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生产技术(六)
被引量:1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bean curd(No.6)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45,共6页
China Condiment
同被引文献18
-
1符晓静,孙君社.微生物蛋白酶在腐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5,26(z1):121-124. 被引量:18
-
2秦恩华,周毅峰,曾凡利,覃海兵.根霉发酵豆腐乳蛋白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1):101-102. 被引量:8
-
3卢义伯,潘超,祝义亮.臭豆腐发酵菌种的筛选与鉴定[J].食品科学,2007,28(6):246-249. 被引量:23
-
4周锦绣,林奇,唐卿燕.我国腐乳生产用菌的研究现状[J].食品科技,2007,32(11):20-23. 被引量:25
-
5吴彩梅,王静,孙伟伟,曹维强,吴秀群.青腐乳生产菌总状毛霉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3):340-345. 被引量:1
-
6赵玉莲,郑学翔.豆腐乳生产用微生物(二)[J].中国调味品,1999(2):5-9. 被引量:7
-
7周荧,潘思轶.腐乳发酵过程中化学组分与质构的变化[J].食品科学,2011,32(1):70-73. 被引量:19
-
8徐有均.鸡蛋的营养价值[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9):116-117. 被引量:26
-
9周雪琪,衣杰荣.不同工艺条件对腐乳质构和流变性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7):217-220. 被引量:7
-
10余若黔,涂煜,李杰伟,陈维民,周卫强,汪兴良.腐乳生产后期发酵的化学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5):64-67. 被引量:20
-
1赵玉莲,郑学翔.豆腐乳生产用微生物(二)[J].中国调味品,1999(2):5-9. 被引量:7
-
2刘尊英,董士远,曾名勇,宋宏霞.海洋生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J].食品科学,2007,28(6):367-371. 被引量:5
-
3赵玉莲,郑学翔.豆腐乳生产用微生物(一)[J].中国调味品,1998(12):3-7. 被引量:14
-
4张蕊.我们的恐慌,来源于种种未知 在放大镜下理性看待转基因[J].华东科技,2013(8):31-33.
-
5鲁肇元.酱油生产技术(四) 酱油生产用微生物基础知识(二)[J].中国调味品,2002(4):43-45. 被引量:7
-
6鲁肇元.酱油生产技术(五) 酱油生产用微生物基础知识(三)[J].中国调味品,2002(5):46-47.
-
7徐芃.让人恐惧的食物[J].青年博览,2016,0(19):54-55.
-
8陈力钧.叶子冒泡泡[J].作文大王(低年级),2010(6):8-9.
-
9放大镜[J].英语学习(新锐空间),2009(3):32-32.
-
10刘泽.工业生产常用的微生物及要求[J].科技经济市场,2016(4):191-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