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9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刑事抽样证明扩张适用的风险及防控
被引量:
3
1
作者
姚显森
张遥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为应对网络犯罪海量证据运用与罪量证明难题,司法解释扩张了刑事抽样证明的适用范围。这种扩张适用主要表现为从法定的特殊犯罪拓展为具有海量证据的犯罪,从实物证据扩张至部分言词证据,从控诉方延伸至辩护方。然而,在相关规则尚不完备...
为应对网络犯罪海量证据运用与罪量证明难题,司法解释扩张了刑事抽样证明的适用范围。这种扩张适用主要表现为从法定的特殊犯罪拓展为具有海量证据的犯罪,从实物证据扩张至部分言词证据,从控诉方延伸至辩护方。然而,在相关规则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易出现过度减轻控诉方的证明义务,不当加重辩护方的辩护负担,大幅增加审判方的裁判错误等风险。鉴此,应系统建构风险防控的技术与法律机制。在技术方面,抽样总体满足数量与同质性要求,抽样样本量采用数量和比例相结合的判定标准,抽样方法应当具有可靠性。在法律方面,建立健全刑事抽样证明适用必要性的司法审查机制,明确规定刑事抽样证明主体的抽样开示义务,严格要求刑事抽样证明必须达到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抽样证明
海量证据
网络犯罪
扩张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算法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及其双重保护
2
作者
姚显森
王森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83,共16页
算法行政对于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但因技术障碍与法律掣肘,也大幅增加了相对人实体权利减损、程序性权利萎缩、救济性权利虚置的风险。鉴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双重机制,全面保护算法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在技术上,应保证算法数...
算法行政对于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但因技术障碍与法律掣肘,也大幅增加了相对人实体权利减损、程序性权利萎缩、救济性权利虚置的风险。鉴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双重机制,全面保护算法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在技术上,应保证算法数据的科学性,算法模型的合理性,算法审计的有效性。在法律上,为防止相对人实体性权利受到侵害,应明确算法行政的适用范围与程序,规范信息收集行为,优化算法决策审查程序;为保护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应健全算法告知程序,完善算法披露措施,构建人机协同保护机制;为保护相对人救济性权利,应健全算法选择程序,提升相对人数字能力,明确赔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行政
相对人权利
法律保护
技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审判的风险及防范
3
作者
姚显森
王森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8-98,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领域能够助推类案类判、智能生成文书、精确定罪量刑、辅助证据认定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的应用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应用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具有应用正当性。其能够确保审判公正,提升审判效率,加强审...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领域能够助推类案类判、智能生成文书、精确定罪量刑、辅助证据认定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的应用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应用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具有应用正当性。其能够确保审判公正,提升审判效率,加强审判监督,具有应用必要性,但也存在“算法黑箱”损害程序正义、数据不良导致结果误差,信息输出侵犯数据隐私的算法公正性、准确性、安全性的风险。应通过完善司法程序规制算法公正性风险,优化训练数据规制算法准确性风险,统一司法应用规制算法安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据
应用技术
算法风险
智慧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刑事涉案财产来源说明规则体系的类型化表达
4
作者
姚显森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7,共16页
为依法应对刑事涉案财产证明困难的挑战,近年来的立法不断增设被追诉人说明涉案财产来源条款。然而,这些说明条款分布零散,要素不够明晰,要求不够统一。同时,受概念思维的消极影响,学术界在认识该类说明时,择一性、封闭性地将这种说明...
为依法应对刑事涉案财产证明困难的挑战,近年来的立法不断增设被追诉人说明涉案财产来源条款。然而,这些说明条款分布零散,要素不够明晰,要求不够统一。同时,受概念思维的消极影响,学术界在认识该类说明时,择一性、封闭性地将这种说明的法律性质理解为权利、义务、证明责任、法律推定等,但任何一种观点都没能达成广泛共识。根据类型学原理,“出罪类说明”属于附条件的证明责任,应当严格限制说明主体,明确说明对象、内容、标准,遵循定罪程序规则;“从宽类说明”属于有限制的特殊法律义务,应当相对限定说明对象,适当区分说明内容与标准,适用量刑程序规则;“违法所得类说明”属于特定场域的特殊法律权利,应当拓展说明主体与内容,细化说明标准,规范说明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涉案财产
要素
功能
说明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疑罪从无处理的程序法规制
被引量:
12
5
作者
姚显森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110,共15页
疑罪从无处理程序的法治化,是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客观需要,又是提升疑罪案件从无处理过程及结果社会认同度与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为解决疑罪从无处理程序规范不足与司法实践随意性大等问题,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权,明确赋予侦查机...
