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属性建设 被引量:7
1
作者 余闻婧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75,79,共7页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普遍重教师专业特性轻学科属性的现象,表现为:学科知识的"孤立"、学科能力的"分离"和学科精神的"悬置",原因在于:对教师学科水平的"默认"、学科特性的"陌生"...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普遍重教师专业特性轻学科属性的现象,表现为:学科知识的"孤立"、学科能力的"分离"和学科精神的"悬置",原因在于:对教师学科水平的"默认"、学科特性的"陌生"和学科性质的"误解",这严重损耗教师自身的发展性。为此,着眼于唤醒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对教师学科特质的重视,从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价值三方面确立作为教师立身之本的学科属性,并致力于从简化学科知识、活化学科能力、亮化学科价值的维度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属性,让教师成为学科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学科属性 学科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价值
原文传递
论教师教育信念的危机及其内在超越——基于知行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余闻婧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从知行关系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教育信念具有统一性、经验性和智慧性等特征。由于教育理想的丧失、自我意识的薄弱、心智模式的呆板等内部原因,使教师的教育信念在知行关系层面上容易出现割裂、放逐、退化等危机。针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危机... 从知行关系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教育信念具有统一性、经验性和智慧性等特征。由于教育理想的丧失、自我意识的薄弱、心智模式的呆板等内部原因,使教师的教育信念在知行关系层面上容易出现割裂、放逐、退化等危机。针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危机,可以通过树立教育理想、强化自我意识、完善心智模式等路径实现内在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关系 教师 教育信念 危机 内在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制度文本走向现象文本——教学内容的经验价值与语意重建 被引量:6
3
作者 余闻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作为制度文本的教学内容规约着教师的教学。当我们将教学内容置身于教学活动本身进行考察时,教学内容所呈现的就不再是一个制度的文本,而是一个可以本质直观的现象世界。将教学内容从制度文本转向现象文本的关键是从意识活动的层面考察... 作为制度文本的教学内容规约着教师的教学。当我们将教学内容置身于教学活动本身进行考察时,教学内容所呈现的就不再是一个制度的文本,而是一个可以本质直观的现象世界。将教学内容从制度文本转向现象文本的关键是从意识活动的层面考察教学内容的经验价值。教学内容的经验价值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个体性、意向性和生成性等方面。恢复教学内容的经验价值,让教学内容成为了一种语言过程。从对象性教学内容、意指性教学内容和充实性教学内容等方面可以重建教学内容的语意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文本 现象文本 教学内容 经验价值 语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逻辑 被引量:9
4
作者 余闻婧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2,共7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物理逻辑忽视了教师自身经验的结构化改造运动。专业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经验结构。由于专业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能重组教师发展的能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旨归,所以专业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基于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的物理逻辑忽视了教师自身经验的结构化改造运动。专业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经验结构。由于专业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能重组教师发展的能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旨归,所以专业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基于专业意识的教师专业发展逻辑表现为体验逻辑:以专业感受力领悟对象;以专业判断力构建内容;以专业表现力创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意识 体验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患”:教师专业意识的起源 被引量:7
5
作者 余闻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12-118,共7页
"为了学生好"是教师专业意识的初始状态,其情绪基础是"担心"。"担心"中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绵延数千年的"忧患"意识。"忧患"是教师专业意识的起源。通过探寻"忧患"的根... "为了学生好"是教师专业意识的初始状态,其情绪基础是"担心"。"担心"中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绵延数千年的"忧患"意识。"忧患"是教师专业意识的起源。通过探寻"忧患"的根源、内涵和本质,从中发现教师专业意识是何以萌发,具有怎样的层次,又是如何表现的。"忧患"意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在于:防患于未然中的边界意识;向内反省中的适度意识;追求无尽中的解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 教师专业意识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结构与教师的教学推理 被引量:5
6
作者 余闻婧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25,共4页
学科结构是教师教学推理的重要依据。学科结构背景下教师教学推理的形态有:分解结构式推理、还原结构式推理和转化结构式推理。超越学科结构的教师教学推理重建途径包括:从独特走向融合;从完整走向留白;从中立走向质疑。
关键词 学科结构 教师 教学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强化学生意识 被引量:4
7
作者 余闻婧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0-62,共3页
强化学生意识是解决实习教师自我展现、初任教师茫然失措、成熟教师自以为是等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学生意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信奉并体验以学生为中心的统一、自觉的心理活动。强化学生意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起点,使教师专... 强化学生意识是解决实习教师自我展现、初任教师茫然失措、成熟教师自以为是等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学生意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信奉并体验以学生为中心的统一、自觉的心理活动。强化学生意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起点,使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动力,让教师专业发展充满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意识 实习教师 初任教师 成熟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习的责任 被引量:4
