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而已矣,然是否真?——也论儒家观念中的“亲隐”问题
1
作者 周建漳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4-73,156,共11页
《论语·子路》及《孟子·尽心上》《孟子·万章上》中关于“亲亲互隐”的文字作为儒家文化情本位观念的一个样本,引发了学界关于这是否是一种滋长腐败的负面因素的正反两极评价。细读文本,双方也许都忽视了孔孟基于其观念... 《论语·子路》及《孟子·尽心上》《孟子·万章上》中关于“亲亲互隐”的文字作为儒家文化情本位观念的一个样本,引发了学界关于这是否是一种滋长腐败的负面因素的正反两极评价。细读文本,双方也许都忽视了孔孟基于其观念立场对亲隐固然有其坚持,但其本质上却是防御性和有限度的。从伦理两难的角度看,情直与正直、亲情与公义间存在紧张关系,但就伦理与道德的分际论,道德本质上应该是超越人之本能从而亲情伦理的,情直不等于理真,而只有在理性基础上健康的公共生活才有可能。在进一步的反思中,亲情原则折射出中国文化缺乏超越性精神向度的特征,这是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应该直面与思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隐 超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的理解
2
作者 周建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理解”在特定哲学语境中是与“解释”相对应的范畴,我们理解意义,解释事实,由此彰显人文学说与科学知识的分野。作为以理解的筹划为存在方式与本质的此在,人同时生活在事实与意义世界中,意义代替不了事实,却形塑事实,是人类社会“日新... “理解”在特定哲学语境中是与“解释”相对应的范畴,我们理解意义,解释事实,由此彰显人文学说与科学知识的分野。作为以理解的筹划为存在方式与本质的此在,人同时生活在事实与意义世界中,意义代替不了事实,却形塑事实,是人类社会“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终极源泉所在。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中,人文思想的本体存在性意义以及其与科学认识的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定位与充分理解。近年国内学界围绕“父为子隐”的争论为意义理解与阐释的辩证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实际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解释 事实 意义 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学的文化蕴含与认知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建漳 王建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4,共7页
修辞不论作为公共话语论辩还是与此相关的理论学科,都是植根于古希腊文化土壤的独特产物,雅典城邦政治生活中民主化公共领域的存在是此一话语实践得以产生的文化背景,而其"诉之公论"的精神品质也与此政治生态相一致。在此,修... 修辞不论作为公共话语论辩还是与此相关的理论学科,都是植根于古希腊文化土壤的独特产物,雅典城邦政治生活中民主化公共领域的存在是此一话语实践得以产生的文化背景,而其"诉之公论"的精神品质也与此政治生态相一致。在此,修辞之为学科在中国文化中的缺位,传递出政治形态上公共空间阙失的深刻含意。在认知层面上,作为与辩证法并列的话语形式,修辞作为建立在可能性逻辑上的合理性论辩语式,彰显出有别于独断性科学真理的认知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公共领域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安克斯密特“历史表现”观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建漳 朱志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围绕"历史表现"这一核心概念,安克斯密特对史学叙述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分析。其观点要义,是强调文本在语义上并非其中所包含的具有明确指称的陈述语句的逻辑总和,因此,历史叙述不是过去的摹仿镜象,而是历史实在由之被形... 围绕"历史表现"这一核心概念,安克斯密特对史学叙述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分析。其观点要义,是强调文本在语义上并非其中所包含的具有明确指称的陈述语句的逻辑总和,因此,历史叙述不是过去的摹仿镜象,而是历史实在由之被形塑、建构,其意义得以澄明的语言文本。在此基础上,安氏明确提出从表现的观点看待史学文本的理论主张,强调关于历史事实的真实陈述是史学文本的起点而非终点,历史叙述更深刻的内涵乃在于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更多、更宽广的视角和更独特的理解样式。安克斯密特从历史哲学出发,在本体论高度上探讨了语言与存在的关系,揭示出史学与美学的内在会通之处。但是,在诸如句子与文本的联系以及史学表现与艺术表现的关系等问题上,其观点和论证尚有未尽之处,这为今后进一步的探讨留下了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克斯密特 历史表现 语言转向 叙述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的意思——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建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0,共10页
