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制度多承明制,科举亦不例外,以常科为主,另外设有特诏举行的"制科"。其中最有影响力,对清初政治稳定和学术风气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的一个特科,当属康熙十七年开设的"博学鸿儒科"。"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的矣。"较于彰显文治,招揽人才等目的而言,所谓"博学鸿儒",旨在民心而已,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远远大于当时的现实作用。另外,这一特科的举行也是康熙帝笼络、分化明末文人名士的一大举措,对于解决明清更迭中的"遗民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遗民蜕变的枢纽与转折。因此,这里的"民心"更多的是所谓明末众遗民的"归顺之心"。
出处
《紫禁城》
2014年第S1期68-71,共4页
Forbidden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