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间嫁接对桑树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
作者 冉瑞法 刘淑娟 +2 位作者 李平平 储一宁 李镇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0-43,共4页
桑树嫁接是良种推广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传统的桑树种质资源主要采用嫁接进行保存且大多在冬末春初进行,这导致桑树种质资源收集的有效时期较短且集中于秋冬季,不利于野生桑树性状考察和资源收集。为了拓宽野生资源的考察收... 桑树嫁接是良种推广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传统的桑树种质资源主要采用嫁接进行保存且大多在冬末春初进行,这导致桑树种质资源收集的有效时期较短且集中于秋冬季,不利于野生桑树性状考察和资源收集。为了拓宽野生资源的考察收集时期,2013~2015年,采用不同的嫁接方式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木质化程度的穗条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3月冬芽不同方式嫁接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6月鲜芽和冬芽不同嫁接方式的桑苗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新鲜穗条木质化程度与嫁接成活率密切相关,7芽位以上的鲜芽其嫁接成活率在85%以上,且其简易芽接在嫁接时间上没有太大限制,可以延长桑树的嫁接时间。为桑树资源搜集拓宽了嫁接时间,以及快速推广桑树良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嫁接 种质资源 简易芽接 锯桩芽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植酸酶app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性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冉瑞法 刘淑娟 +2 位作者 肖圣燕 冯蔚 李镇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6,16,共7页
通过维生素C-钼蓝法,从饲喂青饲料的猪的粪便中分离筛选出1株产较高活性appA植酸酶的大肠杆菌菌株;采用PCR方法从该菌株的基因组中克隆获得植酸酶app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CR产物全长1447 bp,该植酸酶基因编码区有1296个核苷酸,编码432个... 通过维生素C-钼蓝法,从饲喂青饲料的猪的粪便中分离筛选出1株产较高活性appA植酸酶的大肠杆菌菌株;采用PCR方法从该菌株的基因组中克隆获得植酸酶app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CR产物全长1447 bp,该植酸酶基因编码区有1296个核苷酸,编码432个氨基酸。将该编码区克隆至pPIC9K载体,并转化入巴斯德毕赤酵母进行甲醇诱导表达,获得了约55 k Da的特征条带,表达96 h后其上清液的酶活力达到368 U/m L。经Ni亲和柱纯化后进行部分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重组appA植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温度高于60℃后其酶活下降明显;其最适pH值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appA基因 大肠杆菌 克隆 表达 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少回育对全茧量和茧层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冉瑞法 廖鹏飞 董占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1期15285-15287,共3页
[目的]探讨一日一回育和一日二回育2种少回育方式以及少回育下蚕头密度和5龄给桑量对全茧量和茧层率的影响,分析家蚕少回育省力化养蚕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调查了不同蚕头密度、5龄给桑量、日给桑频次条件下的全茧量和茧层率。[结果]在... [目的]探讨一日一回育和一日二回育2种少回育方式以及少回育下蚕头密度和5龄给桑量对全茧量和茧层率的影响,分析家蚕少回育省力化养蚕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调查了不同蚕头密度、5龄给桑量、日给桑频次条件下的全茧量和茧层率。[结果]在一日二回给桑片叶育条件下,蚕头密度为630~880头/m2时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蚕头密度为1 100头/m2时的全茧量和茧层率显著低于其他蚕头密度。在适度蚕头密度条件下,除75%给桑量的全茧量显著低于其他给桑量外,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全茧量、茧层率均与给桑量呈正相关;当蚕头密度过大时,全茧量、茧层率与给桑量呈负相关。一日一回育的全茧量极显著低于一日二回育,但2种少回育方式在茧层率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片叶育方式下,一日二回育优于一日一回育,一日二回育中5龄给桑量和蚕头密度分别以85%的给桑量和880头/m2的蚕头密度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回育 二回育 少回育 5龄给桑量 蚕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叶兼用品种云桑2号性状与技术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冉瑞法 廖鹏飞 《四川蚕业》 2011年第4期34-35,共2页
云桑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于1972年育成的果叶兼用型桑树品种,具有发芽早、品质好、产量高的优势,适宜在云南、四川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云桑2号 兼用品种 果叶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 性状 大面积推广 桑树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蚕区主要桑树品种褐斑病感染率调查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冉瑞法 《云南农业科技》 2008年第B08期140-141,共2页
经过近几年对云南蚕区主要桑树品种褐斑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发现农桑系列及女桑对桑褐斑病有较强的抗性,通过栽桑区各品种感病率和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与温度、雨量等气候因素和品种叶片的特性联系较大。
关键词 桑褐斑病 气候因素 品种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桑树病虫害防治现状分析与建议
6
作者 冉瑞法 白兴荣 储一宁 《广西蚕业》 2007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主要针对云南省目前主要的几大病虫害防治现状作了分析,并建议重视和启用传统的物理方法来进行防治,让害虫在杂草上越冬后再行除去并烧毁,多利用生物技术防治和开发桑树专用的新农药,这样既很好地防治了病虫害,又减小了害虫的抗药性。
