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玉4号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种子生产体系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纪麟 李小琴 +5 位作者 李建生 徐尚忠 郑用琏 涂光曙 马克军 季世国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华玉 4号是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育成的单交种 ,1 998年 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1 999年 5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节约种子生产成本 ,于 1 994~ 1 997年进行并完成了华玉 4号雄性不育化的育种过程。其母本系HZ85已... 华玉 4号是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育成的单交种 ,1 998年 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1 999年 5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节约种子生产成本 ,于 1 994~ 1 997年进行并完成了华玉 4号雄性不育化的育种过程。其母本系HZ85已转育成 4种胞质类型的雄性不育系 :HZ85cms唐徐、HZ85cms双、HZ85cmsS和HZ85cmsM ,它们的雄花不育性稳定 ,其完全不育株率均 >98% ,高度不育株率 <2 % ,无正常散粉株。转育成的 4个雄性不育化组合 :华玉 4号唐徐、华玉 4号双、华玉 4号S和华玉 4号M均属恢复型杂交种 ,它们F1代可育株率达到 92 %~ 1 0 0 % ,散粉结实正常 ,都可单独在生产中使用 ,不需与正常胞质的华玉 4号掺合使用。它们的生产力和抗病性与华玉 4号处于同一水平。文中介绍了华玉 4号雄性不育化的育种过程 ;两段十区的不育化杂交种子生产体系 ;玉米胞质检测分类的生物分子技术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胞质 杂交种 种子生产体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地区玉米地方品种杂种优势群的初探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纪麟 郑用琏 +3 位作者 张祖新 卢洪 李建生 徐尚忠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6-12,共7页
为探讨三峡地区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遗传变异、配合力效应、基因多样度等),发掘地方品种中的初级杂种优势群,按杂种优势模式与国外优良玉米种质充分重组,合成高级杂种优势群。本文报道了对选出的三峡地区的37个优良地方品种遗传潜... 为探讨三峡地区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遗传变异、配合力效应、基因多样度等),发掘地方品种中的初级杂种优势群,按杂种优势模式与国外优良玉米种质充分重组,合成高级杂种优势群。本文报道了对选出的三峡地区的37个优良地方品种遗传潜势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结果,并讨论了组建高级杂种优势群的基本原则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发单倍体快速选系育种——单倍体—纯合二倍体选系方法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纪麟 马克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F07期70-72,共3页
1 简况 早在1949年Chase就提出了单倍体选系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自然发生或人工培育的单倍体植株,经过染色体组的人工加倍或自然加倍而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植株,再从其中选育成自交系。
关键词 单倍体 选系育种 二倍体选系方法 玉米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育种的策略 被引量:39
4
作者 刘纪麟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F07期54-57,共4页
1 认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玉米的天然异花授粉习性与遗传基础的杂合性,以及因此产生的利用自交系间F_1代的杂种优势的育种程序,形成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1)育种过程较长。它包含分离筛选自交系和组配鉴定杂交种两个步骤。要使众多杂合... 1 认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玉米的天然异花授粉习性与遗传基础的杂合性,以及因此产生的利用自交系间F_1代的杂种优势的育种程序,形成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1)育种过程较长。它包含分离筛选自交系和组配鉴定杂交种两个步骤。要使众多杂合的基因位点,经过自交分离和选择获得大多数有利基因位点达到纯合或基本纯合的自交系,通常需要6~8代。要对杂交种的生产力和适应性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定,一般需要3~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特殊性 育种过程 分离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铁双贵 郑用琏 +3 位作者 刘丁良 徐尚忠 李建生 刘纪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4,共7页
选用6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以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玉米地方种质 巫溪14,兰花早和北美,热、亚热带种质为主体的人工合成群体LBM、WBM、LLS、WLS和两个美国 优良群体BSSSR、BS16等6个... 选用6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以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玉米地方种质 巫溪14,兰花早和北美,热、亚热带种质为主体的人工合成群体LBM、WBM、LLS、WLS和两个美国 优良群体BSSSR、BS16等6个群体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进行了系统评估。两年两地(武汉、安阳) 的研究结果表明:LBM、WBM、WLS群体的单株产量GCA高于BSSSR和BS16;参试的36个组合中 高产组合主要集中在以WBM、WLS、LBM为亲本之一的组合中,其中以WBM × HZ85产量最高;根 据SCA效应及产量表现,确定了若干杂种优势配对模式;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存在明显的交叉,表明 人工合成群体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基础复杂,具有较好的轮回选择及组配优势组合的遗传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人工合成群体 配合力效应 遗传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玉米合成群体及其亲本群体的遗传变异比较与利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勋甲 郑用琏 +3 位作者 徐尚忠 李建生 刘纪麟 石永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8-214,共7页
