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枝屑代料栽培对灵芝生物转化率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明香 林忠宁 +2 位作者 陈敏健 韩海东 杨青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742-746,共5页
添加不同用量的茶枝屑进行灵芝的代料栽培,并分析灵芝的生物转化率和灵芝多糖和总三萜的含量。结果表明:灵芝在茶枝屑代料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出芝,产生和释放孢子,灵芝的生物转化率比杂木屑代料栽培降低了6.25%~31.33%,灵芝多糖含量... 添加不同用量的茶枝屑进行灵芝的代料栽培,并分析灵芝的生物转化率和灵芝多糖和总三萜的含量。结果表明:灵芝在茶枝屑代料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出芝,产生和释放孢子,灵芝的生物转化率比杂木屑代料栽培降低了6.25%~31.33%,灵芝多糖含量高3.03%~28.28%,灵芝总三萜含量高2.62%~17.40%。认为茶枝屑可以作为灵芝栽培新的代料,茶枝屑用量应控制在7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屑 灵芝 生物转化率 多糖 总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枝屑代料栽培灵芝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明香 林忠宁 +2 位作者 陈敏健 杨菁 林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6,共4页
通过茶枝屑代料栽培试验,比较了10个灵芝菌株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及多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韩芝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32 cm.d-1;G10033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5.94%;0786菌株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45%.经过综合比较分析,... 通过茶枝屑代料栽培试验,比较了10个灵芝菌株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及多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韩芝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32 cm.d-1;G10033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5.94%;0786菌株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45%.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韩芝8号、G10033和0786等3个菌株为茶枝屑代料栽培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屑 代料栽培 灵芝菌株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以花垣县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明香 关欣 +1 位作者 徐邹华 胡彩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9期103-106,共4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要求,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则是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为了更好的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及可行性,为今后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意见,以花垣县为例,...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要求,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则是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为了更好的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及可行性,为今后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意见,以花垣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遥感判读、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花垣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花垣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2020年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1458.2、371.31 hm2,平均整理潜力系数达43.78%;各村庄潜力差异明显,潜力多分布在Ⅱ、Ⅲ等级,可大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区域少;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地区居民点整理潜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村居民点 整理潜力 分析与评价 花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以石狮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明香 林怡 +2 位作者 刘晖 杨华铿 翁伯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2-56,66,共6页
以福建省石狮市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石狮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基础上,参照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和目标,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设置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探讨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的构... 以福建省石狮市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石狮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基础上,参照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和目标,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设置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探讨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石狮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推进石狮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 石狮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棕地治理对我国城市闲置土地利用的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明香 关欣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8期71-73,共3页
棕地作为工业化发展导致的一种闲置土地的类型其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已比较深入,将其引入为我国闲置土地利用研究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棕地的概念内涵及国外主要国家的棕地治理模式,将棕地和我国闲置土地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外... 棕地作为工业化发展导致的一种闲置土地的类型其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已比较深入,将其引入为我国闲置土地利用研究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棕地的概念内涵及国外主要国家的棕地治理模式,将棕地和我国闲置土地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外棕地的再利用模式,为我国闲置土地研究及再利用提供一些经验启示,并从中寻找适合我国闲置土地再利用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地 闲置土地 利用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有机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明香 李艳春 +2 位作者 刘晖 韩海东 李振武 《茶叶学报》 201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本文在充分挖掘利用国家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福建有机茶产业发展的现状、经验启示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福建省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为我省有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有机茶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需求分析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明香 李振武 +2 位作者 钟珍梅 韩海东 林怡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11期49-51,共3页
