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俞杉 李玲 蔡运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6-237,共2页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量三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右室功能。方法分别对A组19例单纯右冠状动脉狭窄者、B组30例左冠状动脉狭窄者和C组36例正常对照者应用DTI从心尖四腔切面测定三尖瓣环的右室侧壁和室间隔的...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量三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右室功能。方法分别对A组19例单纯右冠状动脉狭窄者、B组30例左冠状动脉狭窄者和C组36例正常对照者应用DTI从心尖四腔切面测定三尖瓣环的右室侧壁和室间隔的收缩期(Sa)、舒张早期(Ea)和舒张晚期(Aa)运动速度峰值,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A组和B组的Sa和Ea均低于正常组(P〈0.05~0.01),但A组Ea/Aa之比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B组的Ea/Aa之比和两组的Aa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冠状动脉病变确实影响了右室壁的运动功能。结论DTI技术测定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右室功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组织成像 心室功能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俞杉 田翔 +4 位作者 梁勤 蔡运昌 刘秀伦 胡选义 向道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术中超声 心脏瓣膜置换术 RHD 换瓣术 心外膜 心脏术 手术疗效 手段 信息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俞杉 陈启旸 +2 位作者 陈欣 韩曙光 夏旻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69-371,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并对生理性及非生理性两种起搏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为 4 7例年龄≥ 75岁的高龄患者安置VVI型起搏器 2 5例 ,VDD型起搏器 3例 ,DDD型起搏器 19例。术后随访平均 3个月至 2年 ,了解患...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并对生理性及非生理性两种起搏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为 4 7例年龄≥ 75岁的高龄患者安置VVI型起搏器 2 5例 ,VDD型起搏器 3例 ,DDD型起搏器 19例。术后随访平均 3个月至 2年 ,了解患者自觉症状、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起搏器功能情况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结果 全组病例自觉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起搏功能良好 ,患者平均心室率由术前的 (4 4± 11)次 /min提高到 (6 9± 16 )次 /min。生理性起搏组EF由 (5 1.7± 16 .8) %提高到 (6 2 .1± 15 .2 ) % (P <0 .0 1) ,1例发生房颤 ;非生理起搏组EF由 (4 8.5± 14 .8) %提高到 (6 0 .1± 16 .9) % (P <0 .0 1) ,2例发生房颤 ,3例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结论 两种起搏方式均可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心室率 ,改善心功能 ,但生理性起搏可减少起搏器综合征及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起博器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室多部位起搏的QRS宽度与心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俞杉 陈启旸 +2 位作者 陈欣 夏旻 张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RVOT)和右室双部位(RV-Bi)起搏的QRS宽度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例患者分别于术中行RVA、RVOT及RV-Bi起搏,在同一起搏频率下测定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QRS宽度(QRSd)和电轴(QR...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RVOT)和右室双部位(RV-Bi)起搏的QRS宽度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例患者分别于术中行RVA、RVOT及RV-Bi起搏,在同一起搏频率下测定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QRS宽度(QRSd)和电轴(QRSa)。结果与RVA起搏相比,RVOT和RV-Bi起搏的EF、SV和CO均增加,以RV-Bi增加明显(P<0.01);RV-Bi和RVOT起搏较RVA起搏的QRSd分别缩短43ms和17ms,而RV-Bi则比RVOT缩短2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比较三种起搏方式,RV-Bi起搏的QRSd最窄,心功能最优,RVOT起搏次之,RVA起搏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位心脏起搏 QRS宽度 心功能 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肺动脉起源异常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俞杉 周松 田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9-329,共1页
关键词 右肺动脉 起源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心外膜与经胸超声测量心脏瓣环大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俞杉 田翔 +7 位作者 梁勤 蔡运昌 刘秀伦 胡选义 向道康 阎兴治 杨世虞 张大国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俞杉 蔡运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17-419,共3页