疑罪从无处理程序的法治化,是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客观需要,又是提升疑罪案件从无处理过程及结果社会认同度与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为解决疑罪从无处理程序规范不足与司法实践随意性大等问题,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权,明确赋予侦查机关疑罪从无处理建议权,类型化配置存疑不起诉决定权,完善审判机关证据不足无罪判决权以及司法救济权;应依法规制证据不足的判断标准,重视证据不足判断标准的相对独立性,完善与细化现行证据不足的判断标准,强化证据不足无罪判决与存疑不起诉决定的说理制度;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过程,设立相对独立的疑罪处理程序,全面实现疑罪处理程序的多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从无
程序法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协议效力扩张及法律规制
被引量:
9
6
作者
姚显森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33,共14页
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协议对公安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协议内容和违约责任超出了普通民事协议的范围。当事人和解协议效力扩张具有理论依据、文化渊源和实践基础,还具有公正和效益价值,但也面临加害方以钱赎罪赎刑、被害方借罪借刑讹钱...
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协议对公安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协议内容和违约责任超出了普通民事协议的范围。当事人和解协议效力扩张具有理论依据、文化渊源和实践基础,还具有公正和效益价值,但也面临加害方以钱赎罪赎刑、被害方借罪借刑讹钱、追诉方借"议"枉法、裁判方借"议"擅断等多重风险。为依法防控这些风险,应完善和解程序,明确和解协议的附条件民事合同属性,将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规定为法定量刑情节和不起诉的法定依据之一,规定协议无效时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过错方承担增加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或返还协议所得,规定和解过程中的事实陈述可以作为民事自认的特殊表现形式及适用民事简易程序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解协议
协议效力扩张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涉黑违法财产之证明体系
被引量:
4
7
作者
姚显森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反有组织犯罪法》创设了相对独立的涉黑违法财产证明体系。该体系以涉黑违法所得及其孳息、收益为证明对象,通过证明责任的附条件转移,要求被告人在公诉方已履行涉黑违法财产证明责任的前提下承担“财产合法来源”的“说明”义务。该...
《反有组织犯罪法》创设了相对独立的涉黑违法财产证明体系。该体系以涉黑违法所得及其孳息、收益为证明对象,通过证明责任的附条件转移,要求被告人在公诉方已履行涉黑违法财产证明责任的前提下承担“财产合法来源”的“说明”义务。该体系引入“高度可能性”证明标准,要求辩证处理该证明标准与被告人“说明财产合法来源”的关系,细化“说明”的相对标准以及“不能说明”的具体情形。该体系要求设立相对独立的证明程序,适当吸收被害人、第三方参与,通过举证、质证、认证过程,认定涉黑财产的违法事实并依法处置该财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黑违法财产
证明对象
证明责任转移
证明标准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官能动性概念的引出与诠释
被引量:
5
8
作者
姚显森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认识和实践法官裁量权以及理解和践行能动司法遭遇多重困境,客观上需要从法官办理案件行为及其过程的本质属性出发,认识法官在司法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动性。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法律规则的知识性与非自足性理论以及诉讼认识的历史性与诉讼...
认识和实践法官裁量权以及理解和践行能动司法遭遇多重困境,客观上需要从法官办理案件行为及其过程的本质属性出发,认识法官在司法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动性。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法律规则的知识性与非自足性理论以及诉讼认识的历史性与诉讼过程的动态性理论,是认识和发展法官能动性的理论依据。法官能动性在本质上是作为"主体"的法官对作为"客体"的案件,应当具有的有差别的能动行为及认识活动过程。相对于法官裁量权和能动司法而言,法官能动性在根本上属于认知范畴,其内容更为丰富,产生和发展以及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都具有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能动性
人的主体性
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赔偿诉讼的管辖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
1
9
作者
姚显森
姚雨濛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92,共9页
因法律规范不完善、理论认识不统一、实践互动不协调且缺乏成熟的管辖衔接经验,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赔偿诉讼在实践中产生“一案两诉”或者“一案两不诉”的管辖冲突问题。鉴于此,依循功能主义研究范式,以“损害填补”为功能基础,充...