分析宁化县水土流失成因与危害,指出当前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对策建议。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水土保持科技管理体系;2要坚持治理保护与产业提升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3加强法制宣... 分析宁化县水土流失成因与危害,指出当前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对策建议。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水土保持科技管理体系;2要坚持治理保护与产业提升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3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体系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4建立健全稳定的水土保持科技投入保障机制;5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群众开发治理的技能培训,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技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州榕商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明香 林怡 +2 位作者 刘晖 李振武 黄毅斌 《中国园艺文摘》 2014年第10期69-72,共4页
福州榕商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乘打造"福州大都市区"之东风,在深刻领会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园区规划建设的功能定位、基本原则和分区布局,规划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区、设施农业观光区、农业科教文化区、森林养生... 福州榕商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乘打造"福州大都市区"之东风,在深刻领会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园区规划建设的功能定位、基本原则和分区布局,规划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区、设施农业观光区、农业科教文化区、森林养生保健区、立体农业种养区、观光果(竹)园,并建立"公司加农户,企业带新村"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发挥园区优势带动新农村建设。文章还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发展都市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 科技园区 规划建设 功能分区 企业带新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9
作者 刘明香 林怡 +2 位作者 李振武 韩海东 郑百龙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第5期55-59,共5页
分析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针对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8点具体对策:加强对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紧密、高效的科技攻关协作体系,加强水土保持法制科普宣传,构建产学... 分析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针对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8点具体对策:加强对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紧密、高效的科技攻关协作体系,加强水土保持法制科普宣传,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运行模式,筛选推广一批水土保持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水土保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国际交流和闽台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水土流失 治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实现途径探讨——基于福建省农科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的实践与认识
10
作者 刘明香 庄忠钦 +2 位作者 郑轶 林怡 翁伯琦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8期283-284,289,共3页
阐述了新时期有效开展科技下乡,促进科技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回顾了福建省农科院开展科技下乡服务的实践尝试,重点探析了新时期开展科技下乡服务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科技下乡 科技服务 科技创新 实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寿宁县水土保持工作对策
11
作者 刘明香 李振武 +3 位作者 韩海东 林怡 罗旭辉 韩永刚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多年来,在上级水利水保部门的指导下,寿宁县大力弘扬"滴水石穿、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坚定不移地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水土保持技术路线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都积累了丰富... 多年来,在上级水利水保部门的指导下,寿宁县大力弘扬"滴水石穿、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坚定不移地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水土保持技术路线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寿宁县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水保科技管理体系;注重治理与产业结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健全完善投入机制,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加强水保科技与技能培训,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对策 寿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12
作者 刘明香 王俊宏 林怡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61-63,共3页
生态文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内容,对生态文明的提升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内在推动力。本文分析了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农业科研单位的生态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 生态文明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尾草在红壤上的栽培技术初试
13
作者 刘明香 吴燮恩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1期18-18,共1页
杂交狼尾草是美洲狼尾草和象草的种间杂交第一代.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农业部下达了“杂交狼尾草在华南红壤地区的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由福建省农科院牧医所主持实施,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与观察,初步掌握了杂交狼尾草(简... 杂交狼尾草是美洲狼尾草和象草的种间杂交第一代.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农业部下达了“杂交狼尾草在华南红壤地区的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由福建省农科院牧医所主持实施,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与观察,初步掌握了杂交狼尾草(简称狼尾草,下同)的丰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狼尾草 红壤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间作灵芝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艳春 林忠宁 +1 位作者 陆烝 刘明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0-696,共7页