关键词 桑树病虫害 防治现状 分析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致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白兴荣 冉瑞法 +2 位作者 董占鹏 董家红 黄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98-2101,共4页
为研究家蚕病毒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的交互保护作用,探索利用弱毒苗添食防治家蚕病毒病,试验收集了8种云南不同地区的BmNPV多角体,经纯化后,配制成102~108个/ML7种浓度多角体悬浮液,分别添食3龄起蚕,每种病毒的每种浓度为1个处理,每个处... 为研究家蚕病毒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的交互保护作用,探索利用弱毒苗添食防治家蚕病毒病,试验收集了8种云南不同地区的BmNPV多角体,经纯化后,配制成102~108个/ML7种浓度多角体悬浮液,分别添食3龄起蚕,每种病毒的每种浓度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每小区30头蚕,调查记录各区蚕死亡头数,连续调查至供试蚕上蔟,累计死亡头数,计算各区蚕死亡率。参照吉田的方法计算其LC。结果表明,8种云南不同地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致死中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mNPV(Heqing)〉(BmNPV(Xiangyun)〉(BmNPV(Mengzi)〉(BmNPV(Qiaojia)〉(BmNPV(Luliang)〉(BmNPV(Mojiang)〉(BmNPV(Zhanyu)〉(BmNPV(Baoshan)。毒力最强的是保山株,其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为5.75×104个/mL,次强是沾益株和墨江株同在一个数量级,陆良株、巧家株和蒙自株中等在同一个数量级,其次是祥云株,最弱为鹤庆株,LC50为8.81×109个/mL,其与最强的保山株(LC50为5.75×104个/mL)相差5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致病力 交互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蚕区33份桑树种质资源的桑叶和桑枝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平平 储一宁 +3 位作者 杜伟 冉瑞法 梁铖 陈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0,共6页
以云南省保存的鲁桑、白桑、广东桑、鸡桑、长果桑、长穗桑6个桑种的33份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Al(NO3)3-NaNO2比色法测定桑叶和桑枝中的总黄酮含量,筛选药食用途桑树品种的育种材料。33份桑树种质资源的桑叶总黄酮含量总体上符合正... 以云南省保存的鲁桑、白桑、广东桑、鸡桑、长果桑、长穗桑6个桑种的33份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Al(NO3)3-NaNO2比色法测定桑叶和桑枝中的总黄酮含量,筛选药食用途桑树品种的育种材料。33份桑树种质资源的桑叶总黄酮含量总体上符合正态分布,93.94%的检测样品的桑叶总黄酮质量比分布在10.00~35.00rag/g之间,96.97%的检测样品的桑枝总黄酮质量比分布在2.00—15.00mg/g之间,大多数桑树种质资源的桑枝总黄酮含量低于桑叶总黄酮含量。不同桑树种质资源间的桑叶、桑枝的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基于6个桑种间以及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之间的比较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供试的33份桑树种质资源中,白桑种地方品种苍溪桑的桑叶总黄酮含量最高,质量比为35.27mg/g,长穗桑种地方品种普洱8的桑枝总黄酮含量最高,质量比为19.49mg/g,这2个地方品种适合作为育种素材用于培育药食用途的桑树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桑叶 桑枝 总黄酮 云南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7省(市)现行主推春用家蚕品种在云南实验室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平 白兴荣 +4 位作者 董占鹏 朱水芬 冉瑞法 达爱斯 廖鹏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7-1162,共6页
2008年至2009年春,对山东、浙江等7省(市)现行主推的2对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在云南实验室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观察其发育情况,分析其健康性、产茧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同品种因生产地不同,在云南低纬度高海拔气... 2008年至2009年春,对山东、浙江等7省(市)现行主推的2对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在云南实验室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观察其发育情况,分析其健康性、产茧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同品种因生产地不同,在云南低纬度高海拔气候条件下的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结果可供有关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家蚕品种 菁松×皓月 871×872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个桑树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抗逆性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伟 陈松 +3 位作者 刘永辉 杨建设 冉瑞法 储一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57-2162,共6页
