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针肋热沉中流体流动及传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明正 夏国栋 +2 位作者 柴磊 崔珍珍 杨瑞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52-1057,共6页
针对前期试验过程,采用商用软件FLUENT进一步分析了流体横掠方形微针肋热沉的流动及换热特性.结果表明,RNGk-ε紊流模型更适应试验工况;流体流线曲折,扰动强;流动过程中,流体压力不断降低,温度逐渐升高,在针肋区尾部形成大小不一的涡流... 针对前期试验过程,采用商用软件FLUENT进一步分析了流体横掠方形微针肋热沉的流动及换热特性.结果表明,RNGk-ε紊流模型更适应试验工况;流体流线曲折,扰动强;流动过程中,流体压力不断降低,温度逐渐升高,在针肋区尾部形成大小不一的涡流,涡流中压力保持不变,但温度有较大波动;沿流动方向,各个肋的换热系数不断降低,但降低幅度在减小,到达一定肋数后几乎不再变化,且肋正面与背面的换热系数差别也随流动的发展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肋 模拟 传热特性 方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滴”型微针肋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明正 夏国栋 +2 位作者 周利军 柴磊 李健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5-31,共7页
基于圆肋尾部流动传热强化的思想,对传统圆肋进行优化,进而设计出了新型的"水滴"型微针肋。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对不同角度"水滴"型针肋侧壁及整体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α>90°时,流动没有... 基于圆肋尾部流动传热强化的思想,对传统圆肋进行优化,进而设计出了新型的"水滴"型微针肋。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对不同角度"水滴"型针肋侧壁及整体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α>90°时,流动没有显著改变,边界层涡依旧发生脱落;而当α<60°后,针肋尾部逆压梯度较小,边界层涡脱离现象消失;适当的"水滴"型结构,可以避免针肋尾部涡脱落造成的阻力损耗;将针肋尾部对流传热较弱的区域由固体导热代替,同时将传热表面向流体主流区拓展,传热效果明显强化;模拟条件下,45°<α<60°时,针肋热沉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肋 水滴型 涡量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汤制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肌电活动变化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明正 李永渝 +1 位作者 朱国英 巩倩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胃肠肌电活动及血流的变化,同时观察比较中药方剂清胰汤(qing yi tang,QYT)的煎剂和冲剂对这些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方法将24只SD大鼠均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SO组、AP+NS组、AP+QYT煎...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胃肠肌电活动及血流的变化,同时观察比较中药方剂清胰汤(qing yi tang,QYT)的煎剂和冲剂对这些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方法将24只SD大鼠均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SO组、AP+NS组、AP+QYT煎剂组、AP+QYT冲剂组;用去氧胆酸钠逆行注入三组大鼠胰胆管复制AP模型后,分别经胃管灌生理盐水或等量的QYT药液;用Power Lab多道生理记录仪及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大鼠动脉血压、胃窦部血流量、胃肠平滑肌基本电节律、峰电活动的频率及振幅等,观察比较AP造模前后及两种QYT制剂应用后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AP造模后,大鼠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P<0.01),两种QYT制剂对动脉血压的变化无明显改善作用;AP造模后2 h内各组大鼠胃窦部血流量变化不大(P>0.05),也未见两种QYT制剂的影响和作用;AP造模后2 h内,大鼠胃、肠基本电节律变化不明显,但峰电活动显著减少(P<0.01);两种清胰汤制剂对其基本电节律无影响(P>0.05),但可明显改善小肠平滑肌的峰电活动(P<0.05),这种促动作用在用药后10 min左右出现,并持续达1 h以上;清胰汤冲剂还表现出一定的增强胃肠基电活动及小肠峰电活动的振幅的作用(P<0.05)。结论AP时大鼠胃肠平滑肌峰电活动明显减弱,表明其胃肠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两种QYT制剂均能通过增强胃肠平滑肌峰电活动改善AP大鼠的胃肠运动功能;QYT冲剂在改善胃肠张力及运动方面较QYT汤剂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清胰汤 胃窦部血流 胃肠肌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生理现象观察与成因》公选课教学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明正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8期1096-1097,共2页
为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人体生理现象观察与成因》公选课,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医学防护素养。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和实验观察等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公选课... 为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人体生理现象观察与成因》公选课,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医学防护素养。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和实验观察等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公选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生理现象 公选课 教学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对去甲吗啡在离体豚鼠回肠上依赖性耐受性产生的作用
