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c-沉默型抗人CD36嵌合抗体的制备及作用初步鉴定
1
作者 徐秀章 许耀日 +7 位作者 陈大伟 夏文杰 任慧 邓晶 陈扬凯 丁浩强 刘静 叶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8-923,共6页
目的制备Fc-沉默型抗人CD36嵌合抗体,分析其生物活性及对CD36(+)血小板的吞噬影响。方法通过杂交瘤细胞株RNA提取、PCR扩增及序列分析获得单克隆抗体(mAb)32-106的V H和V L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合成和重组技术构建抗人CD36嵌合抗体轻、重... 目的制备Fc-沉默型抗人CD36嵌合抗体,分析其生物活性及对CD36(+)血小板的吞噬影响。方法通过杂交瘤细胞株RNA提取、PCR扩增及序列分析获得单克隆抗体(mAb)32-106的V H和V L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合成和重组技术构建抗人CD36嵌合抗体轻、重链的表达载体;经Zeocin及杀稻瘟菌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嵌合抗体的细胞株;利用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SDS-PAGE检测嵌合抗体纯度及分子量;ELISA及流式细胞术测定抗体结合CD36抗原的活性;通过血小板吞噬实验分析嵌合抗体参与CD36(+)血小板吞噬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嵌合抗体轻、重链表达载体;共转染HEK293细胞后,经筛选及克隆化获得稳定表达嵌合抗体的细胞株;蛋白银染证实嵌合抗体的纯度高及分子量正确;流式细胞术及ELISA结果表明嵌合抗体具有结合人CD36抗原的活性;血小板吞噬实验表明Fc-沉默型抗人CD36嵌合抗体基本丧失介导单核细胞吞噬CD36(+)血小板的能力。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Fc-沉默型抗人CD36嵌合抗体,并在体外证实其丧失介导CD36(+)血小板清除的能力,为修饰抗体用于CD36抗体介导的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治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 嵌合抗体 人胚肾细胞 血小板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6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的生信预测及其多抗原肽的制备
2
作者 刘静 徐秀章 +5 位作者 丁浩强 邓晶 王嘉励 陈扬凯 夏文杰 叶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53-858,共6页
目的分析CD36蛋白的结构,寻找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制备含有B细胞表位的多抗原肽(multiple antigenic peptide,MAP),为基于B细胞表位的MAP用于CD36抗体的制备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D36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 目的分析CD36蛋白的结构,寻找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制备含有B细胞表位的多抗原肽(multiple antigenic peptide,MAP),为基于B细胞表位的MAP用于CD36抗体的制备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D36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潜在磷酸化及糖基化位点等,预测可能的B细胞表位。以多聚赖氨酸为核心基质,采用Fmoc方法合成含有CD36 B细胞表位的八分枝MAP,并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MAP的纯度、质谱分析法测定MAP的分子量,对合成的CD36-MAP进行鉴定。结果CD36是1种稳定的、亲水性的碱性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具有多个磷酸化、糖基化位点,抗原性较强。综合分析获得可能的优势B细胞表位4个,制备了4个含有优势B细胞表位的MAP,RP-HPLC分析表明合成的MAP的纯度均在85%以上,其中3个MAP的分子量与理论预期值相符。结论CD36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利用预测得到的4个可能的B细胞表位合成MAP,为CD36抗体的制备和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CD36 B细胞表位 MAP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献血人群HLA-A、B、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及单体型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丁浩强 叶欣 +1 位作者 梁华钦 陈扬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献血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高分辨试剂分型,对广州地区1691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群HLA-A、...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献血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高分辨试剂分型,对广州地区1691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群HLA-A、B、DRB1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检出HLA-A、B、DRB1等位基因分别有37、76、43种,经统计分析这3个基因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A*02:07-B*46:01-DRB1*09:01(4.293%)和A*33:03-B*58:01-DRB1*03:01(3.284%)单体型是广州地区献血人群最常见单体型。结论:广州地区献血人群HLA-A、B、DRB1基因座单体型分布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且有其自身分布特点。研究获得的HLA-A、B、DRB1基因座单体型分布数据及相关遗传参数资料,为HLA在人类学、免疫遗传学、法医学和其它的组织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和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高分辨基因分型 单体型 献血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丁浩强 罗广平 叶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86-987,共2页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遗传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对170例广东汉族CML患者和300例正常对照组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与正...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遗传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对170例广东汉族CML患者和300例正常对照组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ML组HLA-DRB14等位基因频率(6.18%)显著下降(x2=4.4486,P<0.05)。