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四种不同放疗计划心脏亚结构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菲菲 刘欣 +4 位作者 李威 仇好 吴先想 秦楠楠 段诗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65-1871,共7页
目的:分析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IMRT)、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t-VMAT)、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n-VMAT)四种治疗计划,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模式下,评估对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 目的:分析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IMRT)、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t-VMAT)、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n-VMAT)四种治疗计划,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模式下,评估对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作为危及器官时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5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的患者,将LV和LAD确定为危及器官,并为同一患者设计s-IMRT、hy-IMRT、t-VMAT、n-VMAT四种放疗计划,比较这四种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及临床实施效率。结果:4种计划均满足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临床要求。n-VMAT在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心脏的V_(40),LV的V_(10)、V_(30)、V_(40),LAD的D_(mean)、V_(30)、V_(40),左侧肺的V_(30)、V_(40)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VMAT和t-VMAT在心脏的V_(20)、V_(30),LV的D_(mean)、V_(20),LAD的V_(20),左侧肺的D_(mean)、V_(5)、V_(20)优于s-IMRT和hy-IM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RT和hy-IMRT在右侧肺的D_(mean)、右侧乳腺的D_(mean)、脊髓的D_(mean)优于t-VMAT和n-VM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y-IMRT的机器跳数最低,与s-IMRT、t-VMAT和n-VMAT相比分别降低了16.83%、22.31%、2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组计划均能满足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要求。n-VMAT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可以更好地保护LV、LAD和左侧肺,但治疗效率较低;t-VMAT在保护心脏方面最佳,在保护LV和左侧肺方面仅次于n-VMAT,更适合想要兼顾保护心脏、左侧肺和治疗效率的患者;s-IMRT和hy-IMRT在保护右侧肺、右侧乳腺和脊髓时更具优势;hy-IMRT机器跳数最低,更适合对右侧肺要求较高的患者。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 剂量学 左心室 左前降支 调强放疗 非共面 切线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胶个体化体位固定技术在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云来 孙谦 +5 位作者 韩洋 蔡汉飞 徐全敬 李文海 吴先想 杨荣邦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2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发泡胶个体化体位固定技术在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80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按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发泡胶组和头枕组,每组40例。发泡... 目的:探讨发泡胶个体化体位固定技术在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80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按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发泡胶组和头枕组,每组40例。发泡胶组采用个体化发泡胶联合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头枕组采用标准聚氨酯头枕联合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采集每例患者放射治疗前3次和治疗后每周1次的锥形束CT(CBCT)图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后分别记录在左右、上下及前后方向上的重复摆位误差值,并根据3个方向的误差值计算出三维摆位误差。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估患者对固定装置及技师操作的主观治疗舒适满意度。结果:发泡胶组和头枕组摆位误差左右方向分别为(0.76±0.97)mm和(1.78±1.33)mm;上下方向分别为(0.82±1.02)mm和(2.29±1.45)mm;三维摆位误差分别为(2.97±1.13)mm和(4.34±1.6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8,t=11.89,t=1.74;P<0.05);前后方向分别为(0.97±0.82)mm和(1.10±0.97)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泡胶组和头枕组≥5 mm的三维摆位误差累积频率分别为11.9%和24.