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溶血弧菌Ⅲ型分泌系统vscH基因生物学功能分析
1
作者 田珅 李婉君 +5 位作者 曹钰莹 许立慧 任建鸾 汤芳 戴建君 薛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作为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scH位于T3SS1基因座中,功能未知。为探究vscH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在副溶...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作为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scH位于T3SS1基因座中,功能未知。为探究vscH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在副溶血弧菌POR-1菌株的基础上构建vscH缺失株ΔvscH及回补株CΔvscH,比较各菌株在生物被膜形成、细胞毒性等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3SS1效应蛋白的分泌量及其在HeLa细胞中易位量;通过GST-Pull Down试验鉴定与VscH相互作用的T3SS1相关蛋白。结果: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株ΔvscH在生长性能上无明显差异,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同时对HeLa细胞和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下降;vscH基因的缺失使效应蛋白VopR、VopS和胞外针结构蛋白VscI的分泌显著减少,同时使VopR和VopS在HeLa细胞内易位量显著下降;GST-Pull Down试验发现VscH与一种位于T3SS1的ATP酶VscN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表明,vscH基因影响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参与T3SS1介导的毒性作用,同时对T3SS1效应蛋白的分泌和易位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Ⅲ型分泌系统 vscH 分泌 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药学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任建鸾 李祥瑞 邹思湘 《中国农业教育》 2005年第5期55-56,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动物医学人才的类型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动物药学专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现有动物医学专业很难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动物药学人才的需求。本文探讨了开设动物药学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动物...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动物医学人才的类型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动物药学专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现有动物医学专业很难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动物药学人才的需求。本文探讨了开设动物药学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动物药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药学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微生物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建鸾 费荣梅 汤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1期100-103,共4页
兽医微生物实验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传统的兽医微生物实验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师指派的规定动作,使学生过多地关注实验结果,而不重视实验过程,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重要性、教学过程、教学效... 兽医微生物实验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传统的兽医微生物实验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师指派的规定动作,使学生过多地关注实验结果,而不重视实验过程,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重要性、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的兽医微生物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时间和自主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实验 开放式教学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动物医学专业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祥瑞 任建鸾 邹思湘 《高等农业教育》 2004年第3期59-63,共5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与国际接轨,动物医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社会对动物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对动物医学人才的需求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与国际接轨,动物医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社会对动物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对动物医学人才的需求将在教学科研、产业开发、管理执法和技术服务几个方向上分流。我国动物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着学科地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以改革迎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国 动物医学专业 对策 市场经济 培养目标 创新能力 生源质量 专业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进口生鲜牛肉中大肠杆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雨 梁莹 +7 位作者 周萍萍 任建鸾 杨捷琳 郭德华 薛峰 蒋原 汤芳 戴建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88,共8页