【目的】筛选适合云南不同海拔地区生态栽培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桑树品种,解决蚕桑生产中桑树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云南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以农桑14号为对照,对云桑3号、云桑4号、强桑1号、强桑2号、鲁插1号等12个桑树品... 【目的】筛选适合云南不同海拔地区生态栽培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桑树品种,解决蚕桑生产中桑树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云南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以农桑14号为对照,对云桑3号、云桑4号、强桑1号、强桑2号、鲁插1号等12个桑树品种的生物性状(发芽期、发芽率、生长芽率、停止生长期和桑叶硬化期)、产叶量(新梢条数、枝条长、米条片叶量、公斤叶片数和株产叶量)、黄叶率、止芯率及抗病虫性进行调查。【结果】各参试桑树品种的生物性状和产量均表现不同,发芽最晚的品种与发芽最早的品种相差近1个月,昌盛、云桑4号、鲁插3号、强桑1号、丰田2号、强桑2号、皖桑1号、鲁插2号等8个桑树品种的株产叶量均较对照(1.790kg)高,且以昌盛的株产叶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21.6%。在养蚕成绩方面,以投喂丰田2号的效果最佳。各参试桑树品种间无明显的抗红蜘蛛、桑橙瘿蚊为害特征差异;鲁插2号、云桑3号、强桑2号、鲁插3号的抗桑褐斑病较强;强桑2号和鲁插2号的桑疫病自然发病率、病情指数均为零,其抗桑疫病最强;各参试桑树品种间亦无明显的抗旱性特征差异。【结论】云桑4号、云桑3号、强桑1号、强桑2号、昌盛、鲁插3号、丰田2号、皖桑1号、鲁插2号的综合表现良好,建议在云南新栽桑园和低产桑园改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新品种 生物性状 产量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扦插和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特异种质资源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镇刚 冉瑞法 +3 位作者 刘淑娟 刘永光 储一宁 黄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2,共7页
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属于桑树特异种质资源,是研究桑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桑种。解决滇桑嫁接不亲和性而不易繁殖的技术难题,对促进滇桑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滇桑冬芽及枝条... 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属于桑树特异种质资源,是研究桑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桑种。解决滇桑嫁接不亲和性而不易繁殖的技术难题,对促进滇桑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滇桑冬芽及枝条为材料,利用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滇桑的冬芽能够在添加3.0 mg/L 6-BA和0.5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萌发,其萌发的小芽在添加1.0 mg/L 6-BA和0.2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木质化,继续在添加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能够移栽成活,其萌发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55%、90%;扦插能够诱导含冬芽的滇桑枝条生根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但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30%左右。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有望建立滇桑的无性繁殖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种质资源 滇桑 繁殖 扦插 组织培养 冬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春用品种菁松、皓月在云南省的异地复壮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继芬 雷树明 +7 位作者 廖鹏飞 吴克军 朱红涛 白红英 陈海佺 冉瑞法 李刚 杨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6-891,共6页
为增强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健康性、提高其繁育能力等性状,以云南、四川、山东3个省保存的菁松、皓月生产系为材料,采用循环杂交,自交等育种方法进行异地复壮研究。结果表明,复壮系在品种健康性、茧层率、单蛾良卵粒数及克... 为增强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健康性、提高其繁育能力等性状,以云南、四川、山东3个省保存的菁松、皓月生产系为材料,采用循环杂交,自交等育种方法进行异地复壮研究。结果表明,复壮系在品种健康性、茧层率、单蛾良卵粒数及克蚁制种量等方面都优于云南省保存的生产系,并达到5%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循环杂交的异地复壮法能起到较好的系统复壮效果,能较大幅度提高原种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菁松 皓月 异地复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蚕区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的果用性状初步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平平 江亚 +3 位作者 冉瑞法 储一宁 苏睿 陈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2,共7页
为了发掘优良果用桑种质资源,对云南蚕区收集保存的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的果实相关农艺性状(座果率、单芽座果数、单果质量、果长和果径)及果实的理化性状(糖度、p H值、桑椹红色素含量和出汁率)等进行调查和测定。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中... 为了发掘优良果用桑种质资源,对云南蚕区收集保存的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的果实相关农艺性状(座果率、单芽座果数、单果质量、果长和果径)及果实的理化性状(糖度、p H值、桑椹红色素含量和出汁率)等进行调查和测定。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中,座果率>85%的有14份,单果质量超过3 g的有2份,果汁糖度超过20%的有7份。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分属于6个桑种,其中,山桑(Morus bombycis Koidz.)的3份种质资源具有座果率高、果实中桑椹红色素含量高等特征;长果桑(Morus laevigata Wall.)的8份种质资源和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的4份种质资源具有果长长、果汁糖度高等特征。筛选出部分果用性状优异的野生桑种质资源,可应用于生产或作为优良果桑品种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桑种质资源 果用性状 座果率 果长 糖度 桑椹红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桑用离体冬芽组织培养和用枝条扦插繁殖的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镇刚 刘淑娟 +4 位作者 杜伟 丁天龙 冉瑞法 储一宁 黄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7-375,共9页