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3,P<0.05);发泡胶组和头枕组患者的主观舒适满意度分别为87.5%和57.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P<0.05);结论:发泡胶个体化体位固定技术在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IMRT中,能够减少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摆位精度和舒适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IMRT) 个体化发泡胶 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对抗生成网络的胸部锥形束CT校正及剂量计算准确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先想 牛振洋 +4 位作者 蔡汉飞 方美芳 李威 徐露 崔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7期811-816,共6页
目的:采用循环对抗生成网络算法建立胸部锥形束CT(CBCT)校正模型,探讨该模型用于提升CBCT质量的可行性,评估校正的CBCT(CCBCT)用于剂量计算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或肺癌患者已配准的CBCT和定位CT70例,随机选取其中60例作为训练集,... 目的:采用循环对抗生成网络算法建立胸部锥形束CT(CBCT)校正模型,探讨该模型用于提升CBCT质量的可行性,评估校正的CBCT(CCBCT)用于剂量计算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或肺癌患者已配准的CBCT和定位CT70例,随机选取其中60例作为训练集,用来训练循环对抗生成网络,生成CBCT的校正模型。剩余10例作为测试集,对CBCT、CCBCT和定位CT之间的CT值平均绝对误差、峰值信噪比、归一化互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原调强计划(CTPlan)移植到CCBCT上,生成CCBCTPlan,以CTPlan剂量分布为参考,对CCBCTPlan进行三维剂量γ分析。结果:CBCT经校正后散射伪影显著减少,CT值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52.74%±6.47%,峰值信噪比和归一化互相关分别提高了7.95%±3.56%和1.68%±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7、-7.31、-6.77,P<0.05)。在2mm/2%、2mm/1%和1mm/1%条件下,CCBCTPlan三维剂量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9.16%±0.34%、98.01%±0.72%、93.95%±1.62%。结论:基于循环对抗生成网络构建的CBCT影像校正模型用于提升CBCT影像质量是可行的,经校正的胸部CBCT可用于放疗剂量计算,为CBCT用于自适应放疗剂量计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对抗生成网络 锥形束CT 影像校正 剂量计算 自适应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喉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葛文洁 曹露 +1 位作者 吴先想 蔡汉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7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喉癌螺旋断层放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与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晚期喉癌患者,随机分为VMAT组和HT组,各5例。分别予以制定VMAT及HT治疗计划,在...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喉癌螺旋断层放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与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晚期喉癌患者,随机分为VMAT组和HT组,各5例。分别予以制定VMAT及HT治疗计划,在满足靶区相同处方剂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种放疗技术的计划靶区(PTV)剂量参数、危及器官剂量及受照体积参数以及两组治疗计划的机器跳数、计划出束时间。结果:VMAT组高危计划靶区(PTV1)的靶区平均剂量(D_(mean))、近似最大剂量(D_(2))、中位剂量(D_(50))、靶区覆盖度(D_(95))、近似最小剂量(D_(98))、均匀性指数(HI)以及低危计划靶区(PTV2)的D_(mean)、D_(2)、D_(50)、HI高于HT组,PTV2的适形度指数(CI)低于H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在降低脑干的最大剂量(D_(max)),脊髓的D_(mean)、D_(max)方面优于VMA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口腔D_(mean)和对两侧腮腺低剂量区域V_(10)、尤其V_(20)的保护上,VMAT组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MAT组正常组织的D_(mean)、V_(10)、V_(20)低于HT组,但V_(50)高于H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机器跳数低于HT组,计划出束时间短于H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VMAT在局部晚期喉癌中均能满足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要求,HT剂量分布适形度、均匀性更好,VMAT在计划实施效率上更有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科学采取更适宜的放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螺旋断层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值相对电子密度转换关系影响因素及其对剂量计算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先想 郭红博 +3 位作者 费振乐 崔相利 牛振洋 刘苓苓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条件对CT值到相对电子密度(HU-RED)转换关系及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借助CT模拟定位机和电子密度模体,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各组织替代物的CT值,建立对应的HU-RED转换关系。