结论:广东汉族人群HLA-DRB14等位基因对CML患者有遗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HLA-DRB1基因 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汉族群体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浩强 叶欣 +1 位作者 罗广平 陈扬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汉族人群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荧光标记多重PCR方法和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156名汉族无关个体的15个STR基因座基因型。结果: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汉族人群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荧光标记多重PCR方法和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156名汉族无关个体的15个STR基因座基因型。结果: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5个STR遗传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杂合度均超过0.64,15个基因座的个体识别力在0.816~0.966之间,非父排除率在0.343~0.725之间,匹配概率在0.038~0.184之间。15个基因座的累积个体识别能力为0.999 999以上,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 75,累积匹配概率为8.84×10-18。结论:该15个STR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移植术后供者植入状态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等位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NA-3系统PCR-SBT分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浩强 叶欣 +6 位作者 付涌水 陈杨凯 夏文杰 邵媛 徐秀章 邓晶 王嘉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建立PCR-SBT技术对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NA-3进行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SBT方法对360名广州地区汉族健康献血者进行HNA-3测序基因分型。结果试验发现HNA-3(IVS7+76T/C)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IVS+76T/C)。结论应用的PCR-SBT方法检测H... 目的建立PCR-SBT技术对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NA-3进行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SBT方法对360名广州地区汉族健康献血者进行HNA-3测序基因分型。结果试验发现HNA-3(IVS7+76T/C)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IVS+76T/C)。结论应用的PCR-SBT方法检测HNA-3基因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而且可具有准确、高通量、直接发现新的等位基因等特点。而且我们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作为HNA-3基因分型的辅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HNA3 基因频率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血小板抗原-15系统PCR-SBT分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浩强 叶欣 +1 位作者 姬艳丽 陈扬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的分型方法,并应用于血小板供者库的HPA基因定型。方法采用本研究合成的引物及G&T公司的商品化试剂盒,应用PCR-SBT技术对200名随机的汉族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15系统基因分型,采用第l4届ISBT血... 目的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的分型方法,并应用于血小板供者库的HPA基因定型。方法采用本研究合成的引物及G&T公司的商品化试剂盒,应用PCR-SBT技术对200名随机的汉族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15系统基因分型,采用第l4届ISBT血小板协作组提供的l0份质控标本以及德国Inno-train公司提供的质控样品作为平行对照,进行验证。结果 200名汉族血小板志愿捐献者HPA基因频率为HPA-15a 0.430、HPA-15b 0.570;基因分型结果与ISBT公布的结果及Inno-train公司提供的质控样品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所建立的HPA基因PCR-SBT分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高精确度、能直接发现新的等位基因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HPA-15系统 PCR-SBT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CD36缺乏症基因遗传不对称性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浩强 徐秀章 +4 位作者 王嘉励 叶欣 邓晶 夏文杰 陈扬凯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5期594-597,共4页
目的用DNA测序的方法确定Ⅱ型CD36缺乏症基因型,分析该基因在广州献血者中的遗传方式。方法利用PCR-SBT(sequencing based typing,基于测序分型)技术对998名广州献血者的CD36基因编码区进行分析;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面... 目的用DNA测序的方法确定Ⅱ型CD36缺乏症基因型,分析该基因在广州献血者中的遗传方式。方法利用PCR-SBT(sequencing based typing,基于测序分型)技术对998名广州献血者的CD36基因编码区进行分析;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面CD3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998样品中,野生型基因、1个单一的突变和2个突变者分别为980、12和6。Ⅰ型CD36缺失通常以2个突变基因型存在。结论Ⅱ型CD36缺失可能受单核细胞CD36蛋白基因剂量依赖性以及除编码区基因以外的遗传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基因遗传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 血小板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NA-3系统PCR-SBT分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9