5
作者 周明正 李艳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观察 NO合酶( NO synthase,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NOArg)和 NO合成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去甲吗啡(normorphi... 目的观察 NO合酶( NO synthase,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NOArg)和 NO合成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去甲吗啡(normorphine,NM)在离体豚鼠回肠上依赖性耐受性产生的影响,研究NO在阿片类药物依赖性耐受性产生中的作用。方法以离休豚鼠回肠为实验对象,4℃孵育6 h, 24 h后,分别测定纳洛酮(naloxone,Nx)与氯化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引起的收缩高度比值,作为依赖性产生的指标。在耐受性产生实验中,分别测定回肠空白组和药物组4℃孵育3h后对NM抑制电刺激收缩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回肠分别经NM,NM加NOArg,NM加L-Arg中孵育6h后,纳洛酮均可使其产生戒断收缩,且两组与Ach的收缩高度比值差异无显著性(n=6), P>0.05。而孵育24 h后,NM,NM加 L-Arg组收缩高度比值分别为 0. 89±0. 02, 0. 90±0. 02, P> 0. 05,而NM加NOArg药物组对纳洛酮的戒断收缩反应明显减弱,收缩高度比值为 0.47± 0.05(n= 6, P< 0.01)。可见NM加N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豚鼠 回肠 去甲吗啡 药物依赖性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基础实验》公选课教学实践与体会
6
作者 周明正 徐磊 +1 位作者 汪海宏 李静琪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5期974-976,共3页
以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为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医学基础实验》公选课,目的是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医学与生命科学的了解与兴趣,优化知识结构,开拓学生视野,并且提供跨学科交流的平台。根据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特点,结... 以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为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医学基础实验》公选课,目的是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医学与生命科学的了解与兴趣,优化知识结构,开拓学生视野,并且提供跨学科交流的平台。根据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和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公选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成效,并为综合性大学专业实验室开放及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基础实验 公选课 教学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板蒸汽流量计非稳定状态测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明正 刘云焰 +1 位作者 赵瑞昌 樊焕然 《自动化仪表》 CAS 2015年第9期92-95,共4页
流量计通常针对稳定工况条件设计,当运行工况为非稳定状态时,其测量精度会受到较大影响。针对非稳定运行的工作条件,分析了影响孔板式蒸汽流量计测量的各项因素。通过对稳定测量条件下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获得非稳态条件下的计算公式,... 流量计通常针对稳定工况条件设计,当运行工况为非稳定状态时,其测量精度会受到较大影响。针对非稳定运行的工作条件,分析了影响孔板式蒸汽流量计测量的各项因素。通过对稳定测量条件下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获得非稳态条件下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方式进行质量平衡标定。结果表明:当实际运行工况与设计参数发生偏离时,蒸汽的膨胀性系数会偏离设计值,进而影响测量结果。修正后的流量计,可以适用于非稳定条件下的蒸汽测量,计算精度有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板流量计 计算公式 膨胀性系数 非稳定状态 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内油页岩半焦燃烧过程孔隙特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秦宏 孙佰仲 +3 位作者 王擎 周明正 刘洪鹏 李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4-20,共7页
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吉林桦甸、汪清的油页岩半焦燃烧试验,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灰样,在Gemini2380快速比表面积分析仪上测得灰样吸附等温线,采用BJH法计算孔分布。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半焦种类、流化床温、半焦粒径、... 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吉林桦甸、汪清的油页岩半焦燃烧试验,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灰样,在Gemini2380快速比表面积分析仪上测得灰样吸附等温线,采用BJH法计算孔分布。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半焦种类、流化床温、半焦粒径、流化风速、加料量等因素对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并对灰样进行电镜扫描和分形分析。