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教师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之后,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各种各样的回答。有的回答符合教师的意图,和教学目标相一致。有的回答偏离教学目标,是教师没有料到的;或超乎学生的认识能力;或本节课没有条件解决。尤其是在导入阶段,遇到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回答,常使教师很尴尬。有的教师便采取回避策略,躲着走。既不问学生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思考,又不与之沟通,交流问题所在。到底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形呢?本文作者以科学课为背景,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6-27,共2页
People's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