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体制机制问题探讨 被引量:28
1
作者 丁四保 王晓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0,共6页
"区域"一般都会倾向于发展而忽略保护,而忽略保护的一个原因是区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往往是外部性的,即作用于其他区域。如果没有区域间的生态补偿,任何区域都不会自觉地进行保护而自己承担保护的成本。但是实现区域之间... "区域"一般都会倾向于发展而忽略保护,而忽略保护的一个原因是区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往往是外部性的,即作用于其他区域。如果没有区域间的生态补偿,任何区域都不会自觉地进行保护而自己承担保护的成本。但是实现区域之间的补偿还会遇到区域制度的障碍,笔者讨论了障碍因素。要实现区域之间的补偿需通过区域外部作用的研究搞清区域的责任。区域外部作用受生态服务和环境影响。区域外部作用是通过大气、水来传递的,而大气承载的外部作用一般都成为公共物品,不会发生责任和补偿关系,因此笔者重点讨论了水———流域上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区域之间的谈判条件、谈判机制和多种补偿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生态补偿 外部作用 流域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SARS:在我国的地理扩散和地理障碍 被引量:8
2
作者 丁四保 赵伟 相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8,共5页
SARS疫情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已经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也为我们观察和分析地理扩散提供了难得的机会。SARS的扩散显然是一种地理过程 ,这个过程的第一个特征是以等级扩散为发展方式的 ,第二个特征是必然在扩散中遇到... SARS疫情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已经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也为我们观察和分析地理扩散提供了难得的机会。SARS的扩散显然是一种地理过程 ,这个过程的第一个特征是以等级扩散为发展方式的 ,第二个特征是必然在扩散中遇到障碍。第一个特征的存在使疫情在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得以迅速的蔓延 ,但是当采取各种医疗、隔离和防护措施后 ,SARS的扩散在出现障碍的条件下受到抑制。文章描述了疫情扩散的方式 ,在我国形成的地理格局 (以广东和北京为源地 ) ,认为这个地理格局的形成与我国流动人口的分布、人口流动的条件有关。同时指出 ,在疫情扩散的地理格局中 ,在中心城市形成的高度集中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这样的集中已经对这些中心城市的包括“医疗中心”在内的行政、经济、交通等核心地的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为此 ,文章注意到我国一些没有发现疫情的地区的地理条件 ,认为存在着如地理距离 (距离衰减 )、地理环境、产业特征等地理障碍。通过对这些障碍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地理扩散 地理障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们江地区交通走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丁四保 王荣成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3-120,共8页
指出了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大尺度区域 ,其走廊的形成与开发规划对地区环境已经形成和将要形成重大的影响 .探讨了大尺度区域上交通系统对环境影响研究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方法 ,同时也提出这个交通走廊上部分规划... 指出了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大尺度区域 ,其走廊的形成与开发规划对地区环境已经形成和将要形成重大的影响 .探讨了大尺度区域上交通系统对环境影响研究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方法 ,同时也提出这个交通走廊上部分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不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走廓 环境影响 图们江地区 交通系统 区域环境 交通建设 区域经济 交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困境与中央政府的作为 被引量:22
4
作者 丁四保 孙淼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在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性质更主要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经济发展问题。文章阐述了以资源开采为主导部门的城市走向经济衰退的经济规律,细致分析了在我国发生这类问题的制度因素和历史背景。针对具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分析了它们在... 在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性质更主要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经济发展问题。文章阐述了以资源开采为主导部门的城市走向经济衰退的经济规律,细致分析了在我国发生这类问题的制度因素和历史背景。针对具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分析了它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作者认为,中央政府必须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难承担历史性和制度性的责任,并且提出了中央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的工作领域、工作措施和措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困境 中央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 被引量:59
5
作者 丁四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7-592,共6页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给地理学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功能区不同于以往的差异区,是外部性视角下的产物,强调的是一个区域对于其他区域的作用,而不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外部性定义下区域"空间作用"的特征,以区别于人...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给地理学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功能区不同于以往的差异区,是外部性视角下的产物,强调的是一个区域对于其他区域的作用,而不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外部性定义下区域"空间作用"的特征,以区别于人们通常提到的"空间相互作用",也讨论了"相互作用"概念的模糊性。提出,对"地理运动"的考察可以证实外部性和空间作用,但是这个考察将遇到方法上的困难,因此成为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另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是如何划分不同空间规律作用下的区域边界,强调自然综合体的区域边界遵循的是区域分异规律,而经济发展空间过程遵循的是中心地理论,两者不能混淆。"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消极的概念,容易忽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没有涉及地表生态环境与地下矿物资源的关系。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的问题是,主体功能区划的价值目标是要实现人口的合理配置。针对这个目标,从理论上讲,过去和现在形成的人口配置基本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地理格局,从实践上讲,迁移人口会遇到国际政治、国内就业机会、城市体制、民族地区等诸多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功能区 外部性 空间作用 地理运动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丁四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7-580,共4页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差异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但一旦说到"能力",由于可持续发展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所以就要把经济、社会和生态与环境三个系统的能力都包括进去,于是就有了...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差异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但一旦说到"能力",由于可持续发展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所以就要把经济、社会和生态与环境三个系统的能力都包括进去,于是就有了虽然可以避免偏颇但却日显庞大的用于测度的指标体系。文章认为,从哲学上看,地理环境如果离开人类的发展就没有其存在和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经济系统的能力在三个系统中是最基本的,而经济系统的能力可以被看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支付能力"。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原理,这个支付能力只能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文章进一步认为,政府的财政能力又是最基本的。在明确这个基本原理后,就可以使测度变得更容易,一是克服一个大的指标体系中本来不相关的指标的叠加,二是使其简便,三是使政策成为必然———哪些地方缺少能力和哪些地方能力相对剩余和政府应该怎样去配置能力。这就是能力的空间结构和促进空间关系发展的区域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能力 空间结构 支付能力 区域政策 环境经济学 经济系统 生态环境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区域规划看中国的区域制度 被引量:16
