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位芳纶纤维对印染废水中染料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立朋 魏群山 +1 位作者 刘亚男 柳建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3,共6页
尝试以纺织边角料对位芳纶纤维(PPTA)为吸附材料,研究其对水中亚甲基蓝(阳离子染料)和刚果红(阴离子染料)的吸附,并对吸附前后的PPT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PTA为优化投加量0.1 g下,对100 m L质量浓度均为30 mg/L的亚甲基蓝、刚果红的... 尝试以纺织边角料对位芳纶纤维(PPTA)为吸附材料,研究其对水中亚甲基蓝(阳离子染料)和刚果红(阴离子染料)的吸附,并对吸附前后的PPT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PTA为优化投加量0.1 g下,对100 m L质量浓度均为30 mg/L的亚甲基蓝、刚果红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9.5%和88.3%(适宜的p H分别为9和6)。PPTA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模型更符合准2级反应模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经过一次再生后的PPTA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其对染料吸附性能与传统活性炭相近,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可分离回收的吸附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吸附 亚甲基蓝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类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佟秀芳 刘祝贺 +1 位作者 才迎春 唐立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8期84-85,共2页
通过对历代医家临床应用虫类药治疗偏头痛的经验总结并结合现代药理毒理研究,对虫类药治疗偏头痛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虫类药的祛风化痰、逐瘀通络、轻灵走窜的特性及祛邪不伤正的原则。
关键词 虫类药 偏头痛 搜风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呃逆的临床研究进展
3
作者 唐立朋 王开成 张莹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3期343-344,共2页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其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体虚病后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经临床实践验证,中医疗法治疗本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现将近几年对呃逆的中医治疗...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其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体虚病后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经临床实践验证,中医疗法治疗本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现将近几年对呃逆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呃逆 胃气上逆 主要表现 饮食不节 情志不遂 实践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中型脑挫裂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唐立朋 宗瑞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7期1147-1148,共2页
笔者2006年至2010年应用以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中型脑挫裂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住院患者60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挫裂伤,符合中型脑挫裂伤诊断标准[1],并符合非手术治疗适应症,生命体征稳定,无... 笔者2006年至2010年应用以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中型脑挫裂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住院患者60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挫裂伤,符合中型脑挫裂伤诊断标准[1],并符合非手术治疗适应症,生命体征稳定,无脑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脑挫裂伤 复元活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幕上硬膜外血肿36例
5
作者 唐立朋 王连友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1,共2页
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见,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笔者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幕上硬膜外血肿,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阳还五汤
原文传递
葛根汤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5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唐立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葛根汤加减方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葛根汤加减方组)55例,和对照组(西药组)28例,进行一个疗程对照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 目的研究葛根汤加减方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葛根汤加减方组)55例,和对照组(西药组)28例,进行一个疗程对照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加减方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良好疗效,临床应重视经方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风 中脏腑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芎蝎胶囊治疗轻中型脑挫裂伤过渡期头痛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唐立朋 《四川中医》 2013年第7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芎蝎胶囊对轻中型脑挫裂伤过渡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脱水、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对照组给予颅通定60mg,3/日,口服。