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议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它自己的过程。马克思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提出了国家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著名论断。文章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本质特点和发展归属的理论体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现实意义。
作者
涂超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年第6期204-205,共2页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关键词
国家观
阶级
本质
意义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0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李效东,李松林.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职能观[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61-66.
被引量:1
2
刘军.
马克思和诺思国家起源理论的比较研究[J]
.学术探索,2004(2):74-7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精神文明导刊,2001,0(8):4-16.
被引量:506
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3][英]洛克.政府论(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
[6][美]丹尼尔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9.
7
[2][英]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5.
8
[法]卢梭 何兆武.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3
1
伍小乐,徐艳红.
国内马克思国家学说研究:综述与评估[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6):45-50.
2
左丹丹.
马克思国家理论中国化研究文献综述[J]
.理论建设,2016,32(4):94-104.
3
孙大林.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国家起源观初探[J]
.魅力中国,2010,0(17X):98-98.
同被引文献
6
1
周少芳.
“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性质、影响与对策[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5(3):68-71.
被引量:5
2
黄宗智,刘昶(译).
《中国国家的性质:中西方学者对话(一)》导言[J]
.开放时代,2008(2):4-9.
被引量:1
3
杜创国.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与政府职能转变[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8):17-22.
被引量:7
4
吴英.
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再解读[J]
.史学理论研究,2009(3):20-29.
被引量:8
5
阎孟伟.
国家的性质、职能及其合法性——从恩格斯的国家学说谈起[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3(2):49-55.
被引量:13
6
马维强.
浅析马克思和列宁对国家性质的论述[J]
.经营管理者,2009(23):300-30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赵惠平.
现代国家性质的区别与划分[J]
.学理论,2015(35):3-5 86.
1
热扎克.铁木耳.
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J]
.新疆社会科学,1998(3):56-65.
被引量:1
2
马大正.
民族团结 人心所向──读《民族团结教育读本》[J]
.新疆社会科学,1998(2):93-94.
3
辛世俊.
培育公民社会的根据及其意义[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5(4):87-92.
4
王喜录.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及意义[J]
.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1):19-23.
5
王天木.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彻底废除旧法原理的发展[J]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3,5(1):9-13.
6
新和.
自治区社科联召开常委会和全委(扩大)会总结1996年工作部署1997年工作[J]
.新疆社科论坛,1997(1):71-71.
7
陈琪.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启示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J]
.时代金融,2011(10X):65-65.
8
金红.
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J]
.传承,2011,0(4Z):30-31.
被引量:1
9
辛向阳.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坚持“五个不能偏离”[J]
.求实,2015(11):4-10.
被引量:5
10
杜创国.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与政府职能转变[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8):17-22.
被引量:7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