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传统泻药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乔建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560-561,共2页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如今大肠疾病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诊断大肠疾病直接、有效途径为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的质量是提高阳性诊断率的关键。老年患者是肠道疾病多发人群,也是结肠癌筛查的重点对象。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大肠疾病 结肠癌筛查 肠黏膜炎症 口服甘露醇 中毒性巨结肠 口服硫酸镁 阳性诊断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 like蛋白及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乔建霞 师水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8期1020-1023,I0002,共5页
1991年weidner等首先报道肿瘤的微血管与乳腺癌生长、转移和复发的密切相关。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已被认为是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金标准。因为新生的血管细小无序.所以需要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标记物。通常选用的是Ⅷ因子抗原、CD3... 1991年weidner等首先报道肿瘤的微血管与乳腺癌生长、转移和复发的密切相关。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已被认为是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金标准。因为新生的血管细小无序.所以需要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标记物。通常选用的是Ⅷ因子抗原、CD31、CD34等。其中CD34在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均有表达.是一种新的血管生成相关抗原。CD34抗体和CD31、Ⅷ因子抗体比较,其染色更加敏感,能突出显示较小的和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的内皮细胞,而且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血管密度 食管鳞状细胞癌 DELTA 乙酰肝素酶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 CD34抗体 白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息肉内镜下切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乔建霞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息肉治疗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曾接受过胃镜检查并检出胃息肉的患者264例,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对其术后1年胃镜复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胃息肉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总结患者性别、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息肉治疗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曾接受过胃镜检查并检出胃息肉的患者264例,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对其术后1年胃镜复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胃息肉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总结患者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吸烟、饮酒、胃息肉的性质(大小、数量、生长部位以及病理类型)的情况。结果:264例患者中复发46例,未复发218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息肉大小、息肉数量及病理类型为胃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45岁、幽门螺杆菌感染、息肉多发、息肉直径≥2cm及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的患者术后更易复发,需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病理类型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植入粒子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培龙 张敏 +4 位作者 黄磊 乔建霞 张丽琴 王健美 张俊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粒子植入化疗对食管癌姑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4例行食管癌姑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内镜IC化疗33例;对照组:支架植入21例。结果①IC作用缓慢,于12周达最大效果(52.4%),24周与支架植入差别无统计... 目的探讨经内镜粒子植入化疗对食管癌姑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4例行食管癌姑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内镜IC化疗33例;对照组:支架植入21例。结果①IC作用缓慢,于12周达最大效果(52.4%),24周与支架植入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IC患者临床近期(12周内)随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远期(24周)无统计学差异;支架植入组随分化程度不同远期(24周)效果统计学差异明显;③IC组并发胸痛、纵隔脓肿、食管气管瘘明显低于支架植入组(P<0.05)。结论①IC近期治疗效果可能不如支架植入,远期治疗效果无差别;②肿瘤分化程度低对IC近期疗效较好,IC及支架植入对高分化患者远期治疗效果均优于低分化者;③IC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明显较支架植入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粒子植入化疗 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美 乔建霞 +2 位作者 张丽琴 闫慧芳 王东燕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在内镜下进行多环黏膜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病灶均完全切除。3例患者由于手术切口较大,为防止切口粘连造成食管狭窄,1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在内镜下进行多环黏膜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病灶均完全切除。3例患者由于手术切口较大,为防止切口粘连造成食管狭窄,1例术后随时放覆膜支架,2例1个月后行食管扩张术后痊愈。结论:对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优质护理,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癌 癌前病变 多环黏膜切除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6
