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绒蒿属藏药植物ndhF和rbcL序列片段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屈燕 赵琬玥 +2 位作者 区智 冷秋思 熊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89,共6页
应用叶绿体ndhF和rbcL序列对绿绒蒿属藏药植物欧贝:长叶绿绒蒿Meconopsis lancifolia、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尼泊尔绿绒蒿Meconopsis napaulensis;刺儿恩: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 应用叶绿体ndhF和rbcL序列对绿绒蒿属藏药植物欧贝:长叶绿绒蒿Meconopsis lancifolia、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尼泊尔绿绒蒿Meconopsis napaulensis;刺儿恩: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进行鉴别,对其序列特征差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PCR直接测序后获得六种绿绒蒿的rbcL和ndhF的部分序列。用Clustal X2.1和MEGA6.06等软件分析得到任意两种间均有变异位点和遗传距离,根据rbcL和ndhF基因部分序列数据分别建立系统树。rbcL序列分析显示,任意两种间有变异位点;ndhF序列分析显示,除总状绿绒蒿(居群1)和多刺绿绒蒿序列无明显差异外,其他任意两种间均有位点变异。根据叶绿体ndhF和rbcL基因序列数据可以很好的鉴别6种绿绒蒿属藏药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绒蒿属 藏药植物 rbcL、ndhF基因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实验方法对5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严朋飞 冷秋思 +3 位作者 李斯濛 万星月 屈燕 区智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30,共4页
比较了暗处理48 h和150 mg·L^-1赤霉素浸泡24 h两种前处理方式对5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MS培养基为萌发基质对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总状绿绒蒿(M.racemosa)、尼泊... 比较了暗处理48 h和150 mg·L^-1赤霉素浸泡24 h两种前处理方式对5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MS培养基为萌发基质对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总状绿绒蒿(M.racemosa)、尼泊尔绿绒蒿(M.napaulensis),草甸绿绒蒿(M.prattii),萌发指标均表现为暗处理比150 mg·L^-1 GA 3处理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贝利叶绿绒蒿(M.baileyi)经150 mg·L^-1 GA 3处理能达到优于暗处理的萌发情况。1/2 MS培养基对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绒蒿 种子 萌发特性 G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3种绿绒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侯祯丹 屈燕 +2 位作者 黄鸿 熊健 冷秋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2-526,共5页
【目的】了解3种绿绒蒿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的响应规律。【方法】以贝利叶绿绒蒿(Meconopsis baileyi)、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高茎绿绒蒿(Meconopsis superba)的半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环境(4℃)对3... 【目的】了解3种绿绒蒿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的响应规律。【方法】以贝利叶绿绒蒿(Meconopsis baileyi)、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高茎绿绒蒿(Meconopsis superba)的半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环境(4℃)对3种幼苗叶片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绿绒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通过比较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3种绿绒蒿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的响应规律,推断出高茎绿绒蒿较之其它两种绿绒蒿的抗寒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绒蒿 幼苗 生理生化 低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屈燕 区智 +4 位作者 夏樱 王盖 冷秋思 熊健 候祯丹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13,共6页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不同时间清水浸种、不同天数低温贮藏以及不同温度热水浸种进行前处理,检测各处理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贮藏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不同时间清水浸种、不同天数低温贮藏以及不同温度热水浸种进行前处理,检测各处理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贮藏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缩短发芽启动时间和平均发芽时间(p<0.05),同时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增加,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达到最佳效果。清水浸种仅对发芽启动时间影响显著(p<0.05),可比对照种子提前3~4d萌发。而热水处理导致了大部分种子的死亡。这可能与总状绿绒蒿种皮较薄有关。2)GA3250mg/L和NAA 10mg/L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缩短平均发芽时间(p<0.05),但对发芽启动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6-BA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发芽势(p<0.05),说明6-BA可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低温贮藏、GA3和NAA处理、清水浸种均能在一定程度破除总状绿绒蒿种子休眠,但其中低温贮藏是最佳方式。这可能是低温贮藏满足了高海拔地区种子较长时间的寒冷需求,是高山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 前处理 种子萌发特性 低温贮藏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缘叶绿绒蒿ISS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琬玥 冷秋思 +2 位作者 熊健 区智 屈燕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80-86,共7页
