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9,共5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
-
1[德]马克思(K·Marx),[德]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
同被引文献174
-
1周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2021(4):128-145. 被引量:92
-
2高放.《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辨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10(3):5-8. 被引量:6
-
3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4王金福.由“理性逻辑”到“人性逻辑”再到“实践逻辑”──马恩探索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思想发展过程及其启示[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1):8-14. 被引量:2
-
5贺麟.辩证法和哲学的理想性[J].社会科学战线,1988(1):59-63. 被引量:7
-
6邹旭光.对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论的理解——学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点心得[J].南京社会科学,1997(8):29-34. 被引量:6
-
7吴晓明.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4):31-38. 被引量:22
-
8张传鹤.关于社会主义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3):71-75. 被引量:3
-
9成保良.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用语含义的演变和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4(9):53-57. 被引量:10
-
10赵敦华.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28-32. 被引量:58
引证文献25
-
1吴超男.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环节性[J].传承,2008(16):20-21.
-
2陈寿灿.从制度和运动层面看对共产主义认识的深化[J].浙江学刊,2004(6):166-169.
-
3周惠杰.乌托邦精神:马克思人学本体论的核心[J].北方论丛,2004(6):99-103. 被引量:3
-
4荆学民.当代意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三重维度[J].人文杂志,2005(5):27-31. 被引量:11
-
5张蓬.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向“历史”的转向——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解读[J].浙江学刊,2006(3):67-73.
-
6王志军.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哲学变革[J].哲学研究,2006(7):15-19. 被引量:6
-
7欧阳彬.浅论共产主义的审美价值[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9(5):34-36.
-
8张蓬.是哲学的建构,还是哲学的消解?——关于马克思哲学的一个误读纠偏[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3):31-36.
-
9张蓬.“历史”的哲学:经济学视阈中的政治诉求——关于马克思哲学解读的一个视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3):63-69.
-
10邓慧仙,梁其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7
-
1段丽,张礼建.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发生学考察[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22(1):28-35.
-
2张亲霞.共产主义理想的三个向度——基于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4):32-34.
-
3陈寿灿.从制度和运动层面看对共产主义认识的深化[J].浙江学刊,2004(6):166-169.
-
4荆学民.当代意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三重维度[J].人文杂志,2005(5):27-31. 被引量:11
-
5张蓬.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存在论意义[J].河北学刊,2005,25(6):5-9. 被引量:4
-
6欧阳彬.浅论共产主义的审美价值[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9(5):34-36.
-
7刘芳.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研究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2):100-104. 被引量:2
-
8丁香桃.市场逻辑下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重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11(1):44-47. 被引量:1
-
9荆学民,李红辉.马克思主义信仰学的学科视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79-85. 被引量:3
-
10叔贵峰.三十年来马克思宗教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1(6):178-181.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