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脏中醛固酮的合成 被引量:2
1
作者 修建成 吴平生 +1 位作者 徐静平 郭志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91-492,495,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心衰大鼠离体心脏醛固酮的合成。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用心脏离体灌注,放射免疫法测定灌注液中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水平。RT-PCR法检测醛固酮合成酶的基因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心... 目的 观察慢性心衰大鼠离体心脏醛固酮的合成。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用心脏离体灌注,放射免疫法测定灌注液中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水平。RT-PCR法检测醛固酮合成酶的基因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离体心脏醛固酮水平显著增高,心脏醛固酮合成酶基因mRNA表达增强。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在循环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未激活情况下,心脏局部有醛固酮合成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心肌梗死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醛固酮的合成及其病理生理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修建成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33-235,共3页
关键词 组织 醛固酮 合成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合成醛固酮及其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3
作者 修建成 吴平生 +3 位作者 徐静萍 郭志刚 张远慧 刘伊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长期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合成醛固酮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制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 ,用培哚普利处理 2 0周 ,以假手术大鼠和未处理的心肌梗死后充血性...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长期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合成醛固酮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制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 ,用培哚普利处理 2 0周 ,以假手术大鼠和未处理的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作对照 ,离体灌注大鼠心脏 ,灌注液经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 ,放射免疫法检测醛固酮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非梗死心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心力衰竭组离体心脏灌注液中醛固酮 (10 77.7± 39.9)mg h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5 0 0 .3± 2 0 .6 )mg h ,心肌CYP11B2mRNA表达增加 ;培哚普利治疗组不能使血浆AngⅡ (16 0 .5± 12 .1)mg ml、醛固酮 (2 6 2 .0± 18.9)mg ml水平明显降低 ,但是可以明显降低离体心脏灌注液中AngⅡ (112 .1± 16 .5 )mg h和醛固酮 (799.9± 6 3.4 )mg h水平 ,抑制非梗死心肌CYP11B2mRNA的表达增加。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 ,大鼠心脏局部合成醛固酮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醛固酮 基因表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智能分类模型: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
4
作者 王泓森 米利杰 +9 位作者 张越 葛兰 赖杰伟 陈韬 李健 时向民 修建成 唐闵 阳维 郭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858,共8页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共101例作为测试集。对比心动过速诱发前后的心电图参数改变,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并加入窦性心律对比图增强训练,建立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验证诊断效能。进一步提取II,III,V1三导联心电信号建立分类模型,并对比其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的效能。结果101例测试集中68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3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训练模型在验证集中识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最高精确率-召回率曲线下面积达到0.9492,F1评分为0.8195。最终II导联,III导联,V1导联,三导联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于测试集中的总F1评分分别为0.5597,0.6061,0.3419,0.6003与0.6136。对比十二导联,III导联的净重新分类指数与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分别为-0.029(P=0.714)与-0.005(P=0.817)。结论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初步建立了穿戴式心电图对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心电图 室上性心动过速 十二导联心电图 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分析左主干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后分支血管受累的原因 被引量:7
5
作者 修建成 廖伟明 +7 位作者 刘博 张新渌 侯玉清 黄铮 郭志刚 周忠江 曹世平 崔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后分支血管受累的机制。方法 28例采用Provisional T策略的LMCA病变,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观察主支置入支架前后及对吻扩张后LMCA远端及分支管腔大小和斑块分布变化。结果 LC... 目的探讨左主干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后分支血管受累的机制。方法 28例采用Provisional T策略的LMCA病变,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观察主支置入支架前后及对吻扩张后LMCA远端及分支管腔大小和斑块分布变化。结果 LCX开口部管腔减小由主支支架前的5.9±2 mm2减小到4.9±1.9 mm2,P<0.01;LCX开口部斑块CSA由5.4±2.9 mm2增加到5.7±2.9 mm2,P=0.21;LCX开口管腔的CSA变化与LCX开口EEM的CSA变化呈正相关,LCX开口管腔CSA变化与斑块CSA变化无关。球囊对吻前后相比,LCX管腔CSA由4.9±1.9 mm2增大到5.5±1.9 mm2,P<0.01,LCX开口部斑块CSA无明显变化(5.7±2.9 mm2vs 5.7±2.6 mm2,P=0.89),LCX开口管腔CSA变化与LCX开口EEM的CSA变化呈正相关,(R=0.432,P=0.02)。结论 LMCA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后,大多数LCX开口受累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嵴部移位,部分病例存在LMCA远端斑块向LCX开口移位;球囊对吻扩张可以改善carina移位,但是不能改善斑块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 分叉 支架 嵴部 移位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修建成 侯玉清 +5 位作者 黄铮 郭志刚 周忠江 贾满盈 吴平生 许顶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5-166,169,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资料库登记成功实施PCI治疗的1283例患者。