7
作者 丁四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国家出台大批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和各地制定相应的区域规划,给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其中,思考中国的区域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阐述了现行区域规划在内容体系上的"短板",指出了"短板"... 国家出台大批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和各地制定相应的区域规划,给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其中,思考中国的区域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阐述了现行区域规划在内容体系上的"短板",指出了"短板"的存在有中国区域制度的原因。通过"区域"的"政府"性质分析了区域规划中存在"短板"的必然性,进而讨论了中国"产权区域"制度下"区域"的"私人物品"特征、区域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由此产生的区域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关系和区域外部性等问题。人文-经济地理学必须在区域制度方面深化对中国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和区域关系等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区域政府 产权区域 区域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经济区划的现实意义及其发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四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1-644,共4页
通过分析经济区划工作在以往的局限性 ,针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发展形势 ,认为经济区划是政府必须坚持的工作 ,而且对于解决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 ,经济区划有其特别的重要性。文章提出了认识经济区划工作的新观点和大致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经济区划 中国 经济地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府职能 区域市场 高新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地方经济:制度特征与发展不平衡 被引量:20
9
作者 丁四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独特视角,反映在国民经济的研究中就是对区域经济和“地方”的关注。我国的地方经济和地方政府在历史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地方经济。针对多年来对...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独特视角,反映在国民经济的研究中就是对区域经济和“地方”的关注。我国的地方经济和地方政府在历史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地方经济。针对多年来对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的不断指责,文章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阐述我国地方经济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其中,有我国地方政权的历史基础、地方经济的制度基础和在我国形成强势政府与强势经济的制度条件。发展不平衡是地方经济研究的又一个重点领域,但是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地理学更多地要从地理条件方面去解释差异。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开发的地理成本,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偏僻的经济地理位置都会导致地区开发成本的高昂并影响地方经济的发育。文章主要讨论了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济 历史地位 不平衡与地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极”模式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意大利南部的教训及启示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丁四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7-301,共5页
“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克斯于50年代初提出来的。被认为是西方空间经济学中经济区域观念的基石,应用于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体系形成规律的分析和探讨,后来又成为东西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目前国... “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克斯于50年代初提出来的。被认为是西方空间经济学中经济区域观念的基石,应用于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体系形成规律的分析和探讨,后来又成为东西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目前国外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已成为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倾向之一。在我国,经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也日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增长理论 意大利 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贫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丁四保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2,共5页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形成了比较特殊的城市贫困问题,在资源型和资源枯竭型城市里,问题尤为突出。主要集中在沉陷区居民住宅、失业与低收入、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笔者在经过实地考察、访谈和分析研究后,根据国...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形成了比较特殊的城市贫困问题,在资源型和资源枯竭型城市里,问题尤为突出。主要集中在沉陷区居民住宅、失业与低收入、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笔者在经过实地考察、访谈和分析研究后,根据国家一系列加强社会保障、促进再就业和治理沉陷区的政策和实施的建设项目情况,就几个主要问题作出了评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认为,东北地区这些城市的贫困问题积淀已久,而且数量大面积广,在解决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是自然的,但是中央和地方城市政府必须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任何盲目乐观都是有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贫困问题 经济转型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出海”通道及其开发战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四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1-385,共5页
“出海”通道对于吉林省来说是经济对外开放和经济地域布局的重要因素。文章描述了“出海”通道的现状 ,对不同通道做了运输成本的比较分析 ,提出通道“闲置”的结论并阐述了其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通道与省区产业开发的战略。
关键词 物流 开发战略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服“东北现象”的出路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四保 《开放导报》 2003年第9期24-26,共3页
所谓"东北现象" 人们一般所说的"东北现象"是指历史上一度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我国东北地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地位在全国的相对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可参见下列数据.