来自新疆地区的天然多倍体药桑属于黑桑(Morus nigra)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应用组织培养和扦插的方法解决药桑嫁接繁殖困难的问题,以满足药用开发所需。运用Box-Behnken模型分析培养基中不同诱导物质含量对药桑冬芽愈伤组... 来自新疆地区的天然多倍体药桑属于黑桑(Morus nigra)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应用组织培养和扦插的方法解决药桑嫁接繁殖困难的问题,以满足药用开发所需。运用Box-Behnken模型分析培养基中不同诱导物质含量对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程度为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赤霉素(GA3)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3种诱导物质的最佳用量为2.21 mg/L 6-BA、0.39 mg/L GA3、0.79 g/L PVP,在此条件下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预测可达79.32%,验证试验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8.57%,但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较困难。在低浓度激素下冬芽萌发的小芽能够在1.0mg/L 6-BA+0.1 mg/L萘乙酸(NAA)的MS培养基中生长,继续在添加0.5 mg/L吲哚丁酸(IBA)的1/2 MS培养基中可诱导出有根系的再生植株且移栽后能成活,由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的再生率达到57.69%。用含冬芽的药桑枝条进行扦插试验,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15%左右。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然用组织培养方法和扦插方法均能获得药桑的再生植株,但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提升药桑的无性繁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桑 组织培养 扦插 冬芽 诱导物质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6号的选育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镇刚 冉瑞法 +4 位作者 刘淑娟 刘永辉 杜伟 杨文 黄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6-294,共9页
以云南省种植年限超过30年的二倍体桑品种云桑2号为材料,用0.2%秋水仙碱、0.5%二甲亚砜和0.2%6-BA的混合液注射冬芽诱导其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枝条。将变异芽枝条嫁接繁殖,通过染色体倍性鉴定及单株优选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 以云南省种植年限超过30年的二倍体桑品种云桑2号为材料,用0.2%秋水仙碱、0.5%二甲亚砜和0.2%6-BA的混合液注射冬芽诱导其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枝条。将变异芽枝条嫁接繁殖,通过染色体倍性鉴定及单株优选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9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评,定名为云桑6号。在草坝镇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以农桑14号、云桑2号和湖桑32号为对照,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供试,单位面积年产叶量分别增产6.76%、8.42%和27.95%,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对照品种湖桑32号无显著性差异,而且用云桑6号饲养的蚕区会提前8~10 h结茧;该品种桑椹大,产果量高于云桑2号,与粤椹大10相当,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的四倍体果叶兼用新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品种 云桑6号 果叶兼用 化学诱变 多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新品种云桑3号的选育与性状特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伟 陈松 +4 位作者 刘永辉 杨建设 王永红 冉瑞法 储一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7-1131,共5页
桑褐斑病是云南蚕区发生较严重的桑树病害,选育对桑褐斑病抵抗能力强、桑叶产量高、叶质优的桑树新品种对稳定云南蚕区的蚕桑生产有重要意义。1990年以丰产、优质和对桑褐斑病有较强抵抗力的桑树品种资源作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选择出目... 桑褐斑病是云南蚕区发生较严重的桑树病害,选育对桑褐斑病抵抗能力强、桑叶产量高、叶质优的桑树新品种对稳定云南蚕区的蚕桑生产有重要意义。1990年以丰产、优质和对桑褐斑病有较强抵抗力的桑树品种资源作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选择出目标性状优良的组合女桑×云桑798,进一步从该杂交组合中选拔出叶面积大、叶肉厚、节间密、发芽率高、生长势强、对桑褐斑病有较强抵抗力的桑树优良单株进行嫁接扩繁及定向培育,经小区栽植试验、区域适应性试验和叶质的养蚕鉴定试验,2013年正式定名为云桑3号。目前该品种在云南省主要蚕区栽植面积已超过2 000 hm^2,其主要特点是:叶质优良,养蚕成绩好,产叶量超过对照桑品种农桑14号4.9%、湖桑32号26.5%;相同栽培环境及病害发生条件下对桑褐斑病的抵抗能力和耐干旱能力均超过对照桑品种。新品种适合在云南省海拔500~2 000 m的桑园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品种 云桑3号 杂交 单株选拔 抗病能力 桑叶产量 桑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优良新品种云桑5号的选育初报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镇刚 冉瑞法 +5 位作者 刘淑娟 杨文 杜伟 陈松 储一宁 黄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9-335,共7页