“民主”是一个很有意思且有很多意思的“大字眼”,从认知的角度看,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机制,民主意味着真理的不在场。民主的“多数决定原则”是涵盖民主作为“主义”话语与“问题”解决机制两个维度的基本规定性。以此为前提,对“... “民主”是一个很有意思且有很多意思的“大字眼”,从认知的角度看,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机制,民主意味着真理的不在场。民主的“多数决定原则”是涵盖民主作为“主义”话语与“问题”解决机制两个维度的基本规定性。以此为前提,对“民主即真理的不在场”可以有逻辑与经验两个层面的论证:前者由“民主”与“科学”的张力关系推出真理的非多数决定品格,后者则以实证经验分析支持上述的逻辑结论和深化主题的内涵。民主理念的深处是其所内含的平等逻辑,由此出发可以对民主的内涵及局限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真理 多数决定机制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的语用和限度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建漳 王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2,共8页
在真理问题传统哲学视野之外,关于真理在生活世界中的实际语用维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真理作为某种"真的东西",超越单纯认知意义上的"真",还包含道义性的"真(的道)理"的维度。在科学和日常行为层面上... 在真理问题传统哲学视野之外,关于真理在生活世界中的实际语用维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真理作为某种"真的东西",超越单纯认知意义上的"真",还包含道义性的"真(的道)理"的维度。在科学和日常行为层面上,"真"关乎"成事",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用"真"说事论"理",后者即真理的社会语用层面。严格意义上的真理的到场其实不是用说的,而当以真理的名义说事时,实际上蕴涵着此际真理的不在场。在论理语言游戏中,以真为理乃基于其在科学领域中作为竞争性语言游戏胜出者所蕴涵的话语权威,问题是,排他性真理的决出实非社会场域语言游戏的常规。并且,单纯的真本身亦不具足道义合理性与正当性。在社会场域中,话语的合理性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并行不悖"的各种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主义真理观平议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建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97,共7页
实用主义从真理发生学及其实际经验兑现价值的角度 ,提出了独特的真理效用论 ;其与传统符合论真理观之间的张力关系 ,反映了双方在本体基础乃至哲学旨趣方面一系列的理论分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实用主义对符合论观念背后关于认识的... 实用主义从真理发生学及其实际经验兑现价值的角度 ,提出了独特的真理效用论 ;其与传统符合论真理观之间的张力关系 ,反映了双方在本体基础乃至哲学旨趣方面一系列的理论分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实用主义对符合论观念背后关于认识的“视觉隐喻”及其所蕴含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超越。而导致这一超越的哲学基础 ,在于它实现了本体论假设的转换 ,即由把人作为与世界照面的旁观者的传统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真理观 真理 效用论 符合论 真理发生学 彻底经验主义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与真假之间:由史学与文学的关系说起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建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6,共3页
在单一句子层面上史学与文学指实与纪虚之别不足以抹煞二者在文本层面上叙述的同构性,因此,文史关系并不像通常所以为的那么直截、简单。不过,史学文本中文学性叙事方式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对史学认知合理性的颠覆,关键是对于虚构我们应当... 在单一句子层面上史学与文学指实与纪虚之别不足以抹煞二者在文本层面上叙述的同构性,因此,文史关系并不像通常所以为的那么直截、简单。不过,史学文本中文学性叙事方式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对史学认知合理性的颠覆,关键是对于虚构我们应当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作为非实践指向的学科,真实性本身对于史学来说亦未必具有像在自然科学中那样的意义,在此,理解的创造性与深刻性也许是更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文学 虚实 真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柯后现代微观权力言说述评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建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8,共6页
福柯在当代西方话语系统中是具有创新性和理论力度的重要角色,这一点在其权力观和权力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对传统权力观专注于国家机器的宏观视野的摒弃,与当年马克思在历史观中超出上层建筑樊篱直指经济基础的锐利眼光实有异曲... 福柯在当代西方话语系统中是具有创新性和理论力度的重要角色,这一点在其权力观和权力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对传统权力观专注于国家机器的宏观视野的摒弃,与当年马克思在历史观中超出上层建筑樊篱直指经济基础的锐利眼光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对社会场域中异质权力关系的微观分析方面,他关于散布在诊所、精神病院、监狱及学校各个场域中权力运行的隐秘从而导致反抗权力的斗争的复杂性的阐述,对于我们认识权力的症结与真相是一剂有效的清醒剂,而他对真理与权力间内在关联的精彩谱系分析更是有振聋发聩之功。至于福氏思想囿于后现代正面规范性立场缺失的内在局限性,我们亦应有清醒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权力 谱系学 后现代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概观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建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125,共9页