结果发现,半焦原样的孔隙结构已经非常发达,燃烧过程中半焦的孔体积整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较低的燃烧温度更有利于形成发达的孔结构;不同种类半焦的孔分布曲线差别较大;一次加料量影响孔隙生成的进程,但不会改变灰样的最终孔隙结构;较大风速和较小半焦粒径,都容易破坏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半焦 流化燃烧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流化燃烧过程中表面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孙佰仲 周明正 +3 位作者 刘洪鹏 王擎 关晓辉 李少华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油页岩的燃烧试验,从不同床温中获得各燃烧时间下的油页岩焦样,通过Gemini 2380快速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焦样吸附等温线,采用BET法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由BJH法计算孔分布,FHH模型计算表面分形维数... 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油页岩的燃烧试验,从不同床温中获得各燃烧时间下的油页岩焦样,通过Gemini 2380快速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焦样吸附等温线,采用BET法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由BJH法计算孔分布,FHH模型计算表面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焦样具有较连续完整的孔系统;油页岩焦样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点,在3nm附近有极值;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先迅速增加再逐渐降低,但相对于比表面积,孔体积变化曲线的波峰有一定的延迟;不同温度焦样的比表面积相差很大,750℃的最大值是850℃时的1.5倍左右;燃烧前期,焦样分形维数迅速增加,而后略有减小,燃烧后期几乎不再变化;燃烧过程中焦样分形维数明显大于油页岩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油页岩 流化燃烧 表面结构 分形 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分离重组扇形空腔微混合器的混合特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夏国栋 李健 +1 位作者 吴宏杰 周明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9-1225,共7页
基于平面内非对称分离重组微混合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被动式微混合器,并对该结构微混合器的混合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型使用有限体积法离散、SIMPLE算法进行层流计算,采用混合强度值作为衡量指标,分析了Reynolds数在1~80范围间... 基于平面内非对称分离重组微混合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被动式微混合器,并对该结构微混合器的混合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型使用有限体积法离散、SIMPLE算法进行层流计算,采用混合强度值作为衡量指标,分析了Reynolds数在1~80范围间的混合强度值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在次通道上布置扇形空腔对非对称式微混合器的混合强度值有明显提高,同时扇形空腔的几何结构参数值对该微混合器的混合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本文模拟结果在综合考虑混合强度与泵功消耗等条件下,当主次通道宽度与扇形空腔结构宽度比为(w3/w1)=1/3时非对称分离重组扇形空腔微混合器的混合强度值可达到7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分离重组 扇形空腔 混合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前锋”启动模型的计量用钠热管启动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焦永刚 夏国栋 +1 位作者 周明正 王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1-787,共7页
通过平面前锋启动模型分析了计量用钠热管的启动特性。介绍了计量用钠热管的结构和特点,建立了计量用钠热管的平面前锋启动模型。以输入功率1000W为例,计算分析了热管启动过程中轴向的温度分布,通过与文献值的比较,说明平面前锋启动模... 通过平面前锋启动模型分析了计量用钠热管的启动特性。介绍了计量用钠热管的结构和特点,建立了计量用钠热管的平面前锋启动模型。以输入功率1000W为例,计算分析了热管启动过程中轴向的温度分布,通过与文献值的比较,说明平面前锋启动模型是适用于计量用高温热管的。并利用平面前锋启动模型分析了计量用钠热管的转折点温度以及不同输入功率情况下热管的启动时间;蒸气通道直径为100mm时,蒸气密度为0.31×10-4 kg·m-3,相应的转变温度为628.2K;在输入功率分别为800、1000、1200W时,计量用钠热管的热区移动300mm的时间分别是1200、919、681s。对于计量用钠热管,管径大且长度短,所以启动较容易,一般不考虑热管的工作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前锋启动模型 钠热管 转折点 启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结构参数对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国栋 柴磊 +1 位作者 杨瑞波 周明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05-2711,共7页
