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可检测细胞 凋亡多项指标的样品处理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剑锋 陈燕 +6 位作者 李崇渔 李震中 向建平 喻东姣 邹萍 王辨明 龚建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更为简便,可同时用DNA电泳、流式的细胞仪,免疫组化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多项指标的样品处理方法。方法:用75%乙醇预固定样品后,经柠檬酸缓冲液抽取凋亡细胞内降解的小分子量DNA,而保持细胞形态完整,细胞的抗... 目的:建立一种更为简便,可同时用DNA电泳、流式的细胞仪,免疫组化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多项指标的样品处理方法。方法:用75%乙醇预固定样品后,经柠檬酸缓冲液抽取凋亡细胞内降解的小分子量DNA,而保持细胞形态完整,细胞的抗原,大分子DNA完好,进而可用于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将柠檬酸抽提液用于琼脂糖电泳,出现典型的“DNA梯形”图谱。其敏感性达2×106个细胞检出7.6%凋亡率。而标本可贮存5周之久。结论:本方法为对同一标本进行多种指标的同步分析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电泳 流式细胞仪 样品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Bcl-2/Bax比值与细胞生长类型和耐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燕 乐蓓蓓 +1 位作者 喻东姣 向直富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341-344,共4页
为了解白血病耐药与Bcl-2,Bax基因和细胞生长的关系,运用半固体培养,MTT药敏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抗原表达的方法研究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结果:AML患者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21±8.05和0.75±0.05(... 为了解白血病耐药与Bcl-2,Bax基因和细胞生长的关系,运用半固体培养,MTT药敏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抗原表达的方法研究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结果:AML患者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21±8.05和0.75±0.05(P<0.001)。细胞集落生长组Bcl-2/Bax比值为(14.84±8.88)较无集落生长组(7.14±3.41)明显增高(P<0.05),耐药组和药物敏感组Bcl-2/Bax比值分别为14.32±8.99和7.50±5.04,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Bax高比值患者化疗反应差,缓解率明显低于低比值患者(P<0.05)。结论:Bcl-2、Bax异常表达是AML形成、发展和产生耐药的重要因素,检测Bcl-2/Bax比值对指导治疗,药物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CL-2/BAX 比值 耐药 AML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吴裕丹 陈燕 +2 位作者 陈文娟 喻东姣 李惠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99-301,共3页
为了探讨姜黄素对白血病细胞的杀灭能力, 运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和末端TdT酶标记技术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方式。结果发现, 姜黄素能选择性抑制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 的增殖, 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曲线, 姜黄素体外抑制... 为了探讨姜黄素对白血病细胞的杀灭能力, 运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和末端TdT酶标记技术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方式。结果发现, 姜黄素能选择性抑制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 的增殖, 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曲线, 姜黄素体外抑制HL-60 细胞24 h 达到最大峰值。亚G1 凋亡峰出现在12 h 后,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加,24 h 可达34.4% 。用末端TdT酶标记法进一步证实凋亡的细胞数在同一时相可达到41% 。结果提示: 姜黄素有明确的抗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能力, 其作用机理是诱导细胞凋亡, 体外浓度和作用时间可作为其进一步临床运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HL-60细胞 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甘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胸腺和脾脏基质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毅 鲁新华 +1 位作者 喻东姣 陈如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435-437,共3页
目的 :研究补肾益气养血复方中药地甘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胸腺、脾脏基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 :小鼠接受 60 Coγ射线 6Gy照射后 ,立即给予地甘口服液灌服治疗 ,每日 2次 (每次 0 .5~ 0 .6m l) ,连续 7日 ,第 8日无菌状态下取胸腺及... 目的 :研究补肾益气养血复方中药地甘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胸腺、脾脏基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 :小鼠接受 60 Coγ射线 6Gy照射后 ,立即给予地甘口服液灌服治疗 ,每日 2次 (每次 0 .5~ 0 .6m l) ,连续 7日 ,第 8日无菌状态下取胸腺及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取一定浓度细胞分别进行培养 ,定期观察生长情况 ,并于第 14日计数其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结果 :辐射损伤组小鼠的胸腺、脾脏培养的基质细胞集落数 (分别为7.619± 1.3 40和 3 .4 5 0± 0 .915 )均明显低于正常组 (分别为 17.3 2 0± 1.875和 8.0 0 0± 0 .966) ,P均 <0 .0 1,地甘口服液组小鼠胸腺和脾脏的基质细胞集落数 ( 14 .74 0± 1.0 13和 6.3 61± 0 .819)虽较正常组低 ( P均 <0 .0 1) ,但仍明显高于辐射损伤组 ( P均 <0 .0 1)。