男860例,女423例,年龄(61.2±8.3)岁(14~84岁)。围手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资料库登记成功实施PCI治疗的1283例患者。男860例,女423例,年龄(61.2±8.3)岁(14~84岁)。围手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匹定、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进行标准的三联抗血小板、抗凝治疗。PCI手术方案:经股(桡)动脉入路,按标准的PCI手术规范治疗。平均随访(12±8)月(4-23月)。结果在1283例常规PCI患者中发生12例次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94%(12/1020)。其中急性支架内血栓1例,亚急性血栓9例,延迟血栓2例。合并危险因素,急性冠脉综合症(ACS)10例,弥漫长病变8例,心功能不全8例。临床转归:8例治愈出院,死亡4例。死亡的4例均为心绞痛并LAD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结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多发生于ACS、弥漫长病变、支架贴壁不良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前降支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栓治疗 前降支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导丝球囊在处理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修建成 侯玉清 +4 位作者 黄铮 郭志刚 周忠江 许顶立 吴平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联合分支,双导丝球囊(Dual-WireBalloon)单纯扩张治疗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LefevreⅠ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36例共41处,采用双导丝球囊行边支和(或)主支扩张,主支植入支架,观察住院及随访...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联合分支,双导丝球囊(Dual-WireBalloon)单纯扩张治疗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LefevreⅠ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36例共41处,采用双导丝球囊行边支和(或)主支扩张,主支植入支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疗效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41处分叉病变主支支架植入前行边支双导丝球囊预扩张均成功,4例主支行直接支架术,37处分叉病变主支双导丝球囊预扩张成功后植入主支支架,主支支架后5例边支明显受压,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疗法(thrombolysisinmyoxardialinfarctiontrial,TIMI)血流不足3级的分叉病变行对吻扩张均成功。住院期间无Q波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及死亡;平均随访16个月,期间无Q波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等严重临床并发症,心绞痛复发3例,强化药物治疗后均缓解。结论用双导丝球囊处理分叉病变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主支支架联合分支双导丝球囊单纯扩张治疗分叉病变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球囊 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在猪牛羊养殖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修建成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文章探讨了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在养牛、羊和猪等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调控生长代谢及对肉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大豆异黄酮在畜类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养殖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鼠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对比超声条件
9
作者 修建成 区文超 +4 位作者 谢晋国 杨莉 宾建平 查道刚 刘伊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超声条件作用下声学造影剂对大鼠平滑肌增殖的影响。方法96孔板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加入微泡,不同超声条件作用后48 h行锥虫蓝染色,采用MTT法确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结果机械指数0.75以下,锥虫蓝染色未观察到... 目的观察不同超声条件作用下声学造影剂对大鼠平滑肌增殖的影响。方法96孔板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加入微泡,不同超声条件作用后48 h行锥虫蓝染色,采用MTT法确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结果机械指数0.75以下,锥虫蓝染色未观察到细胞毒性作用;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程度随超声机械指数升高而减低;照射时间60 s、造影剂微泡浓度20%时,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程度达到最强。结论声学造影剂破坏对平滑肌增殖的抑制程度与超声机械指数、微泡浓度、超声照射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大鼠 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对比超声 声学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作用下声学造影剂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10
作者 修建成 区文超 +2 位作者 刘俭 赖文岩 刘伊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观察低机械指数超声作用下声学造影剂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6孔板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加或不加声学造影剂,超声条件为连续波,频率2 MHz,机械指数0.25,照射时间1 min。分别于照射后3、24、48 h行锥虫蓝染色,平行孔内的细... 目的观察低机械指数超声作用下声学造影剂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6孔板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加或不加声学造影剂,超声条件为连续波,频率2 MHz,机械指数0.25,照射时间1 min。分别于照射后3、24、48 h行锥虫蓝染色,平行孔内的细胞进行胰酶消化后,用Coulter计数器计算细胞数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锥虫蓝染色未观察到细胞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加声学造影剂组24 h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被抑制,48 h后这一作用消失。