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生态经济农业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彦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27,共2页
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缓解生态危机,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生态经济农业模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和谐统一。21世纪,... 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缓解生态危机,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生态经济农业模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和谐统一。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时代,应该应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做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彦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9年第3期7-10,共4页
生态文明继承和发扬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强调可持续发展。确立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将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使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总体利益得到兼顾,保证三者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技术观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观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彦泉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4-147,共4页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和谐是21世纪人类关心的主题。和谐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强调可持续发展。确立和谐社会的科技发展观,将有助于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
关键词 自然 和谐 科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平衡的哲学观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彦泉 《山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64-67,共4页
生态平衡不仅是生态学的重要理论问题 ,而且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实践问题。在   当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 ,只有把人类文明推进到生态文明阶段 ,才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平衡 生态文明 社会生态系统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彦泉 《前沿》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前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科学正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当今 ,人类正由工业文明阶段进入生态文明阶段 ,环境科学日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前提。环境科学的资源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 目前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科学正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当今 ,人类正由工业文明阶段进入生态文明阶段 ,环境科学日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前提。环境科学的资源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 生态环境功能
原文传递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彦泉 《前沿》 2002年第2期73-77,共5页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强调人类与大自然应和谐共处 ,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生态的运行规律 ,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今天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困扰着全人类。我们应认真反思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从中吸取思想营养 ,为现代生态文...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强调人类与大自然应和谐共处 ,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生态的运行规律 ,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今天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困扰着全人类。我们应认真反思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从中吸取思想营养 ,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思维方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现代价值 生态道德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论生态经济农业发展观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彦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4-76,共3页
建立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和谐统一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模式下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缓解生态危机。 2 1世纪 ,人类... 建立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和谐统一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模式下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缓解生态危机。 2 1世纪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进入生态经济时代 ,这就要求我们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作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 ,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农业 农业发展观 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脚步”与自然的“印记”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彦泉 王成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绵亘漫长的原始文明中,人类运用简陋的生产工具、十分有限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顽强地向自然界抗争,通过艰辛的劳动为后世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铺下令人缅怀的基石。农业文明的社会生产力一直处于低速发展中,对大自然的改造是温和... 在绵亘漫长的原始文明中,人类运用简陋的生产工具、十分有限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顽强地向自然界抗争,通过艰辛的劳动为后世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铺下令人缅怀的基石。农业文明的社会生产力一直处于低速发展中,对大自然的改造是温和的、渐进的,对自然资源有限的利用和不自觉的保护,为以后工业文明的巨大发展留下了一个充足的资源空间。工业文明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狂织式的飞跃发展,膨胀了人们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宏愿,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方式是强硬的、猛烈的、超量的,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的。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应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文明──既开发自然又保护自然的新文明,只有把人类文明推进到生态文明阶段,才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明 发展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学哲理的现代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彦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6年第3期5-9,共5页
中国传统农学从整体的“气”去把握作物生长过程,体现着朴素整体观的哲理,与中医一样充满了辩证法。而西方现代农学则从因素分析着手推动农业的进步,其技术特征是单项因子的控制,机械分析论色彩明显。中国现代农学应确立系统综合的... 中国传统农学从整体的“气”去把握作物生长过程,体现着朴素整体观的哲理,与中医一样充满了辩证法。而西方现代农学则从因素分析着手推动农业的进步,其技术特征是单项因子的控制,机械分析论色彩明显。中国现代农学应确立系统综合的哲理观与方法论,取中西之长,依靠传统农学的优性延续和合理的现代无机投入,使我国农业有更大的负荷能力和良好的生态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哲学理论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方式变革与农学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彦泉 林美卿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5,46,共6页
