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
作者 全俊 胡国龄 +2 位作者 范学工 刘双虎 谭德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0期34-35,41,共3页
目的 :构建能稳定表达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系 ,以便对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的抗原性及其他功能作进一步研究。方法 :通过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 ,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 ,用脂质体包裹后转染... 目的 :构建能稳定表达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系 ,以便对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的抗原性及其他功能作进一步研究。方法 :通过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 ,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 ,用脂质体包裹后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 ,通过G4 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 ,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epG2中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的表达。结果 :克隆的基因全长 5 94bp ,并经测序和重组质粒双酶切证实为所需目的基因 ;经间接免疫荧光验证实转染了目的基因的HepG2细胞中有丙型肝炎核心区蛋白的表达。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能在HepG2细胞中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区蛋白 HEPG2细胞 基因表达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工艺对AZ31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全俊 唐靖林 曾大本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87-1190,共4页
研究了挤压温度和挤压速率对AZ31镁合金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300℃下的热挤压变形,AZ31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合金组织比铸态时细化,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明显提高;AZ31镁合金挤压后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受挤... 研究了挤压温度和挤压速率对AZ31镁合金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300℃下的热挤压变形,AZ31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合金组织比铸态时细化,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明显提高;AZ31镁合金挤压后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受挤压温度及挤压速率的影响,在本试验范围内,AZ31镁合金经过挤压温度为300℃、挤压速率为6.0 mm/s的挤压变形后得到的组织均匀细小,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挤压 显微组织 耐腐蚀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标志物不同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全俊 范学工 +5 位作者 胡国龄 谢建萍 谢玉桃 谭德明 鲁猛厚 李聪智 《肝脏》 2003年第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标志物 表达模式 慢性乙型肝炎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铍冶金工艺发展概况 被引量:17
4
作者 全俊 李诚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8-49,59,共3页
对我国铍冶金工艺几十年来的发展概况作了评述 ,并介绍了铍合金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发展概况 铍冶金工艺 铍合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创新的探索/新发传染病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全俊 范学工 +1 位作者 鲁猛厚 刘国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6,共2页
如何在医学生中开展新发传染病的教学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该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新发传染病教学的实践,包括编写教材,课堂讲授和讲座,开展网络教学以及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并取得了... 如何在医学生中开展新发传染病的教学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该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新发传染病教学的实践,包括编写教材,课堂讲授和讲座,开展网络教学以及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创新 新发传染病 教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全俊 范学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1068-1069,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 病因学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对肝损伤小鼠pSTAT4、pSTAT6和T-bet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全俊 刘悦晖 +1 位作者 范学工 李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suppressive oligodeoxynucleotide,Sup ODN)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兔抗鼠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动子4抗体(pSTAT4)、pSTAT6和T-bet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Balb/C小鼠40只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 目的探讨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suppressive oligodeoxynucleotide,Sup ODN)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兔抗鼠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动子4抗体(pSTAT4)、pSTAT6和T-bet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Balb/C小鼠40只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NS,空白对照)组、环孢菌素A(CsA)组(阳性对照)、Con ODN组(对照ODN)、Sup ODN组(实验组)。ConA(20mg/kg)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造模,造模同时分别给予Sup ODN、Con ODN、CsA或NS 0.3 mL腹腔注射,分别于干预后8 h和24 h摘取小鼠脾脏,提取蛋白检测pSTAT4、pSTAT6和T-bet的表达。