因法律规范不完善、理论认识不统一、实践互动不协调且缺乏成熟的管辖衔接经验,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赔偿诉讼在实践中产生“一案两诉”或者“一案两不诉”的管辖冲突问题。鉴于此,依循功能主义研究范式,以“损害填补”为功能基础,充分发挥生态赔偿诉讼对严重损害后果的纯粹救济功能;以“风险预防”为功能依归,以“损害救济”为价值补充,有针对性地解决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管辖问题。从制度上看,为及时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应明确区分环境重大风险案件、一般性环境损害案件和严重环境损害案件的管辖范围,防止出现生态损害救济程序陷入“备而不用”的尴尬局面。同时,检察机关应通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来督促适格主体启动生态索赔工作。另外,还应为两类环境诉讼提供全面有效的程序保障,以实现生态公益保护效果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赔偿诉讼
管辖冲突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突发环境事件的司法应急机制
被引量:
2
10
作者
姚显森
《西部法学评论》
2013年第6期30-34,共5页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是合法有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司法保障,是实现应急机制体系化以及解决司法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中国不断完善的行政应急机制为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奠定了规范和实践基础,人们...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是合法有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司法保障,是实现应急机制体系化以及解决司法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中国不断完善的行政应急机制为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奠定了规范和实践基础,人们不断提升的关注度是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主观条件,国外相关立法和实践为建立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应确立应急管辖制度和应急法官及技术陪审员制度,设立突发环境事件速决程序及司法应急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司法应急
机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评价标准
被引量:
1
11
作者
姚显森
《大学教育》
2013年第16期40-41,共2页
为解决我国现行法律人才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及时有效引导"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应当明确应用型法律人才评价标准。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当具有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能够始终奉行"法律至上"理...
为解决我国现行法律人才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及时有效引导"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应当明确应用型法律人才评价标准。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当具有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能够始终奉行"法律至上"理念;应当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具体法律问题;应当具备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能够合法有效地解决法律问题;应当具有多学科知识,能够公正合法地处理千差万别的法律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法律人才
评价标准
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设立刑事被害补偿制度的必要性探析——由邱兴华案所想到的
被引量:
1
12
作者
姚显森
孙桂华
《法制与经济》
2007年第04X期64-65,共2页
设立刑事被害补偿制度有利于:惩罚和控制犯罪,保障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基本人权,维护司法权威,实现社会正义。我国当前完全有理由、有能力设立刑事被害补偿制度。
关键词
刑事被害
补偿制度
必要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律诊所教育的异化现象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
3
13
作者
姚显森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由于定性不清晰,目的与功能不明确,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法律诊所教育在性质、目的以及功能等方面出现异化现象。鉴于此,为有效防控法律诊所教育异化,应将其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必修课,明确其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方法属性;全面...
由于定性不清晰,目的与功能不明确,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法律诊所教育在性质、目的以及功能等方面出现异化现象。鉴于此,为有效防控法律诊所教育异化,应将其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必修课,明确其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方法属性;全面发挥法律诊所教育在培养法律职业道德、巩固法律专业知识以及提高法律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功能优势;构建法律诊所教育在组织与管理,经费与场地,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法律援助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一体化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诊所教育
属性
目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能动司法检察监督的必要性解析
14
作者
姚显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6-50,共5页
能动司法检察监督具有深厚的理论、实践、政策和法律基础。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监督权,可以充分发挥其防止能动司法权滥用功能和保障能动司法过程中权利实现及其受侵犯时得到有效救济的功能。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客观...
能动司法检察监督具有深厚的理论、实践、政策和法律基础。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监督权,可以充分发挥其防止能动司法权滥用功能和保障能动司法过程中权利实现及其受侵犯时得到有效救济的功能。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客观上要求通过检察监督,保证能动司法依法进行,防范能动司法偏离司法属性、背离法治轨道等情况的发生。能动司法检察监督是检察监督的应有之义,是现行法律的规定,也是能动司法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必然选择。凭借权力实现对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监督和制约是世界通行做法。鉴于当前我国法院和法官的能力状况、能动司法中存在的错误风险,有效规制能动司法需要检察监督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制约
检察监督
法治
能动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涉黑财产证明简化的风险及防控
15
作者
姚显森
张遥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2-102,共11页
为有效破解涉黑财产的证明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创设了涉黑财产证明简化机制。该机制构建了有证据和高度可能的涉黑财产指控标准,对被告人提出说明财产合法来源的要求,但是这些标准和要求的内涵并不明确,导致控辩双方...
