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入时机的研究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千惠 古春凌 +4 位作者 杨守亲 杨智文 戴兴业 仇兴华 程凯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当前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发病急骤,不具备临床可预见性,除了重视预处理外,在发病中和发病后进行干预同样具备临床适用性。通过查阅针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 当前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发病急骤,不具备临床可预见性,除了重视预处理外,在发病中和发病后进行干预同样具备临床适用性。通过查阅针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文献,对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进行探讨,将介入时机分为预处理和后处理,预处理对应前驱期即缺血前,后处理对应缺血后,分为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旨在明确不同介入时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为针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针刺 介入时机 预处理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预处理“极泉”与“内关”穴对房颤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和Cx40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桓 程凯 +7 位作者 任杰 李昱颉 游敏 吴娇娟 林怡 彭超 古春凌 杨守亲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索针刺预处理“内关”穴和“极泉”穴对阵发性房颤大鼠的房颤持续时间、Cx40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和极泉组,共4组。以Ach66μg/mL+CaCl210mg/mL混合液,连续7... 目的:探索针刺预处理“内关”穴和“极泉”穴对阵发性房颤大鼠的房颤持续时间、Cx40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和极泉组,共4组。以Ach66μg/mL+CaCl210mg/mL混合液,连续7天经阴茎静脉注射诱发阵发性房颤大鼠模型。从造模第1天起对两针刺组分别针刺双侧穴位各20min后注射造模药物,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以心电图检测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7天治疗结束后,用Western-blot法测定Cx40蛋白的表达,用Real-TimePCR法测定Cx40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极泉组的房颤持续时间缩短(P<0.01)。Cx40蛋白在模型组表达最高(P<0.01),在正常组表达最低,经1周治疗后内关组、极泉组的Cx40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各组大鼠的Cx40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预处理“极泉”穴与“内关”穴缩短房颤持续时间的效果相当,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房颤大鼠心房肌心房缝隙连接蛋白Cx40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预处理 房颤 大鼠 内关 极泉 缝隙连接蛋白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关穴的针刺层次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6
3
作者 古春凌 程凯 +5 位作者 张宇沁 冉少峰 孙千惠 杨智文 吴晓玲 徐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价值。虽然关于“内关”穴的文献研究较多但却缺少针对“内关”穴针刺层次的文献整理。由于穴位具有层次性解剖、层次性针感的特征,这也必然导致穴...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价值。虽然关于“内关”穴的文献研究较多但却缺少针对“内关”穴针刺层次的文献整理。由于穴位具有层次性解剖、层次性针感的特征,这也必然导致穴位各层次的适应病证存在差异,故针刺施术也具有层次性。本文对“内关”穴的层次性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文献整理,总结了“内关”穴各层次的特点及主治差异,为腧穴特异性研究提供文献依据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 针刺层次 针刺刺激量 穴位主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内关穴浅、深层次对心律失常家兔刺激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守亲 古春凌 +8 位作者 张硕峰 林怡 彭超 吴晓玲 徐畅 孙千惠 杨智文 高小峰 程凯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12期2094-2098,共5页
目的观察"内关"穴浅深层次及相应层次上电针不同频率对抗家兔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浅深层组(分别为2、20、100 Hz),共8组,每组6只。采用耳缘静脉快速推注4 mg/kg氯化钡建立心律失常模型。治疗... 目的观察"内关"穴浅深层次及相应层次上电针不同频率对抗家兔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浅深层组(分别为2、20、100 Hz),共8组,每组6只。采用耳缘静脉快速推注4 mg/kg氯化钡建立心律失常模型。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用1寸绝缘针于家兔"内关"穴处进针,浅层进针3 mm,深层进针5~8 mm,连接电针仪,频率分别为2、20、100 Hz,连续波,各20 min;BL420-N连续监测Ⅱ导联心电图,记录各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并观察心肌结构变化以及Na^(+)-K^(+)-ATP酶活性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除2 Hz浅层外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均有缩短(P<0.05)。各组之间,20 Hz深层组<2 Hz深层组<100 Hz深层组<20 Hz浅层组<100 Hz浅层组<2 Hz浅层组。模型组镜下观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闰盘增厚、可见大量空泡;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Na^(+)-K^(+)-ATP酶值下降明显(P<0.05);除2 Hz和100 Hz浅层组外,各治疗组均有提高。