关键词 “东北现象” 老工业基地 经济总量 区域经济 装备制造业 产业结构 产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四保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9,共4页
区域经济地理学在我国是一个受到特别重视的地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文章讨论了西方和苏联地理学中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情况 ,和在我国得到特别发展的条件 ,认为与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特别的关系。文章对... 区域经济地理学在我国是一个受到特别重视的地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文章讨论了西方和苏联地理学中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情况 ,和在我国得到特别发展的条件 ,认为与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特别的关系。文章对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回顾 ,列举了这个学科在基础理论上的有代表性的成果 ,认为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即包括劳动地域分工、经济地域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区域化等。文章认为 ,我国丰富的区域经济生活实践将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地理学 发展回顾 发展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的城中村问题与问题的解决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四保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2,共4页
文章认为深圳的城中村问题是带有全国意义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 但是在深圳,问题表现得特别严重,解决起来也特别困难。文章分析了问题背景、描述了深圳的情况,重点研究问题的成因——庞大的外来人口、对居住条件的需... 文章认为深圳的城中村问题是带有全国意义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 但是在深圳,问题表现得特别严重,解决起来也特别困难。文章分析了问题背景、描述了深圳的情况,重点研究问题的成因——庞大的外来人口、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与城市土地供给的关系。认为,只要存在外来人口的巨大需求,城中村会以各种形式存在和发展,它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空间的低效率发展,一方面高效率解决了外来人口的居住乃至城市经济发展成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分歧很大,解决问题的压力也很大。但是依然有必要按照城市建设的一般要求综合治理城中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外来人口 土地供给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结构调整方向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四保 《开放导报》 2003年第10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工业基地 中国 工业结构 产业转移 劳动密集型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们江地区产业开发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四保 王莲琴 《人文地理》 CSSCI 1993年第2期27-34,共8页
文章认为图们江地区的产业开发既是一个当地原有产业的成长过程,又是中俄朝三国经济发展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过程。为此本文讨论了地区开发条件和潜力,进而提出了地区产业开发的原则、主导产业和产业的空间结构。
关键词 图们江地区 条件 潜力 产业开发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丁四保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1,共4页
城市下岗职工的贫困,下岗职工集中居住形成的贫困区,由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构成的贫困城市,是我国特有的城市贫困问题。为解决“当代贫困”,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政府应承担起对“贫困城市”的援助和对“贫困居民”的救助... 城市下岗职工的贫困,下岗职工集中居住形成的贫困区,由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构成的贫困城市,是我国特有的城市贫困问题。为解决“当代贫困”,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政府应承担起对“贫困城市”的援助和对“贫困居民”的救助的基本责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开发指导等,遏制并逐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 遏制贫困 政府责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与东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四保 吴殿廷 《东北亚论坛》 1998年第2期15-19,共5页
大连是东北的大连 ,大连的发展 ,必须建立在依托东北、服务东北、开发东北的基础上。大连要为东北走向世界服务 ,也要为世界进入东北服务 ,因而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包括加强基础设施 ,塑造崭新形象 ,增强紧迫感和竞争意识 ;引进和培... 大连是东北的大连 ,大连的发展 ,必须建立在依托东北、服务东北、开发东北的基础上。大连要为东北走向世界服务 ,也要为世界进入东北服务 ,因而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包括加强基础设施 ,塑造崭新形象 ,增强紧迫感和竞争意识 ;引进和培养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 ;发展金融、信息、运输服务业 ,率先搞好金融体制改革 ,率先开放 (地区性 )金融市场 ;提高制造业的地位 ,优化结构 ,调整布局 ;从“国际性营运中心”起步 ,沿着中转站→国际运输枢纽→外经外贸和工业基地→现代化国际性大城市的逻辑顺序 ,成为东北的“龙头” ,广募资金 ,主动服务 ,提高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东北地区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绥芬河辟建自由经贸区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四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55,共4页
绥芬河是沿边开放的内陆口岸城镇,以单一的、且层次较低的商贸业为其主导产业。本文分析了其必然性和发展障碍,认为辟建内陆边境的自由经济贸易区应是保障持续发展的一种产业开发模式。
关键词 内陆边境口岸 产业结构 自由贸易区 绥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