为有效破解涉黑财产的证明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创设了涉黑财产证明简化机制。该机制构建了有证据和高度可能的涉黑财产指控标准,对被告人提出说明财产合法来源的要求,但是这些标准和要求的内涵并不明确,导致控辩双方在涉黑财产证明的证据标准、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在国家公权力主导的涉黑财产证明中,该机制极易过度简化涉黑财产的证明,引发不当降低涉黑财产指控标准,违背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造成涉黑财产裁判的非实质化等风险。防控涉黑财产证明简化的风险,应当坚持公诉机关承担涉黑财产的证明责任,适当规范公诉机关涉黑财产指控的证据标准和证明标准。明确被告人不承担涉黑财产合法性的证明责任,仅负担与定罪量刑无关且性质不明财产合法来源的说明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有组织犯罪法
涉黑财产
证明简化
证明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的法律监督
16
作者
姚显森
《长白学刊》
2012年第2期81-86,共6页
权力制衡理论和权利的司法救济理论是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能动司法检察监督过程中,为尊重能动司法应当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保证监督权的正当实现,既要坚持监督的法定性和有限性原则,又要坚持监督的类型化...
权力制衡理论和权利的司法救济理论是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能动司法检察监督过程中,为尊重能动司法应当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保证监督权的正当实现,既要坚持监督的法定性和有限性原则,又要坚持监督的类型化以及监督的均衡性原则。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法律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监督能动司法实施主体的资格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监督能动司法行为是否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监督能动司法适用的是否是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案件。结合能动司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的法律监督方式应坚持事后监督和事中监督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司法
法律监督
权力制约
权利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亮点解读
17
作者
姚显森
《决策探索》
2017年第16期11-12,共2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6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国家层面的城乡社区治理纲领性文件。该《意见》明确了城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以及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加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6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国家层面的城乡社区治理纲领性文件。该《意见》明确了城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以及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发展思路和推进策略,对破解城乡社区治理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地正在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按照要求制定落实措施。本文就该《意见》的主要亮点作简要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现代化建设
治理能力
城乡社区
多元主体
政治方向
资源统筹
减负增效
供给方式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坦白从宽正名
18
作者
姚显森
《法制与经济》
2007年第09X期41-42,共2页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依据坦白从宽刑事政策解决了许多法律问题,该做法实质上违背了依法治国的宪法原则。随后,国家试图将坦白从宽纳入刑事实体法中,但并没有解决,也无法解决坦白从宽法律化问题。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依据坦白从宽刑事政策解决了许多法律问题,该做法实质上违背了依法治国的宪法原则。随后,国家试图将坦白从宽纳入刑事实体法中,但并没有解决,也无法解决坦白从宽法律化问题。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坦白实质上就是刑事自认,坦白从宽实质上就是刑事程序法中的自认制度。认识坦白从宽的程序本质,将其纳入程序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坦白从宽的规范化、法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白从宽
刑事自认
刑事政策
程序法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中国能动司法的要素分析
19
作者
姚显森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2-46,共5页
中国法院系统推行的能动司法主要由能动司法的主体、能动司法的内容、能动司法的客体等三要素构成。能动司法的主体是各级法院,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等不是能动司法的主体。办案法官则是能动司法的实践者。能动司法的内容是能动司法主体...