治疗组口服丰润中医院制剂室生产的复方芎蝎胶囊5粒/3日,以上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复方芎蝎胶囊对轻中型脑挫裂伤过渡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脱水、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对照组给予颅通定60mg,3/日,口服。治疗组口服丰润中医院制剂室生产的复方芎蝎胶囊5粒/3日,以上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复方芎蝎胶囊治疗组对患者头痛症状改善以及疼痛程度数字分级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P<0.01)。结论:复方芎蝎胶囊能减轻轻中型脑挫裂伤过渡期头痛程度,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芎蝎胶囊 过渡期 轻中型脑挫裂伤
原文传递
复方芎蝎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佟秀芳 才迎春 +7 位作者 刘祝贺 唐立朋 吕文勇 高二廷 杨海春 姬晓云 王智慧 张国江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9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芎蝎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偏头痛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甲组)以复方芎蝎胶囊每次3 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乙组)以尼莫地平每次40mg,每日4次口服;两组患者都服用四周,观察对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 目的:观察复方芎蝎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偏头痛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甲组)以复方芎蝎胶囊每次3 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乙组)以尼莫地平每次40mg,每日4次口服;两组患者都服用四周,观察对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甲组)临床治愈率82%。总有效率97%;对照组(乙组)临床治愈率60%,总有效率82%;两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芎蝎胶囊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芎蝎胶囊 偏头痛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BO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疗效观察
9
作者 唐立朋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3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纱条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7月,应用MEBO纱条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缘坏死18例,先将消毒后的纱布剪成与创面形状大小相仿的纱条,再将药膏均匀涂于纱布上,药膏厚约0.3 mm...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纱条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7月,应用MEBO纱条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缘坏死18例,先将消毒后的纱布剪成与创面形状大小相仿的纱条,再将药膏均匀涂于纱布上,药膏厚约0.3 mm,覆盖于单纯皮肤坏死创面,无菌敷料覆盖,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坏死组织界限已清楚,但仍有部分未脱落坏死组织的创面,剪除坏死组织后覆盖MEBO纱条,无菌敷料包扎,3 d换药1次。结果 15例表浅皮缘坏死创面和2例皮肤全层坏死创面完全愈合,愈合时间最短10 d,最长28 d,皮肤质地良好,1例患者于术后4个月骨折愈合,取出钢板后,创而继续应用MEBO纱条治疗,直至愈合。结论 MEBO纱条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术后 皮肤坏死 MEB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5
10
作者 佟秀芳 才迎春 +6 位作者 刘祝贺 唐立朋 吕文勇 高二廷 杨海春 姬晓云 王智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18期184-185,共2页
偏头痛是一种伴有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的反复发生的头痛综合征。流行病学显示,中国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1],女性高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5~55岁。偏头痛发作虽不能猝然致命,但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人们的生命... 偏头痛是一种伴有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的反复发生的头痛综合征。流行病学显示,中国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1],女性高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5~55岁。偏头痛发作虽不能猝然致命,但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偏头痛与四肢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药疗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芎蝎胶囊对偏头痛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1
