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穿透伤的急救 被引量:2
1
作者 叶加洪 朱成楚 毛卫华 《浙江医学》 CAS 1996年第5期279-281,共3页
1982年1月至1995年10月,我们共收治胸部穿透伤86例,59例作了胸腔闭式引流,27例作了急症剖胸手术,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共86例,男78例,女8例;年龄14~64岁,平均27.9岁。 2.致伤原因:尖刀刺伤78例,其他(枪弹、凿、... 1982年1月至1995年10月,我们共收治胸部穿透伤86例,59例作了胸腔闭式引流,27例作了急症剖胸手术,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共86例,男78例,女8例;年龄14~64岁,平均27.9岁。 2.致伤原因:尖刀刺伤78例,其他(枪弹、凿、铁屑、螺丝刀、石块击伤)8例。 3.受伤情况:前胸壁伤46例,后胸壁伤22例,前后胸壁伤18例,其中胸腹联合伤15例。两个以上脏器受伤17例 单纯性气胸7例,血气脚7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穿透伤 急救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 被引量:15
2
作者 卢永明 邱振明 +2 位作者 林祖朝 叶加洪 陈宝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3月 ̄2003年6月收治的胸腹腔镜术后8例,胸腔镜术后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中2例肺动脉栓塞的病人资料。结果12例病人诊为深静脉血栓形...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3月 ̄2003年6月收治的胸腹腔镜术后8例,胸腔镜术后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中2例肺动脉栓塞的病人资料。结果12例病人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均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用肝素、尿激酶抗凝、溶栓。2例肺栓塞行2h溶栓,1例发生肺栓塞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予心肺复苏、溶栓抢救成功。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发病率,要尽早抗凝、溶栓治疗,其中部分病人可能发生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要及时予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才能挽救病人生命。高危病人术前可植入腔静脉滤器防治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胸腹腔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腔静脉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 被引量:58
3
作者 陈保富 朱成楚 +5 位作者 马德华 叶加洪 王春国 吴春雷 林江 叶中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07-708,71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卧位行胸腔镜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膀胱截石位行腹腔镜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卧位行胸腔镜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膀胱截石位行腹腔镜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胃游离后剑突下小切口完成管状胃的制作,再将管状胃从食管床拉至颈部与颈段食管间断吻合。结果中转开腹1例,无中转开胸。总手术时间:240~330min,平均270min;腹腔镜手术时间38~90min,平均65min;胸腔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70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100~300ml,平均225ml,其中腹腔出血10~50ml,平均20.4ml。共清扫纵隔淋巴结225枚,平均每例9.8枚;清扫胃左动脉旁、贲门左右淋巴结65枚,平均每例2.8枚。术后住院8~12d,平均9.2d。住院期间病人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颈部吻合口漏1例(术后第8天),乳糜胸1例(开胸行乳糜管结扎后治愈),声音嘶哑3例。23例随访1~11个月,平均7.7月,死亡1例,1例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颈部吻合的食管癌切除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手术 胸腔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汗症74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春国 陈保富 +4 位作者 朱成楚 叶中瑞 叶敏华 马德华 叶加洪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738-1739,共2页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汗症74例,其中T2~4切除术41例,T3切断术3例,T4切断术7例,T3~4切断术23例,均取90°侧卧位固定,一侧术毕,翻转体位,同期完...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汗症74例,其中T2~4切除术41例,T3切断术3例,T4切断术7例,T3~4切断术23例,均取90°侧卧位固定,一侧术毕,翻转体位,同期完成另一侧手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所有患者术后即双手干燥、温暖红润。单侧手术时间5~30min,平均10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3d,平均2d。术中出血6例,均在腔镜下止血成功;2例术后1个月再发手掌多汗,虽较术前减轻,但随访1年无明显好转;1例患者手掌在冬季出现皲裂;1例患者术后右侧肩胛骨下缘胸壁疼痛;术后代偿性多汗35例(占随访病例73%),轻度21例,中度11例,重度3例。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汗症效果满意,且手术难度不大,但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其是代偿性多汗,故术前应重视对病例的选择及患者本人知情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 胸腔镜 手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术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叶中瑞 叶加洪 +1 位作者 朱成楚 郭剑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5期59-60,共2页
对30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经VATS检查,全部病例得到确诊。应用滑石粉、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及顽固性胸腔积液,疗效好。3个月以内伴有纤维膜形成,予以剥脱,损伤小,肺膨胀良好。故认... 对30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经VATS检查,全部病例得到确诊。应用滑石粉、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及顽固性胸腔积液,疗效好。3个月以内伴有纤维膜形成,予以剥脱,损伤小,肺膨胀良好。故认为该法对胸腔积液的诊治具有准确、高效、损伤小的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腔积液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孔敏 陈保富 +4 位作者 朱成楚 马德华 王春国 张波 叶加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125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94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31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组)重建消化道,比较2...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125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94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31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组)重建消化道,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2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食管床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胸骨后组,但无统计学差异(4.3%vs.16.1%,χ2=3.302,P=0.069),术后第1天胃肠减压液量明显多于胸骨后组[(306.0±151.7)ml vs.(118.6±76.9)ml,t=6.591,P=0.000],术后第1天胸引流液量明显少于胸骨后组[(306.4±195.7)ml vs.(419.0±257.6)ml,t=-2.559,P=0.012]。2组术后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疗效差异不大,应综合病人个体化选择消化道重建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腹腔镜 胸胃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癌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2