中国法院系统推行的能动司法主要由能动司法的主体、能动司法的内容、能动司法的客体等三要素构成。能动司法的主体是各级法院,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等不是能动司法的主体。办案法官则是能动司法的实践者。能动司法的内容是能动司法主体能动司法的行为内容,主要包括能动立法、主动司法、积极司法、有效司法等。能动司法客体指能动司法所指向的行为对象,即对哪些案件适用能动司法,这些案件主要包括疑难案件、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和普通案件。作为能动司法的主体,各级法院应努力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通过各种能动司法行为实现司法为民的重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司法
要素
中国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我国民事再审的缺陷与重建
20
作者
杨雁楷
姚显森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我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是建立在国家监督权基础之上的,在再审程序的主体、客体、时限、再审理 由设置,以及再审管辖等诸多方面存在弊端,亟需改革。
关键词
中国
民事诉讼法
再审制度
再审程序
申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事抽样证明扩张适用的风险及防控
被引量:
3
1
作者
姚显森
张遥远
机构
河南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
出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基金
202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黄河流域环境犯罪类案类判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1BFX016)
2023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刑事程序权利体系化研究”(项目编号:2024-ZZJH-003)
2023年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涉黑财产证明简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YLYC2023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为应对网络犯罪海量证据运用与罪量证明难题,司法解释扩张了刑事抽样证明的适用范围。这种扩张适用主要表现为从法定的特殊犯罪拓展为具有海量证据的犯罪,从实物证据扩张至部分言词证据,从控诉方延伸至辩护方。然而,在相关规则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易出现过度减轻控诉方的证明义务,不当加重辩护方的辩护负担,大幅增加审判方的裁判错误等风险。鉴此,应系统建构风险防控的技术与法律机制。在技术方面,抽样总体满足数量与同质性要求,抽样样本量采用数量和比例相结合的判定标准,抽样方法应当具有可靠性。在法律方面,建立健全刑事抽样证明适用必要性的司法审查机制,明确规定刑事抽样证明主体的抽样开示义务,严格要求刑事抽样证明必须达到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关键词
刑事抽样证明
海量证据
网络犯罪
扩张适用
Keywords
criminal sampling proof
massive evidence
network crime
application expansion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算法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及其双重保护
2
作者
姚显森
王森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83,共16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刑事程序权利体系化研究”(2024-ZZJH-003)
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项目“高水平推进郑州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研究”(2024-1393)。
文摘
算法行政对于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但因技术障碍与法律掣肘,也大幅增加了相对人实体权利减损、程序性权利萎缩、救济性权利虚置的风险。鉴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双重机制,全面保护算法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在技术上,应保证算法数据的科学性,算法模型的合理性,算法审计的有效性。在法律上,为防止相对人实体性权利受到侵害,应明确算法行政的适用范围与程序,规范信息收集行为,优化算法决策审查程序;为保护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应健全算法告知程序,完善算法披露措施,构建人机协同保护机制;为保护相对人救济性权利,应健全算法选择程序,提升相对人数字能力,明确赔偿责任。
关键词
算法行政
相对人权利
法律保护
技术保护
Keywords
algorithm administration
rights of the relative party
program protection
Technical protection
Data
分类号
F062.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审判的风险及防范
3
作者
姚显森
王森
机构
河南大学
出处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8-98,共11页
基金
2024年度河南省郑州市社科调研课题
2024年度河南省焦作市法学会调研课题[JZLS(2024)03]。
文摘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领域能够助推类案类判、智能生成文书、精确定罪量刑、辅助证据认定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的应用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应用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具有应用正当性。其能够确保审判公正,提升审判效率,加强审判监督,具有应用必要性,但也存在“算法黑箱”损害程序正义、数据不良导致结果误差,信息输出侵犯数据隐私的算法公正性、准确性、安全性的风险。应通过完善司法程序规制算法公正性风险,优化训练数据规制算法准确性风险,统一司法应用规制算法安全性风险。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据
应用技术
算法风险
智慧司法
分类号
D922.17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事涉案财产来源说明规则体系的类型化表达
4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河南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7,共16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刑事程序权利体系化研究”(2024-ZZJH-003)
郑州市2024年度社科调研课题“高水平推进郑州数字法治政府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为依法应对刑事涉案财产证明困难的挑战,近年来的立法不断增设被追诉人说明涉案财产来源条款。然而,这些说明条款分布零散,要素不够明晰,要求不够统一。同时,受概念思维的消极影响,学术界在认识该类说明时,择一性、封闭性地将这种说明的法律性质理解为权利、义务、证明责任、法律推定等,但任何一种观点都没能达成广泛共识。根据类型学原理,“出罪类说明”属于附条件的证明责任,应当严格限制说明主体,明确说明对象、内容、标准,遵循定罪程序规则;“从宽类说明”属于有限制的特殊法律义务,应当相对限定说明对象,适当区分说明内容与标准,适用量刑程序规则;“违法所得类说明”属于特定场域的特殊法律权利,应当拓展说明主体与内容,细化说明标准,规范说明程序。
关键词
刑事涉案财产
要素
功能
说明规则
Keywords
property involved in criminal cases
elements
features
specification rule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疑罪从无处理的程序法规制
被引量:
12
5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110,共15页
文摘
