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聚类亚区划分
出处
《青海水利》
1992年第4期16-22,15,共8页
-
1余夕辉,何木兰.田间环境与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85-186. 被引量:4
-
2阳显斌,张锡洲,李廷轩,余海英,吴德勇.不同产量水平小麦的氮吸收利用差异[J].核农学报,2010,24(5):1073-1079. 被引量:13
-
3张锡洲,阳显斌,李廷轩,余海英.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369-375. 被引量:42
-
4危常州,侯振安,雷咏雯,朱和明,李金平,郭琛,鲍柏杨,王桂花.多点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分类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J].土壤通报,2005,36(2):172-176. 被引量:3
-
5何丹,张锡洲,李廷轩,戢林,黄平.稻种资源的磷利用效率差异及其分类评价[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3):70-76. 被引量:9
-
6毛达如,张承东.多点肥料效应函数的动态聚类方法[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7(2):49-54. 被引量:23
-
7胡志勇,严鹏,程颐农,赵明,李长智,田俊量,孙世权.用模糊—动态聚类法对青海省东部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亚区划分[J].水土保持研究,1994,1(1):37-44. 被引量:7
-
8刘定富.油菜芥酸含量表型分类的一种方法[J].中国油料,1989(1):42-45. 被引量:3
-
9汪军妹,张新忠,林峰,朱靖环,贾巧君,尚毅,华为,杨建明.73份优异啤酒大麦种质资源主要麦芽品质性状的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1):1-6. 被引量:10
-
10毛达如,陈伦寿,张承东,骆美贞.曲周作物施肥模型与系统(3HCCFS-90-曲周)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z1):53-56.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