术中超声心动图包括经食道和心外膜超声心动图 ,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前能完善诊断 ,有效降低围术期的并发症。本文概述该项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术中超声 心脏外科 心动图 并发症 应用价值 诊断 心外膜 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普通心房电极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俞杉 陈启旸 +2 位作者 陈欣 夏旻 张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探讨心房J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8例采用普通心房电极行RVOT起搏(其中5例进行了永久性置入)的患者进行了起搏阈值测定及随访。结果 心房电极行RVOT起搏,起搏阈值、R波振幅和电极阻抗与心尖部起搏... 目的 探讨心房J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8例采用普通心房电极行RVOT起搏(其中5例进行了永久性置入)的患者进行了起搏阈值测定及随访。结果 心房电极行RVOT起搏,起搏阈值、R波振幅和电极阻抗与心尖部起搏比较无差异(P〉0.05);操作简单、起搏成功率高。随访3-6个月无电极脱位,起搏功能良好。结论 普通心房J型电极似可以替代螺旋电极行RVOT永久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右室流出道 心房电极 永久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室双部位起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俞杉 陈启旸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85-87,共3页
右室双部位起搏是一种间接的双室起搏技术,操作简单,不增加安置术的风险,同时可以使心室再同步变为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双部位起搏 右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三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杉 田翔 +7 位作者 梁勤 蔡运昌 刘秀伦 胡选义 向道康 阎兴治 杨世虞 张大国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年第11期821-823,共3页
目的 评价术中心外膜超声心动图 (IEE)在三尖瓣成形术 (TVP)中的作用。方法 对 17例风湿性心脏病 (RHD)换瓣术并 TVP患者在术中体外循环前后用 IEE对三尖瓣的形态和功能进行评价以指导 TVP。结果 体外循环前 IEE新发现 3例患者伴左... 目的 评价术中心外膜超声心动图 (IEE)在三尖瓣成形术 (TVP)中的作用。方法 对 17例风湿性心脏病 (RHD)换瓣术并 TVP患者在术中体外循环前后用 IEE对三尖瓣的形态和功能进行评价以指导 TVP。结果 体外循环前 IEE新发现 3例患者伴左房血栓 ,1例伴卵园孔未闭 ,1例伴动脉导管未闭 ,另 1例经 IEE提示作了补救性 TVP,避免了二次开胸。全组患者术后即刻在 1~ 2周后三尖瓣环直径、三尖瓣返流束长度 ,面积及其与右房长度面积比值均显著减少 (P<0 .0 1)。结论  IEE在 TVP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尖瓣成形术 应用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脂、载脂蛋白Al和B_(100)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杉 彭佑林 +1 位作者 邱江梅 王树辉 《合肥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 载脂蛋白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冠心病左室整体功能的研究
12
作者 俞杉 李玲 +1 位作者 刘晓桥 田翔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210-1212,共3页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冠心病患者的整体心功能.方法对5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和36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DTI从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测定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冠心病患者的整体心功能.方法对5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和36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DTI从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测定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6个部位的二尖瓣环收缩期(Sa)、舒张早期(Ea)和舒张晚期(Aa)运动速度峰值,并将两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冠心病组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6个节段Sa(4.82±1.58、5.31±1.79、4.42±1.60、5.00±1.48、4.35±1.77、4.96±1.34) cm/s,低于正常组(5.53±1.35、6.09±1.77、5.57±1.42、6.12±1.24、5.52±1.41、5.85±1.36) cm/s(P<0.05~0.01), Ea(4.24±1.44、5.52±1.99、4.33±1.59、4.32±1.49、4.19±1.65、5.01±1.69) cm/s 和Ea/Aa之比(0.76±0.22、0.95±0.29、0.71±0.31、0.69±0.39、0.67±0.40、0.77±0.34) cm/s低于正常组(5.85±1.65、6.96±2.09、6.26±1.59、6.32±1.82、5.71±2.01、6.43±2.01)、(1.09±0.27、1.16±0.31、1.03±0.36、1.22±0.21、1.25±0.23、1.04±0.29)(P<0.01),而二尖瓣环各节段Aa(5.36±2.29、6.49±1.82、6.12±2.36、7.07±1.90、6.27±1.93、6.75±2.42) cm/s与正常组(5.54±1.59、6.85±1.53、6.37±2.36、7.15±1.75、6.62±2.06、6.53±1.82) cm/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反映冠心病左室整体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DD起搏病人发生心房扑动后出现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一例
13
作者 俞杉 陈启旸 +1 位作者 叶永茂 孟宪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6期356-356,共1页
关键词 VDD起搏 心房扑动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QRS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左室壁同步性的影响
14
作者 俞杉 吴强 杨永曜 《贵州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505-506,共2页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起搏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同步性 左室壁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症状严重程度 右室心尖部 右心室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双部位起搏近期疗效研究
15