作者 王培龙 张敏 +3 位作者 黄磊 乔建霞 王健美 张丽琴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乳头插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根据乳头形态及结石大小行乳头切开,采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术后部分患者放置鼻胆引流管。结果:68例患者行ES...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乳头插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根据乳头形态及结石大小行乳头切开,采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术后部分患者放置鼻胆引流管。结果:68例患者行EST 1次取石成功59例,2次取石成功7例,成功率97%,取石失败2例。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者48例,占70.5%。结论: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简单、有效、可重复等优点,因此存在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治疗 ER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胃食管反流临床特点及意义
7
作者 王培龙 黄磊 +1 位作者 张敏 乔建霞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7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继发性胃食管反流与原发性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或非糜烂性反流患者(S-RE和S-NERD)241例(T组),同期选择经胃镜及24h食管酸反流检测诊断为原发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包括TP-RE... 目的:探讨继发性胃食管反流与原发性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或非糜烂性反流患者(S-RE和S-NERD)241例(T组),同期选择经胃镜及24h食管酸反流检测诊断为原发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包括TP-RE及P-NERD)617例作为对照(C组)。两组患者均使用RDQ症状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经24h食管酸反流检测分为pH阳性及pH阴性;同时调查食管炎相关精神症状及反流相关症状发生诱因。结果:S-GER患者平均患病年龄比P-GERD患者年轻(P<0.01)。S-RE患者炎症分级较重,而RDQ症状评分明显较P-GERD患者低(P<0.05),食管酸反流阳性率无差异(P>0.05)。S-GER患者伴随精神症状明显低于P-GERD患者(NERD,P<0.01)。P-RE亚组诱因以饮酒为主(P<0.01),S-GER组均以饮食及环境因素(冷食、阴冷环境)为主(P<0.05)。结论:S-GER症状表现较轻,诱因以冷食及所处阴冷环境有关。可能S-GER患者内脏神经敏感性较P-GERD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继发性胃食管反流 诱因 24h酸反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湖对毗邻退化草地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和pH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安婵 乔建霞 +7 位作者 商建英 李金升 赵天赐 唐士明 邵新庆 黄顶 王堃 刘克思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9,共9页
湖泊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组成,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环境的生态效应。以毗邻人工湖的持续放牧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评估人工湖泊对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改善退化草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毗邻退化草地土壤... 湖泊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组成,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环境的生态效应。以毗邻人工湖的持续放牧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评估人工湖泊对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改善退化草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毗邻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对人工湖在距离和深度上产生不同的响应。土壤含水量在距离上随着离湖距离的增加显著降低,0~10cm土层含水量从距湖10~600 m,降幅分别达到50%(2014年)、48%(2015年)和58%(2016年)。土壤pH则表现相反的趋势。土壤电导率(EC)在距离上先升高,在距湖100m处达到最大后降低。土壤水分、pH和距离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在0~10cm土层相关系数分别达到70%和50%。2)在建成湖的3年(2014-2016年)间,表层(0~10cm)土壤随着建湖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其中距湖10 m处,2016年相对2014年降低了59%。下层土壤(特别是20~40cm土层)随着建湖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显著升高,说明土壤盐分自建湖后从表层向下层运移。上层土壤的pH在年际间有显著的降低趋势。综上所述,表明在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后对退化草地的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人工湖 土壤含水量 土壤PH 土壤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水质监测及处理常见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乔建霞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1年第6期29-31,共3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锅炉的安全生产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水质不良会对企业的效率、社会资源及人员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为保障工业锅炉安全长效运行,对工业锅炉水质开展日常监测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3家企业的锅炉水...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锅炉的安全生产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水质不良会对企业的效率、社会资源及人员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为保障工业锅炉安全长效运行,对工业锅炉水质开展日常监测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3家企业的锅炉水质数据进行检测,研究做好锅炉水质监管和水处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水质监测 监管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湖对沽源退化草地土壤碳、氮、磷的时空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天赐 安婵 +7 位作者 乔建霞 李金升 唐士明 邵新庆 白鹭 王堃 商建英 刘克思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9-297,共9页
