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粘性红圆酵母产β-胡萝卜素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卉琳 刘绍 +2 位作者 周月华 贾涛 谢达平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6,共4页
利用大孔树脂对粘性红圆酵母RM-1产β-胡萝卜素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最佳的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树脂为X-5树脂,最佳洗脱剂为乙醚,最佳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111.82μg/mL、吸附流速1mL/min、洗脱流速0.5mL/min。经... 利用大孔树脂对粘性红圆酵母RM-1产β-胡萝卜素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最佳的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树脂为X-5树脂,最佳洗脱剂为乙醚,最佳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111.82μg/mL、吸附流速1mL/min、洗脱流速0.5mL/min。经纯化,β-胡萝卜素纯度达到33.29%,与未纯化相比,提高了6.8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红圆酵母 Β-胡萝卜素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对类胡萝卜素的静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卉琳 刘绍 +1 位作者 兰时乐 谢达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0-63,共4页
为寻找大孔吸附树脂对粘性红圆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纯化条件,比较了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类胡萝卜素的静态吸附能力,并对所选择树脂的吸附最佳条件和解吸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S-401型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和洗脱参数,其最... 为寻找大孔吸附树脂对粘性红圆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纯化条件,比较了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类胡萝卜素的静态吸附能力,并对所选择树脂的吸附最佳条件和解吸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S-401型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和洗脱参数,其最佳工艺为在pH为6.0、温度为25℃、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吸附率最大,可达80.58%,此时选用100%石油醚做解吸剂,于30℃解吸1 h,解吸率最大,可达9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产生菌种的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卉琳 刘绍 +1 位作者 兰时乐 谢达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2-35,共4页
于福建红酒酒糟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编号为B-5的产色素菌株。对该菌株所产色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色素为类胡萝卜素;对菌株进行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单细胞,呈卵圆形,芽殖;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深红色,菌... 于福建红酒酒糟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编号为B-5的产色素菌株。对该菌株所产色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色素为类胡萝卜素;对菌株进行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单细胞,呈卵圆形,芽殖;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深红色,菌落表面湿润、粘稠,边缘整齐,易被挑起;在液体培养基中,产生沉淀。无子囊孢子;无假菌丝形成。葡萄糖发酵试验为阴性,硝酸钾试验为阳性,耐高渗试验为阴性,产类淀粉化合物为阴性,37℃生长为阳性。利用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法对该菌株进行序列比对鉴定,结果表明,该酵母菌的序列与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模式菌株的序列同源性100%,结合该菌株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该菌株为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形态学 生理生化特征 2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环境因素对稻米垩白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卉琳 周美兰 《作物研究》 2006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综述了灌浆期温度、光照、肥料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包括稻米品质的垩白以及米质形成的淀粉合成关键酶和胚乳淀粉结构的影响,并指出了今后在该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灌浆期 环境因素 垩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酵母产β-胡萝卜素体外转化为VA的研究
5
作者 刘卉琳 刘绍 谢达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01-205,共5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红酵母液态发酵提取液,表明该提取液中含有β-胡萝卜素,体外转化分析表明该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VA。通过对转化条件的优化研究,在β-胡萝卜素质量浓度123mg/L浓缩液中,β-胡萝卜素体外转化VA的最佳转化条件为pH8.0...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红酵母液态发酵提取液,表明该提取液中含有β-胡萝卜素,体外转化分析表明该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VA。通过对转化条件的优化研究,在β-胡萝卜素质量浓度123mg/L浓缩液中,β-胡萝卜素体外转化VA的最佳转化条件为pH8.0、脱氧胆酸钠3.5mmol/L、d-α-生育酚0.5mmol/L和Tween-40添加量0.25g/100mL,在该最佳反应条件下,红酵母液态发酵所产β-胡萝卜素在2.58nmol/(mg.h)β-胡萝卜素-15,15'-单加氧酶作用下37℃水浴振荡反应7h,生成40.1mg/L VA,转化率达到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酵母 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15 15'-单加氧酶 VA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中国大鲵肝脏与肌肉中几种重要脂肪酸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绍 刘卉琳 +5 位作者 周治德 彭国平 陈冬纯 廖兴华 阳爱生 仓道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2,26,共3页
分析测定饲养中国大鲵肝脏与肌肉中的几种重要脂肪酸含量,发现其中必需脂肪酸含量高,DHA含量丰富,证明大鲵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关键词 中国大鲵 脂肪酸 D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注入选育类胡萝卜素高产菌株及其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绍 李琦 +2 位作者 刘卉琳 贾涛 谢达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44-248,共5页