结论 :地甘口服液能增强辐射损伤小鼠胸腺、脾脏基质细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基质细胞 胸腺 脾脏 地甘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分法研究复发急性白血病再生耐药现象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燕 何明生 +2 位作者 吴裕丹 李慧玉 喻东姣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 :建立评价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再生耐药的方法。材料和方法 :用白血病祖细胞培养(CFU L) ,MTT药物敏感试验 ,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百分比 (S % ) ,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测定其荧光指数 (FI)和耐药指数 (DRI) ,APAAP法测P 170糖蛋白... 目的 :建立评价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再生耐药的方法。材料和方法 :用白血病祖细胞培养(CFU L) ,MTT药物敏感试验 ,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百分比 (S % ) ,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测定其荧光指数 (FI)和耐药指数 (DRI) ,APAAP法测P 170糖蛋白表达以及半定量RT PCR检测Bcl XLmRNA表达丰度 ,评价AML细胞的药物敏感程度和增殖情况。首先选取初治AML病例研究评分指标与细胞耐药和细胞生长的相关性 ,其次对2 0例复发AML病例进行再生耐药评分。评分方法 :①评分条件 :患者有临床耐药表现 ,同时检测细胞药敏和细胞增殖情况 ;②评分标准 :细胞药敏检测其结果为药敏评为 2分 ,反之评为 1分 ;细胞增殖检测细胞为细胞增殖过快评为 2分 ,反之评为 1分 ;凋亡抑制基因高表达评为 2分 ,反之评为 1分 ;③AML再生耐药评价 :<7分不属于再生耐药 ,≥ 7分可能存在再生耐药 ,≥ 9分为再生耐药。结果 :2 0例复发AML中 ,9例评为再生耐药。结论 :初步建立了再生耐药的评分方法 ;复发AML中存在再生耐药 ,克服再生耐药对确立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耐药 急性白血病 细胞增殖 评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粘附分子VLA-4、LFA-1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廷析 刘秀芳 +4 位作者 邹萍 向建平 陈燕 喻东姣 李崇渔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152-154,共3页
为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细胞粘附分子VLA-4、LFA-1表达的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APAAP方法检测50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VLA-4、LFA-1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及化疗疗效分析,发现:①AML细胞VLA-4、LFA-1表达具有很大差异,... 为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细胞粘附分子VLA-4、LFA-1表达的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APAAP方法检测50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VLA-4、LFA-1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及化疗疗效分析,发现:①AML细胞VLA-4、LFA-1表达具有很大差异,前者为0%~99%,平均41±31%;后者为1%~100%,平均57±32%。50例AML中VLA-4+病例36例(<72.0%);LFA-1+病例37例(74.0%)。②VLA-4+、LFA-1+组与VLA-4-、LFA-1-组在FAB分型、年龄、性别、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补周血原始细胞数等方面无显著区别。③AML未缓解组VLA-4表达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56±22%VS20±18%,P<0.001);LFA-1表达未缓解组也高于完全缓解组(59±31%VS36±26%,P<0.05)。复发组VLA-4表达显著高于初发组(54±23%VS34±29%,P<0.02);LFA-1表达在复发组有增高趋势(60±33%VS41±32%,P>0.05),结果表明,VLA-4+、LFA-1+、AML细胞具有化疗抵抗特征,可作为AML患者不良预后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粘附分子 预后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甘口服液对环磷酰胺损伤小鼠骨髓CFU-F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毅 鲁新华 +1 位作者 陈如泉 喻东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67-568,共2页
观察了地甘口服液对环磷酰胺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形成的影响。将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每次 10 0 mg/ kg· d-1,连续 3天 ) ,后予地甘口服液 号 (浓度 10 0 % ) 、 号 (浓度 2 0 0 % ) ,灌服 ,每日 2次 ,连续 7天。第 8天处... 观察了地甘口服液对环磷酰胺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形成的影响。将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每次 10 0 mg/ kg· d-1,连续 3天 ) ,后予地甘口服液 号 (浓度 10 0 % ) 、 号 (浓度 2 0 0 % ) ,灌服 ,每日 2次 ,连续 7天。第 8天处死小鼠 ,取股骨 ,制备骨髓细胞悬液 ,并计数之后 ,建立小鼠骨髓长期培养体系 ,第 1 4天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 CFU- F) 。结果表明 ,正常小鼠 CFU-F为2 0 .6 5± 2 .96 ,模型鼠为 1 1 .3 8± 4 .93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地甘口服液 号和 号 CFU-F分别为 1 8.0 5± 1 .4 1和 1 8.79± 1 .88,均与正常组无差异 ( P>0 .0 5 ) 。