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患对集镇迁移的影响——以清代清河县王家营等为例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自然灾害对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颇多。自然灾害在政治地理上也会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偏少,但也逐渐有学者进行探索。陈庆江、胡英泽、许鹏、李燕、黄春长等在其论著中都或多或少将自然灾害与政区的变迁结合起来探讨。~①王娟。
作者
段伟
李幸
出处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号:15BES020)资助
关键词
王家营
许鹏
陈庆
瓜洲镇
聚宝门
中都
县尉
区域调整
张秋镇
东水关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许鹏.
清代政区治所迁徙的初步研究[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21(2):116-131.
被引量:16
2
李燕,黄春长,殷淑燕,仇立慧.
古代黄河中游的环境变化和灾害——对都城迁移发展的影响[J]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6):8-14.
被引量:9
3
张研.
清代县以下行政区划[J]
.安徽史学,2009(1):5-16.
被引量:24
4
王娟,卜风贤.
古代灾后政区调整基本模式探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6):344-347.
被引量:1
5
李德楠.
水环境变化与张秋镇行政建置的关系[J]
.历史地理,2013(2):111-117.
被引量:2
6
《江苏政区通典》编委会,编著.江苏政区通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7
7
邹逸麟.
清代集镇名实初探[J]
.清史研究,2010(2):65-72.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31
1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316
2
邹逸麟.
读任伯平“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的原因”后[J]
.学术月刊,1962,6(11):49-51.
被引量:13
3
谭其骧.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从历史上论证黄河中游的土地合理利用是消弭下游水害的决定性因素[J]
.学术月刊,1962,6(2):23-35.
被引量:162
4
刘志伟.
清代广东地区图甲制中的“总户”与“子户”[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2):36-42.
被引量:18
5
方江.
家园记[J]
.安徽史学,1986(1):68-76.
被引量:6
6
官美堞.
明清时期的张秋镇[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7-22.
被引量:4
7
张丕远,王铮,刘啸雷,张时煌.
中国近2000年来气候演变的阶段性[J]
.中国科学(B辑),1994,24(9):998-1008.
被引量:111
8
常建华.
乡约·保甲·族正与清代乡村治理——以凌(火寿)《西江视臬纪事》为中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1):71-76.
被引量:22
9
吴建新.
明清珠江三角洲城镇的水环境[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33-141.
被引量:11
10
葛全胜,郑景云,刘健.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幅与周期[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3):108-112.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50
1
王星光,张裕童.
试论明代黄河下游水患与城市迁移[J]
.青海民族研究,2022,33(3):149-156.
2
孟祥晓.
区位特征与明清卫河流域区划变迁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5):144-153.
被引量:2
3
马蓓蓓,薛东前,张雷.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都城迁移的资源环境驱动力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11,34(4):686-692.
被引量:4
4
华林甫.
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J]
.清史研究,2008(2):148-152.
被引量:4
5
张研.
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J]
.安徽史学,2009(2):5-18.
被引量:27
6
方光禄.
“九龙司地方一区”名称考释[J]
.中学历史教学,2010(10):32-33.
7
赵思渊.
明清苏州地区巡检司的分布与变迁[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3):33-48.
被引量:9
8
何一民,马天卓.
清代前中期县级城市的重建[J]
.史林,2011(2):11-22.
被引量:2
9
游欢孙.
地方自治与近代江南县以下行政区划的演变——兼论商业市镇的政区实体化[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2):44-52.
被引量:8
10
虎亚伟,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周亚利,乔晶.
汉江上游郧西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12,21(5):55-62.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6
1
俞孔坚,张蕾.
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J]
.城市规划学刊,2007(5):85-91.
被引量:70
2
段偉,李幸.
明清時期水患對蘇北政區治所遷移的影響[J]
.国学学刊,2017,0(3):34-48.
被引量:7
3
潘莹,段佳卉,施瑛.
广东汉民系传统聚落典型防灾景观模式研究[J]
.南方建筑,2021(3):130-136.
被引量:2
4
赵子玉,孔亚暐,关增达,刘烨,王健.
流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J]
.城市规划,2023,47(10):69-81.
被引量:5
5
王南希,林中晓.
历史视角下流域乡土聚落景观格局多尺度研究——特征与影响因素[J]
.南方建筑,2023(12):96-104.
被引量:3
6
毛战坡,尹澄清,单宝庆,阮本清.
水塘系统对农业流域水资源调控的定量化研究[J]
.水利学报,2003,34(12):76-83.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1
1
李晓云,张雪楠,周凌,梁宇舒.
明清黄河故道沿线聚落演变与环境适应研究--以苏北涟阜段为例[J]
.南方建筑,2025(2):52-63.
1
宋建.
上海的考古奠基者和文物守护人——纪念黄宣佩先生[J]
.上海文博论丛,2013(3):14-16.
2
余酉生.
古渡一枝梅——记江苏省邗江县瓜洲镇文化站长梅庆先[J]
.文化月刊,1995,0(12):40-40.
3
李苦禅两训爱子[J]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6,0(3):19-19.
4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J]
.城市规划通讯,2016,0(1):13-13.
5
辛伟贤.
关于区志编修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广东史志.视窗,2005(1):61-62.
6
陈曦.
让我们看得更远——记盲人话剧“玛莱娜公主”[J]
.中国残疾人,2011(8):18-24.
7
周子如,赵韦航.
唐伊娄河开凿年代考[J]
.江苏地方志,1996(4):46-47.
被引量:1
8
哲轮,乐山.
艺坛贤杰李燕的艺术人生[J]
.中华儿女,2003,0(2):267-268.
9
陶炼,小川,李燕.
李燕 京华名家 博学人生[J]
.赤子,2009(Z1):126-129.
10
俞玲萍.
胡英(第2届上海市教育功臣)[J]
.上海文化年鉴,2009(1):350-350.
历史地理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