本试验以美国种质坚杆综合种BSSSC9(B)、Lancaster(Lan)、热带种质墨黄九(M)、亚热带种质苏湾(S)4个国外群体和中国西南种质巫溪(W_(14))、兰花早(L)2个地方群体为主体,掺和含有它们血缘的优良自交系,品种群体,首次合成了WBMCo、WLSCo、... 本试验以美国种质坚杆综合种BSSSC9(B)、Lancaster(Lan)、热带种质墨黄九(M)、亚热带种质苏湾(S)4个国外群体和中国西南种质巫溪(W_(14))、兰花早(L)2个地方群体为主体,掺和含有它们血缘的优良自交系,品种群体,首次合成了WBMCo、WLSCo、LBMCo、LLSCo 4个轮回选择育种基础群体(代号的第一字母为国内西南地区种质,第二个字母为北美种质,第三个字母为热带、亚热带种质),并与6个主体亲本种质群体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按一定比例,经充分遗传重组组建的4个合成群体,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等主要产量组成性状的均值和标准差均大于对应亲本种质群体.4个合成群体单株粒重的频率分布向高产方向偏移,变异范围也比亲本群体大.所有群体的穗重对单株粒重的贡献最大.影响单株粒重的其他各因素,其大小和方向,在4个合成群体和对应亲本群体中各不一样.为此,讨论并提出了各群体改良途径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合成群体 遗传变异 亲本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S组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30
7
作者 郑用琏 李建生 +1 位作者 刘纪麟 石永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以[Mo17(rf_3rf_3)CMS-唐徐×HZ_1(Rf_3Rf_3)N]×Mo17(rf_3rf_3)N回交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采用RFL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定位了Rf_3/rf_3基因。RFLP分析表明,Rf_3/rf_3基因位于第二染色体长臂上的UMC36A和UMC49分子标记之间,... 以[Mo17(rf_3rf_3)CMS-唐徐×HZ_1(Rf_3Rf_3)N]×Mo17(rf_3rf_3)N回交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采用RFL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定位了Rf_3/rf_3基因。RFLP分析表明,Rf_3/rf_3基因位于第二染色体长臂上的UMC36A和UMC49分子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2.7cM和4.8cM。采用BSA法,筛选了340个10mer随机引物,找到与Rf_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APD Eo8-1.2,将Rf_3/rf_3基因的标记距离缩小到2.7cM,为Rf_3/rf_3基因辅助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混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CMS育性恢复专效性分类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小琴 刘纪麟 +2 位作者 万邦惠 徐尚忠 季世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3-206,共4页
据玉米雄性不育育性恢复专效性原理,用Mo17核背景下分别带有T、C、S不育胞质的3个近等基因系测定了我国玉米育种常用和新近选育的24个自交系对雄花育性的遗传效应,从中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当前玉米育种应用的不育胞质分类系统... 据玉米雄性不育育性恢复专效性原理,用Mo17核背景下分别带有T、C、S不育胞质的3个近等基因系测定了我国玉米育种常用和新近选育的24个自交系对雄花育性的遗传效应,从中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当前玉米育种应用的不育胞质分类系统,找出了一系列S、C组不育胞质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另外,初步观察到一个对T胞质育性恢复的自交系HZ32,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育性恢复专效性 细胞质 雄性不良 玉米 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细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小琴 万邦惠 +3 位作者 刘纪麟 李建生 郑用琏 徐尚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6-481,共6页
本实验用 4个酶、 4个探针组成 16个酶 /探针组合对玉米 N、T、C、S、WBMs、 80 1CMS等细胞质进行了线粒体 DNA( mt DNA) RFL P分析。一方面对玉米细胞质 mt DNA RFL P分类方法进行研究 ,证明只要酶 /探针技术体系合适 ,可以通过该方法... 本实验用 4个酶、 4个探针组成 16个酶 /探针组合对玉米 N、T、C、S、WBMs、 80 1CMS等细胞质进行了线粒体 DNA( mt DNA) RFL P分析。一方面对玉米细胞质 mt DNA RFL P分类方法进行研究 ,证明只要酶 /探针技术体系合适 ,可以通过该方法对细胞质进行快速准确地分类 ;提出探针的选择是主要的 ,酶次之 ;认为 Pst /B30、H ind /p Bcm H3、Bam H /p HJ2 - 7- 1三个酶 /探针可以作为 mt DNARFLP分类技术体系。另一方面 ,用 mt DNA RFL P分类法把新发现的 WBMs不育胞质划分为 S组 ,80 1CMS划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 线粒体DNA 细胞质分类 雄性不育 玉米 T型小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地区1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祖新 郑用琏 +1 位作者 李建生 刘纪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9-454,共6页
采用CNⅡ遗传交配设计,评估了14份玉米材料(10个三峡地区地方品种和4个外源种质)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三峡地区10个地方品种间遗传变异丰富,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各个地方品种间存在差异。兰花早、小麦黄、竹溪... 采用CNⅡ遗传交配设计,评估了14份玉米材料(10个三峡地区地方品种和4个外源种质)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三峡地区10个地方品种间遗传变异丰富,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各个地方品种间存在差异。兰花早、小麦黄、竹溪玉米、巫溪玉米14等品种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BSSSC9、墨黄九2个外源种质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是优良的外源种质。基于地方品种与4个外源种质在杂交产量及产量的特殊配合力上的表现,提出了如何利用这些材料组建基础群体用于群体改良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不育胞质WBMs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小琴 万邦惠 +3 位作者 刘纪麟 郑用琏 李建生 徐尚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61-1264,i001,i002,共6页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新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WBMs的小孢子败育过程。