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
1
作者 沈洁 余敏林 +4 位作者 金晓梅 张琳 俞泽阳 封士成 文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观察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与肺结核(P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分枝杆菌培养确诊的53例NTM-PD(NTM-PD组)及111例PTB(PTB组)患者,按照7∶3比例划分训练集(n=115,含37例NTM-PD及78... 目的 观察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与肺结核(P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分枝杆菌培养确诊的53例NTM-PD(NTM-PD组)及111例PTB(PTB组)患者,按照7∶3比例划分训练集(n=115,含37例NTM-PD及78例PTB)与测试集(n=49,含16例NTM-PD及33例PTB)。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肺部CT表现,筛选鉴别NTM-PD与PTB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全肺CT提取及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及二者联合采用随机森林法构建临床-CT、影像组学及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患者年龄(OR=0.264)、性别(OR=0.956)、免疫球蛋白G(OR=3.416)、C反应蛋白(OR=3.418)及CT所示支气管扩张(OR=0.285)均为鉴别NTMPD与PTB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基于全肺ROI选出12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15及0.901,均高于临床模型(AUC=0.832、0.801,Z=1.340、3.710,P均<0.05)及影像组学模型(AUC=0.877、0.821,Z=-2.520、-5.240,P均<0.05)。结论 全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可有效鉴别NTM-PD与P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7例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俞泽阳 孙惠苗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T表现 缺氧缺血性损伤 预后评估 CT检查 诊断及治疗 HIE患儿 脑病后遗症 窒息缺氧 围生期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11例CT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俞泽阳 孙惠苗 陈巨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97-398,共2页
关键词 胆囊癌 CT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俞泽阳 范我 +4 位作者 吴锦昌 李栋庆 朱然 万建美 王永青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8,共6页
本研究利用四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激光共聚焦型显微镜扫描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商品名今又生,rAd-p53注射液)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辐射增敏性。结果表明,rAd-p53对淋巴瘤... 本研究利用四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激光共聚焦型显微镜扫描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商品名今又生,rAd-p53注射液)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辐射增敏性。结果表明,rAd-p53对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效应,但其抑制效应不明显均未达到有效抑制率。放疗及联合治疗后,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明显增高,形态和周期均发生变化,但两者直接差别不显著。以上说明rAd-p53对人淋巴瘤细胞的转染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增强细胞对辐照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RAD-P53 放射治疗 人淋巴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人淋巴瘤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俞泽阳 范我 +4 位作者 吴锦昌 李栋庆 朱然 万建美 王永青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7-183,共7页
为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辐射增敏性,利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分析rAd-p53注射液、放射治疗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和... 为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辐射增敏性,利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分析rAd-p53注射液、放射治疗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通过蛋白质的Western印迹分析法(Western-blotting)分析各组淋巴瘤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外源性的p53基因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转染,但未见高效表达,rAd-p53注射液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辐射增敏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P53基因 人淋巴瘤细胞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H2AX分析技术用于检测CT辐射剂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博 龚建平 +4 位作者 张伟 俞泽阳 周丽英 张宏 傅晋祥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4,共5页