疑罪从无处理程序的法治化,是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客观需要,又是提升疑罪案件从无处理过程及结果社会认同度与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为解决疑罪从无处理程序规范不足与司法实践随意性大等问题,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权,明确赋予侦查机关疑罪从无处理建议权,类型化配置存疑不起诉决定权,完善审判机关证据不足无罪判决权以及司法救济权;应依法规制证据不足的判断标准,重视证据不足判断标准的相对独立性,完善与细化现行证据不足的判断标准,强化证据不足无罪判决与存疑不起诉决定的说理制度;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过程,设立相对独立的疑罪处理程序,全面实现疑罪处理程序的多重功能。
关键词
疑罪从无
程序法
法律规制
Keywords
in dubio pro reo
the procedural law
law regulation
分类号
DF6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协议效力扩张及法律规制
被引量:
9
6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33,共14页
基金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官决策机制"(09BFX085)
文摘
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协议对公安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协议内容和违约责任超出了普通民事协议的范围。当事人和解协议效力扩张具有理论依据、文化渊源和实践基础,还具有公正和效益价值,但也面临加害方以钱赎罪赎刑、被害方借罪借刑讹钱、追诉方借"议"枉法、裁判方借"议"擅断等多重风险。为依法防控这些风险,应完善和解程序,明确和解协议的附条件民事合同属性,将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规定为法定量刑情节和不起诉的法定依据之一,规定协议无效时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过错方承担增加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或返还协议所得,规定和解过程中的事实陈述可以作为民事自认的特殊表现形式及适用民事简易程序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和解协议
协议效力扩张
法律规制
Keywords
settlement agreement
agreement effectiveness expansion
legal regulation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涉黑违法财产之证明体系
被引量:
4
7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河南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基金
202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黄河流域环境犯罪类案类判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BFX016)
2022年度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律服务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YJSJG2022XJ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反有组织犯罪法》创设了相对独立的涉黑违法财产证明体系。该体系以涉黑违法所得及其孳息、收益为证明对象,通过证明责任的附条件转移,要求被告人在公诉方已履行涉黑违法财产证明责任的前提下承担“财产合法来源”的“说明”义务。该体系引入“高度可能性”证明标准,要求辩证处理该证明标准与被告人“说明财产合法来源”的关系,细化“说明”的相对标准以及“不能说明”的具体情形。该体系要求设立相对独立的证明程序,适当吸收被害人、第三方参与,通过举证、质证、认证过程,认定涉黑财产的违法事实并依法处置该财产。
关键词
涉黑违法财产
证明对象
证明责任转移
证明标准调整
Keywords
gang-related illegal property
proof object
transfer of burden of proof
adjustment of standard of proof
分类号
DF728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官能动性概念的引出与诠释
被引量:
5
8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基金
国家基金项目<法官决策机制>(09BFX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认识和实践法官裁量权以及理解和践行能动司法遭遇多重困境,客观上需要从法官办理案件行为及其过程的本质属性出发,认识法官在司法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动性。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法律规则的知识性与非自足性理论以及诉讼认识的历史性与诉讼过程的动态性理论,是认识和发展法官能动性的理论依据。法官能动性在本质上是作为"主体"的法官对作为"客体"的案件,应当具有的有差别的能动行为及认识活动过程。相对于法官裁量权和能动司法而言,法官能动性在根本上属于认知范畴,其内容更为丰富,产生和发展以及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都具有特殊性。
关键词
法官能动性
人的主体性
诠释
Keywords
the judge initiative
the subjectivity of man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DF82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赔偿诉讼的管辖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
1
9
作者
姚显森
姚雨濛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上海大学法学院
出处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92,共9页
基金
202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黄河流域环境犯罪类案类判问题研究”(2021BFX016)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2017-cxrc-011)。
文摘
因法律规范不完善、理论认识不统一、实践互动不协调且缺乏成熟的管辖衔接经验,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赔偿诉讼在实践中产生“一案两诉”或者“一案两不诉”的管辖冲突问题。鉴于此,依循功能主义研究范式,以“损害填补”为功能基础,充分发挥生态赔偿诉讼对严重损害后果的纯粹救济功能;以“风险预防”为功能依归,以“损害救济”为价值补充,有针对性地解决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管辖问题。从制度上看,为及时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应明确区分环境重大风险案件、一般性环境损害案件和严重环境损害案件的管辖范围,防止出现生态损害救济程序陷入“备而不用”的尴尬局面。同时,检察机关应通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来督促适格主体启动生态索赔工作。另外,还应为两类环境诉讼提供全面有效的程序保障,以实现生态公益保护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赔偿诉讼
管辖冲突
生态保护
Keywords
Procuratori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Litigation
Jurisdiction Conflict
Ecological Protection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突发环境事件的司法应急机制
被引量:
2
10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西部法学评论》
2013年第6期30-34,共5页