结论内关穴浅深层次均有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各层次上存在适宜的刺激频率;只有适宜的层次采用适宜的刺激频率才能发挥穴位的最佳效应,其中20 Hz深层针刺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性心律失常 电针 内关穴 层次 针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技术应用于经络腧穴学教学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林怡 程凯 +4 位作者 彭超 游敏 吴娇娟 杨守亲 古春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初探经络腧穴学VR教学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效果。方法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结果选定教学试验的内容,面向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征集4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大一年级的本科生18人,大三年级的本科生20人,研究生10人),用分... 目的初探经络腧穴学VR教学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效果。方法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结果选定教学试验的内容,面向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征集4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大一年级的本科生18人,大三年级的本科生20人,研究生10人),用分层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和VR教学组,每组各24人。2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同内容的教学,并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试卷考核。结果VR组研究生试卷得分均值大于传统教学组,大一年级和大三年级学生试卷得分均值小于传统教学组,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教学组内不同年级学生试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教学组内不同年级学生试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大三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试卷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年级(P<0.05),大三年级学生与研究生试卷得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学生的试卷成绩分析上来看,尚不能认为VR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同;VR教学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大一年级尚未构建经络、解剖知识框架的学生,或更适合学生在具备基本的经络腧穴学知识与系统解剖学知识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腧穴学 虚拟现实技术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厥阴肝经循行与肝联系之析疑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晓玲 林怡 +4 位作者 彭超 徐畅 古春凌 杨守亲 程凯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28-30,共3页
通过整理分析经典古医籍有关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的记载,以及足厥阴肝经衍生的肝相关病候及足厥阴肝经下肢穴位主治及躯干穴位归经,认为足厥阴肝经具有临床意义的循行并非《内经》所记载的与肝密切联系,而是如《足臂》记载的终止于前阴... 通过整理分析经典古医籍有关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的记载,以及足厥阴肝经衍生的肝相关病候及足厥阴肝经下肢穴位主治及躯干穴位归经,认为足厥阴肝经具有临床意义的循行并非《内经》所记载的与肝密切联系,而是如《足臂》记载的终止于前阴。但《内经》描述的足厥阴肝经在躯干的循行路线又是如此丰富而详细,结合文献记载,笔者猜测其在躯干的详细循行路线可能是后世在完善十二经脉学说时,将经脉理论与脏腑理论融合,确定足厥阴肝经与肝的配属关系后,参照足少阳胆经经别与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补充完善,其不能作为经络辨证的依据。理清足厥阴肝经的实际循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通过探讨足厥阴肝经循行与肝联系的实质内涵,对于理解、补充、完善经脉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厥阴之脉循行 经络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大鼠疼痛阈值及疼痛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晓玲 李娜 +7 位作者 徐畅 杨智文 孙千惠 戴兴业 石天宇 杨守亲 古春凌 程凯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1-53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大鼠疼痛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前列腺两侧腹叶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制备CPPS大鼠模...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大鼠疼痛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前列腺两侧腹叶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制备CPPS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在下腹部作切口,不注射CFA。电针组予“关元”“中极”“三阴交”“会阳”电针治疗,疏密波,频率2Hz/100Hz,电流强度以鼠尾稍微摆动而无明显挣扎为宜;假电针组予“关元”“中极”“三阴交”“会阳”皮下浅刺1mm,不连接电针仪。以上干预均每日1次,每次40min,每周治疗5d休息2d,连续4周。造模后每周测定大鼠后足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治疗后测定大鼠体质量、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足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治疗3、4个疗程后足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均明显增高(P<0.01);假电针组痛阈值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空白组、假手术比较,模型组前列腺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组织中COX-2、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β-EP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前列腺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组织中COX-2、PGE2含量明显降低(P<0.01),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1);假电针组前列腺病理形态无明显改善,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组织中COX-2、PGE2、β-E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CPPS大鼠的痛觉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疼痛相关因子COX-2、PGE2表达,提高疼痛相关因子β-E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电针 环氧合酶-2 前列腺素E2 Β-内啡肽
