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天山北坡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姚付龙 李海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550-5553,5592,共5页
[目的]分析西天山北坡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西天山北坡地区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西天山北坡地区气温呈现明显... [目的]分析西天山北坡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西天山北坡地区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西天山北坡地区气温呈现明显增暖趋势,近50年的年均温以0.3℃/10a的速率显著升高,但各季节温度上升率不同,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西天山北坡地区50年来的年降水量总体呈相对增多趋势,从年降水量来看,平均以16.9 mm/10a的速率明显增加;从季节降水量来看,除秋季外,其他3个季节在近50年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3.2~11.2 mm/10a,夏季增幅最大,秋季经历了80年代的降水小高峰后,近20年降水量略有下降。[结论]西天山北坡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西天山北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东部地区近47a来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姚付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140-15143,15154,共5页
根据天山北坡东部地区3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47a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47a来天山北坡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季节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1980年以后是气温上升最显著的时期,从线性拟合来... 根据天山北坡东部地区3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47a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47a来天山北坡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季节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1980年以后是气温上升最显著的时期,从线性拟合来看,冬季气温升高最为显著;该地区年平均降水呈上升趋势,春、夏、冬季平均降水量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一致,秋季平均降水略呈下降趋势;该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天山北坡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水消费系数法收缴垃圾费标准探讨——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姚付龙 王晓峰 李国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第25期141-142,共2页
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垃圾收费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对不同季节、不同类别的收费标准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新的收费标准。
关键词 垃圾费 收缴标准 水消费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工业区位论在建设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中的应用研究——以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姚付龙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9-64,共6页
运用韦伯工业区位论——运费指向论、劳动力成本指向论、集聚指向论,以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在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中如何设计生态产业链才能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虚拟... 运用韦伯工业区位论——运费指向论、劳动力成本指向论、集聚指向论,以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在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中如何设计生态产业链才能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工业区位论 虚拟型生态工业园 生态产业链 伊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姚付龙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3-67,共5页
为揭示伊犁河谷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采用相关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伊犁河谷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程度.研究发现:(1)新世纪伊犁河谷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促使东部产业、资本西移,保持了地区经济快速增长;(2)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在... 为揭示伊犁河谷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采用相关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伊犁河谷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程度.研究发现:(1)新世纪伊犁河谷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促使东部产业、资本西移,保持了地区经济快速增长;(2)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在不断增强;(3)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偏重于资源产业、重工业.进而提出了伊犁河谷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资源 环境 耦合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消费系数法收缴城市垃圾费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以乌鲁木齐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姚付龙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1-33,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迅速增加,而无害化处理率却很低,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垃圾处理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乌鲁木齐实行以水消费系数法收缴城市垃圾处理费,为了评估实行这种新的收费方法以后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迅速增加,而无害化处理率却很低,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垃圾处理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乌鲁木齐实行以水消费系数法收缴城市垃圾处理费,为了评估实行这种新的收费方法以后对环境的影响,运用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了定性、定量的预测。结果表明:新的收费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垃圾的减量化效果,有利于回收废弃物,有利于提高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消费系数法 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生活用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7
作者 姚付龙 王晓峰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6期59-59,共1页
