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X热”和“中国的X” 被引量:2

"X Craze" and "China's X Cra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汉语中出现的繁多的“X热”其实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X热”和“X风”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的价值评价不一样,在意义和感情上还有所区别;“中国的‘X’”既是近代中国颇为流行的一个惯用语,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价值,也有问题;一个人,一个工厂,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健康的心态;“热”和“风”的出现要受到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发展的方向的影响。
作者 王希杰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5-22,共8页 Journal of 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8

  • 1宋培杰.浅析“亲属称谓名词”的类词缀化及构成新词的特点[J].语言研究,2002,22(S1):116-119. 被引量:20
  • 2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4(5):3-17. 被引量:150
  • 3曹大为.“族”的类词缀化使用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5):150-152. 被引量:26
  • 4宋作艳(2009).现代汉语中的事件强迫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5Asher, N. and J. Pustejovsky (2005) Word meaning and commonsense metaphysics. Manuscript. Brandeis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Texas. Available from semanticsarchive, net.
  • 6Asher, N. and J. Pustejovsky (2006) A type composition logic for generative lexicon. 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 6, 1 -38.
  • 7Pustejovsky, J. ( 1991 ) The Generative lexic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17.4, 409 -441.
  • 8Pustejovsky, J. (1995) Generative Lexicon. Cambridge : MIT Press.
  • 9Pustejovsky, J. (2001) Type construction and the logic of concepts. In P. Bouillon and F. Busa (eds.), The Syntax of Word Meanings, 91 -12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0Pustejovsky, J. (2006) Type theory and lexical decomposition. 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 6, 39 -7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