作者 丁浩强 叶欣 +6 位作者 付涌水 陈杨凯 夏文杰 邵媛 徐秀章 邓晶 王嘉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4-124,共1页
目的建立PCR-SBT技术对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NA-3进行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SBT方法对360名广州地区汉族健康献血者进行HNA-3基因分型,计算HNA-3的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定律的吻合度检验。发现1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IVS7+76T/C... 目的建立PCR-SBT技术对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NA-3进行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SBT方法对360名广州地区汉族健康献血者进行HNA-3基因分型,计算HNA-3的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定律的吻合度检验。发现1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IVS7+76T/C)结果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3a与HNA-3b基因频率分别为0.69.、0.307。结论应用PCR-SBT方法检测HNA-3基因可具有准确、高通量、直接发现新的等位基因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A-3 PCR-SBT 分型技术 基因分型 健康献血者 基因频率 单核苷酸多态性 Weinberg 吻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群2号染色体上2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10
作者 丁浩强 叶欣 +1 位作者 徐秀章 陈扬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遗传多态性 STR位点 江苏地区 短串联重复序列 非父排除率 全自动测序仪 复合扩增 慢粒 tandem 识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等位基因A*02:446的鉴定及家系遗传调查
11
作者 丁浩强 陈扬凯 +4 位作者 叶欣 邓晶 夏文杰 徐秀章 邵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8期1144-1146,共3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是目前所知人类最复杂的基因遗传系统,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单倍型遗传及共显性遗传特点。临床实践表明,同种异体移植(除同卵双生子外)的排斥应是成功率的最大障碍。依其遗传特点,同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是目前所知人类最复杂的基因遗传系统,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单倍型遗传及共显性遗传特点。临床实践表明,同种异体移植(除同卵双生子外)的排斥应是成功率的最大障碍。依其遗传特点,同胞兄妹之间可有HLA相合、半相合和不相合3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等位基因 家系遗传调查 人类白细胞抗原 鉴定 同种异体移植 遗传特点 HLA相合 遗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基因(HPA-1~17)在广州地区人群中分布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扬凯 叶欣 +6 位作者 夏文杰 徐秀章 邓晶 邵媛 丁浩强 付涌水 罗广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9-702,共4页
目的:调查在广州地区人群中HPA-1~17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表达频率。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500名健康的血小板捐献者的HPA基因进行分型。结果:广州地区健康的血小板捐献者中表达出HPA-a基因中的1a~17a基因;各... 目的:调查在广州地区人群中HPA-1~17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表达频率。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500名健康的血小板捐献者的HPA基因进行分型。结果:广州地区健康的血小板捐献者中表达出HPA-a基因中的1a~17a基因;各基因独立的分布频率中,HPA-1a(99.8%)、2a(99.85%)、3a(56.3%)、4a(99.9%)、5a(98.8%)、6a(98.6%)、15a(55.1%),HPA-7a~14a、16a、17a均为100%。仅表达HPA-b基因中的1b、2b、3b、4b、5b、6b和15b,分布频率为HPA-1b(0.2%)、2b(0.15%)、3b(43.7%)、4b(0.1%)、5b(1.2%)、6b(1.4%)、15b(44.9%);未表达HPA-7b、8b、9b、10b、11b、12b、13b、14b、16b和17b;说明HPA-1a~17a和HPA-3b、15b在广州地区为高频率基因。在与中国汉族不同地区HPA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广州地区人群中HPA基因频率与北京地区人群的差异较明显;在与部分国家民族人群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广州地区人群中HPA基因频率与欧洲、美国、英国和埃及人群有较明显差异,而与日本和泰国人群的差异较小。文中调查和分析了HPA基因组合型及其频率,发现广州地区HPA基因有40种组合型,其中仅有5种基因组合型频率>10%(占25%),另外35种基因组合型的频率均<9%(占75%)。结论:数据提示广州地区人群中HPA基因遗传距离较接近。HPA基因表达和分布频率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南北差异。与不同亚洲以外的种族和国家之间亦表现出基因表达和分布的差异。HPA基因多态性研究数据有利于指导地区性血小板供者库库容的设计,配合临床开展选择适合性血小板输注,避免同种免疫造成的血小板输注无效,且对开展HPA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血小板 HPA 频率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的生物学评估 被引量:13
13
作者 夏文杰 许茹 +7 位作者 叶欣 付涌水 罗广平 丁浩强 项鹏 张秀明 邓晶 陈扬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39-644,共6页
