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儒、道生命观
被引量:
17
The Awakening of Life Consciousness and Life Outlook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生命意识带有甚深的文化内涵。本文考索中国古代生命意识的觉醒过程 ,并重点论述儒家重生命社会意义、道德价值的生命观和道家生命即是意义、尚无为的养生观 。
作者
詹福瑞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8-76,共9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文化内涵
中国
古代
儒家
道家
理性态度
生命价值观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89
1
赵立学.
鲍照文赋作品中的慷慨之气[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4):8-10.
被引量:2
2
王岳川.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精神[J]
.博览群书,2001(4):15-17.
被引量:6
3
阎福玲.
论唐代边塞诗的悲剧精神[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4):64-67.
被引量:6
4
郝素玲,鲁新轩.
《大地》中的生命意识[J]
.外国文学研究,1997,19(1):93-97.
被引量:13
5
刘再复.
论文学的主体性[J]
.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85
6
朱光潜.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J]
.文艺研究,1979(3):39-42.
被引量:161
7
陈鼓应.
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上篇)[J]
.中国文化研究,1995(2):1-16.
被引量:25
8
张锡厚.
陈子昂论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3):88-96.
被引量:1
9
廖明君.
植物崇拜与生殖崇拜──壮族生殖崇拜文化研究(中)[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2):26-31.
被引量:8
10
赵联.
教育生命体验论[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8):2-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7
1
赵志强.
陈子昂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其成因[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8-103.
被引量:2
2
陈京军,周险峰.
生命的复归——略论当代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4):57-59.
被引量:3
3
杨玉珍.
魏晋玄学对中国文人气质的影响[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44-47.
被引量:2
4
陈潇潇.
浅谈周涛散文作品中的生命意识[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4):41-41.
5
姚立娟.
魏晋玄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J]
.学理论,2013(17):30-31.
6
张艳沁.
从和谐维度看生命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潜在作用[J]
.学理论,2013(30):220-222.
7
涂阳军,郭永玉.
道家人格在对抗死亡焦虑中的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1):115-123.
被引量:7
8
王泉.
范稳小说的藏地书写[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35(2):90-93.
被引量:1
9
朱姝姝.
挣扎于绝望之中——重读新感觉派作品[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10):86-87.
10
孟翔为.
从杜丽娘看《牡丹亭》的生命意识[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71-73.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周芳.
孙楚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S2):75-78.
被引量:1
2
王琦.
大学生自杀的社会病因探析——从《自杀论》角度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97-199.
被引量:2
3
刘希志.
怎样在文章中写出诗味[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8(3):58-59.
4
肖东.
谈当代学生中的生死观教育[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5):40-41.
被引量:1
5
张丽红,姜淑兰,金雪莲.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4(21):71-72.
被引量:5
6
崔亚娟.
大学生的道家价值观和焦虑关系的研究[J]
.求知导刊,2016(7):45-45.
7
王予灵,李静,郭永玉.
向死而生,以财解忧?存在不安全感对物质主义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6,39(4):921-926.
被引量:27
8
雷爱民.
论当前中国内地民众的死亡焦虑之特点[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10):1219-1222.
被引量:9
9
付玉.
解析范稳大地三部曲中的藏地风情[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0(1Z):29-30.
10
范晓莉,管婷婷,徐阳,刘方杰,房忠翠.
脑出血患者自杀意念风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4):512-515.
被引量:4
1
生命意识的觉醒——杨王孙、叔本华之比较[J]
.学术研究,1997(4):27-30.
被引量:2
2
路传颂.
庄子与康德论美、崇高及天人关系[J]
.华夏文化,2016(1):6-8.
3
王淑春.
苏轼的实用理性表现及溯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8):16-17.
4
廖阅鹏.
催眠术真的可以让人看见前世吗?[J]
.家庭科学,2010(8):39-39.
5
韩秋红,庞立生.
理性批判与人的启蒙——重读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6):72-76.
被引量:3
6
李红敏,张申.
浅谈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仁”[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4):220-220.
被引量:1
7
朱葆伟,李继宗.
交往·主体间性·客观性[J]
.哲学研究,1992(2):19-28.
被引量:23
8
温文保.
中国风水文化的传承和流变[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8-11.
被引量:3
9
王满荣.
和谐视野中的冲突[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31-35.
被引量:1
10
张建云.
谈中国传统人文主体精神的时代价值[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6):21-25.
中国文化研究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