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对沿淮玉米籽粒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雅婷 路梦莉 +2 位作者 余梦奇 程嘉慧 李文阳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6,共11页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沿淮玉米籽粒中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以豫单132、京科968等13个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设置56 250株/hm^(2)、67 500株/hm^(2)、77 250株/hm^(2)等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粒度分布...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沿淮玉米籽粒中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以豫单132、京科968等13个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设置56 250株/hm^(2)、67 500株/hm^(2)、77 250株/hm^(2)等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56 250~77250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递减趋势,淀粉含量呈递增趋势,即淀粉/蛋白质比率增加。玉米籽粒大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小型淀粉粒却显著降低。增加种植密度后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等黏度参数均呈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籽粒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与小、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与中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植密度影响玉米籽粒淀粉粒度分布、淀粉黏度参数和组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种植密度 粒度分布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中小、大型淀粉粒热力学参数与黏度参数的比较
2
作者 张雅婷 胡健 +3 位作者 余梦奇 路梦莉 程嘉慧 李文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451-2455,共5页
为分析玉米成熟期籽粒中小、大型淀粉粒热力学参数与黏度参数之间的关系。以11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分离中小、大型淀粉粒,比较2种类型的淀粉粒热力学参数与黏度参数。结果表明:中小型淀粉粒和大型淀粉粒得到了比较可观的分离。... 为分析玉米成熟期籽粒中小、大型淀粉粒热力学参数与黏度参数之间的关系。以11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分离中小、大型淀粉粒,比较2种类型的淀粉粒热力学参数与黏度参数。结果表明:中小型淀粉粒和大型淀粉粒得到了比较可观的分离。不同品种的淀粉黏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大型淀粉粒的初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以及糊化焓值均高于中小型淀粉粒,而中小型淀粉粒黏度参数中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和回升值均显著高于大型淀粉粒。与大型淀粉粒相比,玉米成熟期籽粒胚乳中小型淀粉粒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较高。说明中小型淀粉粒结构紧密,相较于大型淀粉粒糊化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淀粉粒 热力学参数 黏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贝叶斯网络和Hausdorff距离的电网故障诊断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道兵 余梦奇 +1 位作者 李世春 代祥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79-84,共6页
针对解决复杂故障情况下依靠单一开关量信息诊断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贝叶斯网络和Hausdorff距离的多源信息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结合关联规则建立元件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完成从保护装置动作的开关量信息到元件静态故障... 针对解决复杂故障情况下依靠单一开关量信息诊断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贝叶斯网络和Hausdorff距离的多源信息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结合关联规则建立元件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完成从保护装置动作的开关量信息到元件静态故障度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引入Hausdorff距离算法将元件两端的电流暂态幅值差异转化为暂态故障度.通过证据推理(ER)规则对两类证据进行融合,实现不同类型信息源对故障元件的最终诊断.最后以某节点系统图为例,算例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提升在复杂故障情况下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关联规则 贝叶斯网络 HAUSDORFF距离 证据推理(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梦奇 路梦莉 +2 位作者 张雅婷 陈志英 李文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9-610,共12页
2021年6-10月以玉米品种隆平206、安科985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灌浆期高温处理,即白天平均温度为(37±2)℃,持续处理30d,以自然温度为对照,即白天平均温度为(31±2)℃,测定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 2021年6-10月以玉米品种隆平206、安科985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灌浆期高温处理,即白天平均温度为(37±2)℃,持续处理30d,以自然温度为对照,即白天平均温度为(31±2)℃,测定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研究高温处理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玉米行粒数、百粒重,进而降低玉米单株产量。高温处理下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增加,表明净光合速率(Pn)的降低主要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高温处理对玉米荧光参数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处理下玉米穗位叶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 P)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增加。高温处理后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可见,高温处理对玉米叶片光合机构造成损伤,降低了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了膜质过氧化程度,降低了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性能受到抑制,进而导致光合同化物积累受阻,最终造成玉米产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温 光合特性 荧光特性 抗氧化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玉米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及黏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梦奇 陈志英 +3 位作者 胡健 路梦莉 张雅婷 李文阳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为了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玉米胚乳淀粉粒分布及黏度参数的影响,以郑单958、隆平206、安科985为材料,于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分析高温胁迫对玉米产量、籽粒品质、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与黏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玉米行粒数... 为了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玉米胚乳淀粉粒分布及黏度参数的影响,以郑单958、隆平206、安科985为材料,于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分析高温胁迫对玉米产量、籽粒品质、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与黏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玉米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进而导致单株产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籽粒淀粉含量,进而增加了籽粒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中型淀粉粒(3μm≤粒径D≤18μm)、小型淀粉粒(粒径D<3μm)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而大型淀粉粒(粒径D>18μm)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则显著升高,高温胁迫对不同大小的淀粉粒数量分布无显著影响。高温胁迫后,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与稀懈值等黏度参数显著降低。可见高温胁迫处理降低中、小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比例、增加大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比例,进而降低了玉米淀粉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温胁迫 粒度分布 籽粒品质 黏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活力种子对玉米产量与淀粉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陈志英 房浩 +1 位作者 余梦奇 李文阳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109,共7页
以玉米杂交种安科985和隆平206为材料,分析不同种子活力水平(相对发芽率100%、80%和60%)间玉米籽粒产量、淀粉粒度分布和黏度特性的差异。随着种子活力的降低,2个玉米品种穗长、百粒重、穗粒重、产量都呈降低的变化趋势,玉米胚乳大型淀... 以玉米杂交种安科985和隆平206为材料,分析不同种子活力水平(相对发芽率100%、80%和60%)间玉米籽粒产量、淀粉粒度分布和黏度特性的差异。随着种子活力的降低,2个玉米品种穗长、百粒重、穗粒重、产量都呈降低的变化趋势,玉米胚乳大型淀粉粒组体积分布与数量分布的百分比显著减小(P<0.05),而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大(P<0.05),可见低活力种子不利于玉米胚乳淀粉粒个体体积增大。活力对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最大,蛋白质含量次之,脂肪含量相对较小。大型淀粉粒组(直径>16μm)的表面积分布百分比与淀粉稀懈值和峰值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低活力种子,通过影响胚乳淀粉粒度分布,即减小大型淀粉粒比例,从而降低了玉米淀粉最终黏度、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活力 产量 淀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高温胁迫玉米叶片光合特性与抗氧化酶活性的调控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梦奇 路梦莉 +2 位作者 张雅婷 程嘉慧 李文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2022年以安科985为试验材料,在玉米灌浆期自然高温胁迫条件下(2022年夏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灌施不同浓度褪黑素(MT)溶液,0(CK)、100(MT100)、200(MT200)、300(MT300)μmol/L,研究不同处理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 2022年以安科985为试验材料,在玉米灌浆期自然高温胁迫条件下(2022年夏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灌施不同浓度褪黑素(MT)溶液,0(CK)、100(MT100)、200(MT200)、300(MT300)μmol/L,研究不同处理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荧光特性、抗氧化酶活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行粒数、穗粗、穗长、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降低了秃尖长度。褪黑素处理后叶片SPAD值、N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褪黑素处理下ΦPSⅡ、ETR、qN、qP和F_(v)/F_(m)均显著上升,Y(N0)和F_(0)显著下降。200μmol/L处理显著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褪黑素处理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向子粒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自然高温胁迫下,褪黑素处理可增强玉米抗性,以200μmol/L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褪黑素 自然高温 光合荧光特性 抗氧化酶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