观察到Mo17cms-WBMs的小孢子在单核花粉中期以前发育正常,部分小孢子从单核花粉晚期质核出现异常,多数小孢子可正常发育到二核花粉期,...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新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WBMs的小孢子败育过程。观察到Mo17cms-WBMs的小孢子在单核花粉中期以前发育正常,部分小孢子从单核花粉晚期质核出现异常,多数小孢子可正常发育到二核花粉期,随后开始崩溃,形成空瘪皱缩的花粉粒。雄性不育材料WBMs胞质的小孢子败育过程与S组唐徐胞质不育材料类似,败育发生晚,绒毡层等体细胞活动正常,属典型的配子体不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不育胞质 WBMS 小孢子败育 细胞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大斑病菌后玉米抗感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朱友林 何嵘 刘纪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53-657,共5页
本文比较了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及其在感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未受病菌侵染的情况下,Ht1Ht1、Ht2Ht2和HtNHtN3种抗病系以及htht感病系间丁布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接种大斑病菌后,各种抗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 本文比较了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及其在感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未受病菌侵染的情况下,Ht1Ht1、Ht2Ht2和HtNHtN3种抗病系以及htht感病系间丁布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接种大斑病菌后,各种抗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布含量迅速大幅度上升,在整个病程中始终明显高于感病系。感染大斑病菌最终导致罹病植株丁布含量比未接种的健康植株明显减少,各种抗病系减少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感病系。可见丁布与玉米大斑病单基因抗性有密切关系。本文认为研究病虫危害后寄主丁布含量变化的规律,对了解植物对不同病虫抗性的关系,筛选培育多抗品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菌 近等基因系 丁布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小琴 刘纪麟 熊秀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用8个配合力不同的玉米测验种测定了6个待测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亲本自交系的GCA与SCA都对杂交种的产量有着重要作用,且二者的作用是平行的,不能相互代替。为此,提出了综合评价玉米自交系GCA与SCA的指标“gi'+... 用8个配合力不同的玉米测验种测定了6个待测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亲本自交系的GCA与SCA都对杂交种的产量有着重要作用,且二者的作用是平行的,不能相互代替。为此,提出了综合评价玉米自交系GCA与SCA的指标“gi'+Ssi'”,称之为“总配合力效应”,并验证了这一指标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WBMs的胞质分类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小琴 万邦惠 +3 位作者 刘纪麟 李建生 徐尚忠 郑用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4-307,共4页
利用雄花育性恢复专效性测定、mtDNA的RFLP分析、类质粒鉴定等 3种玉米不育细胞质分类的方法 ,对华中农业大学从人工混合群体WBM中发现的玉米新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WBMs”进行了胞质分类的研究 ,3种分析鉴定的结果一致表明 ,WBMs的不... 利用雄花育性恢复专效性测定、mtDNA的RFLP分析、类质粒鉴定等 3种玉米不育细胞质分类的方法 ,对华中农业大学从人工混合群体WBM中发现的玉米新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WBMs”进行了胞质分类的研究 ,3种分析鉴定的结果一致表明 ,WBMs的不育胞质属于S组雄性不育细胞质 ,研究结果为拓展我国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种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WBMS 胞质分类 S组雄性不育细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两个玉米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分类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建生 徐尚忠 +3 位作者 赖菁茹 郑用琏 熊秀珠 刘纪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6-164,共9页
本文从普通遗传学、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对玉米雄花不育系—远徐cms—小黄和恩二激cms—大黄进行了综合性的分类研究。大田的育性反应表明,这两个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花粉染色的观察发现F_1可育花粉与败育... 本文从普通遗传学、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对玉米雄花不育系—远徐cms—小黄和恩二激cms—大黄进行了综合性的分类研究。大田的育性反应表明,这两个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花粉染色的观察发现F_1可育花粉与败育花粉基本上呈1:1分离。用小斑病T小种接种,这两个不育系不表现专化感染。通过mtDNA的分析,在两个不育系中均检测到S_1和S_2质粒。根据这些结果,可以确认远徐cms—小黄和恩二激cms—大黄均属于S组的不育系。本文还讨论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选育新的不育系,以及进一步开展胞质分类研究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 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不育胞质WBMs的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小琴 刘纪麟 +4 位作者 万邦惠 郑用琏 李建生 徐尚忠 季世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99-1103,共5页