原文传递
针刺“内关”穴浅、深层对家兔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怡 彭超 +4 位作者 杨守亲 古春凌 葛东宇 董瑞娟 程凯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9-274,共6页
目的:观察手针浅刺和手针深刺"内关"穴对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家兔心肌组织形态和心肌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浅刺组和深刺组,每组15只。氯化钡耳缘静脉推注复制心律... 目的:观察手针浅刺和手针深刺"内关"穴对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家兔心肌组织形态和心肌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浅刺组和深刺组,每组15只。氯化钡耳缘静脉推注复制心律失常家兔模型。浅刺组直刺家兔右侧"内关"穴,进针深度为3 mm,行震颤催气手法10 min;深刺组进针深度为5~8 mm,针尖触碰到正中神经使家兔右上肢抽动3次后,留针10 min。记录心律失常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室肌中Cx4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心律失常起始时间均延长(P<0.01),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家兔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出现波浪样变,心肌间质有浆液、红细胞渗出;两针刺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模型组家兔心肌中Cx43分布紊乱,在闰盘处几乎无明显的条带状分布;深刺组Cx43大部分呈条带状分布于闰盘处;浅刺组Cx43呈条带状、团状、点状,在端-端连接和侧-侧连接处均可见。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心室肌中Cx43表达显著减少(P<0.01);深刺组和浅刺组较模型组Cx43表达显著增加(P<0.01),且深刺组Cx43表达高于浅刺组(P<0.01)。结论:"内关"穴浅刺和深刺均可以显著减少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改善家兔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和Cx43表达减少、分布紊乱的情况,提示除正中神经外,"内关"浅层也有参与传递针刺信息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 心律失常 缝隙连接蛋白43 深刺 浅刺
原文传递
关于国标足三里定位取穴之我见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千惠 郭玥彤 +5 位作者 徐畅 吴晓玲 杨智文 古春凌 杨守亲 程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1-1332,共2页
“气穴不得其真,功罔奏矣”,准确的定位取穴是发挥针灸疗效的重要前提。足三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 12346-1990)[1]中的定位是:“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 “气穴不得其真,功罔奏矣”,准确的定位取穴是发挥针灸疗效的重要前提。足三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 12346-1990)[1]中的定位是:“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2]中的定位是:“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注:在胫骨前肌上取穴)”。笔者对比先后两个国标中足三里的定位取穴方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首先,作为基准穴的犊鼻在膝关节处于不同角度时位置会发生变化,由此会导致犊鼻下3寸足三里的位置发生变化。其次,2006版国标没有采纳1990版国标中“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的描述,而改为“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这样的修改是否合适?最后,2006版国标中加入了“在胫骨前肌上取穴”,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足三里的横向定位主要有3种:胻骨外、胻骨外廉两筋间、胻骨外大筋内[3]。足三里的横向位置会随姿势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姿势来限定足三里的横向位置,而不能直接描述在胫骨前肌上取穴。基于以上对比分析,笔者试图通过历代文献的相关论述结合临床经验以及现代研究初步明确足三里的定位取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定位 取穴 杨甲三
原文传递
心律失常家兔前臂手三阴经微循环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超 林怡 +6 位作者 杨守亲 古春凌 任杰 王桓 吴晓玲 徐畅 程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心律失常家兔前臂手三阴经表面微循环的变化,比较手三阴经经脉反应的差异性。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每组10只。经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3.3 m L/kg麻醉,生理盐水组注射1 m L/kg的0.9%氯化钠溶... 目的:观察心律失常家兔前臂手三阴经表面微循环的变化,比较手三阴经经脉反应的差异性。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每组10只。经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3.3 m L/kg麻醉,生理盐水组注射1 m L/kg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注射1 m L/kg的0.4%氯化钡溶液以复制心律失常模型。通过激光散斑血流呈像技术观察分析两组家兔干预前后手三阴经微循环的变化规律。结果:模型组家兔手三阴经微循环灌注量均较造模前明显降低(P<0.01),且手厥阴经降低幅度大于手少阴经(P<0.05),手太阴经与手少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三阴经上观测点微循环变化量与其位置呈负相关关系(P<0.001),即越靠近肘部的观测点微循环灌注量减少的越多。结论:家兔心律失常时,前臂内侧面手三阴经气血厥逆,以手厥阴经最为明显,且手三阴经经脉反应越靠近肘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手三阴经 微循环变化 经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