8
作者 余闻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174,共8页
今日大多数学生将学业负担看作"为人"学习的累赘。从"为人"之学转变为"为己"之学,将外在负担转变为内在必需,其实质就是恢复学生学习的责任。学习的责任是转化学业负担的内在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以学习之&... 今日大多数学生将学业负担看作"为人"学习的累赘。从"为人"之学转变为"为己"之学,将外在负担转变为内在必需,其实质就是恢复学生学习的责任。学习的责任是转化学业负担的内在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以学习之"进"转换学业之"厌";以学习之"勤"调节学业之"重";以学习之"思"转化学业之"乏"。学生在学业中承担"为己"学习的责任,其实是获得知行更新的高峰体验、学会适宜的成人和成事,也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负担 学习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学转化的三种类型 被引量:3
9
作者 余闻婧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3-49,共7页
教学转化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化。从认知活动层面看,教学转化可分为三种类型:调节学习样态、联结学习层级、保留学习运算。学生的学习样态可以分为麻木、本能、智能三种。教师通过改变学习的推力可以调节学习样态,这需要教师的... 教学转化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化。从认知活动层面看,教学转化可分为三种类型:调节学习样态、联结学习层级、保留学习运算。学生的学习样态可以分为麻木、本能、智能三种。教师通过改变学习的推力可以调节学习样态,这需要教师的专业感受力。学生的学习层级可以分为学会学习对象、学会如何学习、学会适应三个等级。教师通过逐级而上可以联结学习层级,这需要教师的专业筹划力。学生的学习运算包括选择和组合两种模式。教师通过适当排除可以保留学习运算,这需要教师的专业过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转化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需要与教师发展的根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闻婧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教师为什么发展,这是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不"发展和"反"发展问题的根本。教师发展的根源是教学需要。从教师发展的脉络来看,教学的计划需要催生了教师的技能训练;教学的效果需要促成了教职员培训;教学的确定需要孕... 教师为什么发展,这是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不"发展和"反"发展问题的根本。教师发展的根源是教学需要。从教师发展的脉络来看,教学的计划需要催生了教师的技能训练;教学的效果需要促成了教职员培训;教学的确定需要孕育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需要不仅揭示了推动教师发展的动力源,而且意味着教师发展是为适应而发展,是教师在教学中转向自我认识,是教师与各教学因素的交织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教学 教学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的专业意识及其产生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闻婧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0,15,共5页
回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教师专业意识其实是教师对"像教师"那样的感知和认识。教师专业意识是一种自发性意识并具有专业性,这种意识的质的特征是"心灵接生"的感知方式;教师专业意识带有主观性,体验教师专业意识的... 回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教师专业意识其实是教师对"像教师"那样的感知和认识。教师专业意识是一种自发性意识并具有专业性,这种意识的质的特征是"心灵接生"的感知方式;教师专业意识带有主观性,体验教师专业意识的过程是自我发现。这些内涵指引出教师专业意识不仅具有可描述特征的静止状态,而且是一个可揭示成因的动态过程。教师专业意识开始于对学生的意识,行走在启发之路上,萌动于体验乐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专业意识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再思考
12
作者 余闻婧 《小学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0,共2页
朱智贤先生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一书中的“能力”的定义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冯忠良先生在他的《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中,则更进一步指出:“必须把能力作为对活动进程和方式直接起稳定的... 朱智贤先生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一书中的“能力”的定义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冯忠良先生在他的《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中,则更进一步指出:“必须把能力作为对活动进程和方式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来考察。”从这些定义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能力”概念的三个支撑点:①解决问题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原理 学生 控制作用 结构化 支撑点 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义走向语意
13
作者 余闻婧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7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前的语文教学多的是语义的教学,很少涉及语意的层面《。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借助词典... 目前的语文教学多的是语义的教学,很少涉及语意的层面《。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借助词典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意 老师 语义 学生 高斯 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阅读教学 生活实际 交际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分析 理性思考
14