基金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项目"社会管理创新的司法保障研究"(项目编号:SKL-2013-23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是合法有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司法保障,是实现应急机制体系化以及解决司法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中国不断完善的行政应急机制为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奠定了规范和实践基础,人们不断提升的关注度是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主观条件,国外相关立法和实践为建立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司法应急机制,应确立应急管辖制度和应急法官及技术陪审员制度,设立突发环境事件速决程序及司法应急协调机制。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司法应急
机制构建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评价标准
被引量:
1
11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大学教育》
2013年第16期40-41,共2页
文摘
为解决我国现行法律人才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及时有效引导"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应当明确应用型法律人才评价标准。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当具有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能够始终奉行"法律至上"理念;应当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具体法律问题;应当具备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能够合法有效地解决法律问题;应当具有多学科知识,能够公正合法地处理千差万别的法律纠纷。
关键词
应用型法律人才
评价标准
培养目标
分类号
C961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设立刑事被害补偿制度的必要性探析——由邱兴华案所想到的
被引量:
1
12
作者
姚显森
孙桂华
机构
平顶山学院
出处
《法制与经济》
2007年第04X期64-65,共2页
文摘
设立刑事被害补偿制度有利于:惩罚和控制犯罪,保障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基本人权,维护司法权威,实现社会正义。我国当前完全有理由、有能力设立刑事被害补偿制度。
关键词
刑事被害
补偿制度
必要性
中国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律诊所教育的异化现象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
3
13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基金
河南大学第十五批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法学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项目号:HDXJJG2015-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由于定性不清晰,目的与功能不明确,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法律诊所教育在性质、目的以及功能等方面出现异化现象。鉴于此,为有效防控法律诊所教育异化,应将其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必修课,明确其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方法属性;全面发挥法律诊所教育在培养法律职业道德、巩固法律专业知识以及提高法律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功能优势;构建法律诊所教育在组织与管理,经费与场地,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法律援助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一体化保障体系。
关键词
法律诊所教育
属性
目的
功能
Keywords
legal clinic education
qualitative
purpose
function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能动司法检察监督的必要性解析
14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6-50,共5页
基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实践创新课题"疑难刑事案件裁判方法创新研究"(编号:2010B0503)
文摘
能动司法检察监督具有深厚的理论、实践、政策和法律基础。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监督权,可以充分发挥其防止能动司法权滥用功能和保障能动司法过程中权利实现及其受侵犯时得到有效救济的功能。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客观上要求通过检察监督,保证能动司法依法进行,防范能动司法偏离司法属性、背离法治轨道等情况的发生。能动司法检察监督是检察监督的应有之义,是现行法律的规定,也是能动司法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必然选择。凭借权力实现对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监督和制约是世界通行做法。鉴于当前我国法院和法官的能力状况、能动司法中存在的错误风险,有效规制能动司法需要检察监督的介入。
关键词
权力制约
检察监督
法治
能动司法
Keywords
power check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rule of law
judicial activism
分类号
G916.4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涉黑财产证明简化的风险及防控
15
作者
姚显森
张遥远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2-102,共11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黄河流域环境犯罪类案类判问题研究”(2021BFX016)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刑事程序权利体系化研究”(2024-ZZ JH-003)
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涉黑财产证明简化机制研究”(SYLYC2023018)。
文摘
为有效破解涉黑财产的证明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创设了涉黑财产证明简化机制。该机制构建了有证据和高度可能的涉黑财产指控标准,对被告人提出说明财产合法来源的要求,但是这些标准和要求的内涵并不明确,导致控辩双方在涉黑财产证明的证据标准、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在国家公权力主导的涉黑财产证明中,该机制极易过度简化涉黑财产的证明,引发不当降低涉黑财产指控标准,违背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造成涉黑财产裁判的非实质化等风险。防控涉黑财产证明简化的风险,应当坚持公诉机关承担涉黑财产的证明责任,适当规范公诉机关涉黑财产指控的证据标准和证明标准。明确被告人不承担涉黑财产合法性的证明责任,仅负担与定罪量刑无关且性质不明财产合法来源的说明义务。
关键词
反有组织犯罪法
涉黑财产
证明简化
证明虚化
Keywords
Anti-Organized Crime Law
gang-related property
proof simplification
proof nullification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的法律监督
16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长白学刊》
2012年第2期81-86,共6页