作者 佟秀芳 刘祝贺 +2 位作者 才迎春 姬晓云 唐立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21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芎蝎胶囊对偏头痛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甲组)以复方芎蝎胶囊每次3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以西比灵胶囊每次10mg,每晚1次口服。2组都服用1个月,观察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 目的观察复方芎蝎胶囊对偏头痛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甲组)以复方芎蝎胶囊每次3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以西比灵胶囊每次10mg,每晚1次口服。2组都服用1个月,观察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芎蝎胶囊是改善偏头痛患者脑血流量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芎蝎胶囊 偏头痛 脑血流动力学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tional Design of a High-Performance KMnO_(4)-Fe(Ⅱ)-Si Coagulant for Dye Removal
12
作者 WU Qianqian TANG Lipeng +4 位作者 XIAO Feng WEI Qunshan LIU Yanbiao HUANG Manhong CHOW Christopher W K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1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A new ternary coagulant polysilicate ferromanganese(PSFM),composed of Fe,Mn and Si,was designed.Its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for dye removal wa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ogether with the impact of several key opera... A new ternary coagulant polysilicate ferromanganese(PSFM),composed of Fe,Mn and Si,was designed.Its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for dye removal wa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ogether with the impact of several key operational parameter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excellent coagulation efficiency with higher than 95%color removal and higher than 94%total organic carbon(TOC)removal can be obtained at an optimized molar ratio of Si∶Fe∶Mn(5∶5∶1).The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of PSFM coagulant was studied comparatively with other conventional coagulants,e.g.poly aluminium chloride(PAC),Al_(2)(SO_(4))_(3)and FeCl_(3).Additionally,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get detailed morphological and compositional information of PSFM coagulants.Furthermore,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improved coagulant performanc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se results.These results have exemplified quantitatively that PSFM coagulant exhibits a great potential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application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nary coagulant coagulation mechanism polysilicate ferromanganese HIGH-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态型聚硅酸铁锰处理染料废水的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立朋 魏群山 +3 位作者 吕强 张弛 刘亚男 柳建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8-326,共9页
为了提高混凝剂对染料废水的净化效率,本文利用硅酸钠、硫酸亚铁和高锰酸钾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复配混凝剂聚硅酸铁锰(PSFM),分别以直接大红、分散蓝和活性黄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进行混凝模拟实验,研究了碱度和浊度等因素对PSFM混凝去除染... 为了提高混凝剂对染料废水的净化效率,本文利用硅酸钠、硫酸亚铁和高锰酸钾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复配混凝剂聚硅酸铁锰(PSFM),分别以直接大红、分散蓝和活性黄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进行混凝模拟实验,研究了碱度和浊度等因素对PSFM混凝去除染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PSFM对直接大红和分散蓝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混凝净化效能,其色度和TOC去除率分别可达99.2%、95.4%和98.5%、93.8%,效果优于聚硅酸铁(PSF)、Al2(SO4)3和Fe Cl3等常规混凝剂,PSFM对活性黄染料废水色度和TOC去除率分别为56.3%和51.3%.浊度对PSFM混凝效能无明显影响.在碱度分别为50、0和75 mg·L^(-1)时,PSFM对直接大红、分散蓝和活性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高.此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高级表征手段对PSFM进行了表征,对混凝过程中的混合液和絮体分别进行Zeta电位和絮体粒径在线监测,探索得PSFM混凝主要机制为Fe+与Mn+水解产生的带正电的多核配合物和聚硅的桥联聚合,同时还包括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和羟基氧化铁的吸附助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锰(PSFM) 混凝 直接大红 分散蓝 活性黄 吸附助凝