故得出地甘口服液有益气养血之功效 ,可促进环磷酰胺损伤小鼠 CFU-F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骨髓基质细胞 地甘口服液 CFU-F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的P16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乐蓓蓓 陈燕 +4 位作者 喻东姣 宋晓华 向直富 向建平 李崇渔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AML和ALL患者的P16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ALLP16表达又显著低于AML(P<0.05)。AL亚型中P16表达率以M2最高,L3最低。比较耐药组和药...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AML和ALL患者的P16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ALLP16表达又显著低于AML(P<0.05)。AL亚型中P16表达率以M2最高,L3最低。比较耐药组和药敏组,P16表达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但初诊组与复发组、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P16基因表达异常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急性白血病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R荧光直方图诊断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明生 陈燕 +2 位作者 吴裕丹 李慧玉 喻东姣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研究用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荧光直方图诊断白血病耐药的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2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荧光直方图,结合患者的临床耐药表现,耐药细胞的荧光强度诊断界点,耐药指数和荧光指数进行分析... 为研究用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荧光直方图诊断白血病耐药的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2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荧光直方图,结合患者的临床耐药表现,耐药细胞的荧光强度诊断界点,耐药指数和荧光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初治4例诊断为药敏,1例诊断为原发耐药;15例有耐药临床表现的病例,12例诊断为经典耐药,3例诊断为再生耐药。该方法可快速、简便、直观地在临床上及时发现和评价白血病耐药的类型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荧光直方图 白血病 药物疗法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稀释法的原理及其在造血细胞培养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燕 王辨明 +1 位作者 李崇渔 喻东姣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0年第1期41-43,共3页
长期以来,造血细胞体外培养计算克隆的方法一直沿用半固体法。由于支持物琼脂、甲基纤维素粘附于细胞表面,对于进一步采用电镜、染色体、同位素和单克隆抗体等分析带来很大困难,.且克隆计数由于35mm培养皿面积较大,人为误差很多。有无... 长期以来,造血细胞体外培养计算克隆的方法一直沿用半固体法。由于支持物琼脂、甲基纤维素粘附于细胞表面,对于进一步采用电镜、染色体、同位素和单克隆抗体等分析带来很大困难,.且克隆计数由于35mm培养皿面积较大,人为误差很多。有无更好的方法?万景华等在此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我们则在万氏的基础上加以发展,首先运用于多向祖细胞(CFU—Mix)的培养和白血病克隆形我的研究. 基本原理和计算公式在同一条件下,重复做几次独立试验,每次有两个对立的结果,事件A发生或不发生。根据这一基本原理设计了极限稀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法 造血细胞 半固体 细胞体外培养 多向祖细胞 开创性工作 单克隆抗体 人为误差 支持物 形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Bcl-2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直富 陈燕 +4 位作者 邹萍 向建平 喻东姣 李慧玉 李崇渔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PAAP法检测67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基因表达,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FU-L形成能力,并观察临床化疗效果。结果:发现AML患者Bcl-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PAAP法检测67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基因表达,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FU-L形成能力,并观察临床化疗效果。结果:发现AML患者Bcl-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分化较成熟的M3型白血病表达率显著低于其它各亚型白血病(P<0.01),Bcl-2蛋白表达与CFU-L形成无相关性,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高表达组CR率(47%)显著低于低表达率组(100%,P<0.005)。结论:Bcl-2基因过度表达对AML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是造成耐药的重要原因,是判断AML预后的一个十分有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BCL-2基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培养前后表面抗原的表达与正常人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喻东姣 陈燕 李崇渔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148-150,共3页
通过培养前后的白血病细胞与正常造血细胞的比较认为两者有本质性差异,前者CD_38(下同)明显升高,而CD_34、OKT_9明显下降;CD_3、CD_4、CD_8培养前后白血病组则皆明显降低,因而认为CD_38是正常造... 通过培养前后的白血病细胞与正常造血细胞的比较认为两者有本质性差异,前者CD_38(下同)明显升高,而CD_34、OKT_9明显下降;CD_3、CD_4、CD_8培养前后白血病组则皆明显降低,因而认为CD_38是正常造血干细胞恶变的标志,代表了白血病克隆的消长。体外培养中虽然加入基因重组的GM-CSF、IL-3、EPO,白血病细胞仍不能沿正常途径分化,说明粒单细胞成熟阶段的FPM、LN_36明显较正常为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骨髓 细胞培养 表面抗原
全文增补中
柔红霉素(DNR)荧光直方图诊断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意义(英文)
13