为获得类胡萝卜素高产菌株,利用N+注入方法对黏性红圆酵母菌RM-1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当注入能量为10keV时,最适诱变注入剂量为2.0×1014ion/cm2,筛选所得突变株RM-21产类胡萝卜素的能力明显提高,较出发菌株增加了60.85%。传代结... 为获得类胡萝卜素高产菌株,利用N+注入方法对黏性红圆酵母菌RM-1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当注入能量为10keV时,最适诱变注入剂量为2.0×1014ion/cm2,筛选所得突变株RM-21产类胡萝卜素的能力明显提高,较出发菌株增加了60.85%。传代结果表明,传代10次突变株RM-21遗传性状稳定,可作为工业生产菌种。以玉米粉和稻米为原料,对突变株RM-21固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进行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m玉米粉:m稻米=3:1,含水量75%时,固态发酵最适条件为:葡萄糖4.0g/L、NH4NO32.5g/L、初始pH6.0、接种量10%。在此基础上,对固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进行变温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96h的发酵时段中,0~84h温度控制在33℃,85~96h温度控制在28℃,类胡萝卜素产量达到7.04μg/g(以干基计),比恒温发酵提高了2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类胡萝卜素 黏性红圆酵母 固态发酵 变温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人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卉琳 丛之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第21期186-187,共2页
吉林省是我国人参生产的主产区,而吉林省人参产量一半以上来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人参产业发展较快,人参产业集群发展非常缓慢。在分析延边人参产业集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延边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并指出了促进延边人参产业集... 吉林省是我国人参生产的主产区,而吉林省人参产量一半以上来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人参产业发展较快,人参产业集群发展非常缓慢。在分析延边人参产业集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延边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并指出了促进延边人参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产业 产业集群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鱼蛋白发酵乳的研制
9
作者 兰时乐 刘卉琳 +2 位作者 刘绍 曹杏芝 胡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4-209,共6页
以鲢鱼蛋白酶解液和豆乳为原料,通过原料配比、鱼蛋白酶解液添加量、接种量、菌种配比、发酵时间等单因素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研究了各因素对鲢鱼蛋白发酵乳产酸量、pH值、风味及组织状态的影响。结果表... 以鲢鱼蛋白酶解液和豆乳为原料,通过原料配比、鱼蛋白酶解液添加量、接种量、菌种配比、发酵时间等单因素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研究了各因素对鲢鱼蛋白发酵乳产酸量、pH值、风味及组织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鱼蛋白发酵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豆乳与鲢鱼蛋白酶解液体积比为85∶15,接种量6%,发酵温度42.5℃,菌种配比0.5,发酵时间4 h及4℃下冷藏20~24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成稳定、凝乳结实、无异味、高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发酵乳 乳酸菌 鲢鱼蛋白酶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产酸碱指示剂的真菌的鉴定
10
作者 张耀中 刘卉琳 +2 位作者 兰时乐 李琦 刘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0-83,共4页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1株产生酸碱指示剂的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子囊壳呈球形或卵形,单生或聚生,子囊孢子双胞,无色,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无性态为串珠镰孢。通过该菌株rDNA ITS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与NCBI...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1株产生酸碱指示剂的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子囊壳呈球形或卵形,单生或聚生,子囊孢子双胞,无色,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无性态为串珠镰孢。通过该菌株rDNA ITS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与NCBI网站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待测菌株与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同源性为100%,确定该菌株为藤仓赤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指示剂 真菌 鉴定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南板蓝根叶中靛蓝色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卉琳 黄染林 +1 位作者 曲超 刘绍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38-41,共4页
以南板蓝根为原料,首次探索了水酶法提取靛蓝色素的工艺流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加酶量、pH值和料液比等对靛蓝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20、加酶量6 g/L、pH值5、提取温度50℃的条件下... 以南板蓝根为原料,首次探索了水酶法提取靛蓝色素的工艺流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加酶量、pH值和料液比等对靛蓝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20、加酶量6 g/L、pH值5、提取温度50℃的条件下提取3 h,靛蓝提取率最高,为0.218%。该方法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简化了提取流程,提高了提取效率,且产生的污染较少,达到了绿色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板蓝根 水酶法 靛蓝色素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糊精饼干的研制及其血糖生成指数测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辉 刘绍 +6 位作者 黄染林 袁汉思 翟伟业 欧阳根 陈汀明 刘卉琳 杨志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7821-7828,共8页
目的以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原料-抗性糊精部分替代低筋面粉、低聚异麦芽糖替代蔗糖研制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饼干。方法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低GI饼干生产的配方与工艺基础上,通过比较感官评定得分与血糖预测指数... 目的以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原料-抗性糊精部分替代低筋面粉、低聚异麦芽糖替代蔗糖研制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饼干。方法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低GI饼干生产的配方与工艺基础上,通过比较感官评定得分与血糖预测指数值等方法进一步确定了抗性糊精添加量,同时研究了抗性糊精的添加对面团性能以及饼干质构特性的影响。然后按照国家标准,通过人体试食试验对所得产品进行了血糖生成指数测定。结果当抗性糊精添加量为30%时,饼干的硬度和咀嚼性最低,饼干的弹性最高,且此时饼干的感官品质最佳,面团各性能也达到最佳。按照抗性糊精替代30%低筋面粉、黄油添加量为10%、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15%、小苏打添加量0.5%、全蛋液5%、脱脂奶粉3%、食盐0.5%、泡打粉1.0%的优化配方,在上火温度160℃、底火温度160℃、焙烤时间15 min的焙烤条件下,可以得到色香味俱全的抗性糊精饼干,产品的GI均值为39.6,这表明该产品为一种低GI饼干。结论以低GI原料-抗性糊精部分替代低筋面粉、低聚异麦芽糖替代蔗糖可以生产口感良好的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饼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糊精 血糖生成指数 饼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风味猪骨膏的研制