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扇形凹穴的设计,使通道内流体流动分为等直径流速型和弧形流速型,因此微通道的等直径段和弧形段的长宽度等结构参数对流体流动和传热有重要影响。针对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单相液体流动与传热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 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扇形凹穴的设计,使通道内流体流动分为等直径流速型和弧形流速型,因此微通道的等直径段和弧形段的长宽度等结构参数对流体流动和传热有重要影响。针对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单相液体流动与传热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与分析软件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SIMPLEX算法进行层流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等直径段和弧形段的长宽度等结构参数对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流体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在本文的模拟条件下,u=4m.s-1时,其最佳结构参数范围为0.15<L1/L2<2,1.4<W2/W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变截面 结构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纳米流体浸没射流冲击换热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国栋 周明正 +2 位作者 周利军 崔珍珍 杨瑞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6-921,共6页
采用超声膜扩散法一步制备出水基Ag纳米流体作为实验工质,并对不同质量分数的Ag纳米流体在受限浸没阵列射流冲击针肋热沉中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膜扩散法制备的Ag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只有4.8 nm... 采用超声膜扩散法一步制备出水基Ag纳米流体作为实验工质,并对不同质量分数的Ag纳米流体在受限浸没阵列射流冲击针肋热沉中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膜扩散法制备的Ag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只有4.8 nm;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流体的黏度影响较大;相同射流速度下,与基液(水+表面活性剂)相比,Ag粒子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08%、0.12%的纳米流体传热系数分别提高6.23%、9.24%、17.53%;与纯水相比,Ag粒子质量分数为0.12%时,纳米流体传热系数增加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浸没射流 表面活性剂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凹穴型微通道液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柴磊 夏国栋 +1 位作者 周明正 杨瑞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126,共5页
为得到扇形凹穴型微通道内单相液体流动与传热特性,以等截面矩形微通道为参照,利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与分析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模型和SIMPLEX算法进行层流计算,讨论扇形凹穴型微通道热沉在不同体积流量不同... 为得到扇形凹穴型微通道内单相液体流动与传热特性,以等截面矩形微通道为参照,利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与分析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模型和SIMPLEX算法进行层流计算,讨论扇形凹穴型微通道热沉在不同体积流量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流体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模拟结果表明:较大Re条件下扇形凹穴型微通道具有很好的流体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其流动与传热机理可归结为边界层的破坏、喷射节流效应及层流滞止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凹穴型 微通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探索医学实验教学辅助系统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颖 张军芳 +2 位作者 沈慧霞 郑加麟 周明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2-205,274,共5页
顺应健康中国2030对多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同济医学院于2016年开始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并建设服务于该培养体系的教学辅助系统。在实验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教—学互动平台,以医学知识点为交汇,沿&... 顺应健康中国2030对多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同济医学院于2016年开始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并建设服务于该培养体系的教学辅助系统。在实验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教—学互动平台,以医学知识点为交汇,沿"器官系统"为主线,分多层次、多职业出口的人才培养提供灵活辅助。2017秋季学期以机能学实验Ⅰ为对象,进行辅助实践,获得良好效果。辅助系统为提高整合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与创新探索,加强医学各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辅助,并为广泛服务于整合实验教学进行探索与经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胜任力 整合课程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扩缩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及其演变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柴磊 夏国栋 +1 位作者 李健 周明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6-2042,共7页