结论在低机械指数超声作用下造影剂空化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一过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造影剂 大鼠 血管平滑肌 细胞增殖 声学造影剂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修建成 《饲料博览》 2015年第11期20-23,共4页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包括生菌剂和生长促进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维持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动物生长,防治动物疾病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包括生菌剂和生长促进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维持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动物生长,防治动物疾病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应用现状及其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分类 作用机理 应用现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修建成 《饲料博览》 2015年第12期19-23,共5页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常规饲料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着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发及应用非常规饲料资源成为饲料研究工作的重点。文章阐述了我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并简要分析了非常规饲料资...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常规饲料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着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发及应用非常规饲料资源成为饲料研究工作的重点。文章阐述了我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并简要分析了非常规饲料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饲料 应用现状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寡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修建成 《饲料博览》 2012年第5期18-20,共3页
大豆寡糖是大豆等豆科作物种子中含有的可溶性糖类的总称,其可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并具有免疫佐剂和抗原特性。文章综述了大豆寡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并对其使用剂量和时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豆寡糖 动物生产 肠道微生物区系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MMP2、MMP9升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4
作者 唐其东 吴平生 +5 位作者 候玉清 黄铮 周忠江 郭志刚 修建成 王月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MMP2和MMP9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18例,依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分为ACS组(49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UAP)3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亚...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MMP2和MMP9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18例,依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分为ACS组(49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UAP)3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亚组(AMI)19例;非ACS冠心病组患者(44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亚组(SAP)23例、冠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CTO)21例。对照组为正常冠状动脉组(NCA)25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动脉血浆MMP2、MMP9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浆MMP9、MMP2水平明显高于NCA组(P<0.01)和非ACS冠心病组(P<0.05);非ACS冠心病组MMP9水平(P<0.001)和MMP2水平(P<0.05)也较NCA组明显升高。与NCA组比较,UAP亚组、AMI亚组及CTO亚组MMP9显著增高(P<0.01),MMP2也明显增高(P<0.05)。与SAP和UAP亚组比较,AMI亚组只有MMP9水平增高(P<0.05),而CTO亚组MMP9、MMP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TO亚组MMP9、MMP2水平明显高于AMI亚组(P<0.05)。结论患者血MMP2、MMP9水平显著升高提示了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并与ACS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有可能作为ACS的预测指标之一,并可能是诊断冠脉慢性完全闭塞很好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君 郭志刚 +2 位作者 胡威 修建成 周忠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对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进行研究。方法4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145例(<55岁)和晚发组(≥55岁)303例,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 目的对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进行研究。方法4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145例(<55岁)和晚发组(≥55岁)303例,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男性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早发组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血浆总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血红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吸烟史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早发组患者在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而早发组患者在左回旋支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及Gensini总积分中第4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晚发组(P<0.01,P<0.05)。结论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早发患者冠脉病变较轻。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加强对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肥厚对评价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25
16
