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4
1
作者 唐以剑 章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02-313,共12页
本文根据我国水资源短缺与分布不均的特点,比较综合地分析了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全国水污染的区域差异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环境自净功能,合理布局工业;改革生产流程,控制污染物排放;利用多种途径改进环境... 本文根据我国水资源短缺与分布不均的特点,比较综合地分析了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全国水污染的区域差异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环境自净功能,合理布局工业;改革生产流程,控制污染物排放;利用多种途径改进环境治理措施和强化环境管理等主要对策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水污染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的水质类型及其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唐以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2年第2期46-54,共9页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地区水质背景值及历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及人类利用对水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价与分类。
关键词 乌鲁木齐地区 水质类型 水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以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2年第4期61-70,共10页
根据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对象,阐述了地理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介绍了现代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点,分析了中国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特点、问题与差距,并对其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具体措施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理学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生态学——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唐以剑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1年第3期50-51,共2页
环境科学是人类与环境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科学。它不仅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等自然科学体系,而且还包含有经济管理、道德风尚与法律等社会因素。从人类影响而改变自然生态过程的意义上说... 环境科学是人类与环境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科学。它不仅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等自然科学体系,而且还包含有经济管理、道德风尚与法律等社会因素。从人类影响而改变自然生态过程的意义上说,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存在的.随着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这种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态学 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研究 人类生态系统 发生与发展 人类环境 人与环境 对立统一关系 社会因素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的环境地理学 被引量:3
5
作者 唐以剑 《大自然探索》 1992年第3期78-83,共6页
关键词 环境地理学 空间结构 地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在土壤中的解吸动力学 被引量:55
6
作者 晏维金 亢宇 +1 位作者 章申 唐以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1,共5页
选择我国华北农田一种典型钙质土壤-草甸褐土,在实验室运用水静态浸提方法研究了对于不同的磷加入量,土壤磷在不同振荡时间(t)和不同水土比(W)条件下的解吸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水土比条件下,土壤通过解吸释放的磷... 选择我国华北农田一种典型钙质土壤-草甸褐土,在实验室运用水静态浸提方法研究了对于不同的磷加入量,土壤磷在不同振荡时间(t)和不同水土比(W)条件下的解吸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水土比条件下,土壤通过解吸释放的磷与振荡时间呈指数关系;在一定的振荡时间条件下,磷的解吸与水土比也呈指数关系;在一定的振荡时间和水土比条件下,磷的解吸与土壤初始可浸提磷量成正比.通过实验,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经验模型:p_d=0.33P_0t+(0.09)W+(0.28),描述磷的解吸过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条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草甸褐土 解吸动力学 水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判别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38
7
作者 毕军 章申 +1 位作者 唐以剑 蔡强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1-37,共7页
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立合适的可持续发展判别模式有利于准确判别某一发展态势的可持续性,有利于正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本文在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二... 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立合适的可持续发展判别模式有利于准确判别某一发展态势的可持续性,有利于正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本文在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二个图谱,提出了定量描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协调系数及发展周期二个指数,并对我国近10年来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我国大多数年份未能保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环境未能得到相应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图谱 协调系数 发展方程 发展周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富集机理 被引量:61
8
作者 晏维金 章申 唐以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2-337,共6页