基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实践创新课题"疑难刑事案件裁判方法创新研究"(2010B05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权力制衡理论和权利的司法救济理论是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能动司法检察监督过程中,为尊重能动司法应当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保证监督权的正当实现,既要坚持监督的法定性和有限性原则,又要坚持监督的类型化以及监督的均衡性原则。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法律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监督能动司法实施主体的资格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监督能动司法行为是否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监督能动司法适用的是否是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案件。结合能动司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的法律监督方式应坚持事后监督和事中监督并重。
关键词
能动司法
法律监督
权力制约
权利保障
分类号
D916.4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亮点解读
17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河南大学
出处
《决策探索》
2017年第16期11-12,共2页
基金
2016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河南省政府治理创新研究"(2016B29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刑事错案的程序防控研究"(2015BFX01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6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国家层面的城乡社区治理纲领性文件。该《意见》明确了城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以及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发展思路和推进策略,对破解城乡社区治理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地正在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按照要求制定落实措施。本文就该《意见》的主要亮点作简要阐释。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现代化建设
治理能力
城乡社区
多元主体
政治方向
资源统筹
减负增效
供给方式
顶层设计
分类号
D6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坦白从宽正名
18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平顶山学院
出处
《法制与经济》
2007年第09X期41-42,共2页
文摘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依据坦白从宽刑事政策解决了许多法律问题,该做法实质上违背了依法治国的宪法原则。随后,国家试图将坦白从宽纳入刑事实体法中,但并没有解决,也无法解决坦白从宽法律化问题。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坦白实质上就是刑事自认,坦白从宽实质上就是刑事程序法中的自认制度。认识坦白从宽的程序本质,将其纳入程序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坦白从宽的规范化、法律化。
关键词
坦白从宽
刑事自认
刑事政策
程序法范畴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能动司法的要素分析
19
作者
姚显森
机构
平顶山学院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2-46,共5页
基金
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司法改革专业委员会2010年重点研究课题《能动司法的程序规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法院系统推行的能动司法主要由能动司法的主体、能动司法的内容、能动司法的客体等三要素构成。能动司法的主体是各级法院,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等不是能动司法的主体。办案法官则是能动司法的实践者。能动司法的内容是能动司法主体能动司法的行为内容,主要包括能动立法、主动司法、积极司法、有效司法等。能动司法客体指能动司法所指向的行为对象,即对哪些案件适用能动司法,这些案件主要包括疑难案件、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和普通案件。作为能动司法的主体,各级法院应努力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通过各种能动司法行为实现司法为民的重大目标。
关键词
能动司法
要素
中国语境
Keywords
active judiciary
factors
Chinese context
分类号
D916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我国民事再审的缺陷与重建
20
作者
杨雁楷
姚显森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处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文摘
我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是建立在国家监督权基础之上的,在再审程序的主体、客体、时限、再审理 由设置,以及再审管辖等诸多方面存在弊端,亟需改革。
关键词
中国
民事诉讼法
再审制度
再审程序
申诉
Keywords
trial procedure
Appeal
Retrial application
Litigation of retrial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刑事抽样证明扩张适用的风险及防控
姚显森
张遥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算法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及其双重保护
姚显森
王森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审判的风险及防范
姚显森
王森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刑事涉案财产来源说明规则体系的类型化表达
姚显森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疑罪从无处理的程序法规制
姚显森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协议效力扩张及法律规制
姚显森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涉黑违法财产之证明体系
姚显森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法官能动性概念的引出与诠释
姚显森
《政法论丛》
CSSCI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赔偿诉讼的管辖冲突与协调
姚显森
姚雨濛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突发环境事件的司法应急机制
姚显森
《西部法学评论》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评价标准
姚显森
《大学教育》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我国设立刑事被害补偿制度的必要性探析——由邱兴华案所想到的
姚显森
孙桂华
《法制与经济》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法律诊所教育的异化现象及防控对策
姚显森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能动司法检察监督的必要性解析
姚显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涉黑财产证明简化的风险及防控
姚显森
张遥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的法律监督
姚显森
《长白学刊》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亮点解读
姚显森
《决策探索》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为坦白从宽正名
姚显森
《法制与经济》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当代中国能动司法的要素分析
姚显森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我国民事再审的缺陷与重建
杨雁楷
姚显森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