作者 迟东升 刘伊丽 +9 位作者 王鹏 陈小林 刘俭 谢志斌 李琦 区文超 修建成 查道刚 吴平生 许顶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LVH)对评价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MCE),静注微泡造影剂(全氟显)后,采用间断谐波成像技术测量静息时和注射双嘧达莫后心肌的最大微泡数量(A)、充填速度(β)和A·...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LVH)对评价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MCE),静注微泡造影剂(全氟显)后,采用间断谐波成像技术测量静息时和注射双嘧达莫后心肌的最大微泡数量(A)、充填速度(β)和A·β值,并计算出A、β比值和冠脉微血管的血流储备(CFV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伴LVH和无LVH患者静息时的A、β和A·β值均增高,尤以伴LVH者增高更明显;而应用双嘧达莫后它们增加的幅度明显减少,A、β比值以及CFVR显著降低,LVH患者降低更明显;A和A·β与LVM和LVMI显著相关(P<0.01)。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A和A·β值增高,A比值和CFVR下降,A和A·β值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正相关(P<0.01),CFVR与DBP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伴LVH患者的静息心肌微循环血流量增加、心肌微血管储备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能力明显受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减少,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LVH时应考虑存在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MCE对诊断高血压微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肥厚 高血压 心肌微血管病变 超声心动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改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国栋 颜少华 +8 位作者 张秋霞 雷力 张新禄 梁鸿彬 卢俊颜 肖敏 罗玮 卜军 修建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4,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按照是否接受“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2987)和“协防共管”模式组(n=2876)。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模式管理,即每年1次的常规体检;“协防共管”模式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需接受“互联网+”健康教育,其所在村落被投放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对2组受试者的基线水平(干预前)进行比较,观察2组受试者于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值情况。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血压的影响是否受其基线血压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基线收缩压、舒张压均较高(均P=0.000)。在中位干预时间227 d后,“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在干预前后的变化分别为−0.28 mmHg(95%CI−0.94~0.37,P=0.398)、−0.68 mmHg(95%CI−1.09~−0.27,P=0.001);常规治疗组受试者的变化分别为2.92 mmHg(95%CI 2.29~3.54,P=0.000)、−0.12 mmHg(95%CI−0.51~0.28,P=0.554);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差值的2组间差异分别为3.20 mmHg(95%CI 2.29~4.11,P=0.000)、0.56 mmHg(95%CI−0.01~1.13,P=0.055)。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干预前的收缩压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干预后的收缩压降低了2.06 mmHg(P=0.000)。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收缩压下降相关(P=0.000)。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收缩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互联网+ 协防共管 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维玉 陈扬平 +7 位作者 冯婷 胡兴卫 周风云 路祥麒 张秋霞 张新禄 陈鹏 修建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8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根据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将患者分为高血压低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采用16S rDNA高通... 目的探讨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8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根据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将患者分为高血压低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及丰度的改变,并分析其与Scor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其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低中危组相比,很高危组及高危组患者肠道罗斯氏菌和Anaerostipes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放线菌、瘤胃球菌、毛螺旋菌、嗜胆菌和SMB53在很高危组患者中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高危组和低中危组。此外,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克雷伯氏菌属和颤螺旋菌属丰度与Score评分呈正相关,而罗斯氏菌属和毛螺旋菌属丰度与Score评分呈负相关(P <0.05)。结论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心血管危险程度的提高,患者肠道内益生菌丰度显著降低,提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参与高血压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肠道菌群 危险分层 Score评分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威 郭志刚 +2 位作者 陈君 周忠江 修建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按性别分为女性冠心病组和男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按性别分为女性冠心病组和男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女性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冠心病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多于男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女性冠心病患者明显不同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其东 吴平生 +5 位作者 侯玉清 郭志刚 周忠江 黄铮 修建成 王月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分析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1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急性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分析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1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9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例;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患者44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25例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动脉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均显著增高(P<0.05和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明显增高(P<0.05和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组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显著增高(P<0.05和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演变与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变化和失衡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显著升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可能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