本研究旨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进行移植前增殖分化能力测定,病毒学检查,核型分析,PCR-STR和HLA的检测,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移植细胞。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MSC,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 本研究旨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进行移植前增殖分化能力测定,病毒学检查,核型分析,PCR-STR和HLA的检测,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移植细胞。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MSC,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生长、表面标记、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不同生长时期的核型分析,利用HLA-SBT技术检测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的HLA-I和HLA-II位点的高分辨分型;应用PCR-STR技术检测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基因遗传标记。并且利用ELISA方法检测HIV,HBV,HCV和TP,使用PCR方法检测支原体污染。结果表明:随着传代次数增加,MSC的增殖能力、成骨能力均有所下降。在扩增过程中,MSC始终保持较高的纯度,CD29、CD44、CD105、CD166、CD73均表达阳性,CD14、CD34、CD45、CD80和CD86均表达阴性。在8代以前未发现核型变异。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的HLA高分辨分型和STR基因分型结果为MSC3的TP表达阳性,MSC2在5代出现支原体污染。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MSC干细胞特性逐渐丢失,其中向成骨方向的分化潜能降低。MSC在8代以前可作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良好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 成脂 STR H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人群中已育女性HLA抗体筛查及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大伟 夏文杰 +10 位作者 叶欣 邓晶 丁浩强 李辉 陈扬凯 邵媛 刘静 王嘉励 徐秀章 高国全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已育女性献血者中HLA-Ⅰ和Ⅱ类抗体的分布和特异性,评估这类献血者血液及其成分所含HLA抗体引起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方法随机收集广州地区已育女性献血者标本343(人)份、未育女性献血者标本140(人)份,利用Lifeco...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已育女性献血者中HLA-Ⅰ和Ⅱ类抗体的分布和特异性,评估这类献血者血液及其成分所含HLA抗体引起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方法随机收集广州地区已育女性献血者标本343(人)份、未育女性献血者标本140(人)份,利用Lifecodes LifeScreen Deluxe(LMX)筛查标本的HLA抗体,阳性者再分别利用LIFECODES LSATMClassⅠ和LIFECODES LSATMClassⅡ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广州地区已育女性献血者中,抗-HLA阳性率25.07%(86/343),而未育女性献血者中抗-HLA阳性率3.57%(5/140)(P<0.05)。已育女性献血者中HLA-Ⅰ类抗体出现频率较高的分别是抗-A*11 28.8%(17/59)、抗-B*07 42.4%(25/59)和抗-Cw*07 20.3%(12/59),HLA-Ⅱ类抗体出现频率最高者是抗-DRB1*04 40.4%(19/47)。结论已育女性献血者HLA抗体出现的频率较高,这类献血者的血浆和单采血小板用于临床后势必增加HLA同种免疫反应的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已育女性 抗-HLA 抗体筛查 抗体特异性 同种免疫 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CD36基因突变的频率调查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嘉励 叶欣 +5 位作者 丁浩强 夏文杰 邵媛 陈扬凯 徐秀章 邓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8-720,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CD36基因的突变频率,填补国内CD36抗原缺失相关的基因突变空白。方法:收集200份健康无偿献血员的血液标本,通过PCR-SSP的方法检测广州地区CD36抗原缺失相关的基因突变频率,统计分析并对比国外...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CD36基因的突变频率,填补国内CD36抗原缺失相关的基因突变空白。方法:收集200份健康无偿献血员的血液标本,通过PCR-SSP的方法检测广州地区CD36抗原缺失相关的基因突变频率,统计分析并对比国外报道。结果:在200份血液标本中,一共检测出10个样本产生CD36的基因突变,突变类型、例数和频率分别为:C268T,1例,0.5%;329-330delAC,6例,3.0%;A1237C,3例,1.5%。结论:本课题首次利用PCR-SSP方法检测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CD36基因的突变频率,发现主要突变类型为329-330delAC,其次是A1237C,这与国外报道的主要突变类型,C268T,329-330delAC和949insA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原-CD36缺失型 基因突变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PA-1—6,15基因分型及频率调查 被引量:17
16
作者 叶欣 付涌水 +6 位作者 罗广平 夏文杰 陈扬凯 丁浩强 邓晶 许茹 徐秀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21-924,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血小板基因多态性,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及临床输血实践提供重要数据和依据。方法通过PCR-SSP方法对广州地区706名无偿献血者的HPA1—6,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并统计其频率。结果706份样本中HPA-3和-15基因型的杂合程度最高,... 目的研究人类血小板基因多态性,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及临床输血实践提供重要数据和依据。方法通过PCR-SSP方法对广州地区706名无偿献血者的HPA1—6,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并统计其频率。结果706份样本中HPA-3和-15基因型的杂合程度最高,其a/a、a/b、b/b的频率分别为HPA-3:0.2918、0.4830、0.2252;HPA-15:0.2691、0.5170、0.2139,不配合率较高,均达到35%以上。HPA-1、-2、-4、-5系统均以a/a纯合子为主,a基因的频率范围为0.9583—0.9993,且均未发现b/b纯合子。1b、4b的基因频率很低,分别为0.0028和0.0007。本地区的HPA-1a与中国北方、英国白人、美国黑人有统计学差异(P<0.05)。HPA-2与中国南方、北方、美国黑人和日本人有统计学差异(P<0.05);HPA-5与英国白人和美国黑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PA-6频率分别为0.9575,0.0397,0.0028。结论本研究对广州地区HPA献血员的筛查可为建立HPA供者库和对探讨由HPA引起的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数据和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HPA) 基因频率 多态性 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邓晶 夏文杰 +5 位作者 叶欣 徐秀章 陈扬凯 丁浩强 罗广平 付涌水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61-863,共3页