13
作者 刘卉琳 曲超 +2 位作者 肖蓉 周晓晨 刘绍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68-72,77,共6页
为提高猪骨的利用率,研究以猪骨泥为原料,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猪骨酶解最佳条件和美拉德反应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在风味蛋白酶与蛋白酶型S比例为1∶2.5、酶解时间40 min、pH值8.0的条件下,酶解得率最高为86.79%;猪骨酶解液美拉德... 为提高猪骨的利用率,研究以猪骨泥为原料,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猪骨酶解最佳条件和美拉德反应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在风味蛋白酶与蛋白酶型S比例为1∶2.5、酶解时间40 min、pH值8.0的条件下,酶解得率最高为86.79%;猪骨酶解液美拉德反应的最佳工艺为葡萄糖添加量为6.0%,木糖添加量为2.0%,L-半胱氨酸添加量为0.35%,在100℃的条件下反应1 h;调味后经蒸发浓缩等工艺得到风味猪骨膏成品,用适量水稀释即可马上饮用,该产品具备骨汤特有风味,香气浓郁,滋气味鲜美,并富含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食用快速方便,可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同时,经过质构比较,所研制风味猪骨膏的硬度、粘性系数和内聚性这3个指标数值均大于市售的猪骨高汤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骨 酶解 美拉德反应 猪骨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to Extract Indigo Pigment from Baphicacanthus cusia Leaves
14
作者 LIU Hui-lin HUANG Ran-lin +1 位作者 QU Chao LIU Shao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4期33-39,共7页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indigo pigment from Baphicacanthus cusia using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single factor tests and orthogonal tes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indigo pigment from Baphicacanthus cusia using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single factor tests and orthogonal tes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tim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enzyme concentration, pH value, and solidliquid ratio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indigo pig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on rate of indigo reached the highest(0.218%) when the solid-liquid ratio was 1:20, enzyme concentration was 6 g/L, pH value was 5, extraction temperature was 50℃, and extraction time was 3 h. The method had greatly shortened the extraction time, simplified the extraction process, and improve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while producing little pollution and meeting th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phicacanthus cusia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Indigo pigment Process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酵母的鉴定及其固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卉琳 刘绍 +1 位作者 兰时乐 谢达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2,17,共5页
利用26S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法对黄酒酒糟中筛选出的红酵母b-5进行序列比对鉴定,结果表明,该酵母菌的序列与黏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mucilaginosa)模式菌株的序列同源性100%。通过固态发酵该菌生产类胡萝卜素条件的优化研究和探讨变... 利用26S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法对黄酒酒糟中筛选出的红酵母b-5进行序列比对鉴定,结果表明,该酵母菌的序列与黏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mucilaginosa)模式菌株的序列同源性100%。通过固态发酵该菌生产类胡萝卜素条件的优化研究和探讨变温培养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初步确定黏性红圆酵母RM-1固态发酵的最适条件:籼米:水=1:2.5、1%葡萄糖,pH6.5、15%接种量、培养时间96h、前48h发酵温度33℃、后48h发酵温度28℃,此时类胡萝卜素产量可达11.73μg/g干基,与恒温培养相比较,类胡萝卜素产量提高了44%,可为工业生产类胡萝卜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酵母 26SrDNA基因序列分析 固态发酵 类胡萝卜素
原文传递
中国大鲵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绍 刘卉琳 +3 位作者 周月华 孙麟 阳爱生 仓道平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8-200,共3页
大鲵是世界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调查,形态解剖,人工养殖等方面。与大鲵营养成分有关的报道大多为野生大鲵,有大鲵六种组织、全血、血浆和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 大鲵是世界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调查,形态解剖,人工养殖等方面。与大鲵营养成分有关的报道大多为野生大鲵,有大鲵六种组织、全血、血浆和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皮肤和胃的营养成分、肌肉中水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营养特点 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丙酮介质中辣椒素酯的酶催化合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绍 刘卉琳 +1 位作者 董新荣 谢达平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6-280,共5页
对脂肪酶在丙酮介质中催化香草醇和壬酸甲酯合成辣椒素酯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HPLC方法测定酶催化合成产物辣椒素酯的浓度,确定了反应初速度;采用双倒数作图分析法和产物抑制试验法研究了本合成反应的机制,结果表明辣椒素酯的酶催... 对脂肪酶在丙酮介质中催化香草醇和壬酸甲酯合成辣椒素酯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HPLC方法测定酶催化合成产物辣椒素酯的浓度,确定了反应初速度;采用双倒数作图分析法和产物抑制试验法研究了本合成反应的机制,结果表明辣椒素酯的酶催化合成是按乒乓反应机制进行的.研究还确定了酶反应动力学方程和Vmax、KmA、KmB的值,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动力学方程与试验结果拟合度达0.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酯 酶催化反应 脂肪酶 有机介质 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