作者 俞杉 陈启旸 +2 位作者 陈欣 夏旻 张萍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室双部位(RV-B i)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8例,其中病窦综合征(SSS)5例,心房纤颤(A f)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患者均于术中完成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RVOT)及RV-B i起搏,5例进行了永久RV-B i起搏...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室双部位(RV-B i)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8例,其中病窦综合征(SSS)5例,心房纤颤(A f)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患者均于术中完成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RVOT)及RV-B i起搏,5例进行了永久RV-B i起搏。在同一起搏频率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RVA、RVOT及RV-B i起搏时的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同时随访观察永久RV-B i起搏前后EF、FS、SV、CO和二尖瓣反流量的变化。结果:与RVA起搏相比,RV-B i起搏和RVOT起搏的EF、FS、SV及CO明显增高(P<0.01),其中又以RV-B i起搏时心功能为最佳;永久RV-B i起搏术后1周和3月后,患者心功能亦得到改善,EF、FS、SV和CO增加(P<0.05);二尖瓣最大瞬间反流面积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RV-B i起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右室双部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永久起搏治疗
16
作者 俞杉 陈启晹 +2 位作者 陈欣 韩曙光 夏旻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换瓣术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永久起搏治疗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 6例二尖瓣置换术后 0 .4~ 5 .8年出现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 ,术前 72h抗凝剂减量 ,术前 2 4h停用抗凝剂 ,术后 4 8h服用...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换瓣术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永久起搏治疗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 6例二尖瓣置换术后 0 .4~ 5 .8年出现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 ,术前 72h抗凝剂减量 ,术前 2 4h停用抗凝剂 ,术后 4 8h服用常规抗凝维持量 ;术中心室电极测试起搏阈值均 <0 .5V ,R波振幅均 >10mV ,阻抗 4 5 0~ 780Ω ;术后沙袋压迫 12h ,抗生素预防感染 7~ 10d。结果  6例均无手术并发症。经随访起搏功能良好 ,平均心室率由术前的 (35 .0 0± 3.4 6 )次 min提高到 70次 min ,其中 2例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至 75次 min和 80次 min。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5 ) ,左房内径较术前无明显增大 (P >0 .0 5 ) ,三尖瓣返流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起搏器安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一氧化氮的变化
17
作者 俞杉 彭佑林 邱红梅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56-157,共2页
一氧化氮(NO)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EC)合成释放,具有较强的舒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VSMS)增殖、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病和治疗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了48例冠心病患者NO的变化,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 一氧化氮(NO)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EC)合成释放,具有较强的舒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VSMS)增殖、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病和治疗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了48例冠心病患者NO的变化,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冠心病组48例均为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细胞 V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衰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变化的初步观察
18
作者 俞杉 周英 +1 位作者 谭国民 李再平 《合肥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00-201,共2页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4例心功能Ⅰ~Ⅳ级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u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结果均高于正常范围,随着心功能减退的程度加重,RAS水平显著增高。说明RAS活动可以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对正确使用药物有...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4例心功能Ⅰ~Ⅳ级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u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结果均高于正常范围,随着心功能减退的程度加重,RAS水平显著增高。说明RAS活动可以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对正确使用药物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 心力衰竭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昼夜的变化规律
19
作者 俞杉 严峻 +3 位作者 顾伟勇 周英 邱红梅 范毓启 《合肥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房室传导阻滞电生理检查一例
20
作者 俞杉 彭隐君 +2 位作者 刘君实 范寿年 蔡运昌 《合肥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电生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