在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可以使人工湖泊与毗邻退化草地形成近湿地生态系统,从而可能改善毗邻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积极影响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的流动,加快退化草地的修复。本研究分析了人为建造人工湖泊后3年内(2014年、2015年、2016... 在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可以使人工湖泊与毗邻退化草地形成近湿地生态系统,从而可能改善毗邻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积极影响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的流动,加快退化草地的修复。本研究分析了人为建造人工湖泊后3年内(2014年、2015年、2016年)湖泊毗邻的退化草地土壤碳氮磷在离湖距离(10m、60m、100m、150m、250m、600m)上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如下:距离上,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在上层土壤(0~10cm和10~20cm)中与距离有显著(P<0.05)的线性关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在建湖3年这个短时期内,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形成了一个近湖效应,即靠近湖的养分含量高。年际间,自建湖后土壤全磷随着年数的增加在各个土层均显著降低。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在建湖初期2014年在距离上特异性较大,经过建湖3年后,2016年时在距离上的特异性减弱。这些结果表明,人工湖影响毗邻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流动,尤其在距离上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建湖对毗邻退化草地的养分产生一定的影响,表明人工湖对放牧草地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人工湖泊 土壤养分 时空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人工挖孔桩的施工管理与安全监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乔建霞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1期83-85,共3页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介绍了人工挖孔桩施工中的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及施工安全技术要点,针对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常见的安全事故,阐述了具体的安全措施及安全监理注意事项,以期指导人工挖孔桩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 人工挖孔桩 安全事故 安全监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碳、氮对人工湖的时空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天赐 安婵 +7 位作者 李金升 乔建霞 唐士明 罗红霞 白鹭 邵新庆 王堃 刘克思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期61-68,共8页
在不同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可能会改善毗邻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影响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的流动,加快退化草地的修复。本研究分析了建造人工湖泊后3年内(2014–2016年)湖泊毗邻的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含水量及碳、氮含量在不同湖距(10... 在不同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可能会改善毗邻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影响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的流动,加快退化草地的修复。本研究分析了建造人工湖泊后3年内(2014–2016年)湖泊毗邻的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含水量及碳、氮含量在不同湖距(10、60、100、150、250和600 m)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建湖3年这个短时期内,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形成了近湖效应,即近湖区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高。轻度、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在建湖3年后差异性被削弱。上层土壤(0–10 cm)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于下层土壤(10–20 cm),重度退化草地养分低于轻度退化草地。2016年,距湖150 m处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重度退化草地(2.03 g·kg–1)小于轻度退化草地(2.78 g·kg–1)。2016年重度退化草地土壤距湖10、60、150和250 m处的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0%、44%、48%和54%;轻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仅在距湖10 m处随年际的推移而增加了53%。综上,人工湖影响毗邻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流动,尤其在距离上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草地恢复 草地管理 近湖效应 土壤养分 含水量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做好工程招标及结算的审核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建霞 《山西建筑》 2011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结合工作经验,针对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就如何做好工程施工阶段的招标工作和竣工结算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简要论述,对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施工阶段 招标工作 结算审核工作 投资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湖对毗邻放牧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特征的短期影响
14
作者 赵天赐 安婵 +6 位作者 李金升 乔建霞 唐士明 白鹭 邵新庆 王堃 刘克思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5-70,共6页
试验以人工湖泊毗邻的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人工湖对放牧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特征的影响,为放牧草地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湖距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呈降低趋势,土壤电导率(EC)值呈... 试验以人工湖泊毗邻的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人工湖对放牧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特征的影响,为放牧草地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湖距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呈降低趋势,土壤电导率(EC)值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在0~10cm土层最高,并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pH在不同土层间无明显差异。在建湖3年后,距湖区较远的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相同距离下建湖初期的。距湖越近,植被生长状况越好,其生物量、盖度、多样性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草地 人工湖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扫描钢制三通管件检验检测应用研究
15
作者 乔建霞 郑呈寿 魏翔 《机电技术》 2020年第1期94-95,113,共3页