为了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进口生鲜牛肉中大肠杆菌O157:H7的生长预测模型。将于超市购买的进口生鲜牛肉和大肠杆菌O157:H7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在4、16、25、30、37℃贮藏温度条件下进口生鲜牛肉中大肠杆菌生长数据,绘制生长曲线,采用修正G... 为了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进口生鲜牛肉中大肠杆菌O157:H7的生长预测模型。将于超市购买的进口生鲜牛肉和大肠杆菌O157:H7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在4、16、25、30、37℃贮藏温度条件下进口生鲜牛肉中大肠杆菌生长数据,绘制生长曲线,采用修正Gompertz、Logistic、Richards、MMF四种模型进行拟合,建立进口生鲜牛肉中大肠杆菌一级模型,将一级模型拟合的数据代入Ratkowsky方程建立二级模型,通过准确因子、偏差因子以及均方根误差,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四种模型拟合后得到的相关系数均为0.98以上,修正Gompertz模型数据表明该模型拟合程度最好,最适合预测大肠杆菌在进口生鲜牛肉上的生长动态,模型的准确因子均为0.99,偏差因子为1.14和1.03,决定系数R~2为0.97和0.99,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可靠性较高。本研究建立的生长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4~37℃不同温度条件下大肠杆菌O157:H7在进口生鲜牛肉上的生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进口 生鲜牛肉 贮藏温度 生长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汁中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袁橙 赵彦华 +2 位作者 邵靓 林华 任建鸾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73,共3页
对南京市某奶牛场19头奶牛抽取乳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其中,健康奶牛9头,患显性乳房炎奶牛6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4头。共分离鉴定出蜡状芽胞杆菌1株、克雷伯菌属细菌1株、肠杆菌属细菌2株、葡萄球菌属细菌12株。对分离出的16株细菌采用... 对南京市某奶牛场19头奶牛抽取乳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其中,健康奶牛9头,患显性乳房炎奶牛6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4头。共分离鉴定出蜡状芽胞杆菌1株、克雷伯菌属细菌1株、肠杆菌属细菌2株、葡萄球菌属细菌12株。对分离出的16株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中的蜡状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和红霉素均较为敏感,克雷伯菌仅对氯霉素较敏感,肠杆菌仅对庆大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则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汁 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教学法在新形势下动物检疫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峰 任建鸾 +2 位作者 廉乐乐 汤芳 戴建君 《科教导刊》 2019年第33期168-169,共2页
随着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形势发展及国家对进出境动物检疫和屠宰检验等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必要通过现场参观式教学等方式,开展新形势下动物检疫学课程现场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适应社会... 随着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形势发展及国家对进出境动物检疫和屠宰检验等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必要通过现场参观式教学等方式,开展新形势下动物检疫学课程现场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懂法律、通业务的动物检验检疫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教学法 动物检疫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1、O2、O78血清型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娟芳 戴建君 +5 位作者 姜敏 任建鸾 李德志 张鹏 孙建和 汤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1、O2和O 783种血清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O1、O2和O 783种血清型的特异性基因片段设计并合成引物,分别提取O1、O2和O 78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DNA作为模板,优化三重... [目的]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1、O2和O 783种血清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O1、O2和O 783种血清型的特异性基因片段设计并合成引物,分别提取O1、O2和O 78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DNA作为模板,优化三重PCR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并对临床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在三重PCR的25μL反应体系中,dNTP 1.5μL,MgCl 22.5μL,Taq DNA酶0.6μL,O1、O2、O78最佳引物加入量分别为0.6、0.2、0.6μL;最佳退火温度为55.9℃。三重PCR的特异性好,3种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反应;对146株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准确率为99.32%(145/146),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枯草芽胞杆菌进行特异性检测时,没有出现非特异性扩增。三重PCR敏感性高,以单一血清型DNA为模板时,O1和O2血清型的DNA最低检测限均为0.1 ng·μL^-1,O 78血清型的DNA最低检测限为0.02ng·μL^-1;以O 1、O2和O78混合DNA为模板时,最低检测限为0.05ng·μL^-1。对18份临床模拟样品进行检测,准确率为94.4%(17/18)。[结论]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O1、O2和O783种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三重PCR方法,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适用于临床上禽大肠杆菌病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PCR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特异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Ⅲ型分泌系统1内杆状蛋白基因vscI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廉乐乐 薛娇 +5 位作者 李婉君 任建鸾 诸葛祥凯 汤芳 薛峰 戴建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6-513,共8页