以全缘叶绿绒蒿的DNA为模板,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DNA这5种PCR反应成分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以期建立并优化一个适合全缘叶绿绒蒿的ISSR反应体系,并用优化的体系对UBC公布的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 以全缘叶绿绒蒿的DNA为模板,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DNA这5种PCR反应成分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以期建立并优化一个适合全缘叶绿绒蒿的ISSR反应体系,并用优化的体系对UBC公布的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50μL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中,含3 mmol·L^(-1) Mg^(2+)、2mmol·L^(-1)dNTPs、0.4mmol·L^(-1)引物、1.25UTaq DNA聚合酶、60ng DNA。通过梯度PCR仪检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利用该体系共筛选出16条ISSR引物,并对全缘叶绿绒蒿共10株个体材料进行扩增检验,获得了较好的扩增效果。利用该体系,可为今后ISSR标记在绿绒蒿属植物的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 ISSR 正交设计 体系建立优化
原文传递
绿绒蒿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健 屈燕 +1 位作者 冷秋思 赵琬玥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60-63,共4页
为建立适合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的SSR反应体系,以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为试材,应用L_(25)(5~6)进行正交试验,对影响SSR-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发现,Mg^(2+)对PCR反应效果影响最大,而dNTPs的影响最小。5个因素水平的变化... 为建立适合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的SSR反应体系,以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为试材,应用L_(25)(5~6)进行正交试验,对影响SSR-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发现,Mg^(2+)对PCR反应效果影响最大,而dNTPs的影响最小。5个因素水平的变化对绿绒蒿属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Mg^(2+)>Taq酶含量>引物浓度>DNA模板量>dNTPs浓度。适宜绿绒蒿属的SSR反应体系:总体积25μL,Mg^(2+)浓度2 mmol/L,dNTPs浓度0.2 mmol/L,引物浓度0.5μmol/L,DNA模板量60 ng,Taq聚合酶量1.6 U,其余用ddH_2O补充。扩增程序为94℃1.5 min;94℃20 s,最适退火温度20 s,72℃1 min,共35个循环;72℃5 min;4℃保存。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同属另外8种绿绒蒿(M.wallichi、M.racemosa、M.lingholm、M.prattii、M.rudis、M.napaulensis Pinky、M.paniculata、M.superba)进行PCR扩增,均获得优良的扩增产物。因此,该试验建立的反应体系适用于绿绒蒿属植物的SSR-PCR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绒蒿 SSR PCR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绒蒿属植物不同RNA提取方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冷秋思 屈燕 +1 位作者 刘伟 区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643-4647,共5页
提取分离绿绒蒿属植物高质量的RNA是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工程等研究的基础。通过采用研钵手动研磨的研磨方式处理叶片,采用Trizol法,OMAG试剂盒法,国产天根试剂盒法三种提取方式从绿绒蒿属植物叶片中提取RNA,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RNA通... 提取分离绿绒蒿属植物高质量的RNA是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工程等研究的基础。通过采用研钵手动研磨的研磨方式处理叶片,采用Trizol法,OMAG试剂盒法,国产天根试剂盒法三种提取方式从绿绒蒿属植物叶片中提取RNA,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RNA通过Nanodrop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测定,对RNA的浓度和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几种不同提取方法均能获得较为完整的RNA。均可直接用于下游PCR反应,OMAG法提取的RNA纯度和得率均较高;天根试剂盒法提取的RNA纯度不高;Trizol提取的RNA纯度和质量均比较好,但成本较高,本研究对绿绒蒿属植物的分子生物学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绒蒿属植物 RNA提取 试剂盒法
原文传递
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琬玥 冷秋思 +1 位作者 屈燕 区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6891-6899,共9页
为研究全缘叶绿绒蒿的ISSR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全缘叶绿绒蒿16个居群共185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标记技术分析全缘叶绿绒蒿遗传多样性,利用Popgen1.32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Shannon指数(I)、Nei’s指... 为研究全缘叶绿绒蒿的ISSR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全缘叶绿绒蒿16个居群共185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标记技术分析全缘叶绿绒蒿遗传多样性,利用Popgen1.32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Shannon指数(I)、Nei’s指数(He)等遗传参数;AMOVA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利用MEGA4.0软件及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树状图,并用MVSP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对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用TFPGA软件进行Mental检测。ISSR的21条引物共扩增出279个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78个,条带在150~2 000 bp之间均有分布,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百分比PPB=99.6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范围在0.052 0~0.208 3之间,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在0.079 5~0.313 4范围内;遗传分化系数(Gst)和AMOVA分析均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基因流(Nm)小于1,遗传漂变在全缘叶绿绒蒿的遗传分化中所起作用较大。Mental相关性检验,p值均大于0.05,说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相关性不显著,地理距离对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没有明显影响。通过全缘叶绿绒蒿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ISSR是一种非常便捷、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能够为后续的种质鉴定、杂交育种和资源收集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 ISSR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