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注填海造陆的生态危害
被引量:
40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Damages of Sea Recla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填海造陆是一些沿海地区用以解决土地不足 ,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但大面积填海造陆却给海岸带及其周围海域带来了地理地质条件的改变 ,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及动植物的灭绝。本文叙述了填海造陆所造成的我国一些沿海地区环境的改变和生态的破坏及一些已经采取的措施 ;研究了我国相关的一些法律政策 ;提出了控制填海造陆 。
作者
刘育
龚凤梅
夏北成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动态》
2003年第4期25-27,共3页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ends
关键词
填海造陆
生态危害
沿海地区
土地资源
生态破坏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435
引证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323
参考文献
6
1
罗章仁.
香港填海造地及其影响分析[J]
.地理学报,1997,52(3):220-227.
被引量:64
2
洪华生,陈宗团.
海岸带综合管理中面临的科学问题[J]
.海洋开发与管理,1998,15(1):28-31.
被引量:13
3
倪晋仁,杨小毛,王光谦.
深港交界带经济开发过程中泥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地理学报,1998,53(4):349-355.
被引量:15
4
张耀光.
澳门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研究——澳门的填海造地工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1):58-60.
被引量:6
5
梁之劲,高亮.
澳门地区沿岸工程地质条件及填海造陆展望[J]
.港工技术,2000,37(2):46-52.
被引量:2
6
李新彦 白剑峰.[D].人民日报,1998-12-28.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团体著者,香港海港图(1995),1995年
2
团体著者,香港海港图(1992),1992年
3
团体著者,香港之填海与发展图,1992年
4
郑天祥,港澳论丛,1992年
5
罗章仁,华南港湾,1992年
6
团体著者,香港港口及机场发展策略,1990年
7
彭棋瑞,香港与澳门,1986年
8
黄成达,香港地理,1983年
9
梁炜彤,香港地理,1983年
10
潘国城,香港地理,1983年
共引文献
89
1
崔彦锋,苗万福.
创新,使50年三鹿永葆青春[J]
.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2006(4):48-48.
2
陈春福.
万宁市海岸带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1):134-135.
3
吴英海,朱维斌,陈晓华,李一平.
围滩吹填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J]
.水资源保护,2005,21(2):53-56.
被引量:13
4
郭伟,朱大奎.
深圳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3):286-296.
被引量:102
5
彭建,王仰麟,叶敏婷,常青.
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J]
.地理学报,2005,60(5):798-806.
被引量:125
6
陈静芳.
浅论疏浚设备国产化[J]
.船舶,2006,17(1):9-13.
7
周丽,陈建波.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9X):11-12.
被引量:2
8
杨彩燕,张鸿雁.
珠三角河口地区填海造地的思路与方法[J]
.水运工程,2006(B09):51-52.
被引量:2
9
李加林,杨晓平,童亿勤.
潮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43-51.
被引量:86
10
郭伟,李书恒,毛亮,殷勇,朱大奎.
A Model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Land Reclamation[J]
.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07,21(2):343-35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435
1
余兴光,郑森林,卢昌义.
厦门海湾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因素及生态修复意义[J]
.生态学杂志,2006,25(8):974-977.
被引量:17
2
石洪华,郑伟,丁德文,吕吉斌,张学雷.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以桑沟湾为例[J]
.海洋环境科学,2008,27(2):101-104.
被引量:52
3
张继民,刘霜,马文斋.
浅析我国区域建设用海亟需实施战略环评[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9-13.
被引量:6
4
李景保,邓铬金.
洞庭湖滩地围垦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3,2(4):340-346.
被引量:32
5
阳建强.
城市规划控制体系研究初探[J]
.城市规划,1993,17(4):5-11.
被引量:17
6
赵英杰,刘宪斌,刘爱珍,张光玉.
天津南港工业区用海方式合理性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5):49-52.
被引量:6
7
于淑文.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12):33-34.
被引量:7
8
兰香.
围填海开发对海洋产业的影响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5).
被引量:6
9
高文斌,刘修泽,段有洋,董婧.
围填海工程对辽宁省近海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对策[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09,25(S1):163-166.
被引量:26
10
王保栋,战闰,藏家业.
黄海、东海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性因素初探[J]
.海洋学报,2003,25(S2):190-195.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40
1
张继民,刘霜,马文斋.