[目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s,T3SS)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T3SS1内杆状蛋白基因vscI的功能。[方法]以副溶血弧菌POR-1菌株为研究对象,构建vscI缺失株ΔvscI与回补... [目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s,T3SS)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T3SS1内杆状蛋白基因vscI的功能。[方法]以副溶血弧菌POR-1菌株为研究对象,构建vscI缺失株ΔvscI与回补株CΔvscI,检测野生株、缺失株与回补株的细胞毒性、细胞黏附等生物学特性,分析vscI缺失对副溶血弧菌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与ELISA检测HeLa细胞内效应蛋白的易位量。[结果]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菌株ΔvscI在生长速度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对HeLa细胞的黏附能力下降85%。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株ΔvscI感染细胞组释放LDH量显著下降60%。同时与野生株POR-1感染HeLa细胞组相比,ΔvscI感染HeLa细胞组发生凋亡的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了85%。腺苷酸环化酶报告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与POR-1菌株感染组相比,ΔvscI菌株感染HeLa细胞内的cAMP含量显著下降,CyaA融合蛋白的易位量显著下降,而在回补株CΔvscI中上述生物性状均恢复。[结论]vscI提高了副溶血弧菌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和毒力,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对于T3SS1效应子的易位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T3SS1 内杆状蛋白 vs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活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凌南 范漻钰 +3 位作者 任建鸾 曾德新 薛峰 戴建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10期68-73,共6页
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快速、准确、高效的人兽共患病病原活菌检测技术非常必要。目前已有多种针对活菌的检测方法。本文比较分析了目前正在使用或开发的人兽共患病病原活菌检... 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快速、准确、高效的人兽共患病病原活菌检测技术非常必要。目前已有多种针对活菌的检测方法。本文比较分析了目前正在使用或开发的人兽共患病病原活菌检测技术。同时,利用PMA-q PCR检测技术,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效果验证,认为该检测技术兼具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活菌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一种新型的铂化合物检测技术也被证明可用于活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人兽共患病 病原 活菌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耀妹 任建鸾 侯世忠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6-127,共2页
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吴耀妹,任建鸾(南京农业大学210095)侯世忠(胜利油田肉鸡场)南京某鸡场和山东某鸡场的罗曼鸡群先后发生了一种以气囊炎、腹膜炎、败血症、输卵管炎及脐炎为特征的疾病,经调查及病原分离鉴定,确... 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吴耀妹,任建鸾(南京农业大学210095)侯世忠(胜利油田肉鸡场)南京某鸡场和山东某鸡场的罗曼鸡群先后发生了一种以气囊炎、腹膜炎、败血症、输卵管炎及脐炎为特征的疾病,经调查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病,并对分离的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大肠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埠地区山羊球虫种类的调查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华 张洪 +4 位作者 顾有方 陈德镁 任建鸾 刘振华 沈永林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9年第3期26-28,共3页
本文报道在安徽怀远、蚌埠、五河和凤阳县对168只山羊球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检出82只羊感染球虫,感染率48.81%,其中以母羊(60.19%)和羔羊(61.45%)感染率较高。从阳性粪样中共查获9种艾美耳属球虫。卵... 本文报道在安徽怀远、蚌埠、五河和凤阳县对168只山羊球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检出82只羊感染球虫,感染率48.81%,其中以母羊(60.19%)和羔羊(61.45%)感染率较高。从阳性粪样中共查获9种艾美耳属球虫。卵囊检出率比较高,且占优势的为阿氏艾美耳球虫和小型艾美耳球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艾美耳球虫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dF基因介导禽致病性大肠杆菌DE205B的抗氧化应激
13
作者 姜珊 汤芳 +5 位作者 刘云 李德志 任建鸾 张中华 巩倩雯 戴建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2-497,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前噬菌体phiv205-3片段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DE205B氧化应激耐受力的影响。[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前噬菌体phiv205-3片段,构建前噬菌体片段缺失株DE205BΔphiv205-3,检测野生株和前噬菌体片段缺失株对氧化应激...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前噬菌体phiv205-3片段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DE205B氧化应激耐受力的影响。[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前噬菌体phiv205-3片段,构建前噬菌体片段缺失株DE205BΔphiv205-3,检测野生株和前噬菌体片段缺失株对氧化应激的耐受力;进一步敲除前噬菌体片段中氧化应激耐受相关基因nrdE、nrdF、nrdH、nrdI,构建前噬菌体基因缺失株DE205BΔnrdE、DE205BΔnrdF、DE205BΔnrdH和DE205BΔnrdI,并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和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这些缺失菌株和野生菌株的氧化应激耐受力。[结果]与野生株相比,前噬菌体片段缺失株DE205BΔphiv205-3氧化应激耐受力下降33%(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前噬菌体基因nrdF在氧化应激情况下转录水平显著提高(P<0.05);对构建前噬菌体单基因缺失株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DE205BΔnrdF在氧化应激环境下的存活率下降21%(P<0.05),而缺失株DE205BΔnrdE、DE205BΔnrdH和DE205BΔnrdI的存活率无显著变化。[结论]前噬菌体片段编码的nrdF基因有助于增强宿主细菌DE205B氧化应激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噬菌体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氧化应激 nr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种抗原的融合表达蛋白建立牛分枝杆菌抗体ELISA检测方法