应用DNA双链断裂的生物标记物——γH2AX(H2AX组蛋白异型的磷酸化形式)的荧光显像即γH2AX分析技术,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解CT辐射剂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产生的γH2AX荧光点数目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检测CT辐射剂量方面的应... 应用DNA双链断裂的生物标记物——γH2AX(H2AX组蛋白异型的磷酸化形式)的荧光显像即γH2AX分析技术,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解CT辐射剂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产生的γH2AX荧光点数目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检测CT辐射剂量方面的应用前景。观察结果表明,人外周血体外经CT扫描后DNA损伤诱发H2AX活化产生γH2AX,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到的γH2AX荧光点数目变化与CT扫描的照射剂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γH2AX分析具有直接作为检测CT辐射剂量的生物学标记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X射线CT γH2AX DNA双链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惠苗 杨辉 俞泽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的13例消化道重复畸形的X线和CT(13例)、超声(11例)和SPECT(3例)的表现。结果:13例中,发生在食道、十二指肠和直肠各1例、空肠2例、...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的13例消化道重复畸形的X线和CT(13例)、超声(11例)和SPECT(3例)的表现。结果:13例中,发生在食道、十二指肠和直肠各1例、空肠2例、回肠3例和回盲部5例。其中囊肿型11例,管型2例。1例并发肠套叠、1例并发腹部良性间叶瘤、2例分别为囊肿穿孔和回肠远端闭锁及腹水,3例并发炎症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结论: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检查多种多样,正确选择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提高其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重复畸形 儿童 X线 CT 超声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骶尾部畸胎瘤28例CT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惠苗 俞泽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 骶尾部畸胎瘤 CT 诊断 病因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粒子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
9
作者 范国华 龚建平 +6 位作者 沈钧康 张彩元 徐孝秋 徐亮 俞泽阳 张维 吴浩荣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78-381,394,共5页
目的探讨标记细胞不同细胞数量所引起的MR信号强度变化规律,以及MR示踪最敏感的成像序列,为标记细胞活体内MR示踪奠定基础。方法用1%的琼脂糖混悬经Brdu和SPIO双标记的BMSCs(分别为2×106、1×106、5×105个)和未标记... 目的探讨标记细胞不同细胞数量所引起的MR信号强度变化规律,以及MR示踪最敏感的成像序列,为标记细胞活体内MR示踪奠定基础。方法用1%的琼脂糖混悬经Brdu和SPIO双标记的BMSCs(分别为2×106、1×106、5×105个)和未标记的BMSCs(2×106个),分别置于不同EP管中,行冠状位和轴位TSE序列T1WI、T2WI和FFE—T2WI扫描,测量相同细胞数量不同成像序列以及相同成像序列不同细胞数量的MR信号强度,并比较信号强度变化百分率。结果标记组5×105、1×106、2×106个细胞不同扫描序列MR信号强度变化百分率分别为,TSE—T1WI:(-4.19±0.788)%、(-16.35±1.228)%、(-22.80±1.053)%;TSE—T2WI:(-14.15±1.366)%、(-35.09±1.391)%、(-53.02±1.299)%;FFE—T2WI:(-44.98±0.456)%、(-69.38±0.820)%、(-87.24±0.818)%。同一扫描序列中各标记细胞组之间以及相同标记细胞数量各成像序列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磁粒子标记BMSCs,细胞浓度相同条件下,以FFE-T2WI序列信号下降最为明显,标记的细胞数量越多,信号改变越明显,呈细胞数量依赖性。FFE—T2WI序列为磁粒子标记细胞MR示踪的理想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磁粒子 标记 磁共振成像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发育不全的CT诊断
10
作者 孙惠苗 俞泽阳 焦竹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98-299,共2页
脑发育不全是指脑组织量的减少和质的低劣。病因可为先天遗传性疾病,也可为出生期或出生后的各种致病因素,如感染、出血、缺氧、产伤等原因〔1〕。本文收集了我院自1994年7月-1999年3月,共41例脑发育不全患者的CT平... 脑发育不全是指脑组织量的减少和质的低劣。病因可为先天遗传性疾病,也可为出生期或出生后的各种致病因素,如感染、出血、缺氧、产伤等原因〔1〕。本文收集了我院自1994年7月-1999年3月,共41例脑发育不全患者的CT平扫片,并对其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发育不全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chTNT联合放疗治疗Lewis肺癌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杰 万健美 +1 位作者 朱然 俞泽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研究131I-chTNT单药或联合外放疗对荷瘤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建立C57小鼠的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组进行试验。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肿瘤组织及感兴趣器官的放射性。观察荷瘤鼠的生长延迟效应。结... 目的研究131I-chTNT单药或联合外放疗对荷瘤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建立C57小鼠的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组进行试验。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肿瘤组织及感兴趣器官的放射性。观察荷瘤鼠的生长延迟效应。结果注射药物后1d、3d瘤内注射131I-chTNT联合外放疗肿瘤内的放射性最高,其次依次为131I-chTNT瘤内注射、131I-chTNT尾静脉注射联合外放疗、131I-chTNT尾静脉注射,四组均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P〈0.0001)。肿瘤生长延迟效应试验中,外照射组,尾静脉注射131I-chTNT组,外照射联合尾静脉注射131I-chTNT组,瘤内注射131I-chTNT组,外照射联合瘤内注射131I-chTNT组的绝对延长时间分别为:9.1±1.92d,3.2±1.54d,13.1±2.054d,5.7±1.78d,15.1±2.59d。结论外照射联合±后可促进其在小鼠体内肿瘤区域的浓聚,而对正常组织无影响。联合应用±可提高外照射对荷瘤小鼠的放射效应,同时瘤内注射要优于尾静脉注射131I-chT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瘤 C57小鼠 放疗 131I-chT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法制备188^Re-碘化油
12
作者 王永青 范我 +3 位作者 金泳海 章斌 朱然 俞泽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5-219,共5页
