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华玉4号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种子生产体系 |
刘纪麟
李小琴
李建生
徐尚忠
郑用琏
涂光曙
马克军
季世国
|
《玉米科学》
CAS
CSCD
|
2000 |
31
|
|
2
|
三峡地区玉米地方品种杂种优势群的初探 |
刘纪麟
郑用琏
张祖新
卢洪
李建生
徐尚忠
|
《作物杂志》
CAS
CSCD
|
1998 |
17
|
|
3
|
诱发单倍体快速选系育种——单倍体—纯合二倍体选系方法 |
刘纪麟
马克军
|
《玉米科学》
CAS
CSCD
|
2003 |
29
|
|
4
|
玉米育种的策略 |
刘纪麟
|
《玉米科学》
CAS
CSCD
|
2003 |
39
|
|
5
|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研究 |
铁双贵
郑用琏
刘丁良
徐尚忠
李建生
刘纪麟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9
|
|
6
|
4个玉米合成群体及其亲本群体的遗传变异比较与利用 |
刘勋甲
郑用琏
徐尚忠
李建生
刘纪麟
石永刚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3
|
|
7
|
玉米S组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
郑用琏
李建生
刘纪麟
石永刚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30
|
|
8
|
玉米CMS育性恢复专效性分类系统的研究 |
李小琴
刘纪麟
万邦惠
徐尚忠
季世国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2
|
|
9
|
玉米细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类研究 |
李小琴
万邦惠
刘纪麟
李建生
郑用琏
徐尚忠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10
|
三峡地区1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 |
张祖新
郑用琏
李建生
刘纪麟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21
|
|
11
|
玉米新不育胞质WBMs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
李小琴
万邦惠
刘纪麟
郑用琏
李建生
徐尚忠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2
|
感染大斑病菌后玉米抗感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
朱友林
何嵘
刘纪麟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15
|
|
13
|
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
李小琴
刘纪麟
熊秀珠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32
|
|
14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WBMs的胞质分类研究 |
李小琴
万邦惠
刘纪麟
李建生
徐尚忠
郑用琏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15
|
对两个玉米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分类研究 |
李建生
徐尚忠
赖菁茹
郑用琏
熊秀珠
刘纪麟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7
|
|
16
|
玉米新不育胞质WBMs的利用潜力研究 |
李小琴
刘纪麟
万邦惠
郑用琏
李建生
徐尚忠
季世国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7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
夏涛
刘纪麟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33
|
|
18
|
生长素和玉米素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关系的研究 |
夏涛
刘纪麟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47
|
|
19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物质代谢系统的研究 |
夏涛
刘纪麟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48
|
|
20
|
玉米新合成群体8种等位酶17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及与数量性状相关性研究 |
铁双贵
郑用琏
尹艳
刘纪麟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