14
作者 潘家良 于有利 +6 位作者 刘梦婷 单玉平 汤芳 任建鸾 薛青红 薛峰 戴建君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27,共7页
为建立一种诊断牛结核病的间接ELISA方法,以牛分枝杆菌Rv3403c、CFP10和ESAT6蛋白为靶标抗原,通过酶切连接和重叠延伸PCR方法,将3个抗原基因串联在pET-28a载体上,基因之间用Linker序列连接,构建出pET-28a-Rv3403c-CFP10-ESAT6并转化至... 为建立一种诊断牛结核病的间接ELISA方法,以牛分枝杆菌Rv3403c、CFP10和ESAT6蛋白为靶标抗原,通过酶切连接和重叠延伸PCR方法,将3个抗原基因串联在pET-28a载体上,基因之间用Linker序列连接,构建出pET-28a-Rv3403c-CFP10-ESAT6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纯化目的蛋白并分析其反应原性。以纯化后的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分析,成功表达并纯化出包涵体蛋白Rv3403c-CFP10-ESAT6,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融合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与其他牛病原体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临床结果显示,本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阳性符合率为66.7%,阴性符合率99.3%,总符合率为99.3%。研究表明,成功串联表达了具有良好反应原性的融合蛋白Rv3403c-CFP10-ESAT6,并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牛分枝杆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检测和净化牛结核病提供了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诊断抗原 Rv3403c CFP10 ESAT6 融合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其对小鼠乳腺炎的治疗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鑫茹 李瑶 +7 位作者 付开来 王阳 吴珮榕 张昱晗 薛峰 任建鸾 戴建君 汤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6,共12页
噬菌体作为一种天然裂解细菌的病毒,可用于细菌疾病治疗。旨在筛选出有效治疗小鼠乳腺炎的噬菌体,为奶牛乳腺炎防治提供参考。以实验室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A292菌株为宿主菌,分别从污水样、粪样中分离纯化出2株噬菌体,命名为φFJ04、... 噬菌体作为一种天然裂解细菌的病毒,可用于细菌疾病治疗。旨在筛选出有效治疗小鼠乳腺炎的噬菌体,为奶牛乳腺炎防治提供参考。以实验室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A292菌株为宿主菌,分别从污水样、粪样中分离纯化出2株噬菌体,命名为φFJ04、φAH12。对2株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φFJ04最佳感染复数为1,裂解量为149,温度耐受范围在40~50℃,pH耐受范围在3~10,宿主谱为63/90株;φAH12最佳感染复数为1,裂解量为448,耐受温度在40℃,pH耐受范围在4~12,宿主谱为28/90株。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φFJ04全长38 540 bp,(G+C)%=33.79%,含有48个ORF;φAH12全长264 664 bp,(G+C)%=24.7%,含有282个ORF。φFJ04、φAH12基因组内均不含整合元件、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可用于体内治疗。对噬菌体杀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由φFJ04、φAH12组成的噬菌体鸡尾酒在6 h可以将10^(4)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杀灭。施用10^(8) PFU/mL噬菌体鸡尾酒对10^(8) CFU/mLAA292所致的小鼠乳腺炎有明显改善作用,能使治疗组乳腺组织细菌载量下降2.8 log10CFU/g,杀菌效果约为99.84%。通过观察HE染色切片发现,治疗组乳腺腺泡结构较为完整,乳腺上皮细胞脱落显著减少,为奶牛乳腺炎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噬菌体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分析 全基因组测序 小鼠乳腺炎治疗
原文传递
猪链球菌9型GZ0565株体外传代的生物学稳定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建鸾 陆承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5-1118,共4页
选取猪链球菌9型(SS9)GZ0565株连续传代培养至20代(S1~S20代),用API20Strep生化鉴定试剂条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代次之间进行了比较鉴定。生化试验结果表明,GZ0565株传代稳定性好。以特殊品系的黑色小鼠C57BL/6作为SS9感染的动物模型... 选取猪链球菌9型(SS9)GZ0565株连续传代培养至20代(S1~S20代),用API20Strep生化鉴定试剂条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代次之间进行了比较鉴定。生化试验结果表明,GZ0565株传代稳定性好。以特殊品系的黑色小鼠C57BL/6作为SS9感染的动物模型,经腹腔注射接种S1、S5、S10、S15和S20代不同稀释度菌液,统计1周内小鼠的死亡数量。结果显示,攻毒后死亡的小鼠具有典型的细菌性败血症病理变化,肝及脑内可分离到革兰氏阳性球菌,短链状,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经PCR检测,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的细菌与攻毒菌株为同一种细菌。S1、S5、S10、S15和S20代菌株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3.63×108、6.03×108、2.63×109、1.45×109和8.7×1010。证明SS9GZ0565株经过20代传代培养后毒力相对稳定,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9型 生化特性 半数致死量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安徽部分地区猪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建鸾 张鹏 +4 位作者 殷晗杰 黄豪胜 杨德鸿 曾颃 李一昊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1,共5页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猪场仔猪黄白痢的重要病原之一。为调查安徽省猪场中ETEC的感染情况,在2018年对该省6个地区的17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黄白痢样品进行了ETEC的分离鉴定。结果:经PCR鉴定,在479...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猪场仔猪黄白痢的重要病原之一。