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年龄矫正查尔森合并指数对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晓鹏 何久盛 +5 位作者 陈楚鹰 张浩 李林 赵雪东 许渴 廖文利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76-182,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1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及年龄矫正查尔森合并指数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创伤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符合纳入标准共652例,收...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1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及年龄矫正查尔森合并指数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创伤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符合纳入标准共652例,收集年龄、性别、骨折侧别、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住院天数、麻醉方式、术后白蛋白、术后白细胞、术后血红蛋白、年龄矫正查尔森合并指数(ACCI)和是否发生肺炎等信息,分析与患者1年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652例患者术后1年的病死率为21.5%(140/65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ACCI及术后是否发生肺炎与术后1年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87,95%CI:1.060~1.114,P=0),ACCI(HR=1.645,95%CI:1.548~1.747,P=0),术后发生肺炎(HR=2.353,95%CI:1.624~3.408,P=0)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ACCI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的AUC为0.912,最佳阈值为5.5时的特异度为0.834,敏感度为0.871。结论年龄、ACCI、术后发生肺炎时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CCI对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病死率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病情评估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骨折 术后1年死亡率 年龄矫正查尔森合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何久盛 杜立 +2 位作者 张国鑫 李林 王晓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84-90,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比较PFNA和DHS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的中、英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结果共纳...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比较PFNA和DHS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的中、英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PFNA固定392例,DHS固定398例。PFNA固定与DHS固定相比,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失血量减少,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P<0.05);而在平均住院日、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方面二者尚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DHS相比,采用PFNA固定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二者在平均住院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方面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 动力髋螺钉 骨折固定术 META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3
3
作者 廖文利 何久盛 曹立峰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4期492-49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分为撬拨复位组、切开复位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解剖学相关指标和疗效(...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分为撬拨复位组、切开复位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解剖学相关指标和疗效(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结果患者术后1、3、6个月均成功进行了返院复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撬拨复位组均少于切开复位组(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两组B hler角与Gissane角显著上升、跟骨宽度显著下降(P<0.05)。术后6个月Gissane角撬拨复位组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末次随访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撬拨复位组优良率为81.82%,切开复位组优良率为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脱出、皮肤浅表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发生情况撬拨复位组显著少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均佳,但是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国鑫 何久盛 +1 位作者 李林 尚成德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719-721,共3页
目前,临床上多把半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股骨近端囊内骨折的优选治疗方案。总结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2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HA)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THA)手术,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目前,临床上多把半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股骨近端囊内骨折的优选治疗方案。总结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2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HA)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THA)手术,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型 高龄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 随访疗效 骨水泥固定 骨水泥髋臼杯 临床疗效 术后引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切口减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金伟 何久盛 杨成刚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721-722,共2页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常由高能量暴力损伤所致,常伴有严重软组织并发症,可出现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常规的内外侧切口减压,往往给后期的骨折手术带来困难。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者采用后侧切开减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常由高能量暴力损伤所致,常伴有严重软组织并发症,可出现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常规的内外侧切口减压,往往给后期的骨折手术带来困难。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者采用后侧切开减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间室综合征 减压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征 小腿骨 暴力损伤 小腿筋膜 外固定架固定 组织并发症 切口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经皮钢板结合接骨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骨折病人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林 何久盛 张浩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960-963,共4页
目的研究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骨折病人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10月胫腓骨骨折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观... 目的研究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骨折病人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10月胫腓骨骨折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LISS钢板结合MIPPO治疗,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指标、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第1天血清PGE_(2)、Cor和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61%和63.04%(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时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3.48%和86.96%(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04%和30.43%(P<0.05)。结论LISS钢板结合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明显微创优势,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 胫腓骨骨折 围术期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器选择 被引量:3
7
作者 吕鹏 何久盛 《骨科》 CAS 2017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器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均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根据内固定器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防旋...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器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均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根据内固定器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Ⅱ组(154例)和InterTan组(98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骨折类型情况、术中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患髋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等。结果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PFNA-Ⅱ组病人手术时间为(44.17±6.75)min、术中出血量为(140.34±15.68)ml,均显著少于InterTan组的(60.32±7.39)min和(178.26±18.25)ml(均P=0.000)。术后PFNA-Ⅱ组病人股骨干骨折率显著高于InterTan组(P=0.032),股骨颈缩短长度多于InterTan组(P=0.000),髋关节或大腿疼痛发生率(15.58%)显著高于InterTan组(5.10%)(P=0.011)。两组病人骨折愈合时间、远端钉尖位置、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FNA-Ⅱ操作相对简单,但InterTan钉疗效更好,对于简单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择PFNA-Ⅱ或InterTan钉;对于Evans-JensenⅡB或Ⅲ型等稳定性较差的复杂骨折,选择InterTan钉更有优势;老年病人如果基础情况较差,且需尽快完成手术,选择PFNA-Ⅱ钉可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 INTERT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氏骨折合并桡骨头骨折8例
8