作者 何明生 陈燕 +4 位作者 吴裕丹 喻东姣 莫志成 周晶 宋今丹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荧光直方图诊断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方法。材料与方法:选取15例临床耐药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5例初治AML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内DNR的荧光强度,根据其强... 目的:建立检测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荧光直方图诊断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方法。材料与方法:选取15例临床耐药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5例初治AML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内DNR的荧光强度,根据其强弱程度划分成耐药区和药敏区,其直方图主峰左移(LSMP)诊断为耐药;直方图右移(RSMP)诊断为药敏。耐药指数(DRI),即R/S(R为耐药细胞数,S为药敏细胞数)≥2为耐药,<2为药敏。荧光指数(FI)=平均荧光强度×DRI,FI≥200为耐药,FI<200为药敏。结果:初治5例AML中,4例为RSMP,DRI=023~113,FI=50~160,诊断为药敏;另一例为LSMP,RI=360,FI=367,诊断为原发耐药。15例临床耐药的AML中,12例为LSMP,DRI=259~1772,FI=265~1041,诊断为经典耐药;其余3例为RSMP,DRI=039~067,FI=57~83,诊断为再生耐药。结论:用FCM检测白血病细胞内DNR的荧光直方图,结合DRI、FI以及临床耐药表现和耐药细胞荧光强度的诊断界点的方法,我们可以快速、简便、直观地在临床上及时发现和评价AML耐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荧光直方图 急性 白血病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多向造血祖细胞培养后的透射电镜观察
14
作者 陈燕 王辨明 +2 位作者 阮幼冰 李崇渔 喻东姣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证明,所运用的极限稀释多向造血祖细胞(CFu—Mix)微量培养体系是体外研究造血细胞分化的重要方法。在加入一系列生长因子后,正常人骨髓细胞可向红、粒、巨核细胞系方向分化,而白血病细胞却不能,其集落细胞仍带有明显的...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证明,所运用的极限稀释多向造血祖细胞(CFu—Mix)微量培养体系是体外研究造血细胞分化的重要方法。在加入一系列生长因子后,正常人骨髓细胞可向红、粒、巨核细胞系方向分化,而白血病细胞却不能,其集落细胞仍带有明显的白血病性质,提示白血病可能为多向造血祖细胞阶段的恶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造血细胞分化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诊断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再生耐药
15
作者 何明生 陈燕 +1 位作者 喻东姣 李慧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9-411,共3页
为研究临床多参数诊断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再生耐药的标准和方法 ,选择 2 0例复发 AML,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周期中 S期细胞百分比 (S% )和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浓度 ,检测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L)和 MTT药敏试验 ,用碱... 为研究临床多参数诊断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再生耐药的标准和方法 ,选择 2 0例复发 AML,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周期中 S期细胞百分比 (S% )和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浓度 ,检测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L)和 MTT药敏试验 ,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检测 P- 170蛋白的表达 ,经多参数诊断 2 0例复发 AML,11例为再生耐药。提示 :多参数检测可作为诊断 AML 再生耐药的方法 ,并提出了诊断标准 ,为 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耐药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单祖细胞无血清培养体系在正常人和白血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谢晓宝 李崇渔 +3 位作者 张义成 陈燕 喻东姣 阮青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58-60,共3页
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正常人骨髓粒单祖细胞无血清培养体系。并以此体系对白血病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了其对粒单——集落刺激因子的反应,白血病祖细胞集落生长呈依赖生长型、自发生长型和不生长型三种类型,其中自发生长型临床预后较差。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 粒单祖细胞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集法检查异常细胞在恶性造血组织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实 喻东姣 +1 位作者 阮青 陈燕 《实用癌症杂志》 199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临床上有很多恶性造血组织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有时这些患者的外周血中异常细胞数量很少,用常规外周血涂片的方法往往难以发现,而离心沉淀后的白细胞层涂片中又常有大量的成熟粒细胞... 临床上有很多恶性造血组织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有时这些患者的外周血中异常细胞数量很少,用常规外周血涂片的方法往往难以发现,而离心沉淀后的白细胞层涂片中又常有大量的成熟粒细胞,其检出率仍较低。我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简称浓集法)取单个核细胞检查,可使这些疾病的异常细胞检出率显著提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集法 异常细胞 造血组织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bcl-2、bax和fas/apo-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乐蓓蓓 陈燕 +3 位作者 宋晓华 向直富 喻东姣 向建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28-130,141,共4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61例急性白血病(AL)的p16、bcl-2、bax和fas/apo-1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的p16、bax和fas/apo-1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ALL组的 p16、f...