通过模拟降雨径流实验 ,在 72mm/h的大暴雨条件下 ,研究侵蚀性颗粒从土壤中的径流流失过程及其对磷的富集作用和机理 .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不同粒径团聚体的组成和原来土壤中的组成有很大差异 .径流流失的沉积物主要以 0 2 5mm以下的团... 通过模拟降雨径流实验 ,在 72mm/h的大暴雨条件下 ,研究侵蚀性颗粒从土壤中的径流流失过程及其对磷的富集作用和机理 .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不同粒径团聚体的组成和原来土壤中的组成有很大差异 .径流流失的沉积物主要以 0 2 5mm以下的团聚体为主 .径流中 80 %以上的磷以颗粒态形式流失 ,而颗粒态磷的 6 0 %— 90 %随 0 1mm以下的团聚体流失 .不同粒径团聚体对磷的富集作用和富集系数不同 .模拟实验建立了沉积物富集系数与其累积流失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经验模型 :ln(ER) =1 15— 0 2 2ln[SL],来预测颗粒态磷的流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系数 沉积物 模拟降雨 土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生物可利用磷在地表径流中的流失和预测 被引量:21
9
作者 晏维金 章申 +2 位作者 吴淑安 蔡强国 唐以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97-506,共10页
本文通过模拟降雨径流实验,运用两种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化学浸提方法,在1.2mm·min^(-1)的大暴雨条件下,研究在施肥和未施肥两种情况下,BAP的径流流失方式和过程,并建立模型进行BAP的预测,结果表明,运用两种BAP的化学浸提方法... 本文通过模拟降雨径流实验,运用两种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化学浸提方法,在1.2mm·min^(-1)的大暴雨条件下,研究在施肥和未施肥两种情况下,BAP的径流流失方式和过程,并建立模型进行BAP的预测,结果表明,运用两种BAP的化学浸提方法测定的结果差异性不显著(p=0.05),并具有1:1的线性相关关系;BAP的流失通过溶解态磷(DP)和颗粒态生物可利用磷(BPP)两种形态方式,随着降雨径流时间的延长,累积的BAP量呈对数式增加,径流流失的BAP量约占总磷量的25—30%;施肥能增加DP和BAP的流失量;通过模拟实验建立了BAP的预测模型: BAP=DP+BPP [DP]=(0.035×P_O×SL×t^(-0.2)×W^(0.5))/V [BPP]=1.19BPP_(soil)×SL并检验了BAP的预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利用磷 模拟降雨 预测方程 径流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农田径流中氮的流失过程 被引量:109
10
作者 黄满湘 章申 +1 位作者 唐以剑 陈喜保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1期6-10,共5页
在室内降雨模拟试验条件下,研究暴雨径流中农田氮素养分流失及施肥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暴雨径流氮养分的流失量与累积径流量成正相关;施用NH4HCO3显著地增大了农田径流中溶解态氮浓度及流失量(P=0.01),而对颗粒态氮浓度及... 在室内降雨模拟试验条件下,研究暴雨径流中农田氮素养分流失及施肥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暴雨径流氮养分的流失量与累积径流量成正相关;施用NH4HCO3显著地增大了农田径流中溶解态氮浓度及流失量(P=0.01),而对颗粒态氮浓度及流失量没有显著影响(P=0.1);在大暴雨和裸露地试验条件下,颗粒态氮是农田暴雨径流氮养分流失的主要形态;在44 min降雨径流中,以颗粒态流失的氮达476.3~488.7 mg/m2;侵蚀泥沙有富集氮养分的特点,其富集系数与侵蚀泥沙累积量存在对数线性关系:LOG(ER)=0.770-0.300LOG(SED);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降低表土中速效氮养分含量是减少农田地表径流氮流失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径流 模拟降雨 氮流失 富集系数 颗粒态氮 溶解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污染恢复费用的核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毕军 章申 +1 位作者 唐以剑 蔡强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0-66,共7页
环境恢复费用是衡量环境污染与防治以及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水环境恢复费用核算的基础上,建立了胁迫指数、危害指数、风险指数等一系列指标来描述我国水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人口、产业结... 环境恢复费用是衡量环境污染与防治以及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水环境恢复费用核算的基础上,建立了胁迫指数、危害指数、风险指数等一系列指标来描述我国水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人口、产业结构及规模的不同,我国各地区水污染造成的胁迫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而危害指数的空间变异则相对较小。1993年,我国年水环境恢复费用达132亿元,占同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41%。在水污染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描述这一关系的“双尾曲线”。并根据水污染风险及排放系数的大小,对各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恢复费用 胁迫指数 危害指数 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冰川、河、湖水中重金属形态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喜保 章申 唐以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9-76,共8页
本文研究乌鲁木齐地区冰川,河流和湖泊水中重金属铜、铅、锌和镉的背景值及存在形态的分配。
关键词 冰川 重金属 元素形态 河水 湖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河、库、污水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污染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喜保 章申 唐以剑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5-81,共7页
水休中重金属元素的生态效应和运动规律与其存在的形态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该地区主要水系乌鲁木齐河中下游、头屯河、水磨河及位于四宫的乌市排污水中重金属Cd、Zn、Pb和Cu的物理化学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应用UV照射分离有机物,ASV法测... 水休中重金属元素的生态效应和运动规律与其存在的形态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该地区主要水系乌鲁木齐河中下游、头屯河、水磨河及位于四宫的乌市排污水中重金属Cd、Zn、Pb和Cu的物理化学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应用UV照射分离有机物,ASV法测定,获4元素的总量、悬浮颗粒态、溶解态及溶解态中不稳定态、稳定无机态和稳定有机态的含量。并对这些形态的形成、分配比和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形态 重金属污染 背景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污染的变化规律与调控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申 唐以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8-186,共9页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水体、大气与土地污染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环境污染的变化也是存在着很强的区域分异特征的。为此,必须按照我国自然、经济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环境对策...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水体、大气与土地污染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环境污染的变化也是存在着很强的区域分异特征的。为此,必须按照我国自然、经济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环境对策,以便有效地利用环境本身的自净功能,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改革生产流程,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应该采取多种途径,改进环境管理措施与立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污染 变化规律 调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地理与环境保护——化学地理发展的一些动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以剑 《环境科学动态》 1978年第3期1-9,共9页