作者 王金伟 赵民 +1 位作者 何久盛 张永林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1105-1105,共1页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孟氏骨折 肘关节不稳定 可吸收钉固定 前臂旋转 治疗不当 活动障碍 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晓鹏 张浩 +1 位作者 何久盛 张永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60-64,共5页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结果。方法 选择从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微创治疗的9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其...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结果。方法 选择从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微创治疗的9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理念指导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加速康复组(ERAS组)和传统治疗模式组(传统治疗组),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优化一系列临床治疗措施,两个治疗组患者在主要结果指标(住院时间)和次要结果指标(手术等待时间、术中伤害、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管理和手术髋关节操作评分)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所有96名患者都被随访了至少一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平均(13.2±2.1)个月,ERAS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等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VAS评分ERAS、术后患者开始活动时间上均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两个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没有明显区别(P>0.05)。两个治疗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ERAS组3/32,传统治疗组11/64)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Harris评分,ERAS组分别为45±6和59±7,均优于传统治疗组30±7和40±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 在ERAS理念指导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总体住院时间缩短,而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可以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老年人 转子间骨折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带在四肢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永林 赵民 何久盛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1845-1846,共2页
四肢关节内骨折临床常见,治疗上要求尽可能骨折解剖复位.否则易导致关节功能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因此成为骨科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各种围关节解剖型接骨板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张力带钢丝(钢缆)作为一... 四肢关节内骨折临床常见,治疗上要求尽可能骨折解剖复位.否则易导致关节功能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因此成为骨科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各种围关节解剖型接骨板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张力带钢丝(钢缆)作为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固定可靠的基本内固定方法,选择适宜的骨折类型,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我们自2000年8月至2007年8月应用张力带钢丝(钢缆)手术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患者21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骨折 张力带 四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久盛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背景:目前,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中,相比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否更具有显著优势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至2008年因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接受治疗的患者66例,根... 背景:目前,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中,相比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否更具有显著优势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至2008年因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接受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手术治疗组35例,非手术治疗组31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至少5年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和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及后足评分进行治疗的功能评估;采用简明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主观健康状况。通过跟骨侧位X线片测量患侧跟骨治疗前后的Bohler角和Gissan角。结果:手术治疗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组(28.6%vs 6.5%,χ2=5.407,P=0.020)。术后1年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疼痛评分、AOFAS踝及后足评分、SF-36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治疗组的Bohler角和Gissan角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治疗组中6例(17.1%)、非手术治疗组中14例(45.2%)发生明显距下关节炎,手术治疗组的距下关节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手术治疗组(χ2=6.110,P=0.013)。结论结:经至少5年随访评估发现,手术治疗可降低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后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的发生,同时手术治疗可导致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而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后的功能评分未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掌侧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新鲜舟状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浩 陈楚鹰 +1 位作者 吕鹏 何久盛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603-604,共2页
目的评估掌侧入路经皮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Herbert’s B1、B2型舟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采用掌侧入路经皮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的Herbert’s B1、B2型舟状骨骨折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估掌侧入路经皮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Herbert’s B1、B2型舟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采用掌侧入路经皮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的Herbert’s B1、B2型舟状骨骨折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8~36岁,平均(23.4±5.3)岁;左手7例,右手14例。致伤原因为摔伤10例,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3例,其他3例;Herbert’s B1型17例,B2型4例。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4个月(12~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不连、感染、内固定失效、舟状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2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结论经皮掌侧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是治疗Herbert’s B1、B2型舟状骨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状骨骨折 微创手术 腕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接骨板联合自体植骨治疗下肢长骨髓内钉术后不愈合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楚鹰 何久盛 张永林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背景:临床上髓内钉固定技术广泛应用于下肢长骨骨折的治疗,并且疗效显著。但是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发生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目的:探讨附加接骨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髓内钉固定后下肢长骨不愈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 背景:临床上髓内钉固定技术广泛应用于下肢长骨骨折的治疗,并且疗效显著。但是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发生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目的:探讨附加接骨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髓内钉固定后下肢长骨不愈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应用附加接骨板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28例股骨或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不愈合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19-65岁,平均(34.6±11.3)岁;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16例;股骨骨折13例,胫骨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骨折20例。结果:全部2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28个月,平均(19.3±4.3)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已达到骨性愈合。13例股骨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7±1.3)个月,15例胫骨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9.1±1.6)个月。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保留髓内钉给予侧方附加接骨板固定的同时,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是治疗髓内钉固定下肢长骨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胫骨骨折 髓内钉 接骨板 骨折不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nterTan与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楚鹰 何久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8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Inter Tan与PFN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2012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应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病例60例,其中33例应用Inter Tan治疗,27例应用PFNA治疗。结...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Inter Tan与PFN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2012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应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病例60例,其中33例应用Inter Tan治疗,27例应用PFNA治疗。