20 世纪西方历史哲学按言说对象与思想风格可以划分为思辨的、批判的与分析的三种基本类型。思辨历史哲学试图以理性思辨方式达到对整个历史的形上把握。批判历史哲学和分析历史哲学则以史学知识性质及学术定位为母题,围绕历史认识... 20 世纪西方历史哲学按言说对象与思想风格可以划分为思辨的、批判的与分析的三种基本类型。思辨历史哲学试图以理性思辨方式达到对整个历史的形上把握。批判历史哲学和分析历史哲学则以史学知识性质及学术定位为母题,围绕历史认识的性质及其独特性、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和历史解释三个基本理论话题展开论述,其间显露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立场、多元论与一元论两种方法的对立。70 年代后叙述主义思潮兴起,西方历史哲学实现从解释到叙述的话题转换,并摆脱此前认识论分析的路数,将目光投向历史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历史哲学 类型 话题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局限与价值——后现代话语与中国语境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建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76,共7页
以西方启蒙运动为标志的现代性的内核,可以简要概括为理性。在利奥塔、福柯等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看来,理性原则所包含的一元普遍性、总体性、理想主义等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必须引起警觉,予以矫正。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这一解读,... 以西方启蒙运动为标志的现代性的内核,可以简要概括为理性。在利奥塔、福柯等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看来,理性原则所包含的一元普遍性、总体性、理想主义等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必须引起警觉,予以矫正。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这一解读,现代性的理性原则并未破产。如果说,西方人身处现代性状态之际,对其所包含的"大而无当"倾向的矫枉之思,具有思想的真实性,那么,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全力推进国家现代性转型乃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启蒙 理性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效用论及其与符合论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建漳 洪燕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40-44,58,共6页
本文认为 ,思想在经验世界中的有效性乃是真理的源始意义和真实意谓 ,符合论则是关于这一有效性事后给出然而逻辑在先的本体论解释。针对长期以来关于真理效用论的种种误解 ,本文一一加以辨正 ,并在此基础上进而论证了效用论与符合论在... 本文认为 ,思想在经验世界中的有效性乃是真理的源始意义和真实意谓 ,符合论则是关于这一有效性事后给出然而逻辑在先的本体论解释。针对长期以来关于真理效用论的种种误解 ,本文一一加以辨正 ,并在此基础上进而论证了效用论与符合论在“主客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效用论 符合论 主客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哲学理解与哲学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建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6,共4页
本文尝试从两个角度考虑技术现象 :一方面 ,是在哲学视野下界定技术范畴和对技术进行规范性反思 ;另一方面 ,则是探讨技术视域的敞开 ,技术意识的自觉对于哲学理论思考可能具有的意义。就前者而言 ,本文强调技术作为主客体间基于力量逻... 本文尝试从两个角度考虑技术现象 :一方面 ,是在哲学视野下界定技术范畴和对技术进行规范性反思 ;另一方面 ,则是探讨技术视域的敞开 ,技术意识的自觉对于哲学理论思考可能具有的意义。就前者而言 ,本文强调技术作为主客体间基于力量逻辑的对话方式的实践性特征及技术自身的非道德性 ;而在后一方面 ,我认为 ,技术意识与眼光为我们的哲学思考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理解 哲学意义 哲学范畴 实践性 规范性思考 技术哲学 非道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哲学:科学哲学的新视野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建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38,共5页