随机选取头部、胸部、腹部、盆腔肿瘤...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条件对CT值到相对电子密度(HU-RED)转换关系及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借助CT模拟定位机和电子密度模体,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各组织替代物的CT值,建立对应的HU-RED转换关系。随机选取头部、胸部、腹部、盆腔肿瘤患者各8、8、6、6例,分别设计放疗计划。保持放疗计划各参数不变,选择不同电压下的HU-RED转换曲线,进行剂量计算。借助临床靶区(D_2、D_(50)、D_(95)、D_(98))和危及器官(D_(mean)、D_(max)),分析比较扫描电压的改变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扫描层厚和扫描电流对HU-RED转换关系影响可忽略,但扫描电压对其影响较大;头颈部和盆腔肿瘤靶区(D_2、D_50、D_95、D_98)剂量有显著性差异(P≤0.029);胸部和腹部肿瘤靶区(D_50、D_95、D_98)剂量有显著性差异(P≤0.043);脑干、患侧肾、小肠、双侧股骨头、脊髓、膀胱的平均剂量及脊髓的最大剂量有显著性差异(P≤0.036)。结论:CT模拟定位机扫描电压的改变可显著影响剂量的计算,因此治疗计划中需要选用与CT扫描电压相一致的HU-RED转换曲线进行剂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值 肿瘤 相对电子密度 容积旋转调强 治疗计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鼻咽癌静态调强、容积旋转调强和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欣 李萌萌 +7 位作者 陈如君 吴先想 方美芳 张亚军 葛文洁 张梦雨 江浩 蔡汉飞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3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制定sIMRT、VMAT和HT计划。在满足相同处方剂量要求...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制定sIMRT、VMAT和HT计划。在满足相同处方剂量要求的情况下,评估靶区受量、危及器官(OAR)受量,并比较3种计划的正常组织剂量分布和总机器跳数(MU)。结果:3种计划剂量分布均可满足临床剂量要求。靶区受量中,HT、VMAT的近似最大剂量(D_(2))、均匀度(HI)和适形度(CI)优于s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34,F=62.043,F=11.17;P<0.05);VMAT与HT在鼻咽部原发癌及颈转移淋巴结计划靶区(PGTV)和计划靶区1(PTV1)中差异较小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计划靶区2(PTV2)中,HT计划的D_(2)、HI及CI要显著优于sIMRT和VM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9,F=185.259,F=16.28;P<0.05)。OAR受量中,与sIMRT和VMAT相比,HT计划脑干1 cm^(3)体积剂量(D_(1cm^(3)))和眼晶状体的最大剂量(D_(max))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06,F=12.271;P<0.05);视神经D_(max),口腔、耳蜗及甲状腺的平均剂量(D_(mean))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F=12.67,F=13.197,F=766.6,F=5.399;P<0.05);HT计划腮腺的D_(mean)相对于sIMRT和VMAT明显降低(F=4.36,F=8.205;P<0.05),且HT在保护腮腺的低剂量体积(V_(10)~V_(20))更有优势。对于正常组织(NT),HT的受量相对于sIMRT和VMA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16,F=21.846,F=31.706,F=13.335,P<0.05)。VMAT在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上明显优于sIMRT和H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2,F=79.301;P<0.05)。结论:H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中对复杂靶区的调制能力更有优势,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度;VMAT在提供较好剂量分布的同时,治疗效率最高;sIMRT仅在保护视神经、视交叉方面有着较好的优势,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调强放疗中共面野与非共面野计划设计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李威 秦楠楠 +2 位作者 吴先想 王春彦 周士祥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4期49-52,共4页