云南省蚕区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选育适应云南蚕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对于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蚕区现行优良桑树品种及优异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化学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育成人... 云南省蚕区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选育适应云南蚕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对于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蚕区现行优良桑树品种及优异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化学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5号。新品种于2015—2017年在云南省多点进行区域适应性种植试验,在草坝镇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分别增产42.63%和19.01%,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2个对照品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新品种在永仁县、巧家县、陆良县、楚雄市和鹤庆县按照当地的栽植模式其产叶量较农桑14号高出16.08%~18.75%。新品种还具有发芽期早、发条力强、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等特性,但对桑褐斑病和桑白粉病的抵抗力稍弱,需要及时采摘适熟叶以降低病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品种 云桑5号 人工杂交 化学诱变 多倍体 桑叶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与限性斑纹母本的配合力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鹏飞 朱水芬 +5 位作者 白兴荣 黄平 冉瑞法 黎勇谋 杨继芬 董占鹏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3-488,共6页
以限性斑纹品系Y7、JS、MC为母本,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d2、px2、YH4、8、12和YH18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测试分析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同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配合力不同,同一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不同性状... 以限性斑纹品系Y7、JS、MC为母本,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d2、px2、YH4、8、12和YH18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测试分析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同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配合力不同,同一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不同性状间的配合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性连锁平衡致死系18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分别为2.83和3.07;雄蚕杂交组合Y7×YH18的万蚕产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为4.32),Y7×YH8的万蚕茧层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为5.08);而MC×sd2在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方面的配合力总效应值均为最高(分别为9.92和8.96)。以配合力效应值为选择依据,筛选出产茧量和茧层量预期较高的雄蚕杂交组合MC×sd2,实验室饲养结果表明,该组合的综合性状优良,茧丝生产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连锁平衡致死系 配合力 不完全双列杂交法 产茧量 茧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桑种质云果桑2号的驯化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镇刚 冉瑞法 +4 位作者 刘淑娟 吴克军 刘永辉 储一宁 黄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39,共7页
云南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造就了云南桑树资源为全国之最,为优良桑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育种素材。通过多年来对保存的桑树资源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发现一株来源于河口县南溪镇的野生桑树,其发条力旺盛,结果较... 云南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造就了云南桑树资源为全国之最,为优良桑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育种素材。通过多年来对保存的桑树资源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发现一株来源于河口县南溪镇的野生桑树,其发条力旺盛,结果较多且果味酸甜可口。利用扦插和嫁接的方法扩繁并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发现该株系发芽早、发芽率高,长势快,枝条多、耐剪伐,留短枝栽培时产果量稍低但鲜食口感好,留长枝栽培时产果量高、酸度高,可用于酿造加工;叶片小而厚、深绿色、光滑无毛,产叶量低,不适合养蚕。果实小而多,平均单果质量3.5 g,成熟桑椹紫黑色,总黄酮含量较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属于早生中熟果用桑品种,适合在低海拔高积温地区栽培,一年可结3次果。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现场鉴评,定名为云果桑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资源 云果桑2号 果桑 驯化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对入侵蛹虫草菌的防御反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柴建萍 谢道燕 +1 位作者 田学军 冉瑞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08-1313,共6页
为探明家蚕对入侵虫草菌防御反应,用从云南野生蛹虫草中分离的M05菌株,以菌液涂抹方式侵染云蚕7家蚕品种5龄第2天幼虫,对菌株入侵家蚕体壁部位显微观察,对家蚕体液免疫因子血淋巴酚氧化酶、血淋巴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家蚕气门... 为探明家蚕对入侵虫草菌防御反应,用从云南野生蛹虫草中分离的M05菌株,以菌液涂抹方式侵染云蚕7家蚕品种5龄第2天幼虫,对菌株入侵家蚕体壁部位显微观察,对家蚕体液免疫因子血淋巴酚氧化酶、血淋巴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家蚕气门是M05菌株入侵并发生体壁防御反应的主要部位;菌株侵入体腔,酚氧化酶防御因子被启动,酶活力增强且最大值达0.77 U;家蚕启动防御反应,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当菌株侵入后消耗或破坏了血淋巴中部分蛋白质,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蛹虫草M05菌株 血淋巴酚氧化酶 血淋巴蛋白质 防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