在广州、武汉两地多次对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新近从我国地方群体“巫溪”中发现的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WBMs进行育性和细胞质效应观察。结果表明,WBMs是一个不育性及恢复性稳定、无明显不良细胞质效应的Ⅰ、Ⅱ级S组雄性不育胞质,它作... 在广州、武汉两地多次对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新近从我国地方群体“巫溪”中发现的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WBMs进行育性和细胞质效应观察。结果表明,WBMs是一个不育性及恢复性稳定、无明显不良细胞质效应的Ⅰ、Ⅱ级S组雄性不育胞质,它作为可在玉米雄性不育育种和生产中应用的新不育胞质,将丰富我国有限的可利用的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资源,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不育胞质 WBMS 利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夏涛 刘纪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7-103,共7页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玉米 Mo17和77两组“同核异质系”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得到 cms-T.C.S 三种不育类型败育方式的描述。发现 cms-T 和 cms-C 在不同的核背景上表现不同的败育途径,而 cms-S 在所研究的核背景上表现出较...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玉米 Mo17和77两组“同核异质系”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得到 cms-T.C.S 三种不育类型败育方式的描述。发现 cms-T 和 cms-C 在不同的核背景上表现不同的败育途径,而 cms-S 在所研究的核背景上表现出较稳定一致的小孢子发生、败育行为。比较研究肯定,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小孢子败育的一般规律是细胞质类型起决定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变异和偏差,则是由于核遗传背景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细胞学观察可以作为不育细胞质类型划分的一种补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 雄性不育 细胞学 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和玉米素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7
18
作者 夏涛 刘纪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6-32,共7页
研究了玉米Mo17背景三种不育细胞质类型(T.C.S)及正常保持系(N)在小孢子发生及败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生长素、玉米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发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组织中的“生长素亏损——玉米素盈积”现象.同时设计的玉米素、生长素外源喷施... 研究了玉米Mo17背景三种不育细胞质类型(T.C.S)及正常保持系(N)在小孢子发生及败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生长素、玉米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发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组织中的“生长素亏损——玉米素盈积”现象.同时设计的玉米素、生长素外源喷施实验也表明了其对雄性育性的逆转效应.讨论了这两种植物激素对玉米雄性不育性的调控及其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长素 玉米素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物质代谢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夏涛 刘纪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对玉米Mo_(17)核背景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T、C、S)系及正常可育细胞质(N)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的物质代谢系统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小孢子发生及败育的所有过程中,雄性不育细胞质系花药组织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 对玉米Mo_(17)核背景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T、C、S)系及正常可育细胞质(N)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的物质代谢系统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小孢子发生及败育的所有过程中,雄性不育细胞质系花药组织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可育细胞质系。讨论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物质亏损”现象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 雄性不育性 物质亏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合成群体8种等位酶17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及与数量性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铁双贵 郑用琏 +1 位作者 尹艳 刘纪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59-765,共7页
采用淀粉凝胶平板电泳方法,研究了华中农业大学4个玉米新合成群体(WBM、LBM、WLS、LLS),2个美国群体(BSSSR和BS16)和6个自交系的ADH,CAT,EST,GLU,GOT,MDH,PGD,PHI 8种等位酶的17个位点的47个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数量性状的相关.... 采用淀粉凝胶平板电泳方法,研究了华中农业大学4个玉米新合成群体(WBM、LBM、WLS、LLS),2个美国群体(BSSSR和BS16)和6个自交系的ADH,CAT,EST,GLU,GOT,MDH,PGD,PHI 8种等位酶的17个位点的47个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数量性状的相关.采用NC Ⅱ遗传交配设计,6个群体与6个自交系组配成36个组合,田间试验在武昌、安阳两地进行两年.标记分析表明,17个等位酶位点中有14个具有多态性,群体的位点多态性水平介于64.7%~76.5%之间,每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介于1.941至2.294之间,群体的总基因多样度介于22.4%~29.0%之间,每位点的基因多样度分布为0~66%之间,用36个组合14个多态性位点的MRD值与相应的两年、两地4次试验的数量性状均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182个相关系数中有28个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合成群体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