对胸腺瘤在调强放疗中共面野计划与非共面野计划的剂量学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对患者受益更好的放疗计划。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80例胸腺瘤不完全切除术后患者,对这80例患者采用相同的计划系... 对胸腺瘤在调强放疗中共面野计划与非共面野计划的剂量学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对患者受益更好的放疗计划。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80例胸腺瘤不完全切除术后患者,对这80例患者采用相同的计划系统进行共面野和非共面野调强计划设计,其中共面野计划采用机架0°、320°、40°,非共面野计划采用机架0°、330°(床90°)、30°(床90°),将两者得出的计划进行比较,主要比较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危及器官脊髓、心脏、肺的受量,以及对两种计划设计的机器执行效率进行比较。非共面野与共面野相比结果:靶区适形度较差,V20、V30相差不大,心脏平均剂量高269.73cGy,脊髓平均剂量高516.06cGy。研究发现,非共面野计划设计脊髓、心脏的受量稍高,但肺的低剂量受量明显减少,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放疗晚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调强放疗 危及器官 平均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肺癌VMAT计划中对危及器官剂量预测的可行性
8
作者 闫凤 牛振洋 +3 位作者 费振乐 吴先想 崔相利 刘苓苓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7期934-939,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治疗计划对心脏和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预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1例肺癌VMAT计划,随机选取其中43例为训练组,剩余8例为验证组。分析训练组中患者的解剖信息与两侧肺V5、V20和心脏V30、V4...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治疗计划对心脏和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预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1例肺癌VMAT计划,随机选取其中43例为训练组,剩余8例为验证组。分析训练组中患者的解剖信息与两侧肺V5、V20和心脏V30、V40的相关性。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以解剖信息为输入、危及器官(OAR)的DVH为输出,分别构建并训练关于两侧肺以及心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验证组中8例VMAT计划中的解剖信息分别输入到已经构建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预测OAR的DVH。结果:两侧肺V5、V20和心脏V30、V40受自身体积大小影响可忽略,受OAR与靶区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影响较大。患侧肺、对侧肺、心脏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模型中隐藏层分别含有41、38、34个神经结点,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994、0.975、0.986。对验证组中患侧肺和对侧肺的V5、V20的预测误差分别为2.70%±1.83%、2.84%±1.97%和13.7%±7.8%、0.72%±0.75%,对心脏V30、V40的预测误差分别为3.20%±0.63%、2.1%±1.5%,仅对侧肺V5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对肺癌VMAT计划中解剖信息与OAR的DVH数据进行学习,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预测出患侧肺、心脏V25~V60和对侧肺V20的DVH数据,可为临床计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机器学习 剂量体积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nacle脚本构建宫颈癌调强放疗自动计划的研究
9
作者 吴先想 蔡汉飞 +4 位作者 曹露 李威 徐露 葛文洁 费振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0-65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Pinnacle脚本构建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自动计划的可行性及其在宫颈癌计划设计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宫颈癌IMRT病例共40例,其中25例作为目标函数初始化参考数... 目的探讨基于Pinnacle脚本构建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自动计划的可行性及其在宫颈癌计划设计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宫颈癌IMRT病例共40例,其中25例作为目标函数初始化参考数据,在Pinnacle计划系统中设计自动计划脚本。对剩余15例病例分别进行自动计划与人工IMR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设计用时,并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比靶区剂量学参数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结果自动计划组比人工计划组设计用时平均减少32.8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P<0.05)。相较于人工计划组,自动计划组中靶区适形度指数提高了0.01,靶区均匀性指数降低0.02,其中靶区适形度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8,P<0.05)。自动计划组中膀胱的V_(40)、V_(45)和直肠的V_(40)、V_(45)分别平均降低了6.88%、4.12%、9.93%、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9、-4.46、-3.62、-5.80,P<0.05)。两种计划中小肠的V30、V50及Dmax差异较小,其中V30和D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工计划组相比,自动计划组中双侧股骨头的V45和Dmean分别降低了7.9%、106.83 cGy,脊髓Dmax降低了100.14 c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0、-2.52、-2.55,P<0.05)。