目的探讨HLA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及HLA抗体特异性。方法选择19例具有生育史或输血史或移植史的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诊断患者。使用HLA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HLA-Ⅰ类抗原(HLA-A、HLA-B),使用Antigen Tray-LAT1240检测试... 目的探讨HLA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及HLA抗体特异性。方法选择19例具有生育史或输血史或移植史的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诊断患者。使用HLA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HLA-Ⅰ类抗原(HLA-A、HLA-B),使用Antigen Tray-LAT1240检测试剂盒对HLA抗体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的HLA-A、B抗原HLA-A*02(0.275),HLA-A*11(0.275);HLA-B*13(0.111),HLA-B*46(0.173),HLA-B*60(0.142),基因频率表达高。其中2例PRA检测结果<20%,16例PRA检测结果在20%~80%之间,1例PRA检测结果>80%。分析HLA抗体的特异性,其中抗-A2(36.8%),抗-A11(26.3%),抗-A19(31.6%),抗-B13(26.3%),抗-B40(31.6%)的抗体表达较高。结论HLA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和HLA-Ⅰ类抗原频率密切相关,针对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寻找相合HLA-Ⅰ类抗原的血小板可以提高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HLA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邵媛 叶欣 +4 位作者 徐秀章 邓晶 王嘉励 陈扬凯 丁浩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0-732,共3页
目的了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便做好预防工作。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92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及HLA抗体检测,并调查其临床情况。结果 92名患者由免疫因素导致的PTR为61例(占66.3%),其中HLA抗体引起的血小... 目的了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便做好预防工作。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92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及HLA抗体检测,并调查其临床情况。结果 92名患者由免疫因素导致的PTR为61例(占66.3%),其中HLA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最常见(占40.2%)。在患者血清中多表现为GPⅡb/Ⅲa和GPⅠa/Ⅱa特异性糖蛋白抗体阳性。结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为免疫因素。因此提倡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 HP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及HLA-Ⅰ类混合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检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扬凯 邓晶 +9 位作者 徐秀章 夏文杰 叶欣 丁浩强 刘静 曾四海 邵媛 王嘉励 李辉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混合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1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TR患者的DNA 200μL,通过PCR-SSP方法做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 目的探讨血小板混合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检测方法。方法提取1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TR患者的DNA 200μL,通过PCR-SSP方法做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和HLA抗体,用Luminex试剂盒检测HLA-Ⅰ类抗体特异性,以MAIPA法鉴定HPA抗体特异性。结果患者HPA基因型为1aa、2ab、3bb、4aa、5aa、6aa、9aa和15bb;HLA-Ⅰ类抗原为HLA-A*02、A*33,HLA-B*46、B*58;从患者血浆中检出GPⅡb/Ⅲa及HLA-Ⅰ类抗体。该患者的PTR是由GPⅡb/Ⅲa及HLA-Ⅰ类混合抗体引起。结论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输注ABO、Rh(D)同型、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相容性血小板,可有效减少P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HPA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 HLA抗体 反复输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DD血型抗体引起疑难配血的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夏文杰 叶欣 +5 位作者 罗广平 戎霞 陈扬凯 付涌水 丁浩强 邓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96-1997,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疑难配血中KIDD血型抗体的鉴定。方法:3例KIDD抗体阳性的患者1~3,应用Dynal血型鉴定凝胶卡鉴定血型,用PEG+抗球蛋白法试验检测效价,并行尿素溶血试验。结果:发现患者1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采用谱细胞证... 目的:总结分析疑难配血中KIDD血型抗体的鉴定。方法:3例KIDD抗体阳性的患者1~3,应用Dynal血型鉴定凝胶卡鉴定血型,用PEG+抗球蛋白法试验检测效价,并行尿素溶血试验。结果:发现患者1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采用谱细胞证实患者体内含抗-Jk3(抗Jka/Jkb),尿素抵抗实验阳性;患者2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患者体内含抗-Jkb;患者3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患者体内含抗-Jka;患者2、3的尿素抵抗实验均为阴性。结论:患者1体内存在抗-Jk3(抗Jka/Jkb),血型为稀有血型Jk(a-b-)。患者2、3由于多次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主侧配血凝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KIDD 抗-Jka/J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