以空气和水为实验工质,利用IDT高速摄像仪和Nikon生物显微镜组成的可视化系统对水平放置的PDMS周期性扩缩微通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型及其演变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观察到的主要流型为间歇流和分离流。对于间歇流,气体以离散形式分布在液相中... 以空气和水为实验工质,利用IDT高速摄像仪和Nikon生物显微镜组成的可视化系统对水平放置的PDMS周期性扩缩微通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型及其演变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观察到的主要流型为间歇流和分离流。对于间歇流,气体以离散形式分布在液相中或者是液体以分散形式分布在气相中,而且气相分散跟液相分散交替存在。对于分离流,气体主要沿气体进口壁侧流动,液体主要沿液体进口壁侧流动。两相中存在明显的分界面,沿流动方向界面产生波动。通过改变气液两相表观流速,得到气液两相流型分布,进而提出间歇流与分离流流型转换的准则关系式。结果表明,同一液相表观流速下,三角凹穴型微通道间歇流向分离流转变所需的气相表观流速略小于扇形凹穴微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扩缩 微通道 两相流型 演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结构微混合器的性能分析及压损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国栋 吴宏杰 +2 位作者 李健 崔珍珍 周明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6-472,共7页
对平面内非对称圆形通道、扇形通道及错位通道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微混合器的混合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讨论在不同雷诺数下,通道几何结构参数对微混合器混合强度及通道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大于10时,3种类型微混合... 对平面内非对称圆形通道、扇形通道及错位通道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微混合器的混合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讨论在不同雷诺数下,通道几何结构参数对微混合器混合强度及通道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雷诺数大于10时,3种类型微混合器混合强度均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在不同雷诺数下,错位通道微混合器混合效果最佳,但其压力损失会相对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合器 混合强度 压力损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敏 周明正 +1 位作者 张天红 朱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第12期71-73,共3页
现代医学教育的新型实验平台-机能实验中心的建立,是高等医学教育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顺应当今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理念,对实验室的综合管理和建设、实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实验内容的优化组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医学教育的新型实验平台-机能实验中心的建立,是高等医学教育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顺应当今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理念,对实验室的综合管理和建设、实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实验内容的优化组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医学机能实验学整体理论的研究;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于不断完善,使其在医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能实验 改革 创新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微针肋的强化换热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珍珍 夏国栋 +3 位作者 吴宏杰 周明正 柴磊 李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98-1703,共6页
对一种组合式针肋热沉(圆形针肋阵列穿叉布置等腰直角三角形小肋热沉)的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三角小肋以不同冲角布置对微针肋通道整体换热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三角小肋布置存在一个最优化角度,即以冲角30°布置的... 对一种组合式针肋热沉(圆形针肋阵列穿叉布置等腰直角三角形小肋热沉)的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三角小肋以不同冲角布置对微针肋通道整体换热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三角小肋布置存在一个最优化角度,即以冲角30°布置的三角小肋的组合式针肋的强化换热效果最佳,远远高于单一圆针肋热沉,但强化换热效果随雷诺数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肋 强化换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硅基扩缩微通道内气液两相间歇流型与压降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柴磊 夏国栋 +1 位作者 李健 周明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0,共6页
采用以IDT高速摄像仪和Nikon生物显微镜为主体的可视化观测系统,实验研究并联硅基扩缩微通道内氮气/水气液两相间歇流型及压降特性.随气液两相表观流速变化,间歇流子流型依次呈现环状/单相液体交替流型、弹状/环状/单相液体交替流型、弹... 采用以IDT高速摄像仪和Nikon生物显微镜为主体的可视化观测系统,实验研究并联硅基扩缩微通道内氮气/水气液两相间歇流型及压降特性.随气液两相表观流速变化,间歇流子流型依次呈现环状/单相液体交替流型、弹状/环状/单相液体交替流型、弹状/单相液体交替流型、雾状/弹状/单相液体交替流型和雾状/单相液体交替流型,得到不同气液两相表观流速下并联扩缩微通道流型分布图.研究表明,均相流模型的压降计算结果同实验值有较大出入.尽管分相流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气液两相的相互作用,其预测结果好于均相流模型,但是仍无法精确地描述并联扩缩微通道内氮气/水气液两相的运动与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缩 微通道 两相流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