探讨直接法制备188Re-碘化油的实验条件及标记物性质。在温度为75~120℃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直接标记法制备188Re-碘化油,观测标记物标记率在室温和37℃人血浆体系中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标记对碘化油分子结构的影响;用肿... 探讨直接法制备188Re-碘化油的实验条件及标记物性质。在温度为75~120℃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直接标记法制备188Re-碘化油,观测标记物标记率在室温和37℃人血浆体系中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标记对碘化油分子结构的影响;用肿瘤模型动物显像验证碘油对188Re的包埋效果,以及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半定量分析。直接法制备188Re-碘化油,在最佳标记条件下,标记物标记率可达(99.1±0.4)%;标记物在室温和37℃人血浆体系中放置3 d,标记率可保持在(90.9±1.9)%和(92.8±1.2)%。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本标记方法不改变碘化油的分子结构;荷S180骨肉瘤鼠显像表明,瘤内注射标记物48 h后,肿瘤部位仍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1。88Re直接标记碘化油易于操作,标记物标记率高,体外稳定性好,碘油对放射性核素铼的包裹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油 188^Re- 放射性标记 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淋巴瘤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李栋庆 范我 俞泽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5期196-198,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药物转染及联合辐射作用于淋巴瘤细胞后的表达状况及对其产生的杀伤效应。方法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不同时间、不同辐射剂量及药物联合辐射对于raji和da...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药物转染及联合辐射作用于淋巴瘤细胞后的表达状况及对其产生的杀伤效应。方法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不同时间、不同辐射剂量及药物联合辐射对于raji和daudi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针对raji和daudi细胞设置对照组、加药组、照射组、联合组,进行蛋白提取,Western-Blotting法测定p53蛋白的表达,将图像进行比对分析。并用SPSS14.0软件对于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raji和daudi细胞的加药组的生长抑制率明显于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细胞照射组的生长抑制率则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daudi细胞联合组的生长抑制率在各个剂量点上与照射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p53蛋白表达量均比对照组稍多,但两种细胞的联合组和照射组的p53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药物能够转染入淋巴细胞,并表达p53蛋白,其对于raji和daudi淋巴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药物对于增加放疗效果基本没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恶性淋巴瘤 基因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多模型迭代算法在70 kVp成人副鼻窦CT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泽阳 贾迎春 +1 位作者 王昊雨 胡智军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探讨成人在70 k Vp副鼻窦CT检查中降低有效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取最佳图像质量的新一代多模型迭代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V,Asir-V)的权重。本研究对20例成人患者进行副鼻窦Revolution CT检查,采用70 k Vp、... 探讨成人在70 k Vp副鼻窦CT检查中降低有效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取最佳图像质量的新一代多模型迭代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V,Asir-V)的权重。本研究对20例成人患者进行副鼻窦Revolution CT检查,采用70 k Vp、230 m A条件下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完成后对每例患者的原始数据采用不同权重(0,20%,40%,60%,80%,100%)的后置新一代多模型迭代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V,Asir-V)重建的方法,共获得120幅图像,并对每例6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及主观评分。客观评价包括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SD)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主观评价由2名评价医生对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两者的主观一致性进行评价。每例患者扫描完成后,记录其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并计算其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客观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权重的Asir-V图像噪声随着Asir-V权重的提升而降低,CNR值随着Asir-V权重的提升而升高,且有效辐射剂量ED较常规头颈部CT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明显减少;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权重的Asir-V图像评分不同,在Asir-V 60%时评分最高,且2名医生主观评价一致性好。结合主客观评价结果,认为在70 kVp、230 mA成人副鼻窦Revolution CT检查中,Asir-V 60%的图像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也可明显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新一代多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成人 副鼻窦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olution CT冠状动脉成像优化注入时间降低对比剂用量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俞泽阳 贾迎春 +1 位作者 王昊雨 胡智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2107-2109,共3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因其无创、安全、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冠心病筛查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手段[1]。为保证扫描时冠状动脉内血液强化程度,需持续快速注药来维持强化峰值平台期,常...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因其无创、安全、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冠心病筛查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手段[1]。为保证扫描时冠状动脉内血液强化程度,需持续快速注药来维持强化峰值平台期,常常使用较大量的对比剂和12 s注药时间[2]。Rev-olution CT具有静音超高速扫描系统、一体化机架、无碳刷滑环等创新技术,具有16 cm宽体探测器,扫描速度快、一次心跳周期成像的优点,可临床应用于高心率、心律不齐、心房颤动患者。快速CCTA成像技术可在较短强化峰值平台期内完成扫描,理论上可明显减少注药时间[3],本研究通过将对比剂注入时间由12 s减至8 s来临床验证Revolution CT冠状轴扫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不齐 注药时间 心房颤动患者 强化程度 对比剂 临床验证 扫描系统 注入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