农业科学的发展同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有着难分难解的联系。中国传统哲学的系统整体观广泛渗透到传统农业生产的实践和农学理论之中,而近代农学则从因素分析着手推动农业的进步,机械分析论色彩明显,现代农学正面临新的理性选择,系统综合... 农业科学的发展同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有着难分难解的联系。中国传统哲学的系统整体观广泛渗透到传统农业生产的实践和农学理论之中,而近代农学则从因素分析着手推动农业的进步,机械分析论色彩明显,现代农学正面临新的理性选择,系统综合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现代农业形成更大的负荷能力和更好的生态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传统农学 系统整体观 系统综合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文化建设初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彦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集合。大学文化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它具体表现为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的三种形态,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文化产生于特定的环境,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要...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集合。大学文化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它具体表现为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的三种形态,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文化产生于特定的环境,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要努力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性,不断推动大学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价值观念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三农”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彦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2-27,共6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在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社会和谐涵盖的内容和标准是很不相同的。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和谐观。构建和谐社会,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是一个重要支撑点。“三农”问题是实现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在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社会和谐涵盖的内容和标准是很不相同的。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和谐观。构建和谐社会,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是一个重要支撑点。“三农”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目标的重点内容之一,和谐社会的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相比较,处在更加高端的位置上。只有稳定农村,反哺农业,善待农民,中国才会有一个和谐与繁荣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公正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农业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彦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生态与经济正在形成一种紧密联动的新型发展关系。要解决传统模式下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缓解生态危机 ,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 生态与经济正在形成一种紧密联动的新型发展关系。要解决传统模式下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缓解生态危机 ,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和谐统一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应该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 ,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作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学哲理的现代选择
14
作者 孙彦泉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55-59,共5页
中国传统农学。整体的“气”去把握作物生长过程,体现着朴素整体观的哲理,与中医一样充满了辩证法。而西方现代农学则从因素分析去推动农业的进步,其技术特征是单项因子的控制,机械分析论色彩明显。中国现代农学应确立系统综合的哲... 中国传统农学。整体的“气”去把握作物生长过程,体现着朴素整体观的哲理,与中医一样充满了辩证法。而西方现代农学则从因素分析去推动农业的进步,其技术特征是单项因子的控制,机械分析论色彩明显。中国现代农学应确立系统综合的哲理观与方法论,取中西之长,依靠传统农学的优性延续和合理的现代无机投入,使我国农业有更大的负荷能力和良好的生态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农学 农业生态系统 有机农业 无机农业 生态农业 系统科学 无机投入 农业生产 农业现代化 《农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生态科学基础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孙彦泉 蒋洪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5-49,共5页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目前 ,生态学已从生物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成为一个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群。它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建设生态文明 ,就是按生态规律办事 ;建立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和谐关系 ...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目前 ,生态学已从生物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成为一个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群。它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建设生态文明 ,就是按生态规律办事 ;建立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和谐关系 ,实现社会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科学 生态系统能流规律 生态系统物流规律 生态平衡规律
全文增补中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16
作者 孙彦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8,共4页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代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在其拥有...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代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在其拥有先进的思想道德 ,还在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高校的各项工作与“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 ,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实处。努力推进全面素质教育 ,做好“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先进性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工业文明的误区
17
作者 孙彦泉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6-29,52,共5页
实利性的工业文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增长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误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人类生存的危机。人类必须走出工业文明的阴影,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
关键词 工业文明 误区 经济增长观 价值观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一点体会
18
作者 孙彦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13,21,共5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与时俱进 邓小平理论 党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薛凤祚治水思想的存在论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百义 孙彦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薛凤祚的治水思想包括天的存在、地的存在和人的存在,彰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整体理念,再现了西方存在论的精神,具有现代生存论的特征。从中国人的认知发展历程来看,薛凤祚的治水思想以朴实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人科学思维... 薛凤祚的治水思想包括天的存在、地的存在和人的存在,彰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整体理念,再现了西方存在论的精神,具有现代生存论的特征。从中国人的认知发展历程来看,薛凤祚的治水思想以朴实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人科学思维方式的萌芽,特别是其强化实用和技术,折射了明清时期新实学的理念。薛凤祚的科学治水思想不论是在思想方法上,还是具体技术上,至今仍有较大的科学参考价值,其所呈现的认知境界为破解当代生态困境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治水思想 《两清河汇》 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等学校的历史责任
20
作者 苑来学 孙彦泉 《前沿》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高等学校 办学方向 素质教育 创造性人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