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证候学研究与证候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总结近年来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 ,提倡将蛋白质组学引入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中 ,用蛋白质差示二维电泳及生物信息学方法 ,从分子流行病学水平着重阐述中医证候分类的分子基础。
作者
刘为民
姚乃礼
吴志奎
刘绍能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1,共1页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关键词
中医证候学
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
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9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223
同被引文献
369
1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J]
.中医杂志,1992,33(5):39-40.
被引量:518
2
陆明,严石林,丁维俊,王米渠,李炜弘,吴斌.
家族性肾阳虚寒证与糖、蛋白、脂质代谢相关性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6):701-702.
被引量:14
3
陆茵,陈文星,常在,孟政杰.
探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中药药理研究的新方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6):321-323.
被引量:8
4
徐珊,石君杰,杨季国,朱曙东,倪桂宝,聂红明,夏小芳.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胃粘膜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杂志,2004,45(8):614-616.
被引量:13
5
谢文光,邵宁生,马晓昌,丁勤学,赵馨,刘农乐,魏钰书,王会信,陈可冀.
玄参治疗大鼠内毒素血症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9):877-882.
被引量:15
6
郭平,马增春,李鹰飞,梁乾德,王继峰,王升启.
四物汤对放射线致血虚证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9):893-896.
被引量:42
7
王琦.
东方生命科学的架构[J]
.中医药通报,2004,3(5):1-4.
被引量:15
8
毛以林,袁肇凯,黄献平,卢芳国,谭光波,胡志希.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776-780.
被引量:41
9
余宗阳,杜建.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实质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844-846.
被引量:27
10
蒋淑君,王桂兰,崔存德,徐红.
淫羊藿总黄酮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钙调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20(4):341-341.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37
1
洪名超,毛竹君.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候学领域的研究[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15):650-650.
2
刘建仁,樊粤光,王海彬,史风雷,袁浩,彭宣宪,王三英.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
.新中医,2005,37(2):3-6.
被引量:8
3
江锋,王宗殿.
中医证候本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中医药学刊,2005,23(1):131-133.
被引量:16
4
李春阳,李林.
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医药研究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4):1062-1063.
被引量:4
5
钟小兰,吕志平,张晓刚,谭秦湘.
中医肝病辨治现代研究与蛋白质组学[J]
.中医杂志,2005,46(8):563-565.
被引量:3
6
孙晓伟,周苏宁.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1):988-989.
被引量:3
7
苏友新.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J]
.福建中医药,2006,37(1):5-7.
被引量:7
8
谭秦湘,吕志平,张绪富,钟小兰.
蛋白质组学在肝郁证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44-146.
被引量:3
9
刘军莲,宋剑南.
蛋白质组学及基因组学与中医现代化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42-44.
被引量:9
10
王玉来.
中医神经信息学研究趋势[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426-427.
二级引证文献
223
1
周航,郑小艳,邓琳雯,曾倩,丁维俊.
“胎茎系于脾”安胎机理时-空演绎及“证-方-药”体系现代化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6):1914-1926.
被引量:1
2
刘畅,王盼盼,李少静,张艳菊,杜丽娜,杨燕.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不同中医证候临床及尿液蛋白质组学差异比较[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8):3087-3093.
被引量:1
3
王天琪,车依檀,甄妮,王亚洁,杨佳.
中医药理论的重验性设论[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6):240-242.
4
谭毓治.
蛋白质组学与药学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6):768-770.
被引量:1
5
刘萍,章怡祎.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1):67-69.
被引量:1
6
叶永安,江锋,赵志敏,李志红,张良,刘慧清,黄宁宇.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
.中医杂志,2007,48(3):256-258.
被引量:129
7
王菊,张莉民,刘鲁,贾志伟,仲英.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
.齐鲁药事,2007,26(7):419-421.
被引量:1
8
韩小飞,黄清春.
基因芯片与中医理论相关性及其在中医证本质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8):9-10.
被引量:2
9
张焱.
论新技术对中医药发展的促进作用[J]
.吉林中医药,2007,27(9):1-3.
被引量:8
10
徐雯洁,王天芳,王智瑜,于丽丽,吕佳苍,王庆国.
基于现代文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19-22.
被引量:78
1
申定珠,李家邦,蒋荣鑫,凌江红.
证候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候学相关性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4):366-368.
被引量:23
2
于晓红.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中医证候研究思路[J]
.世界中医药,2015,10(A01):685-686.
3
王少云,李军,潘淑菊,侯准.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虎杖中蒽醌含量[J]
.中草药,1993,24(8):407-408.
被引量:12
4
倪坤仪,方醉敏,程光,蒋燕.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牛黄降压丸中胆红素含量[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23(1):61-63.
被引量:4
5
岳利峰,陈家旭.
谈中医“证”的实质[J]
.吉林中医药,2007,27(11):1-2.
被引量:5
6
金光亮.
证候基因组学和证候蛋白质组学浅论[J]
.中国医药学报,2003,18(6):332-335.
被引量:35
7
胡学军,蔡光先,刘柏炎,曲靖,朱红霞.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2):87-91.
被引量:22
8
钟小兰,吕志平,廖小明.
中医证实质与蛋白质组学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162-163.
被引量:10
9
姚文娟,范文俊,顾承静,金翔,王慧敏,张伟.
二苯乙烯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9):1260-1264.
被引量:2
10
刘莺,刘平,徐列明.
CCl_4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肝组织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的干预作用[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15(3):146-148.
被引量:8
中医药学报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