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长江三峡黄陵背斜段地质时期结晶岩风化剥蚀速率研究 被引量: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长江三峡东段黄陵背斜核部结晶岩分布区,选择6条有代表性的地质地形剖面,恢复了古地形,通过古今地形对比,计算出不同地貌部位的剥蚀厚度.又根据剥蚀沉积相关原理,在黄陵背斜相邻沉积区——江汉平原的沉积地层中,确定了黄陵背斜结晶岩初始剥蚀的层位和年代为56.5 Ma.大面积的强烈剥蚀大约发生在2.4Ma左右.以地形极点、流域系统、地形层面及整体平均四种体系,计算出了不同点、河流上中下游、各地形层面及整体平均剥蚀速率.最大点剥蚀速率为49.56 mm/ka,平均剥蚀速率为16.97 mm/ka.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8,共8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金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项目 2000年浙江大学人才引进基金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中南地区区域地层表编写小组.中南地区区域地层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4.1-533.
  • 2唐克丽 陈永宗 景可 等.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区域特征及其治理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1 3-222.
  • 3孙昌万.第四纪沉积[A]..长江中游荆江变迁研究文集[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24~44.
  • 4李坪 张世良 刘行松 等.对长江三峡东段新构造的几点认识[A]..构造地质问题[C].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49~63.
  • 5叶良辅 谢家荣.扬子江流域巫山以下之地质构造及地文史[A]..叶良辅与中国地貌文集[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106~127.
  • 6李华梅 叶素娟.湖北宜昌与湖南衡阳红层的古地磁研究[A]..构造地质问题[C].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150~163.
  • 7地质矿产部中国同位素地质年代表工作组.中国同位素地质年代表.地质专报8号[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79.92.
  • 8韩宗珊 钟立勋 殴正东 等.长江三峡工程环境地质评价与预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13.
  • 9杨达源.长江三峡的起源与演变[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4(3):466-474.
  • 10尚彦军,吴宏伟,曲永新.花岗岩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及微观特征对比——以香港九龙地区为例[J].地质科学,2001,36(3):279-294.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5

共引文献82

同被引文献197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2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