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28,共9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共引文献29
-
1任珊.章太炎的文学复古与鲁迅文学的发生[J].学术月刊,2007,39(7):120-128. 被引量:5
-
2黄乔生.“鲁迅与仙台”研究述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98-103. 被引量:2
-
3肖向明.论新文化语境下“鬼”的文学存在[J].晋阳学刊,2006(5):103-109.
-
4金理.章太炎语言文字观略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5):122-144. 被引量:1
-
5汪晖.声之善恶:什么是启蒙?——重读鲁迅的《破恶声论》[J].开放时代,2010(10):84-115. 被引量:37
-
6張帆.“科學”的限度:辛亥时期革命語境下的學術與道德[J].中华文史论丛,2011(3):131-161.
-
7陈平原.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如何与汉学家对话[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6):56-68. 被引量:20
-
8孙尧天.现代性主体的建立与展开——评汪晖近期鲁迅思想研究[J].现代中文学刊,2014(5):93-98. 被引量:2
-
9卢建红.鲁迅作品中母性受难的意义——以《药》和《祝福》为中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3):1-6. 被引量:1
-
10王瑶.从“反抗绝望”到“向下超越”——汪晖鲁迅研究述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2):105-11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67
-
1程光炜.“想像”鲁迅——当代的鲁迅研究及其他[J].南方文坛,2003(4):20-28. 被引量:6
-
2王吉鹏,臧文静.鲁迅与魏晋文学[J].沈阳大学学报,2003,15(1):31-34. 被引量:2
-
3路文彬.论鲁迅启蒙思想的历史局限[J].书屋,2003(1):20-34. 被引量:19
-
4周绍曾.鲁迅对庄子的批判与“国民性”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6(3):26-32. 被引量:4
-
5闵光汉.鲁迅的青年观管窥[J].青年研究,1993(7):17-22. 被引量:3
-
6刘岸汀.鲁迅与庄子的精神联系[J].高校教育管理,1995(2):27-29. 被引量:1
-
7郑家建.庄子·神话和想象力传说 《故事新编》新论(之一)[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6):4-10. 被引量:1
-
8新旦.章太炎先生怒斥袁世凯[J].文史杂志,1991(4):21-21. 被引量:1
-
9汪文学.论鲁迅的文学史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J].贵州文史丛刊,2003(2):48-53. 被引量:5
-
10田刚.《庄子》与鲁迅早期文体[J].鲁迅研究月刊,2002(8):17-2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9
-
1钟瑞莎.被遮蔽的“国民性”思考:鲁迅与渡边秀方的《中国国民性论》(下)[J].上海鲁迅研究,2020(4).
-
2崔云伟,刘增人.2003年鲁迅研究论文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5(1):28-34.
-
3高远东.论鲁迅对道家的拒绝——以《故事新编》的相关小说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1):93-110. 被引量:14
-
4刘剑梅.鲁迅对庄子的拒绝[J].鲁迅研究月刊,2009(8):23-34. 被引量:3
-
5佀同壮.顺逆之间的文化接力——关于“鲁迅与庄子”关系的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44-48. 被引量:1
-
6刘殿恒.十字轴渗碳淬火膨胀量的确定及应用[J].机械工人(热加工),1999,23(12):31-31.
-
7佀同壮.鲁迅文学观中的“用”与“无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5):16-20. 被引量:1
-
8蒋永国.论《呐喊》中“真的人”的形象演变[J].中国文学研究,2014(3):90-92. 被引量:2
-
9蒋永国.论鲁迅杂文中的“纯白人”[J].河池学院学报,2019,39(3):10-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2
-
1崔云伟,刘增人.2007年鲁迅思想研究景观述略[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4):48-53.
-
2崔云伟,刘增人.2007年鲁迅研究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08(9):60-73.
-
3王学谦.狂人庄子对庸俗庄子的颠覆——鲁迅《起死》对庄子精神的批判与继承[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2):6-10. 被引量:5
-
4王建雄,王泽龙.新世纪《故事新编》研究述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5):25-31. 被引量:3
-
5陈绪石.“徐訏评说林语堂”的独特价值[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26(6):28-32.
-
6罗贤龙.《出关》心解:鲁迅心中两个老子的纠结[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2):64-68. 被引量:1
-
7邢曌.赤子之心与人文精神[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4):360-362.
-
8王国杰.《故事新编》文体的形成及其文化意味[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2):40-43.
-
9徐妍,李莹.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经典美感形态的确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7):63-75. 被引量:5
-
10张明.启蒙的荒诞剧:《起死》主题新诠[J].山东社会科学,2018(5):97-101. 被引量:3
-
1郜元宝.“价值”的大小与“白心”的有无 也谈现代文学研究新空间的开创[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1):21-32. 被引量:5
-
2杨振喜.命运悲剧还是性格悲剧——《麦克白》悲剧性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12):84-85. 被引量:1
-
3谢泳.宏文学院教科书在鲁迅研究中的意义[J].当代文坛,2010(4):7-9. 被引量:3
-
4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中心简介[J].百色学院学报,2009,22(4).
-
5李红梅,魏佳.阐释《理想国》中的德育思想[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3-16.
-
6王楠.论女性早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取向的关系[J].商业文化,2011,0(4X):369-369.
-
7曹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其教育引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7):35-36. 被引量:3
-
8牧惠.红皮白心[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00(9):42-42.
-
9王惠玲.菩萨蛮·牵牛花[J].东坡赤壁诗词,2016,0(6):31-31.
-
10王华强.学诗一悟[J].诗词月刊,2015(3):3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