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中国节能战略之重
被引量:16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The Weight of China Energy Conservation Strategy
出处
《建设科技》
2004年第5期13-15,共3页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53
-
1涂逢祥.建筑节能大发展 千载难逢的机遇[J].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2004(1):7-13. 被引量:6
-
2李峥嵘,于雅泽,黄俊鹏.浅析建筑节能政策[J].制冷技术,2004,24(2):34-35. 被引量:8
-
3高世宪,渠时远,耿志成.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回顾与评估[J].经济研究参考,2004(83):29-38. 被引量:4
-
4涂逢祥,王庆一.建筑节能——中国节能战略的必然选择(下)[J].节能与环保,2004(10):6-9. 被引量:5
-
5岑可法,邱坤赞,朱燕群.中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二)[J].发电设备,2004,18(6):325-331. 被引量:2
-
6张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我国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科技,2004,24(10):32-35. 被引量:8
-
7杨惠林,徐骏华.高准确度防护热板法导热仪[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2(2):259-262. 被引量:8
-
8石国柱.建筑节能措施与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5(4):21-22. 被引量:8
-
9唐曙光.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研究[J].中外建筑,2007(4):80-83. 被引量:9
-
10李华新,张名木,刘志平.关于测试材料热物性热脉冲法的新探讨[J].计量学报,1997,18(1):42-4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6
-
1黄咏洲,黄玮.“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模式探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6):31-33. 被引量:15
-
2龙训田.图书馆建筑与节能[J].图书馆论坛,2004,24(6):270-272. 被引量:10
-
3郑娟尔,吴次芳.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潜力与政策设计研究——一个基于控制论的分析框架[J].中国软科学,2005(5):71-75. 被引量:36
-
4胡国山,陈亦涛.浙江省能源环境现状与节能建筑发展前景初探[J].建筑经济,2005,26(6):17-20. 被引量:1
-
5张虎.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05,25(6):25-27. 被引量:11
-
6黄力军.图书馆节能措施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2):79-81. 被引量:7
-
7季柳金,罗迎宾.浅议太阳能建筑的应用与前景[J].江苏建筑,2009(1):63-65. 被引量:6
-
8孙晓璐,姜乖妮,路军,张梁.节能降耗——图书馆建筑节能探索[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26(4):42-44. 被引量:9
-
9李新茹.由能源危机引出建筑节能的新思考[J].科技信息,2009(25):141-141. 被引量:1
-
10程丹明,宿志玲.节能服务生力军 走出EPC新路子——“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办公大楼综合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综述[J].上海节能,2009(12):26-28.
二级引证文献95
-
1段忠诚,张蒙蒙,李悦.徐州地区办公建筑双层玻璃幕墙设计研究[J].建筑技艺,2023,29(6):86-89. 被引量:1
-
2梁春峰,尚静媛,徐杰,温静.基于净现值法的公共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经济性分析[J].节能,2020,0(1):172-174.
-
3林格,秦旋.福建省建筑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8,29(S1):18-21.
-
4陈英存.基于中国特色的住房建设模式探讨[J].消费导刊,2008,0(19):45-45.
-
5赵晖.严寒地区高校图书馆建筑节能体形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2013,44(11):1004-1008. 被引量:4
-
6刘志旺,邓鹏.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建设与风险防控[J].中国投资(中英文),2013,0(S2):271-271.
-
7祁少明,李春苗.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融资模式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29(1):65-68. 被引量:2
-
8叶雁冰.浅议我国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J].广西城镇建设,2005(11):8-9. 被引量:2
-
9叶雁冰.我国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研究[J].工业建筑,2006,36(1):5-7. 被引量:22
-
10李竞,吴喜平.综合建筑空调节能技术[J].上海节能,2006(2):4-8. 被引量:16
-
1李晨.亚热带季候风——营造东南亚家居风格[J].家具与环境,2002(6):38-52.
-
2温卫杰.建筑保温EPS板在陕北地区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08(3):57-57.
-
3陈文婧,邱海玲,李建华.谈建筑设计中的“低”技术应用与可持续发展观[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1):50-51. 被引量:2
-
4李霍.夏热冬冷区与寒冷地区建筑节能对比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6):124-124. 被引量:2
-
5骆发江,马泉,刘帅,朱亚东.绿色施工在新疆烟草工房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3,35(7):670-671.
-
6董晓明,谢永利,董春晖.大保高速挖孔灌注桩承载特性数值模拟[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4):81-85. 被引量:2
-
7王继伟.论建筑多性化和艺术设计新时代性[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1):83-83.
-
8世界屋脊上的生命(下)[J].百科知识,2007(01S).
-
9苹果,小鱼,夏小茜(摄影).沉迷东南亚[J].中国厨卫(2002-2013),2007(5):90-95.
-
10韩婷婷,朱毅.哈尔滨居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探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16(12):9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