为调查安徽省猪场中ETEC的感染情况,在2018年对该省6个地区的17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黄白痢样品进行了ETEC的分离鉴定。结果:经PCR鉴定,在479份病料中分离出110株ETEC菌株。对这些菌株进行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力分析表明,该110株ETEC菌株共鉴定出13种血清型,以O8、O20、O128为优势血清型。110株ETEC菌株表现出高耐药性,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110/110);对新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达70%以上,且多数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其中9、10重耐药菌株数最多。分别将优势血清型O8、O20、O128菌株对小鼠进行攻毒,结果同一血清型中强毒株数量分别占该血清型菌株总数的50%(55/110)、72.7%(8/11)和66.7%(4/6),表明这些优势血清型菌株的毒力普遍较高。本研究为猪场ETEC引起的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血清型 耐药性 毒力
原文传递
江苏地区动物粪便及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玲 王少辉 +2 位作者 汤芳 任建鸾 戴建君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收集江苏地区养殖场及农贸市场动物粪便及食品样品700份,经显色培养基筛选、PCR鉴定大肠杆菌O157,并分析其进化分群、毒力基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性和耐药基因,了解O157污染情况。分离得到16株大肠杆菌O157,在粪便和食品中的分离... 收集江苏地区养殖场及农贸市场动物粪便及食品样品700份,经显色培养基筛选、PCR鉴定大肠杆菌O157,并分析其进化分群、毒力基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性和耐药基因,了解O157污染情况。分离得到16株大肠杆菌O157,在粪便和食品中的分离率分别为2.6%(13/500)和1.5%(3/200),进化分群显示D群占68.75%(11/16)为优势分群,68.75%(11/16)分离株能形成生物被膜。毒力基因stx1、stx2、hly A、eae的分布率分别为25%、37.5%、68.75%、63.16%。综合分析显示,不同来源菌株进化分群及毒力基因型相似。分离株的耐药率在56%以上,且至少同时耐受7种药物;耐药基因tet A、TEM、floR、cml A、aph3、aad A1、aad A2检测率50%-63%,其他耐药基因检测率小于30%。本研究表明动物粪便作为大肠杆菌O157的贮库,可能由养殖场感染动物并污染食品,威胁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157 分布 毒力基因 进化分群 耐药性
原文传递
13种兽用抗菌药对大肠杆菌及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虹 杨德鸿 +5 位作者 汤芳 李亚芯 徐长青 胡贺 张永春 任建鸾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13,共4页
为了解目前市售抗菌药对畜牧生产中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选用13种常见抗菌药,对参考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并挑选其中抑菌效果相对较好的药物对来自河南省和江苏省各集约化禽类养殖场分离鉴定所得... 为了解目前市售抗菌药对畜牧生产中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选用13种常见抗菌药,对参考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并挑选其中抑菌效果相对较好的药物对来自河南省和江苏省各集约化禽类养殖场分离鉴定所得的39株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显示:药物D(10%阿莫西林)、药物G(100 g∶10 g硫酸黏菌素)、药物I(100 mL∶25 g磺胺嘧啶、5 g甲氧苄啶)、药物J(100 mL∶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0 g、甲氧苄啶2 g)、药物L(100 mL∶10 g氟苯尼考)抑菌效果较好(MIC〈78.12μg/mL),药物E(5%盐酸多西环素)、药物F(10%盐酸多西环素)的抑菌效果次之(MIC为156.25μg/mL),药物B(100 g∶3.25 g硫酸新霉素)和K(5 g戊二醛、5 g葵甲溴铵)的抑菌效果较差(MIC〈625μg/mL),药物A(10%盐酸林可霉素)、药物C(100 g∶10 g A型酒石酸泰乐菌素)、药物H(100 g∶5 g硫氰酸红霉素)、药物M(聚维酮碘)抑菌效果最差,所有稀释倍数均长菌;挑选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物MIC结果显示,药物I对39个临床菌株均无效,药物L对5株临床菌株有效,药物E对23株临床菌株有效。结果表明:药物E可用于大肠杆菌、沙门菌感染的抗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最小抑菌浓度(MIC) 耐药性 大肠杆菌 沙门菌
原文传递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F11分布的检测及其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庆美 王少辉 +3 位作者 任建鸾 诸葛祥凯 陆承平 戴建君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F11毒力基因的功能,根据禽致病性大肠杆菌IMT5155毒力基因F11的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检测了毒力基因F11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并以IMT5155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F11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到pE... 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F11毒力基因的功能,根据禽致病性大肠杆菌IMT5155毒力基因F11的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检测了毒力基因F11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并以IMT5155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F11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到pET-28a(+)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F11,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纯化表达产物,制备免疫血清进行黏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F11基因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率为22.2%(10/45),主要分布于大肠杆菌B2进化群中。利用F11免疫血清进行的Western-blot分析表明,F11可以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正常表达。黏附抑制试验显示,F11免疫血清可以抑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IMT5155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表明F11可能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F11 黏附抑制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