结果无论是干预后8 h还是24 h,Sup ODN组pSTAT4及T-be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S、Con ODN及CsA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均P<0.01);而pSTAT6蛋白表达水平,Sup ODN组与NS、Con ODN及CsA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Sup OD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转录因子pSTAT4和T-bet的表达,抑制小鼠Th1型免疫应答,最终实现其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 刀豆蛋白A pSTAT4 pSTAT6 T BET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全俊 范学工 +5 位作者 胡国龄 谢建萍 谢玉桃 谭德明 鲁猛厚 李聪智 《肝脏》 2007年第5期386-38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AFP 血清甲胎蛋白 再生能力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 早期诊断 卵黄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和细胞凋亡对HepG_2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全俊 胡国龄 +1 位作者 范学工 谭德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HCV-C)蛋白和细胞凋亡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首先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包含HCV-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然后利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肝癌细胞HepG2,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HCV-C)蛋白和细胞凋亡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首先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包含HCV-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然后利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肝癌细胞HepG2,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HepG2细胞(HCV-C转染HepG2细胞),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其中有HCV-C蛋白表达.然后进行如下实验:(1)MTT法检测HCV-C转染HepG2细胞、空白质粒转染HepG2细胞和未转染HepG2细胞生长增生率;(2)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三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以及HCV-C转染HepG2细胞经Fas抗体诱导凋亡后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HCV-C转染HepG2细胞增生率显著高于空白质粒转染HepG2和未转染HepG2细胞增生率;(2)细胞未经Fas抗体诱导凋亡时,HCV-C转染HepG2细胞S期所占百分率高于未转染HepG2细胞S期所占百分率,HCV-C转染HepG2细胞凋亡率低于无HCV-C转染HepG2细胞凋亡率;HCV-C转染HepG2细胞经Fas抗体诱导凋亡时,细胞S期所占百分率低于未经诱导凋亡细胞S期所占百分率.结论:(1)HCV-C蛋白具有抑制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2)HCV-C蛋白促进HepG2细胞从G0/1期进入S期,从而可能促进细胞生长增生,抑制细胞凋亡;Fas抗体诱导细胞凋亡时细胞被阻滞于G0/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型肝炎病毒 核心区 蛋白 细胞凋亡 HEPG2 细胞周期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工业氧化铍产品质量的工艺措施 被引量:6
10
作者 全俊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通过对工业氧化铍生产过程中的沉淀、碱洗、煅烧等工序的工艺操作和技术条件的调整控制,同时加强对比表面积、松装密度及灼失等技术指标的检测,产出的工业氧化铍能满足铍铜母合金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工业氧化铍 沉淀 碱洗 煅烧 比表面积 松装密度 灼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知识竞赛开展新发传染病的教学
11
作者 全俊 鲁猛厚 +2 位作者 范学工 彭仕芳 谢建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42-342,350,共2页
关键词 传染病 医院 教学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静 黎杨芬 +8 位作者 雷光华 王庆红 黄燕 全俊 李春辉 李敏 李园园 王爱民 李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29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如何快速、有序、系统、优质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综合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既往经验,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出台有力的防控举措,实现了一线医务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如何快速、有序、系统、优质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综合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既往经验,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出台有力的防控举措,实现了一线医务人员零感染,医院内疫情零播散,确诊患者医院内零死亡的目标。本文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实践与体会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综合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感染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磊 陈莉丽 +2 位作者 全俊 严晋 卜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50-352,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重叠的治疗,以益生菌和胃肠动力剂为主;精神心理和行为疗法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加胃肠动力,改善患者症状;中药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针刺和...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重叠的治疗,以益生菌和胃肠动力剂为主;精神心理和行为疗法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加胃肠动力,改善患者症状;中药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针刺和物理疗法是有效的非药物疗法,综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消化不良 益生菌 胃肠动力剂 精神心理疗法 中药 针刺 物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ODN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宁 范学工 +4 位作者 黄燕 刘征波 全俊 汤参娥 朱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T-bet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以及CpG-ODN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对22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10例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和12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bet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用CpG-... 目的探讨T-bet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以及CpG-ODN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对22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10例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和12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bet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用CpG-ODN体外刺激以上3组实验对象的PBMC,RT-PCR观察T-bet的表达情况。