结论基于Pinnacle脚本构建的宫颈癌调强放疗自动计划,在保证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的同时,降低了危及器官受照射量,同时提高了计划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自动计划设计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呼吸运动状态对动态调强放疗剂量分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先想 牛振洋 +4 位作者 费振乐 刘苓苓 崔相利 魏敏 王磊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幅度、周期、方向的呼吸运动对动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中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肺癌病例,按靶区体积大小分为A(72.0~200.2cm^3)、B(271.7~380.0cm^3)、C(498.9~684.9cm^3)3组,每组10例,平均体积分别为151.5、32... 目的探讨不同幅度、周期、方向的呼吸运动对动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中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肺癌病例,按靶区体积大小分为A(72.0~200.2cm^3)、B(271.7~380.0cm^3)、C(498.9~684.9cm^3)3组,每组10例,平均体积分别为151.5、327.1和583.3cm^3。使用呼吸运动模拟平台带动含二维电离室矩阵的模体沿枪靶方向运动。分别转动准直器至0°和90°,在不同呼吸运动幅度(0、4、8、12和15mm)与周期(3、4和5s)下,采集模体等中心层面剂量。其中周期为4s测量5次,以绝对剂量及γ通过率(3mm/3%)为指标,分析采集剂量与治疗计划系统(TPS)输出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在两个方向上,呼吸运动降低了靶区边缘内侧剂量,提高了靶区边缘外侧剂量。呼吸运动周期之间的γ通过率差异最大达3.54%(t=2.301,P<0.05)。当呼吸运动幅度超过8mm时,γ通过率<90%,且随幅度增大而减小。静态与呼吸运动之间γ通过率的差值和靶区体积呈负相关,A、B、C3组的平均γ通过率依次增大。5次叠加剂量的γ通过率高于单次剂量平均γ通过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6^-5.95,P<0.05)。结论动态IMRT靶区剂量分布主要受呼吸运动幅度及自身体积影响,部分幅度下呼吸运动周期对剂量分布有影响。多次剂量实施后,可消除部分单次剂量实施误差。医师需要根据呼吸运动幅度对靶区进行合理外扩,同时优化呼吸运动方向上靶区边缘组织受量。对于靶区体积过小以及呼吸运动幅度过大的患者,应采取呼吸管理技术提高靶区剂量实施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运动 靶区体积 γ通过率 剂量分布 动态调强放疗
原文传递
加速器治疗床对VMAT剂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红博 费振乐 +2 位作者 吴先想 崔相利 王宏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目前的医用直线加速器,大多配备碳素纤维治疗床。本研究通过在Monaco计划系统中构建加速器治疗床模型,探讨治疗床对旋转容积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将16.5cm的固体水置于治疗床左右... 目的目前的医用直线加速器,大多配备碳素纤维治疗床。本研究通过在Monaco计划系统中构建加速器治疗床模型,探讨治疗床对旋转容积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将16.5cm的固体水置于治疗床左右位置的正中,测量固体水等中心的吸收剂量Dmea。在Monaco计划系统中加入治疗床模型,计算固体水等中心的吸收剂量Dcal。调整床模型外层碳素纤维和内层填充泡沫的相对电子密度,当计算值Dcal和测量值Dmea最接近时,确认床模型的相对电子密度值。选取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2017-03-01-2017-08-31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5例,均设计VMAT全弧计划,在加和不加床模型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剂量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导出并保存为文本文件,用matlab读取上述文件,然后编写程序,基于剂量体积的统计分析和四分位数,评估加速器碳素纤维治疗床对VMAT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加入治疗床模型前后,固体水等中心的吸收剂量Dcal与Dmea的相对偏差由(2.66±1.14)%降低至(-0.07±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P〈0.05。靶区的平均剂量Dmeean由(52.88±0.82)Gy减小至(52.05±0.8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P〈0.05;体积剂量D95%由(50.71±0.25)Gy减小至(49.87±0.3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4,P〈0.05。皮肤的剂量差异最为显著,平均剂量由(7.41±2.81)Gy增加至(9.89±3.71)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P〈0.05。直肠、膀胱、股骨头、小肠的剂量体积V20、V30、V40,以及Dmax和Dmean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器治疗床对VMAT剂量分布的影响不应被忽略,通过Monaco计划系统正确的构建和调用治疗床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加速器治疗床对剂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床模型 剂量体积 四分位数 Monaco治疗计划系统 VMA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