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玉米二环系242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42是利用美国玉米自交系Reid的代表系B73与Lan类群的A61 9杂交选育而成的二环系。它既继承了B73株型紧凑、高配合力的优点 ,又集中了A61 9穗位低 ,利于截光的优点 ,同时又克服了B73后期早衰的缺点 ,植株成熟时保持绿色 。
作者
彭云承
朱涛
机构地区
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新疆伊犁州种子站
出处
《杂粮作物》
CAS
2004年第1期8-9,共2页
Rain Fed Crops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分类号
S513.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程杰,李树成,严公丁,徐明忠.
美国玉米杂优模式在新疆的应用与改良[J]
.玉米科学,1998,6(4):33-35.
被引量:10
2
陈茵.从南斯拉夫玉米杂交种SC704想到的[J].伊犁农业科技,1988,(1):40-45.
3
彭云承,马学明,艾合买提江,何海明.
美国玉米自交系Mo17的突变株早17在新疆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3,11(1):43-4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程杰.
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在新疆的利用[J]
.作物品种资源,1993(4):38-39.
被引量:4
2
程杰.
依阿华坚秆群体(BSSS)在新疆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作物品种资源,1995(3):45-46.
被引量:2
3
曾三省,任蕤,刘新芝.
黄早四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重要地位[J]
.玉米科学,1996,4(1):1-6.
被引量:50
4
陈茵.从南斯拉夫玉米杂交种SC704想到的[J].伊犁农业科技,1988,(1):40-45.
5
李竞雄.综论玉米育种——从起步到爬坡望登攀[J]玉米科学,1992(00).
6
程杰,李树成,严公丁,徐明忠.
美国玉米杂优模式在新疆的应用与改良[J]
.玉米科学,1998,6(4):33-35.
被引量:10
7
曾三省.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J]
.中国农业科学,1990,23(4):1-9.
被引量:310
共引文献
12
1
姚文华,谭静,陈洪梅,徐春霞,番兴明.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6,14(5):30-34.
被引量:21
2
艾合买提江,艾尔居马.
伊犁玉米新品种及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J]
.杂粮作物,2009,29(1):5-6.
被引量:2
3
林建丽,朱正歌,高建伟.
植物杂种优势研究进展[J]
.华北农学报,2009,24(B12):46-56.
被引量:31
4
彭云承,艾合买提江.
20个玉米自交系恢复性鉴定结果及其利用[J]
.玉米科学,1999,7(S1):52-53.
5
彭云承,张新英.
美国玉米杂交种先玉335母本PH6WC的突变株J10-4简介[J]
.辽宁农业科学,2013(4):73-74.
被引量:1
6
赵保献,陈润玲,韩卫红,雷晓兵,梁晓伟.
南联盟泽蒙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01,9(4):33-35.
被引量:1
7
赵鑫哲,刘文娟,张丰屹,杨致远,张德贵,李明顺,李新海,雍洪军,王宏伟.
25份美国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20,28(6):25-30.
被引量:3
8
余忠浩,周亚星,周伟,王静,张立东.
2002—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玉米审定品种性状演变及综合分析[J]
.种子,2022,41(10):139-148.
被引量:6
9
彭云承,马学明,艾合买提江,何海明.
美国玉米自交系Mo17的突变株早17在新疆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3,11(1):43-44.
被引量:5
10
王昆,于海龙,曹亚从,张正海,王立浩,张宝玺.
辣椒杂种优势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
.辣椒杂志,2018(3):1-7.
被引量:6
1
刘宗华,汤继华,王庆东,胡彦民,季洪强,陈伟程.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8):1689-1696.
被引量:22
2
高翔,祝云芳,孙章和,赵晓燕,徐燕,彭忠华,沈建华,陈泽辉.
Lan杂优群Mo17亚群选系及其衍生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J]
.种子,2005,24(2):75-77.
被引量:6
3
高翔,曹绍书,罗仕文,王进,祝云芳,沈建华,陈泽辉.
浅析塘四平头杂优群选系及其改良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J]
.玉米科学,2005,13(z1):20-22.
被引量:8
4
姜连政,高鋆,张金慧.
玉米旅系的选育及生产应用的回顾[J]
.辽宁农业科学,2007(2):47-49.
被引量:5
5
彭泽斌,张世煌.
玉米群体改良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农业科学,2000,33(C00):27-33.
被引量:38
6
陈彦惠,刘新芝,彭泽斌,张传贞,高素玲,陈秋元.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和模式的研究Ⅱ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的划分和优势模式初探[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29(4):341-347.
被引量:51
7
陈彦惠,彭泽斌,刘新芝,张传贞.
玉米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自交系杂优利用模式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30(2):144-148.
被引量:6
8
彭云玲,杨芳林,赵小强,任续伟.
不同玉米自交系耐深播能力的差异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1):25-33.
被引量:19
9
杨伟光.
玉米高产育种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2):10-12.
被引量:37
10
张志军,任军,张建新,焦仁海,刘文国,高坤.
78599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杂交模式及其再利用[J]
.玉米科学,2006,14(1):30-32.
被引量:12
杂粮作物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