原文传递
水体模拟颗粒物对四环素的吸附特性及基本规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龙凤 魏群山 +3 位作者 吕强 唐立朋 刘亚男 柳建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68-1676,共9页
为了更深入了解水环境中颗粒物对抗生素的吸附规律,选用典型抗生素——四环素(TC)和悬浮态的高岭土模拟天然水体中颗粒物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探究颗粒物对TC的吸附规律及不同颗粒物投加量、pH、温度和阳离子对颗粒物吸附TC的影响.结果... 为了更深入了解水环境中颗粒物对抗生素的吸附规律,选用典型抗生素——四环素(TC)和悬浮态的高岭土模拟天然水体中颗粒物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探究颗粒物对TC的吸附规律及不同颗粒物投加量、pH、温度和阳离子对颗粒物吸附TC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物对TC在混合4 h之前快速吸附,之后单位吸附量随时间较小波动,在12 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溶液中颗粒物对TC的单位吸附量随着颗粒物投加量的增大而减小;颗粒物对TC抗生素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颗粒物对TC的吸附在pH=4.5附近达到最大值,强酸(pH<4)或强碱(pH>9)环境均抑制颗粒物对TC的吸附;低价态的阳离子如Na^+、Ca^(2+)(浓度在0.000 1~0.1 mol·L^(-1)范围)等对颗粒物吸附TC均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三价阳离子的作用却非常特别,如低浓度的Al^(3+)(0.000 1 mol·L-1)会促进吸附作用,随着Al^(3+)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减弱,直到Al^(3+)达到较高浓度(0.01 mol·L^(-1)),又会抑制颗粒物对TC的吸附.综合本实验获得的颗粒物吸附TC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可以初步推断:在实际水环境中由于颗粒物对TC的快速吸附和低浓度Al^(3+)的促进作用,TC在水环境和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更易随颗粒物的运动发生同步迁移,颗粒物的归宿主要决定了TC的归宿,如进入天然水体沉积物中或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污泥中,这也进一步揭示了天然水体中沉积物往往易被检出较高含量TC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高岭土 吸附 阳离子 等温吸附
原文传递
水溶液中典型混凝剂与分散染料的直接反应机理
15
作者 张弛 魏群山 +5 位作者 唐立朋 刘晓静 谭宇佳 柳建设 李征 许德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7-604,共8页
为了深入揭示分散染料的混凝去除机理,选择AlCl3、FeCl3、CaCl2作为混凝剂,分散红玉S-2GFL、分散黄棕S-2RFL、分散蓝BBLS作为去除对象,在不投加其他任何颗粒物的条件下,通过测定染料粒径、Zeta电位和改变混凝剂投加顺序等方式,探究了分... 为了深入揭示分散染料的混凝去除机理,选择AlCl3、FeCl3、CaCl2作为混凝剂,分散红玉S-2GFL、分散黄棕S-2RFL、分散蓝BBLS作为去除对象,在不投加其他任何颗粒物的条件下,通过测定染料粒径、Zeta电位和改变混凝剂投加顺序等方式,探究了分散染料与混凝剂的直接反应机理。结果表明:3种混凝剂均可使染料颗粒表面电位接近0 mV,此时AlCl3和FeCl3对染料的去除率超过60%,但CaCl2对染料去除率仅为15%左右,说明此体系下电中和不是染料被直接混凝沉淀去除的单一主导内因;投加3种混凝剂后染料粒径均明显增大,说明混凝剂水解产物与分散染料结合是导致染料被去除的重要前提之一;通过改变混凝剂投加顺序发现,对于同种染料,先投加混凝剂的去除率远低于后投加混凝剂的去除率,说明混凝剂水解终产物的物理吸附不应是染料与混凝剂结合的主因;沉淀物的傅里叶红外图谱显示,在580 cm^-1和475 cm^-1处分别检测到Al-O和Fe-O的特征峰,且XRD结果进一步显示AlCl3、FeCl3与染料结合形成了新的共聚物,这表明选用的无机混凝剂去除这3种分散染料的主导机理应是特定的化学结合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丰富混凝去除相关染料的作用机理和开发相关复合药剂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剂 分散染料 化学结合 反应机理
原文传递
应对南方某水厂土霉嗅味的活性炭技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吕强 魏群山 +6 位作者 黄鑫 杨凯 武洋 唐立朋 贾泽宇 于建伟 石宝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34-3042,共9页
粉末活性炭(PAC)是应对季节性嗅味问题的主要处理技术,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确定投加条件等因素对于水厂的高效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南方某水厂存在的季节性嗅味问题,选择了国内9种常用PAC(包括3种煤质炭,3种木质炭,3种椰壳炭),对其... 粉末活性炭(PAC)是应对季节性嗅味问题的主要处理技术,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确定投加条件等因素对于水厂的高效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南方某水厂存在的季节性嗅味问题,选择了国内9种常用PAC(包括3种煤质炭,3种木质炭,3种椰壳炭),对其吸附能力及处理成本进行比较,同时对该水厂在用PAC的处理效果、原有预氧化工艺(预加次氯酸钠及高锰酸钾)的影响等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种PAC中碘值为1 030mg·g^(-1)的椰壳炭吸附能力最强,对150 ng·L^(-1)的2-甲基异崁醇(2-MIB)吸附容量为6.2 ng·mg^(-1)。水厂的预氧化工艺会显著降低PAC对2-MIB、土臭素(GSM)的吸附效果(分别降低29.5%、31.6%)。综合处理效果和经济成本后,碘值为800 mg·g^(-1)的煤质炭对该水厂水源条件下的嗅味问题处理效果最优,在将2-MIB浓度由150 ng·L^(-1)处理至嗅阈值以下时,水的活性炭处理成本为0.3元·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活性炭 嗅味 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