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使用护肤类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田树钊 宾羽琳 +6 位作者 王萌 冯坚成 郑若玲 黎耀杰 区可谊 陈剑英 张锦忠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23期3552-3556,共5页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使用护肤类化妆品(简称护肤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韶关学院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220份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在校大学生护肤品的使用情况(包括种类和功能...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使用护肤类化妆品(简称护肤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韶关学院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220份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在校大学生护肤品的使用情况(包括种类和功能、使用频率、更换周期、保存方式、使用过程中的卫生习惯等内容);随机抽取139份在校大学生使用中的护肤品,分春夏和秋冬2个批次进行微生物卫生学检验,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标准进行操作。结果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在使用护肤品时卫生安全意识比较淡薄。139份样品中,符合国家标准128份,合格率为92.09%(128/139),受细菌污染37份,污染率为26.62%(31/139);其中胶胨类、保湿类和洁肤类污染比较严重,共检出粪大肠菌群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2株,铜绿假单胞菌、变异库克菌、黏质沙雷菌和产碱菌属各1株。结论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使用的护肤品存在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样品的性状和功能、防腐剂的抑菌能力、生产加工过程及使用者的习惯等是导致其污染与否及污染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关部门应加强规范企业安全卫生生产,加大使用者的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保障消费者健康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环境微生物学 细菌 院校 医学 学生 微生物污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理鉴别中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勇权 区可谊 林小龙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4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病理鉴别中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50例疑似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免疫组化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及联合诊断,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研究肿瘤病理鉴别中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50例疑似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免疫组化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及联合诊断,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单一及联合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穿刺活检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呈现出阳性48例,特殊染色技术检出42例,免疫组化技术检出41例,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检出46例。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灵敏度为93.75%、准确度为92.00%均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各项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一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病理鉴别 特殊染色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