文章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证实了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与生活用水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水消费系数法收缴生活垃圾处理费是科学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 生活用水量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气味结合蛋白AglaOBP1的克隆、表达及结合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广伟 陈秀琳 +1 位作者 尚天翠 姚付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9-929,共11页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AglaOBP1(Gen Bank登录号:KX660670),AglaOBP1的开放阅读框长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其中N端有21个氨基酸组成...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AglaOBP1(Gen Bank登录号:KX660670),AglaOBP1的开放阅读框长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其中N端有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成熟蛋白序列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AglaOPB1属于Minus-C OBP亚家族基因。AglaOBP1主要在成虫触角中表达,且雌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虫触角。重组蛋白AglaOBP1与34种气味配体的竞争结合实验表明,AglaOBP1具有广泛的结合谱,能与五角枫挥发物中的醇类、醛类、萜烯类和酮类物质结合,其中与顺-3-己烯-1-醇、顺-2-己烯-1-醇、1-己醇、反-2-己烯醛、反-2-癸烯醛、β-石竹烯、(+)-桧烯、α-蒎烯、1-(2,3-二甲基苯基)-乙酮的结合能力较强,结合常数分别为5.88、8.33、12.29、12.55、11.90、7.47、9.07、10.29和13.12μM。此外,配体的官能团、碳链长度、空间构型也影响AglaOBP1对气味分子的结合。AglaOBP1基因在成虫触角中高丰度表达,其重组蛋白能够与五角枫挥发物的多种组分结合,表明AglaOBP1在成虫寄主定位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气味结合蛋白 嗅觉 荧光竞争结合实验 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城市生态工业系统构建——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国迎 王晓峰 +1 位作者 李伟清 姚付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726-7727,7730,共3页
介绍了生态工业的理论体系,探讨了乌鲁木齐市生态工业系统的构建,分析了生态工业系统的效益。
关键词 生态工业系统 中国西部 环境效益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天山廊道中段晚全新世环境与古代文明协同演化
10
作者 姚付龙 苏展艺 +2 位作者 夏倩倩 胡晓峰 唐国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9,共10页
天山廊道古环境变迁与古文明演进的耦合关系是丝绸之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演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巴音布鲁克湿地泥炭沉积剖面,以花粉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结合花粉主成分分析结果、考古资料,揭示了天山廊道中段晚全新世植被演... 天山廊道古环境变迁与古文明演进的耦合关系是丝绸之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演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巴音布鲁克湿地泥炭沉积剖面,以花粉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结合花粉主成分分析结果、考古资料,揭示了天山廊道中段晚全新世植被演替历史、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青铜时期(3877~2697 cal.aBP),花粉组合以荒漠植被为主,PCA轴1得分偏正,PCA轴2得分偏负,气候以冷干为主。人类活动集中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②早期铁器时代至秦汉时期(2697~1756 cal.aBP),荒漠植被花粉含量下降,桦木属(Betula)优势凸显,禾本科(Poaceae)稳中有增,PCA得分与青铜时期相反,气候转变为暖湿。人工驯化类禾本科花粉频现,早期种植业在沙漠边缘绿洲兴起,人类活动中心向西移至轮台县一带。③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十国时期(1756~850 cal.aBP),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云杉属(Picea)花粉含量均增加并达到剖面峰值,湿度变大,进入冷湿期,良好的自然条件使沙漠边缘发育了大片绿洲。人工驯化类禾本科花粉稳定增长,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物质资料,人类活动中心转移至库车河、渭干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气候 人类活动 协同演化 天山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付龙 朱诚 马春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487,共13页
新疆地区是开展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的理想地域之一。对新疆地区史前文化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史前遗址分布空间增大趋势明显,特别是早期铁器时代,沿天山北坡,自东向西不断向西天山扩展。史前文化的分布与环境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史前文... 新疆地区是开展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的理想地域之一。对新疆地区史前文化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史前遗址分布空间增大趋势明显,特别是早期铁器时代,沿天山北坡,自东向西不断向西天山扩展。史前文化的分布与环境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史前文化演化与环境演变在时间上同步。对比该区域环境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与气候冷、干,环境恶化有关,早期铁器时代的向西扩展是在环境适宜背景下进行的。新疆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空间扩张与环境变化高度相关,气候变化是引起这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气候是引起新疆地区史前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对文化的分布、传播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学者们近20年的努力,该区域史前环境考古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文化演化的环境背景逐渐清晰,数字环境考古也有所涉及,人地关系综合集成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新疆地区史前环境考古研究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受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限制,缺乏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研究成果,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仍有争议;侧重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研究,人类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气候突变事件所做的积极响应,人类反作用于自然环境产生的环境效应研究略显单薄;聚落环境考古也有待突破。另外,随着“3S”技术在环境考古领域的应用,人地关系数字化、模型化研究迫切需要更多学者加入研究队伍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环境考古 人类响应 环境效应 新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申运河环境考古与古中江流域文化传播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诚 陈刚 +5 位作者 姚付龙 蒋小芳 刘万青 蔡天赦 徐佳佳 贺云翱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6-120,124,共6页