浅析我国区域建设用海亟需实施战略环评[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9-13.
被引量:6
2
赵英杰,刘宪斌,刘爱珍,张光玉.
天津南港工业区用海方式合理性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5):49-52.
被引量:6
3
许志华,李京梅,杨雪.
生境等价分析法在填海生物栖息地损害评估的应用[J]
.资源科学,2015,37(3):503-511.
被引量:7
4
王萱,陈伟琪,陈祖峰.
人类活动对近海环境资源的损耗及其货币化评估[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3):100-107.
被引量:2
5
吴瑞贞,蔡伟叙,邱弋冰,江志华.
填海造地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的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5):62-66.
被引量:7
6
付元宾,赵建华,王权明,贾凯,苗丰民.
我国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系统(SDMS)模式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2):185-193.
被引量:9
7
刘霜,张继民,唐伟.
浅议我国填海工程海域使用管理中亟须引入生态补偿机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1):34-37.
被引量:18
8
李骏旻,黄平,李毅能,陈志高,宋明伟.
填海工程水生生物量损失计算方法的探讨[J]
.热带海洋学报,2009,28(2):92-97.
被引量:4
9
张慧,孙英兰.
青岛前湾填海造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的估算[J]
.海洋湖沼通报,2009(3):34-38.
被引量:39
10
黄健敏,黄润秋,焦纠纠,段海澎.
深港西部通道填海区地下水Zn、Co、Pb、Mn迁移影响因素的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9,28(3):232-23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23
1
徐焕明,汪小勇.
关于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
.质量与市场,2022(3):161-163.
被引量:1
2
黄备,邵君波.
填海工程对海洋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水生态学杂志,2020,41(1):60-70.
被引量:2
3
汪翡翠,施佩歆,商志文,肖国强,王福.
天津市海岸线现状[J]
.地质调查与研究,2019,0(4):278-281.
被引量:14
4
陈孔小.
浅谈填海造地工程发展趋势[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3):216-217.
被引量:6
5
赵英杰,刘宪斌,刘爱珍,张光玉.
天津南港工业区用海方式合理性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5):49-52.
被引量:6
6
罗希茜.
琅岐岛围填海活动综合效益评价分析[J]
.海峡科学,2012(6):68-70.
被引量:14
7
李京梅,陈琦,姚海燕.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胶州湾湿地围垦生态效益损失评估[J]
.资源科学,2015,37(1):68-75.
被引量:36
8
廖红.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J]
.中国发展,2003,3(3):4-7.
被引量:23
9
蒋裕丰,李现敏,张磊,虞鸿.
大坝动态监测系统在安全监控中的实现[J]
.水力发电,2009,35(3):81-84.
被引量:1
10
刘霜,张继民,刘娜娜,徐子钧.
填海造陆用海项目的海洋生态补偿模式初探[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9):27-29.
被引量:19
1
刘霜,张继民,刘娜娜,徐子钧.
填海造陆用海项目的海洋生态补偿模式初探[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9):27-29.
被引量:19
2
张先亮.
深圳市利用建筑垃圾填海造陆可行性研究与分析[J]
.深圳土木与建筑,2009(1):53-56.
被引量:3
3
陈玮琳,季晓檬.
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综述[J]
.中国建材科技,2013,22(1):50-53.
被引量:11
4
张春雷,管非凡,李磊,黄英豪.
中国疏浚淤泥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进展[J]
.环境工程,2014,32(12):95-99.
被引量:108
5
文常.
杭州忆,最忆是西溪[J]
.文化月刊(下旬刊),2014(8):42-47.
6
殷百钢.
城市垃圾的科学利用[J]
.科学之友,1994(5):6-6.
7
朱高儒,许学工.
填海造陆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2011,20(4):761-766.
被引量:45
8
许士国,许翼.
填海造陆区水环境演变与对策研究进展[J]
.水科学进展,2013,24(1):138-145.
被引量:11
9
赵清秀.
秀丽的黄河三角洲保护区[J]
.大自然,1997,0(6):18-19.
10
王少波,贾廷纲,缪幸福,米琼,刘大江,赵由才.
污泥焚烧底灰的理化性质及再利用技术[J]
.净水技术,2014,33(2):71-75.
被引量:2
环境科学动态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