【目的】探讨茶园间作灵芝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茶菌间作模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间作灵芝茶园与单作茶园之间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结果】与单作茶园(CK)相比,间作灵芝茶园土壤的... 【目的】探讨茶园间作灵芝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茶菌间作模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间作灵芝茶园与单作茶园之间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结果】与单作茶园(CK)相比,间作灵芝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速效钾含量和pH显著降低,而全磷和全钾含量变化不显著。间作灵芝茶园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与单作茶园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单作茶园相比,间作灵芝茶园土壤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21.18%,而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15.09%和53.52%,其他细菌门类变化不显著。在属水平上,间作灵芝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戴氏菌属Dyella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对优势细菌群落的影响较大。【结论】茶园间作灵芝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并提高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但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茶园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狼尾草茎叶解剖结构及其与主要生物学特性的联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钟佃 张丽梅 +2 位作者 黄秀声 刘明香 黄勤楼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3,共5页
对杂交狼尾草茎叶的解剖表明,杂交狼尾草为C4植物,具有显著的旱生结构特征;叶片为等面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组成,具刚毛,叶脉无主侧脉之分,叶片的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大,含有许多较大的叶绿体,叶肉中含有大量的泡状细胞,但体积较小;... 对杂交狼尾草茎叶的解剖表明,杂交狼尾草为C4植物,具有显著的旱生结构特征;叶片为等面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组成,具刚毛,叶脉无主侧脉之分,叶片的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大,含有许多较大的叶绿体,叶肉中含有大量的泡状细胞,但体积较小;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但气孔密度不一样;输导组织发达,导管有环纹和孔纹两种类型,这种结构有利于杂交狼尾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解剖结构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套种圆叶决明对杂草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罗旭辉 刘明香 +3 位作者 罗石海 章华武 韩海东 应朝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03-2507,共5页
为明确圆叶决明对茶园杂草生长的影响,观测闽北茶园套种圆叶决明1~2 a春、夏、秋季杂草群落的多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套种圆叶决明1~2 a,茶园秋季杂草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 为明确圆叶决明对茶园杂草生长的影响,观测闽北茶园套种圆叶决明1~2 a春、夏、秋季杂草群落的多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套种圆叶决明1~2 a,茶园秋季杂草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提高了0.187~0.431和0.567~2.312,均匀度指数提高了0.187~1.004.套种处理茶园全年杂草干重较常规栽培(人工除草)分别下降55.8%~61.6%.说明套种圆叶决明可以应用于马唐占优势的茶园,用于控制杂草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决明 套种 茶园 杂草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下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和培养料碳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林怡 叶菁 +2 位作者 陈华 刘明香 王义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5-431,共7页
通过设置露天(T1)和遮阴(T2)两种林下栽培灵芝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林下栽培方式对灵芝子实体产量、绝对生物学效率、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培养料碳素转化的影响,并监测子实体发育阶段CO_2排放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T1栽培方式相比,T2栽培方... 通过设置露天(T1)和遮阴(T2)两种林下栽培灵芝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林下栽培方式对灵芝子实体产量、绝对生物学效率、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培养料碳素转化的影响,并监测子实体发育阶段CO_2排放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T1栽培方式相比,T2栽培方式灵芝的子实体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平均高出36.76%,总三萜酸含量平均高出17.67%,而多糖含量平均低25.30%,并且其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同时,T2处理的灵芝子实体碳素转化率平均高出48.56%,碳素损失率平均高出28.96%,菌渣残留率平均低25.62%。在子实体发育阶段T2栽培方式下CO_2平均排放通量平均高出46.23%,与环境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露天/遮阴 产量 碳素转化 CO2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种食用菌对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的效应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振武 韩海东 +3 位作者 陈敏健 林忠宁 翁伯琦 刘明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088-1092,共5页
以福建红壤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4年的冬季茶株行间套种大球盖菇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套种对茶园土壤环境及春茶萌发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园冬季套种大球盖菇、菌渣回田作有机肥这一茶园套... 以福建红壤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4年的冬季茶株行间套种大球盖菇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套种对茶园土壤环境及春茶萌发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园冬季套种大球盖菇、菌渣回田作有机肥这一茶园套种模式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水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对福建少雨、低温的越冬期茶园土壤具有明显的保水保温效果,0~20、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0月至次年2月分别提高9.22%、6.11%,5、10、15、20cm土壤温度在12月至次年2月分别提高0.90、0.77、0.67、0.50℃;保证了幼龄茶树的安全越冬,与清耕茶园相比,春茶萌发期提早了4.3d,春茶产量提高了iI.0V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套种大球盖菇 封园期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阳市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勤楼 翁伯奇 +2 位作者 刘明香 陈金波 刘韬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57-61,共5页
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依据,分析了建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以村为单位、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思路;在建阳市建立了20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 建阳市 沼气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山区“稻—菜—猪—沼”复合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翁伯琦 黄勤楼 +2 位作者 应朝阳 黄毅斌 刘明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61-64,共4页
作物种植系统是“稻—菜—猪—沼”复合生态系统的主导产业 ,早、晚两季水稻和蔬菜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 1.37%、 1.40 %和 1.0 2 %。该复合生态系统可进行良性循环运作 ,其有机能产投比为 2 .12 ,整体能投少 ,能量转换快 ,养分利用率高 ... 作物种植系统是“稻—菜—猪—沼”复合生态系统的主导产业 ,早、晚两季水稻和蔬菜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 1.37%、 1.40 %和 1.0 2 %。该复合生态系统可进行良性循环运作 ,其有机能产投比为 2 .12 ,整体能投少 ,能量转换快 ,养分利用率高 ,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猪-沼” 复合生态系统 能量利用效率 能流 能量转化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