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61例急性白血病(AL)的p16、bcl-2、bax和fas/apo-1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的p16、bax和fas/apo-1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ALL组的 p16、fas/apo-1表达又显著低于AML组(P<0.05)。 AML和 ALL组 bcl-2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AML缓解组的 bcl-2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未缓解组(P<0.01)。提示:AL可同时存在多个凋亡基因缺陷,bcl-2高表达可作为AML患者化疗不敏感的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免疫组化染色 P16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LEUKEMIC CELL CLONE AFTER CFU-MIX CULTURE
19
作者 陈燕 王辨明 +3 位作者 李崇渔 喻东姣 阮幼冰 郑清平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5-50,共6页
By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leukemlc celb were obwrved after CFU-Mix culture. Even though granulocytlc growth factor, erythropoietin and lymphocytlc growth factor were added at vitor, acute leuke... By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leukemlc celb were obwrved after CFU-Mix culture. Even though granulocytlc growth factor, erythropoietin and lymphocytlc growth factor were added at vitor, acute leukemlc celb still showed defects In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These were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colony which consisted of smooth cells, bizarre shape, nuclear-cytoplasmic asynchrony In development, and appearance of nuclear bleb. However,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lc celb were more nature than the acute ones, manifesting in normal colony with finger- like projections and ruffled membrane. Macrophages and eosinophils could be observed. It b suggested that there b a difference In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acute and chronic leukemia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cell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LEUKEMIC CELL CLONE AFTER CFU-MIX CULTURE CML CFU A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CURCUMIN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S HL-60
20
作者 吴裕丹 陈燕 +2 位作者 陈文娟 喻东姣 李惠玉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To investigate the curcumin killing leukemia cellsin vitro,. Methods: The myeloid leukemic cell line HL-60 was studied by using cell culture, flow cytometrydetermining DNA content and TUNEL method measuring apoptotic ... To investigate the curcumin killing leukemia cellsin vitro,. Methods: The myeloid leukemic cell line HL-60 was studied by using cell culture, flow cytometrydetermining DNA content and TUNEL method measuring apoptotic cell percentage. Results: The data showed that curcumin selectively inhibited proliferation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HL-60 cell lines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growth inhibition rate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reached the peak at concentration of 25 (μmol/L curcumin at 24h. The sub-G, peak appeared after 12h treatment and was increased to 34.4% at 24h. The TUNEL method further certified that apoptotic cells reached 41% at the same phase. Conclusion: curcumin possesses obvious potent of anti-leukemia cell proliferation, which is contributed to the induction of HL-60 cells apoptosis. The concentration and action time of curcuminin vitr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CUMIN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HL-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