芜申运河是在古中江河道基础上,在漫长历史时期经不断改造而形成。考古发现该流域出土了大量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精美玉器、陶器和石器等,研究认为其在器物形制等方面与安徽凌家滩遗址等新石器文化形式类型有密切传承关系,而凌家滩遗... 芜申运河是在古中江河道基础上,在漫长历史时期经不断改造而形成。考古发现该流域出土了大量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精美玉器、陶器和石器等,研究认为其在器物形制等方面与安徽凌家滩遗址等新石器文化形式类型有密切传承关系,而凌家滩遗址又与北方红山文化有密切传承关系。因此,学界一般认为古中江流域是江淮地区与宁镇山地、太湖平原区在新石器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但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利用。该文通过对高淳薛城,宜兴西溪、骆驼墩等遗址地层进行环境考古研究,并将遗址地层器物与凌家滩遗址器物作比较,旨在厘清无文字记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沿古中江传播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申运河 古中江 环境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北坡表土花粉散布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付龙 张静 +1 位作者 杨海军 夏倩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6-474,共9页
基于博格达山北坡68个表土样品花粉组合特征,对比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结果,借助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1)博格达山北坡表土花粉可划归5个不同植被带,湿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藜... 基于博格达山北坡68个表土样品花粉组合特征,对比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结果,借助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1)博格达山北坡表土花粉可划归5个不同植被带,湿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藜科(Chenopodiaceae)、蒿属(Artemisia)、云杉属(Picea)花粉分布受气流影响显著,忽略它们对其他植被带花粉组合的干扰,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分布对应良好。各植被带均有其特有的花粉组合方式,山地荒漠带藜科-蒿属组合占绝对优势,山地草原带演替为蒿属-藜科-禾本科(Poaceae)-蔷薇科(Rosaceae)组合,山地森林带以云杉属-桦木属(Betula)-蒿属-藜科-禾本科为主,高山草甸带以蒿属-云杉属-藜科-莎草科(Cyperaceae)组合为特征,高山垫状植被带表现为蒿属-藜科-蔷薇科-云杉属组合。(2)草本植物花粉含量(62.7%)优势明显,乔、灌木(37.3%)次之。蒿属(23.1%)、藜科(21.5%)、云杉属(18.1%)、莎草科(9.4%)、禾本科(8.6%)、桦木属(5.7%)、蔷薇科(5.3%)等科(属)含量高、变幅大,为最主要的花粉类型,可作为古气候研究的重要依据,藜科、蒿属产量大、易传播,表现出超代表性,云杉属代表性较好,莎草科则受自身结构及保存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呈低代表性。(3)蒿属/藜科(A/C)比值不仅能将山地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区分开,还能指示研究区域湿度变化,古环境重建时可作为区域有效湿度的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组合 植物群落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蒿属/藜科 东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巩乃斯河枯、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燕妮 田伊林 +5 位作者 刘雨薇 崔东 尚天翠 姚付龙 张振兴 杨海军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5期208-218,共11页
为探究新疆巩乃斯河的生态状况,团队先后在2018年10月(枯水期)和2019年6月(丰水期)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生活类型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 为探究新疆巩乃斯河的生态状况,团队先后在2018年10月(枯水期)和2019年6月(丰水期)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生活类型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种,隶属3门4纲8目27科,主要以节肢动物门为主,其中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inae spp.)、长跗摇蚊族(Tanytansini sp.)、四节蜉属(Baeits sp.)、亚美蜉属(Ameletus sp.)和Cheilotrichia sp.是优势类群。经过分析发现枯、丰水期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T检验结果显示: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物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丰水期(P<0.05),两个时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完整,枯、丰水期均以收集者为主;在生活类型方面,枯水期时固着型动物最相对丰度最大为43.20%,丰水期时蔓生型动物相对丰度最大为57.53%。经过对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发现,水温是影响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成果可为巩乃斯河后续相关研究以及伊犁河水系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乃斯河 大型底栖动物 枯水期 丰水期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的理想地域
15
作者 姚付龙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1-601,共1页
新疆(34°N^49°N、73°E^96°E)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6,陆地边境线5600 km之多,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八国接壤,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国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地处干旱... 新疆(34°N^49°N、73°E^96°E)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6,陆地边境线5600 km之多,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八国接壤,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国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系统复杂,自然环境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和过渡性。新疆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昆仑山、阿尔泰山遥相呼应,天山横贯中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位居天山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考古 新疆 全新世 理想 陆地面积 干旱半干旱区 中国西北 国土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北坡草甸群落表土花粉组合及其生态指示意义
16
作者 姚付龙 黄健 +2 位作者 闫俊杰 刘海军 唐国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50-1359,共10页
厘清天山草甸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对用地层花粉解译该区第四纪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天山北坡3类草甸(中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以9个植物群落的54个表土花粉样品为研究材料,依据花粉鉴定结果,对比野外... 厘清天山草甸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对用地层花粉解译该区第四纪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天山北坡3类草甸(中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以9个植物群落的54个表土花粉样品为研究材料,依据花粉鉴定结果,对比野外样方调查数据,探讨了西天山北坡草甸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基于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揭示了花粉、植被的生态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1)云杉属(Picea)、藜科(Chenopodiaceae)、蒿属(Artemisia)在表土样品中含量高,分别为20.7%、18.2%、17.1%,影响了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关系判别。禾本科(Po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蔷薇科(Rosaceae)、菊科(Compositae)花粉在以各自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群落中有较高含量,分别为12.1%、9.6%、7.8%、4.9%。(2)各植被带均存在特有的表土花粉组合,中山草甸以云杉属-禾本科-藜科-蒿属为特征,亚高山草甸演变为云杉属-蒿属-藜科-蔷薇科-禾本科组合,高山草甸由藜科-莎草科-蒿属-云杉属-禾本科花粉组成。(3)禾本科/(蒿属+藜科)、莎草科/(蒿属+藜科)比值可用于区分中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还可分别指示湿度大小和温度高低。(4)除趋势对应分析、聚类分析能将表土花粉样品划分至各自群落。温度、湿度为西天山北坡重要的生态因子,温度促使植被带形成和分布,湿度使其进一步分化形成了不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 表土花粉 现代植被 聚类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阿尔泰山西部表土花粉研究