7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6 位作者 叶加洪 张锐利 陈保富 叶敏华 马德华 吴春雷 王春国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总结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为91例患者行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上段癌16例,中段47例,下段28例。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80~330mi... 目的:总结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为91例患者行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上段癌16例,中段47例,下段28例。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80~330min,平均260.4min,胸腔镜时间50~125min,腹腔镜时间38~90min;术中出血190~450ml,平均222.5ml,其中腹腔出血10~120ml,平均40.5ml;清扫淋巴结5~42枚,平均15.8枚,其中纵隔淋巴结11.2枚,腹腔淋巴结4.6枚;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术后第7天进流食,术后第9天进软食,术后l例发生呼吸衰竭,5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管状胃瘘合并左侧支气管瘘,4例吻合口漏,2例乳糜胸。随访2~35个月,6例吻合口狭窄,6例复发转移,7例死亡。结论: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胸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被引量:6
8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4 位作者 叶加洪 叶敏华 金将 吴春雷 王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4,106,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2007年4月10例食管平滑肌瘤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1例因胸腔镜下无法定位中转开胸,1例术中食管粘膜穿孔予以修补,其余经过...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2007年4月10例食管平滑肌瘤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1例因胸腔镜下无法定位中转开胸,1例术中食管粘膜穿孔予以修补,其余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较好,无手术死亡。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符合小手术、小切口的要求,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食管平滑肌瘤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 被引量:25
9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1 位作者 叶加洪 郭剑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09-610,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适应证. 方法 1997年7月~2003年7月,对75例食管癌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切口游离胃,并经胸骨后上提,行左颈食管胃吻合. 结果中转开胸3例,2例因肿瘤侵及肺门及心血后壁无法分离而...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适应证. 方法 1997年7月~2003年7月,对75例食管癌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切口游离胃,并经胸骨后上提,行左颈食管胃吻合. 结果中转开胸3例,2例因肿瘤侵及肺门及心血后壁无法分离而中转开胸,1例因奇静脉出血而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60~220 min,胸部操作时间60~90 min ,术后出血300~400 ml,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胃扭转1例,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1例,乳糜胸1例.60例随访3个月~7年,平均4年,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85.0%(51/60),3年生存率40.0%(31/60),5年生存率40.0%(24/60). 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可行,适用于Ⅰ、Ⅱ期非外侵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电视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28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剑波 朱成楚 +1 位作者 叶加洪 叶中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处理急性脓胸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电视胸腔镜对28例急性脓胸进行清除加冲洗引流术。结果28例均治愈。无手术和麻醉并发症,术后持续漏气>3d1例,3例因剥离面出血作相应输血。术后平均拔管时间为7d。结论电视...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处理急性脓胸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电视胸腔镜对28例急性脓胸进行清除加冲洗引流术。结果28例均治愈。无手术和麻醉并发症,术后持续漏气>3d1例,3例因剥离面出血作相应输血。术后平均拔管时间为7d。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不需使用高价手术消耗品,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急性脓胸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中瑞 叶加洪 +4 位作者 马德华 金将 叶敏华 陈保富 朱成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667-668,共2页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辅助 电视胸腔镜手术 SURGERY 微创外科技术 手术技巧 手术器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保富 林江 +8 位作者 张波 王春国 马德华 吴春雷 孔敏 叶中瑞 叶敏华 朱成楚 叶加洪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361-1363,共3页
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及视野放大作用等优点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成为可能。但因手术方式多样、过程复杂,手术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其处理是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现将... 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及视野放大作用等优点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成为可能。但因手术方式多样、过程复杂,手术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其处理是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现将本院近几年采用胸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及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并发症 胸腹腔镜 食管癌 防治 根治 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方式 腔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34例报告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成楚 叶加洪 +1 位作者 叶中瑞 郭剑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6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电视胸腔镜手术34例报告朱成楚叶加洪叶中瑞郭剑波近年来,随着内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尤其是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技术的使用,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发展迅速。