结果无症状携带者T-bet表达最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T-bet表达最高;经CpG-ODN刺激后,无症状携带者和正常对照的T-bet表达明显上调。结论T-bet在HBV感染的不同状态中具有差异表达,提示T-bet可能参与了机体抗HBV的免疫应答,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CpG-ODN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HBV感染者特别是无症状携带者的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ET 乙型肝炎病毒 CPG寡脱氧核苷酸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信息技术对传染病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建萍 彭仕芳 +1 位作者 全俊 岳成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传染病 教学改革 网络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患者化疗转归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大林 谭红专 +1 位作者 全俊 荆春霞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712-713,共2页
目的 了解涂阳TB患者治疗转归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结核疾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研究方法 ,抽取接受督导治疗的 183例涂阳TB患者 ,采取回顾性询问及摘录病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 ,对可能影响患者转归的 5个方面的 45个有关因... 目的 了解涂阳TB患者治疗转归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结核疾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研究方法 ,抽取接受督导治疗的 183例涂阳TB患者 ,采取回顾性询问及摘录病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 ,对可能影响患者转归的 5个方面的 45个有关因素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症状和体征、化疗情况及生活习惯等 ,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筛查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的咯血症状、不规则化疗用药及吸烟指数等 3个因素最终进入了回归方程。 结论 强化督导化疗 ,减少不规则用药情况 ,及时控制咯血症状及在患者中大力开展禁烟宣教工作 ,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转归 化疗 治疗 血症 咯血 涂阳 情况 摘录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和处理原则 被引量:13
17
作者 范学工 全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28-231,共4页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据统计约有200多种疾病可引起发热[1]。虽然发热是人类在探索疾病过程中最先了解的症状之一,也是临床工作中最常遇见的临床表现,但是,迄今为止“发热待查”仍为临床的难点...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据统计约有200多种疾病可引起发热[1]。虽然发热是人类在探索疾病过程中最先了解的症状之一,也是临床工作中最常遇见的临床表现,但是,迄今为止“发热待查”仍为临床的难点和研究中的热门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诊断 治疗 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点曲线法研究HBV基因B型BCP区变异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符小玉 谭德明 +5 位作者 陈莉 侯周华 刘国珍 欧阳奕 刘菲 全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4022-4027,4031,共7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型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等3种临床类型的患者血清226份,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BV DNA,选取上述3种类型各50例B基因型患者...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型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等3种临床类型的患者血清226份,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BV DNA,选取上述3种类型各50例B基因型患者,采用熔点曲线方法进行BCP区的变异检测。结果 226例患者中B基因型210例(92.9%),C基因型16例(7.1%);150例不同病情的B基因型患者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熔点曲线平均波峰数量多于慢性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基因型患者BCP区变异与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关系,病情重者准种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本核心启动子 准种 熔点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晨 全俊 +3 位作者 李曼蓉 宋雯 卜平 胡荣 《实验动物科学》 2013年第4期18-21,30,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先夹尾刺激后灌胃组(B),先灌胃后夹尾刺激组(C),利用行为分析仪对大鼠旷... 目的探讨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先夹尾刺激后灌胃组(B),先灌胃后夹尾刺激组(C),利用行为分析仪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了解大鼠的焦虑、抑郁程度;同时,取大鼠的胃窦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B组的变化比C组更加接近于人类的发病情况。与A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模型组之间除一般状态和旷场实验以外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黄泻下法结合夹尾应激法能成功建立FD-IBS重叠征模型,夹尾刺激和灌胃按不同顺序实施均能成功建立,且先夹尾刺激后灌胃组建立的重叠征模型优于先灌胃后夹尾刺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肝脏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建萍 周建亮 +3 位作者 刘菲 潘一峰 全俊 谭德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观察雌二醇纳米粒(E2-PBCA-NP)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比较腹腔给药和静脉给药两种给药途径对E2-PBCA-NP肝脏靶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示踪技术,用125-I标记雌二醇,界面聚合法制备125-I-E2-PBCA-NP,经腹腔及静脉给药,分别于注药... 目的观察雌二醇纳米粒(E2-PBCA-NP)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比较腹腔给药和静脉给药两种给药途径对E2-PBCA-NP肝脏靶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示踪技术,用125-I标记雌二醇,界面聚合法制备125-I-E2-PBCA-NP,经腹腔及静脉给药,分别于注药后15、30min、l、2、4、8、l2、24h处死大鼠,取其血、肺、肝、脾、肾、子宫和卵巢作γ计数,并与普通雌二醇组比较。结果125-I-E2-PBCA-NP和125-I-E2肝摄取分别在注射后15min后最高,与125-I-E2比较125-I-E2-PBCA-NP提高了肝脏、脾脏的放射性强度,降低了子宫及卵巢的放射性强度。腹腔给药及尾静脉给药不影响125-I-E2-PBCA-NP的肝脏靶向性(P>0.05)。结论E2-PB-CA-NP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纳米粒 肝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