自然地理学以自然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化学地理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环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刚刚从古老的地理学孕育、诞生出来的一门年轻科学,是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地理学的一些现象,即着重研究自然环... 自然地理学以自然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化学地理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环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刚刚从古老的地理学孕育、诞生出来的一门年轻科学,是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地理学的一些现象,即着重研究自然环境中的化学过程的科学。从目前我们的认识水平来看,化学地理应该是研究自然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的迁移、累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理 自然地理学 化学物质 累积过程 认识自然 医学地理 地学工作者 化学过程 风化壳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地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6
作者 唐以剑 章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86-393,共8页
关键词 中国 环境地学 综合评价 人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转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以剑 《环境保护》 CAS 1980年第2期33-35,41,共4页
环境中的重金属,有许多是人所共知的环境污染物。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它形态多变,却不能被生物降解。反而很容易被生物所富集与累积。在水体中,它的溶解度虽然一般都很低,但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它很容易被各种有机或无机胶体与微粒物质... 环境中的重金属,有许多是人所共知的环境污染物。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它形态多变,却不能被生物降解。反而很容易被生物所富集与累积。在水体中,它的溶解度虽然一般都很低,但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它很容易被各种有机或无机胶体与微粒物质所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水体 水底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迁移能力 底部沉积物 微粒物质 污染物质 吸附态 络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地区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含量与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秀梅 唐以剑 章申 《地理译报》 CSCD 1997年第2期62-69,共8页
研究长期利用城市污水浇灌的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其行为与归宿,不仅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1],同时,还可以为合理发展污灌,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本文... 研究长期利用城市污水浇灌的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其行为与归宿,不仅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1],同时,还可以为合理发展污灌,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本文调查了华北白洋淀地区典型污灌农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分布和累积状况。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的累积趋势。目前,这些重金属对农田作物无明显危害,大部分累积在根部。加强科学管理和污灌指导,利用农田作为土地处理系统来消纳污水中耗氧有机物,是本地区近期可行的污水资源化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系统 污染物 含量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AQUATIC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AND DISPERSED ELEMENTS IN MAJOR RIVERS OF BEIJING-TIANJIN AREA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申 唐以剑 +2 位作者 毛雪英 钱杏珍 李岫霞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4年第4期511-515,共5页
The Yongding, Chaobai, Daqing rivers and the North and Ji canals belong to the Haihe drainage basin and are important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for Beijing-Tianjin area.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se rivers is of great con... The Yongding, Chaobai, Daqing rivers and the North and Ji canals belong to the Haihe drainage basin and are important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for Beijing-Tianjin area.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se rivers is of great concern to human being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estics of the aquatic chemistry of rare and dispersed elements, their regional background value, as well as their content and form. in river water, determined by neutron activ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ersed river TIANJIN neutron drainage AQUATIC IRRADIATED LANTHANIDE FLUORIDE suspend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