17
作者 姚付龙 王新晨 +1 位作者 王晓彤 杨海军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213-222,共10页
阿尔泰山是个完整的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地理要素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对花粉搬运、沉积、保存有较大影响。根据对中国阿尔泰山西部53个表土样品花粉谱特征分析,基于植物群落样方物种调查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 阿尔泰山是个完整的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地理要素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对花粉搬运、沉积、保存有较大影响。根据对中国阿尔泰山西部53个表土样品花粉谱特征分析,基于植物群落样方物种调查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域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1)阿尔泰山西部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分布基本一致,各植被带均存在特有的花粉组合,荒漠草原带蒿属—藜科—禾本科—麻黄属组合优势明显,草原灌丛带以禾本科—蒿属—蔷薇科—藜科组合为主,山地森林带表现为云杉属(或云杉属+冷杉属)—桦木属—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组合,亚高山灌丛带以桦木属—禾本科—柳属—莎草科组合为主,高山草甸带表现为唇形科—禾本科—桦木属—蔷薇科—莎草科组合。聚类分析可将各植被带准确鉴别开,主成分分析表明湿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2)云杉属、冷杉属、蔷薇科、桦木属、柳属、豆科、麻黄属、禾本科、蒿属、藜科、菊科、唇形科、莎草科、唐松草属含量高、变化幅度大,为该区域主要的表土花粉类型。其中,云杉属、桦木属代表性较好,禾本科、冷杉属、莎草科代表性较低,藜科、蒿属具超代表性。花粉含量高低除自身因素外,某些科(属)还可能与保存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花粉 植物群落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阿尔泰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科学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全球变化科学导论”为例
18
作者 姚付龙 杨海军 《文教资料》 2019年第18期184-185,共2页
"全球变化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讲述全球变化的产生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驱动机制等知识,课程体系庞大、知识面广。目前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背离开设专业选修课的初衷,针对学时少、内容多间的矛盾,... "全球变化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讲述全球变化的产生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驱动机制等知识,课程体系庞大、知识面广。目前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背离开设专业选修课的初衷,针对学时少、内容多间的矛盾,本文从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选修课 地理科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区13200 cal aB.P.以来环境演变及对长江两岸文化交流与传播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付龙 朱诚 +2 位作者 马春梅 蒋小芳 蔡天赦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但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研究材料使学者们对该区域的气候演变过程有着不同的解释,另外,新石器时代环境演变对长江两岸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也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为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我们在长... 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但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研究材料使学者们对该区域的气候演变过程有着不同的解释,另外,新石器时代环境演变对长江两岸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也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为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我们在长江三角洲西部高淳地区获得了一个13200 cal a B.P.以来的406 cm厚湖泊沉积剖面,依据孢粉、腐殖化度、烧失量、元素地球化学等古气候记录重建了13200 cal a B.P.以来的气候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江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与传播路线,研究表明:13200~4400 cal a B.P.期间气候以暖湿为主要特征,但在早期有波动,属于从冷干向暖湿转化的过渡期,4400 cal a B.P.以来以温凉湿润为主要特征,另外,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区13200 cal a B.P.以来的气候演变过程并不稳定,高淳剖面古气候代用指标记录了三次气候突变事件,分别为"新仙女木"事件、"8.2 ka"事件和"4.2 ka"事件,6000~4000 cal a B.P.期间的气候变化过程有利于长江三角洲西部长江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沿古中江两岸分布的考古遗址发掘出土的器物表明古中江是长江两岸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环境演变 湖泊记录 气候突变事件 新石器时代 第四纪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岳珊 姚付龙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利用BICOMB2.0和SPSS 22.0软件,对2014—2022年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的410篇与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相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的研究热点主要分为3类: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及策略研究;新高考背... 利用BICOMB2.0和SPSS 22.0软件,对2014—2022年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的410篇与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相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的研究热点主要分为3类: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及策略研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新高考背景下与地理核心素养相关的研究及高考地理试题和评价研究。文章基于研究数据,认为未来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的研究热点将更加集中于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培养研究及高考地理试题的科学性及试题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中学地理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