土壤p H值分别提高了2.27%、4.70%和2.28%、4.23%;容重降低9.68%、12.40%和11.35%、13.11%。施用生物质炭玉米产量的提高范围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0.53%~1.73%和2.82%~7.58%,增产效果优于首年,但不同施用量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生物质炭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作物生产效率、促进土壤可持续利用及作物增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白浆土 玉米 生长性状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种植对盐碱土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宏燕 孙岩 +5 位作者 于军 李思萌 袁佳慧 孟雨田 赵伟 李晓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44-1548,共5页
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善耕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试验园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有机种植年限处理,对盐碱土进行田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种植,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土壤肥力随有机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土... 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善耕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试验园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有机种植年限处理,对盐碱土进行田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种植,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土壤肥力随有机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种植。另外,有机种植能够降低土壤p H值、总碱度以及容重,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对盐碱土具有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种植 土壤肥力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状态估计的全局灵敏度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孟雨田 严正 +1 位作者 徐潇源 方陈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在配电网状态估计中,量测装置配置不齐全,通常引入伪量测来满足系统的可观性要求。考虑到量测数据有一定的误差以及伪量测与真实值之间可能存在偏差,配电网状态估计的量测和伪量测存在不确定性,这会影响配电网状态估计的准确性。文中提... 在配电网状态估计中,量测装置配置不齐全,通常引入伪量测来满足系统的可观性要求。考虑到量测数据有一定的误差以及伪量测与真实值之间可能存在偏差,配电网状态估计的量测和伪量测存在不确定性,这会影响配电网状态估计的准确性。文中提出了配电网状态估计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辨识影响状态估计精度的关键(伪)量测不确定性因素及其位置;利用稀疏多项式混沌展开计算全局灵敏度指标,以提高全局灵敏度分析的计算效率;建立了基于不确定性因素重要性排序的量测装置布点方法。采用IEEE 33节点配电网进行仿真,通过与常用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状态估计灵敏度分析方法的不足,能有效评估(伪)量测不确定性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状态估计的影响;此外,基于全局灵敏度分析的量测装置布点方法能显著提高配电网状态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状态估计 不确定性 全局灵敏度分析 稀疏多项式混沌展开 量测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醋液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晴晴 李晓庆 +2 位作者 孟雨田 陈琳 王宏燕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1-23,共3页
木醋液是一种从植物体中提取的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物质。它成分复杂,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以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木醋液以其环保可再生、对人畜无害、成本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对木醋液应用... 木醋液是一种从植物体中提取的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物质。它成分复杂,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以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木醋液以其环保可再生、对人畜无害、成本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对木醋液应用研究与进展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环保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基土壤改良剂对白浆土中碳氮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徐红涛 代琳 +4 位作者 高敬尧 孙岩 冯露 孟雨田 王宏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81-285,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炭基土壤改良剂的不同施入量(0、10、20、30 t/hm^2)对旱作农田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且随着施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与CK相...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炭基土壤改良剂的不同施入量(0、10、20、30 t/hm^2)对旱作农田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且随着施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与CK相比,处理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19%~25.93%,土壤全氮含量提高2.20%~16.1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19.23%~73.93%,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提高24.94%~89.51%,且均在施入30 t/hm2炭基土壤改良剂时达到最大值。因此,添加炭基土壤改良剂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及碳、氮的含量、提升土壤养分持续供给的效用。炭基土壤改良剂的推荐用量为2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土壤改良剂 白浆土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沙壤土根系土壤氮素转化强度及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陈红卫 代琳 +2 位作者 冯露 李晓庆 孟雨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284-286,共3页
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0(CK)、10(B1)、20(B2)、30(B3)t/hm2对旱作农田玉米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强度及无机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固氮作用强度呈先上升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在乳熟期B2处理下达到最... 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0(CK)、10(B1)、20(B2)、30(B3)t/hm2对旱作农田玉米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强度及无机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固氮作用强度呈先上升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在乳熟期B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氨化作用强度在苗期、拔节期和乳熟期各处理与CK均有显著差异(P<0.05),20 t/hm2生物质炭处理的氨化作用强度均明显高于CK处理。在苗期和拔节期、B1和B2处理下的根际土壤硝化作用强度与CK处理差异显著(P<0.05)。生物质炭的施入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乳熟期和成熟期铵态氮含量仅B2处理与CK相比差异显著,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35.71%、41.79%。在成熟期各处理间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在拔节期和乳熟期,B2、B3处理与CK差异显著,分别提高了32.86%、37.93%和52.41%、4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沙壤土 氮素转化 无机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基肥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红卫 黄玲 +3 位作者 冯露 李晓庆 孟雨田 代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7-981,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梯度用量生物质炭基肥(0、10、20、30 t·hm^(-2))对旱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土壤的CO_2-C排放量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提高了0.81%~23.05%和11.66%~3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梯度用量生物质炭基肥(0、10、20、30 t·hm^(-2))对旱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土壤的CO_2-C排放量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提高了0.81%~23.05%和11.66%~30.94%;土壤N_2O的排放总量分别降低了13.32%~16.59%和7.90%~19.57%。综合连续2 a试验结果,本研究中生物质炭基肥施用增加了土壤CO_2排放,但对于降低土壤N_2O排放、全球增温潜势(GW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具有显著和持续效应,且在高用量下(30 t·hm^(-2))的持续效应具有年际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砂壤土 温室气体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位培肥对东北黑土土壤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
11
作者 王大庆 刘朴方 +3 位作者 孙泰朋 孟雨田 赵伟 王宏燕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第2期67-69,共3页
基于10年的黑土培肥定位试验,本试验采用PCR-DGGE、克隆测序技术的方法,研究了培肥处理对大豆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DGGE图谱分析表明对照土壤固氮菌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农肥低量处理、农化1:1处理、化肥低量处理和农肥高量处理,化肥... 基于10年的黑土培肥定位试验,本试验采用PCR-DGGE、克隆测序技术的方法,研究了培肥处理对大豆固氮菌多样性的影响。DGGE图谱分析表明对照土壤固氮菌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农肥低量处理、农化1:1处理、化肥低量处理和农肥高量处理,化肥高量处理土壤固氮菌多样性指数最低。在相似度60%水平上化肥处理聚成一群,对照、农肥处理和农化1:1处理量聚成一群。培肥处理降低了土壤固氮菌的多样性,影响了土壤中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其中培肥高量处理比低量处理降低土壤固氮菌多样性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肥 化肥 大豆固氮菌 NIFH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