作者 余闻婧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现代基础教育是社会公职,语文教学是社会国家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因此教师接手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必须首先清楚社会、国家、学校对该年级语文教学有些什么要求。可惜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符合汉母语课程本质的语文课程标准,使语文教... 现代基础教育是社会公职,语文教学是社会国家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因此教师接手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必须首先清楚社会、国家、学校对该年级语文教学有些什么要求。可惜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符合汉母语课程本质的语文课程标准,使语文教学尚无科学之法以依,大大增加了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难度。但我们不得不一学期一学期地认真地有明确目标地进行教学工作。余闻婧、徐纪涛两位老师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较客观冷静地迈开语文教学工作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工作 理性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师 基础教育 国家行为 个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研究意识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刚平 余闻婧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0-63,共4页
教师的研究具有主客合一、追寻意义、推理与行动并重、情感与体验并行等特点。教师的研究意识是指教师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主动探究教育实践,丰富知识,完善思维,健全人格,促进发展,追寻教育教学新的意义的精神力量的总和。教... 教师的研究具有主客合一、追寻意义、推理与行动并重、情感与体验并行等特点。教师的研究意识是指教师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主动探究教育实践,丰富知识,完善思维,健全人格,促进发展,追寻教育教学新的意义的精神力量的总和。教师研究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三个维度的内容,其中认知维度包括洞察力、想象力和反思力;情感维度包括热情、激情和同情;社会维度包括合作与协调。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可以从研究的底气、研究的勇气和研究的朝气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研究意识 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论基于教师改变的校本教研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刚平 余闻婧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7,共7页
如何确立中小学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性,是校本教研应当思考和回答的基本问题。从历史分析来看,校本教研源于行动研究,具有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特点。建立基于教师改变的校本教研是本文的基本观点。基于教师改变的校本教研是指以... 如何确立中小学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性,是校本教研应当思考和回答的基本问题。从历史分析来看,校本教研源于行动研究,具有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特点。建立基于教师改变的校本教研是本文的基本观点。基于教师改变的校本教研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着眼教师真确性改变,在学校情境影响下形成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教师研究。可以从实践层面、组织层面和制度层面展开对基于教师改变的校本教研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教研 主体性 教师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初任教师的教学理解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刚平 余闻婧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初任教师的教学问题常常根源于初任教师的教学理解,尤其是他们在教学中对知识、学生和教师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其中,体验是教学理解的本质要求和本性所在。初任教师主要通过对知识理解的建构性体验、对学生理解的责任感体验、对... 初任教师的教学问题常常根源于初任教师的教学理解,尤其是他们在教学中对知识、学生和教师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其中,体验是教学理解的本质要求和本性所在。初任教师主要通过对知识理解的建构性体验、对学生理解的责任感体验、对自我理解的探究性体验三条基本途径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任教师 教学理解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与发展:有关校本教研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刚平 余闻婧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2-47,共6页
理解校本教研中中小学教师和教育专家之间冲突,有助于从精神文化的维度分析校本教研文化,把握校本教研的关键,进而促进中小学教师观念和价值系统的专业发展。话语文本的冲突类型有:概念上的冲突、形象上的冲突和价值上的冲突。冲突可以... 理解校本教研中中小学教师和教育专家之间冲突,有助于从精神文化的维度分析校本教研文化,把握校本教研的关键,进而促进中小学教师观念和价值系统的专业发展。话语文本的冲突类型有:概念上的冲突、形象上的冲突和价值上的冲突。冲突可以给中小学教师带来观察视角的转变、思维框架的突破和教学实践的重建。冲突促进发展的机制是:唤醒自我的存在、开拓反思的路径和释放能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文化分析 冲突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觉与自由——儒家私学课程思想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刚平 余闻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43,共6页
自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儒家私学课程呈现出促进个人自发性和判断力发展的自觉特征。这一自觉特征不仅表现在儒家私学以行合知的课程形态中,而且体现在内克外推、共通于乐的课程心理结构中。对儒家... 自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儒家私学课程呈现出促进个人自发性和判断力发展的自觉特征。这一自觉特征不仅表现在儒家私学以行合知的课程形态中,而且体现在内克外推、共通于乐的课程心理结构中。对儒家私学课程中自觉思想的开掘,不仅有助于揭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而且有助于洞见致使这一根基松动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私学 课程思想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得与完整——儒家官学课程思想及现实意义
20
作者 吴刚平 余闻婧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完整性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完整,意味着个体内在和外在活动形态的协调统一。我国古代儒家官学课程以个体内在活动形态为着眼点,在知行合一的诉求中探索出以知合行的课程形态,并展现出内记外对、重在外现的课程心理结构。深入探... 完整性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完整,意味着个体内在和外在活动形态的协调统一。我国古代儒家官学课程以个体内在活动形态为着眼点,在知行合一的诉求中探索出以知合行的课程形态,并展现出内记外对、重在外现的课程心理结构。深入探析以自得为特征的儒家官学课程,不仅有助于揭示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外矛盾,而且有助于洞见矛盾对立中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官学 课程思想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