结果 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5个月,无死亡个案,Inter Tan组:手术时间为(65.2±15.5)min,术中出血量为(261.5±110.7)ml,下地行走时间为(5.3±0.8)周,骨折愈合时间为(8.8±1.3)周;PFNA组:手术时间为(40.4±16.1)min,术中出血量为(192±120.6)ml,下地行走时间为(5.0±0.6)周,骨折愈合时间为(8.6±0.8)周。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下地行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没有差异。结论 Inter Tan及PFNA均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应用PFNA方法的病例,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针 Inter Tan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顺行置入载距突螺钉与逆行置入载距突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永胜 何久盛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分析传统顺行植入载距突螺钉与逆行植入载距突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我院80例跟骨骨折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顺行置入载距突螺钉)、试验组(采取逆行... 目的分析传统顺行植入载距突螺钉与逆行植入载距突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我院80例跟骨骨折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顺行置入载距突螺钉)、试验组(采取逆行植入载距突螺钉),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和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术后7天VAS评分、AOFAS评分、QOL评分及两组病人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103.52±12.50)分钟,高于试验组的(96.89±11.25)分钟;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9.58±9.13)ml,高于试验组的(60.25±8.71)ml;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5.52±2.51)周,高于试验组的(11.47±2.03)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比较,试验组Bohler角(31.08±4.22)°和Gissane角(125.99±4.38)°,高于对照组的(25.74±3.07)°和(110.48±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比较,试验组QOL评分(80.04±5.29)分和AOFAS评分(82.55±7.46)分,高于对照组的(68.17±4.79)分、(64.03±6.14)分,试验组VAS评分(1.28±0.42)分,低于对照组(3.02±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置入载距突螺钉治疗跟骨骨折,可改善骨折病情,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螺钉 载距突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MIPO手术方式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指标和骨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陈楚鹰 李林 +1 位作者 何久盛 张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0期1711-1712,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肱骨近端移位的两部分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微创MIPO入路及传统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手术治疗后对患者术后创伤指标、骨代谢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肱骨近端移位大于1cm的两部分骨折患者,并将其均... 目的:探讨针对肱骨近端移位的两部分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微创MIPO入路及传统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手术治疗后对患者术后创伤指标、骨代谢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肱骨近端移位大于1cm的两部分骨折患者,并将其均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其中观察组采取微创MIPO手术入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质量指标以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Sp、ES及BV/TV值下降更明显,Tb.N与VOC值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ALP、PICP及BGP值高于对照组,且CTX、TRACP-5b及PT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MIPO入路手术内固定用于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患者,可促进患者骨折端愈合,并减轻骨折及其手术引起的机体创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MIPO 肱骨近端骨折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踝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空心螺钉与支撑钢板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廖文利 何久盛 曹立峰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13期1845-1846,共2页
目的对比后踝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空心螺钉与支撑钢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后踝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空心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支撑钢板治... 目的对比后踝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空心螺钉与支撑钢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后踝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空心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支撑钢板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Baird-Jackson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Baird-Jackson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空心螺钉,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提高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空心螺钉 支撑钢板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结合近端锁定接骨板双排筏技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彭永胜 何久盛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984-986,共3页
目的分析胫骨外侧平台骨折(LTPF)病人应用克氏针结合近端锁定接骨板双排筏技术(PLPDRRT)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LTPF病人212例,根据手术疗效分为优良组和中差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TPF病人应用克... 目的分析胫骨外侧平台骨折(LTPF)病人应用克氏针结合近端锁定接骨板双排筏技术(PLPDRRT)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LTPF病人212例,根据手术疗效分为优良组和中差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TPF病人应用克氏针结合PLPDRRT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212例病人中,疗效为优102例,良68例,中26例,差16例,优良组170例,中差组42例。两组年龄、骨折分型、合并膝关节其他损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Ⅵ型骨折、有膝关节周围合并伤、手术时间≥150分钟及有术后并发症是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TPF病人应用克氏针结合PLPDRRT的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可能与骨折分型、合并膝关节其他损伤、手术时间长及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锁定接骨板双排筏技术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克氏针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修复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赵雪东 何久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5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并对比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修复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06例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并对比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修复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肢体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06例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和加压钢板组(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加压钢板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交锁髓内钉组,下地负重时间显著长于交锁髓内钉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屈膝与伸膝活动度均显著增大,且加压钢板组显著大于交锁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各项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加压钢板组显著高于交锁髓内钉组;加压钢板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交锁髓内钉组(均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各有优势,后者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下地负重时间较长,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不连 加压钢板固定 交锁髓内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干中段骨折的疗效及对膝、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赵雪东 何久盛 《大医生》 2021年第24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术(MI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LCP)对胫骨干中段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膝、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干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术(MI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LCP)对胫骨干中段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膝、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干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33例)与B组(37例)。A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B组患者行MIPO联合LCP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优良率、围术期指标、术后第7天与术后6个月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B组患者总优良率为91.89%,高于A组的72.73%;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与术后第7天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Rasmussen功能评分、AOFAS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0%,低于A组的21.21%(均P<0.05)。结论MIPO结合LCP术治疗胫骨干中段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流血量少,同时可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骨折愈合更快,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中段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 经皮微创接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