我们应用美国Stryker三晶电视胸腔镜及SP6400氩气电... 电视胸腔镜手术34例报告朱成楚叶加洪叶中瑞郭剑波近年来,随着内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尤其是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技术的使用,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发展迅速。我们应用美国Stryker三晶电视胸腔镜及SP6400氩气电刀,为34例患者施行了VATS,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外科手术 电视胸腔镜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4 位作者 叶加洪 郭剑波 陈保富 叶敏华 马德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52-852,共1页
1996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46例胸腔积液经胸部X线片、CT检查、胸水常规、胸水找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胸水找结核菌、胸膜活检等手段不能明确原因,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活检。146例均确诊,恶性病度64例,其中恶性胸膜皮间瘤1... 1996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46例胸腔积液经胸部X线片、CT检查、胸水常规、胸水找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胸水找结核菌、胸膜活检等手段不能明确原因,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活检。146例均确诊,恶性病度64例,其中恶性胸膜皮间瘤13例,肺癌胸膜转移35例,乳腺癌胸膜转移16例;良性病变82例,其中胸膜结核59例,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导致胸液腔积19例,乳糜胸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胸部疾病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成楚 陈仕林 +5 位作者 叶中瑞 陈保富 郭剑波 叶加洪 叶敏华 马德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8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技术 胸腔镜治疗 胸部疾病 心肺功能 手术方法 住院时间 胸腔积液 肺大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侧肺大泡的电视胸腔镜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剑波 朱成楚 +2 位作者 叶加洪 叶敏华 马德华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434-435,共2页
关键词 两侧肺大泡 电视胸腔镜 缝扎术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脓胸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中瑞 叶加洪 +1 位作者 朱成楚 罗春芬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脓胸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5 2例小儿脓胸患儿行单纯胸穿治疗 2例 ,胸腔闭式引流 14例 ,电视胸腔镜脓胸清除加胸膜纤维板剥脱 2 0例 ,开胸行胸膜纤维板剥脱 16例。结果 均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脓胸常由肺部感染... 目的 探讨小儿脓胸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5 2例小儿脓胸患儿行单纯胸穿治疗 2例 ,胸腔闭式引流 14例 ,电视胸腔镜脓胸清除加胸膜纤维板剥脱 2 0例 ,开胸行胸膜纤维板剥脱 16例。结果 均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脓胸常由肺部感染引起 ,如保守治疗无效 ,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胸 胸腔引流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1 位作者 叶加洪 郭剑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8期3-4,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VATS必要时VAMT技术共完成 1 1 0 0例 2 0余种病种的胸外科手术。结果 :治愈 1 0 98例 ,死亡 2例。中转开胸 32例。术后并发症 72例 ,主要为漏气 ,35例。结论
关键词 胸部疾病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矽肺引起的气胸16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仕林 朱成楚 +7 位作者 叶加洪 叶中瑞 郭剑波 陈保富 叶敏华 马德华 王春国 金将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43-443,共1页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手术治疗 气胸 矽肺 SURG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Angiopoietin-1基因对急性心梗后左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仕林 刘玉清 +5 位作者 朱成楚 叶加洪 叶中瑞 郭剑波 叶敏华 马德华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457-462,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血管形成素1(Ang1)基因转染对兔急性心梗后左室功能影响。方法构建含有Ang1的腺病毒粘粒载体,通过转染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制备重组腺病毒颗粒。6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行高位冠状动脉结扎,4只用于急性心梗...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血管形成素1(Ang1)基因转染对兔急性心梗后左室功能影响。方法构建含有Ang1的腺病毒粘粒载体,通过转染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制备重组腺病毒颗粒。6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行高位冠状动脉结扎,4只用于急性心梗后循环中VEGF含量的检测,其余6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单纯培养基组(DMEM)与LacZ重组腺病毒组,分别于冠状动脉结扎后心肌内直接注射Ang1重组腺病毒,DMEM与LacZ重组腺病毒。并于转染后第3、14、28d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情况,第3、7、14、28d应用RT PCR方法测定重组腺病毒基因在转染心肌中的表达,第14、28d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生长情况。结果获得的Ang1重组腺病毒滴度为5.6×1011pfu/L。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转染兔缺血心肌后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RT PCR测定提示Ang1基因转染后第3d心肌中即有表达,7、14d仍呈阳性表达,28d未测出。心肌梗死后Ang1组心功能从术后第3d至第28d得到明显改善,其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后左室心肌收缩期截面积与舒张期截面积均明显增加,尤以术后第3d为著,随时间延长均有所缩小,至28d后Ang1组缩小幅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转染14、28d后Ang1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及αSMA阳性的小动脉性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的Ang1基因在兔缺血心肌中能有效地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能改善缺血心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素-1 心肌梗死 基因治疗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