达尔文进化论是科学史上少数具有跨学科思想辐射力的伟大学说。本文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生物学哲学的背景下考察其在拓展我们的科学观和深化我们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解方面所提供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生物学哲学 达尔文进化论 科学史 自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客观性的可能性与可欲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建漳 程传利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史学客观性包括认识与文本两个方面。"客观性"在本体层面上隐含"主客二分"的意味,但无论是在本体还是认知意义上,主客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宏观历史认识与叙述层面上,史学客观性是由学术共同体多数共识... 史学客观性包括认识与文本两个方面。"客观性"在本体层面上隐含"主客二分"的意味,但无论是在本体还是认知意义上,主客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宏观历史认识与叙述层面上,史学客观性是由学术共同体多数共识所确认的关于历史理解与叙述的合理性,这一合理性有其客观史实基础。史学虽不具有自然科学建立在主客当下直接对接基础上的坚实客观性,但关于史学客观性的怀疑主义和相对论质疑最终是不成立的。客观性是史学合理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在客观性之外,史学合理性尚有深刻性、创造性及丰富性等合理性要求,并且,"好的主观性"(利科)本身即是史学合理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客观性对史学来说并非无条件可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的客观性 可靠性 可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一种基于日常语义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建漳 邓龙九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1,共7页
作为哲学和日常语言中双栖的词汇,"真理"的日常语义是我们厘清真理概念的重要理据。基于对真理的日常语义分析,真理在语义和概念上均不止于真,而是具有内在的意义(义理)蕴涵。在西方哲学的真理言说中,海德格尔独特真理观的要... 作为哲学和日常语言中双栖的词汇,"真理"的日常语义是我们厘清真理概念的重要理据。基于对真理的日常语义分析,真理在语义和概念上均不止于真,而是具有内在的意义(义理)蕴涵。在西方哲学的真理言说中,海德格尔独特真理观的要义之一正在于此。在英美和欧陆哲学两种真理观的背景下,人文真理源于存在的意义明证性,在严格性方面并不逊色于科学真理由决于事实而来的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句子的时间结构及其理论意义——论丹图对若干历史哲学问题的语言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建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1,99,共7页
当代美国哲学家丹图所著《叙述与认识》,是西方分析历史哲学的经典文献。该著以"叙述句子"的语言分析为中心,处理了包括对历史的概念理解、未来的开放性等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丹图为学不囿于分析... 当代美国哲学家丹图所著《叙述与认识》,是西方分析历史哲学的经典文献。该著以"叙述句子"的语言分析为中心,处理了包括对历史的概念理解、未来的开放性等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丹图为学不囿于分析哲学家法,他的这部著作为我们审视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论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图 分析的历史哲学 叙述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的逻辑前提与制度内涵
18
作者 周建漳 《东南学术》 CSSCI 1994年第3期19-22,27,共5页
关键词 “经济人”本性 制度内涵 逻辑前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制度安排 资源配置有效性 经济行为主体 传统计划经济 游戏规则 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转向的历史哲学表现和价值
19
作者 周建漳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2,共5页
自1967年罗蒂编辑出版了那本后来令其名满天下的哲学文集,作为其标题关键词的“语言转向”成为标识一个哲学时代的经典表述。在历史哲学领域,具有范式转换意义的事件是1973年海登·怀特所发表的《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 自1967年罗蒂编辑出版了那本后来令其名满天下的哲学文集,作为其标题关键词的“语言转向”成为标识一个哲学时代的经典表述。在历史哲学领域,具有范式转换意义的事件是1973年海登·怀特所发表的《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10年之后,安柯斯密特发表了他的《叙述的逻辑:历史学家语言的语义分析》,由此开启了历史哲学中“叙述转向”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语言转向 价值 历史学家 编辑出版 十九世纪 语义分析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与修辞
20
作者 周建漳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3年第3期15-21,共7页
至少从柏拉图开始,真理与修辞似乎就成了对头,然而,这其实取决于对这里所谓的真理作何界定。本文意在论证真理与修辞间特定的关联。文章首先在古希腊背景下确定修辞之为公共事务决策中通过公共演说及论辩以说服听众甚而达成共识的文化内... 至少从柏拉图开始,真理与修辞似乎就成了对头,然而,这其实取决于对这里所谓的真理作何界定。本文意在论证真理与修辞间特定的关联。文章首先在古希腊背景下确定修辞之为公共事务决策中通过公共演说及论辩以说服听众甚而达成共识的文化内涵,而在认知层面上,修辞之为基于可能性而非必然性逻辑的说服艺术,呈现了出与自然科学式真理的不同品格。进而我们探究了在社会公共生活背景下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命题真理的不可能性及不可欲性。最后,本文试图在与命题真理对应的层面上以"道理"为人文社会领域真理的概念表达,并比较二者的区别及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