16
作者 俞泽阳 王昊雨 贾迎春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1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原发性胃淋巴瘤11例,CT表现为...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1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原发性胃淋巴瘤11例,CT表现为胃壁局部不均匀增厚10例,其中2例伴有溃疡,弥漫性增厚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6例,其中小肠病变2例,结肠病变1例,回盲部病变3例,CT表现为肠套叠伴肠壁增厚3例,肠壁环形或偏心性增厚3例伴管腔明显狭窄,同时出现瘤样扩张征象1例;病变同时累及胃及小肠的原发性淋巴瘤1例。所有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伴周围和(或)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多排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淋巴瘤 非霍奇金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不打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成功率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
17
作者 王昊雨 俞泽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7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不打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成功率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样本为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检查的116例患者,患者均未使用对比剂,根据检查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和未成功组,...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不打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成功率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样本为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检查的116例患者,患者均未使用对比剂,根据检查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和未成功组,分析两组的资料差异性。结果:116例患者,成功90例,未成功26例,成功率为77.58%;两组的心率、体重指数、呼气末膈肌位移以及自由呼吸膈肌运动幅度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不打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成功率影响因素较多,可包括心率等,在临床检查前需要指导患者正确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检查 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造影剂 自由呼吸膈肌运动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 被引量:10
18
作者 俞泽阳 龚建平 +1 位作者 钱铭辉 李志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1-292,共2页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hymic neuroendocrine tumour)是起源于胸腺组织中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文献统计约占前纵隔肿瘤的2%~4%[1]。笔者搜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hymic neuroendocrine tumour)是起源于胸腺组织中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文献统计约占前纵隔肿瘤的2%~4%[1]。笔者搜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胸腺组织 病理证实 临床 CT表现 神经内分泌功能 恶性肿瘤 文献统计
原文传递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泽阳 张维 +1 位作者 单玉喜 龚建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198,124,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CT扫描可见肿物均为实性;2例肿物内伴有钙化;平扫CT值为20-35Hu;7例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表现为延迟强化...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CT扫描可见肿物均为实性;2例肿物内伴有钙化;平扫CT值为20-35Hu;7例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排螺旋CT扫描有助于提高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多排螺旋CT
原文传递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人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及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20
作者 俞泽阳 范我 +3 位作者 吴锦昌 李栋庆 朱然 王永青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辐射增敏性。方法利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分析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放射治疗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人淋巴瘤细胞Raji和Daudi的抑制作用;通过蛋白质的Western印迹分析法(...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辐射增敏性。方法利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分析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放射治疗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人淋巴瘤细胞Raji和Daudi的抑制作用;通过蛋白质的Western印迹分析法(Westernblotting)分析淋巴瘤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淋巴瘤细胞内p53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人淋巴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显著,Saji及Daudi细胞最大剂量的抑制率分别为27.5%±4.1%和28.1%±1.6%,也未见明显的辐射增敏效应。Westernblotting和RT-PCR结果表明,外源性P53蛋白和p53基因的mRNA均有所表达,但未见高效表达和明显的辐射增敏性。结论重组人D53腺病毒注射液对人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辐射增敏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P53基因 人淋巴瘤细胞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