为提升钢制三通产品制造、检验、检测的质量技术水平,开展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钢制三通管件检验检测的应用研究。建立了集数学仿真、数据分析、图形技术、软件界面技术为一体的专业设计、仿真分析与检验检测技术,通过三维扫描测量钢制三... 为提升钢制三通产品制造、检验、检测的质量技术水平,开展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钢制三通管件检验检测的应用研究。建立了集数学仿真、数据分析、图形技术、软件界面技术为一体的专业设计、仿真分析与检验检测技术,通过三维扫描测量钢制三通管件的三维尺寸,与设计外观几何尺寸的标准模型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对产品的检验检测。使用该技术只需要将采集到的三维点云做简单操作处理就可以直接得到检验检测结论报告,不仅减少了人为因素的限制,还具有高效、精准、简便的特点,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制三通管件 检验检测 三维扫描 点云 三维模型 比对软件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节能建筑与工程造价
16
作者 乔建霞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4期244-245,共2页
结合我国建筑能耗的特点,简单介绍了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涵义及区别,针对节能建筑造价管理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工作理念及内容,并提出了节能建筑周期造价管理的发展建议,以指导实践。
关键词 节能建筑 工程造价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集方法对野生草种采集效率与成本的影响
17
作者 刘晓霞 王霞 +3 位作者 李荣 潘国栋 乔建霞 张东鸿 《草原与草业》 2019年第4期59-61,共3页
收集野生乡土草种是解决当前生态修复草种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试验针对人工采集野生乡土草种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使用不同机械和人工方法,采集以克氏针茅、冷蒿、驼绒藜等为主的野生乡土草种,通过不同采集方式对采集数量、时间及... 收集野生乡土草种是解决当前生态修复草种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试验针对人工采集野生乡土草种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使用不同机械和人工方法,采集以克氏针茅、冷蒿、驼绒藜等为主的野生乡土草种,通过不同采集方式对采集数量、时间及成本进行比较,提出不同野生草种适宜的采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草种 采集 方法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激光内镜在食管病变靶向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磊 王培龙 +2 位作者 王芳 乔建霞 张敏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5-756,共2页
由于新型高清光学内镜系统的不断推陈出新,从观察病变时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进行电子染色替代喷洒染色剂,发展到清晰放大显示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乳头状微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对从食管病变发现... 由于新型高清光学内镜系统的不断推陈出新,从观察病变时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进行电子染色替代喷洒染色剂,发展到清晰放大显示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乳头状微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对从食管病变发现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病变 激光内镜 价值分析 食管黏膜鳞状上皮 计算机成像技术 应用 活检 靶向
原文传递
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敏 乔建霞 张丽琴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2例,术后均存在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鼻胃...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2例,术后均存在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肠梗阻导管组,每组16例。鼻胃管组采用鼻胃管进行常规胃肠减压治疗;肠梗阻导管组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胃肠引流量和48h腹围缩小量,腹部立位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结果肠梗阻导管组的治愈率为68.8%,高于鼻胃管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导管组患者治疗后第1、2、3天胃肠引流量和48h腹围缩小量分别为(712.35±67.40)ml、(606.71±55.36)ml、(551.62±39.85)ml和(5.38±0.63)em,均高于鼻胃管组的(429.86±73.52)ml、(381.24±49.51)ml、(314.77±43.64)ml和(3.54±0.4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导管组患者排气、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腹部立位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分别为(3.12±0.67)d、(3.40±0.75)d、(3.54±0.55)d、(4.28±0.64)d、(5.21±0.59)d、(6.75±0.82)d及(3.58±0.63)d,均低于鼻胃管组的(4.98±0.83)d、(4.86±0.62)d、(4.73±0.68)d、(5.61±0.70)d、(6.63±0.68)d、(8.69±0.94)d及(5.62±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引流量较多,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缩短,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治疗 结直肠癌根治术 小肠梗阻综合征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切除术在Barrett食管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培龙 张敏 +4 位作者 黄磊 乔建霞 王健美 张丽琴 张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3期7127-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Barrett食管(BE)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EMR术后病理诊断为异型增生的50例患者,对手术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同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切除病变57处,病变首次完全切除者52处(91.2%),术后...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Barrett食管(BE)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EMR术后病理诊断为异型增生的50例患者,对手术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同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切除病变57处,病变首次完全切除者52处(91.2%),术后病理诊断轻度异型增生9处,中度异型增生20处,重度异型增生28处。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相符者45处占78.9%,12处不相符的病变中有10处手术前活检病理级别低于术后病理级别。并发症出血12例,均经处理后停止出血,无一例发生穿孔。结论 EMR治疗BE比较安全,并且能提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增生 内镜黏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