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单极世界的变数——对单极稳定论的一种批判
被引量:
5
Variance in Monopolar World--Criticism on Monopolar Stabilit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对单极稳定论进行分析与批评。文章认为,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来看,单极没有改变国际体系的根本结构,仍未打破国际无政府状态的逻辑,因此,它无法阻止安全竞争与均势政治的发生,有些国家选择追随只是为了生存;从事实上看,冷战之后,世界各主要力量都对美国进行制衡,竞争的焦点在经济,单极世界并不太平;单极格局虽然不可能很快转换成多极,但仍有较大的变数。
作者
戴晓东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国际观察》
2003年第1期37-43,共7页
International Review
关键词
单极世界
单极稳定论
国际关系
美国
冷战后
全球化
威廉·沃尔费斯
国际体系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1
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
权力、相互依赖与全球主义[J]
.战略与管理,2002(4):63-76.
被引量:15
2
乔木.
多极化趋势不会改变[J]
.当代亚太,2002(6):10-13.
被引量:5
3
[德]赫尔穆特·施密特 著,柴方国.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詹世亮.
谈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J]
.国际问题研究,1997(2):1-5.
被引量:4
2
周方银.
对当前国际格局的聚类分析[J]
.现代国际关系,2000(12):40-43.
被引量:11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编辑研究人员.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18
1
孙伊然.
全球经济治理的观念变迁:重建内嵌的自由主义?[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3):16-32.
被引量:24
2
张松明,赵耀东.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J]
.消费导刊,2008,0(22):242-242.
3
戴晓东.
浅析族裔民族主义与公民民族主义[J]
.现代国际关系,2002(12):57-60.
被引量:17
4
戴晓东.
当代民族认同危机之反思——以加拿大为例[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5):52-58.
被引量:18
5
李滨.
论经济全球化中国家的被动防护作用与积极作用[J]
.教学与研究,2005(5):69-74.
6
夏安凌.
影响未来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探析[J]
.社会主义研究,2005(4):120-123.
被引量:2
7
宋永刚,杨志刚.
大历史视野下的国际关系民主化[J]
.理论月刊,2005(8):49-51.
被引量:4
8
戴晓东.
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认同[J]
.欧洲研究,2006,24(3):18-35.
被引量:17
9
张威风.
“非零和博弈”——中美贸易[J]
.红河学院学报,2008,6(2):44-48.
被引量:2
10
曹德军,陈金丽.
国际政治的关系网络理论:一项新的分析框架[J]
.欧洲研究,2011,29(4):69-82.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56
1
宋伟.
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真正架构——浅析肯尼思·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8):20-24.
被引量:9
2
宋国友.
贸易增长、利益集团与国家间冲突[J]
.现代国际关系,2004(6):18-23.
被引量:7
3
郑安光.
民主和平论及其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影响[J]
.美国研究,1999,13(2):31-51.
被引量:11
4
李景鹏.
试论政治权力的特征和结构[J]
.政治学研究,1987(4):12-17.
被引量:11
5
蔡方鹿.
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J]
.社会科学研究,1997(6):67-74.
被引量:40
6
李少军.
评“民主和平论”[J]
.欧洲研究,1995,16(4):4-8.
被引量:10
7
邵建平,刘盈.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意义、挑战和路径思考[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4,0(6):20-31.
被引量:8
8
门洪华.
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J]
.美国研究,2001,15(1):74-88.
被引量:58
9
S.尼尔.麦克法兰尼,彭萍萍.
美国和中亚的地区主义[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4):91-98.
被引量:4
10
李景治.
“和谐世界”: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J]
.科学社会主义,2006(5):22-25.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5
1
孙敬龙,张素芳.
“美国治下的和平”的悖论[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3):12-15.
2
孙敬龙,张素芳.
“美国治下的和平”的悖论[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1):15-19.
3
刘稚,黄德凯.
地缘政治权力结构冲突下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J]
.南亚研究,2018(1):27-49.
被引量:11
4
廖生智,孙敬龙.
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冷战后美国安全观差异的五维探源[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8,20(4):30-35.
被引量:1
5
李明明.
也谈“单极稳定论”——兼与戴晓东先生商榷[J]
.国际观察,2003(3):59-6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吴忠仕,贺祖浩,刘文,许超,孔茜.
大直径泥水盾构始发钢套筒的防扭施工技术——以孟加拉卡纳普里河水下隧道为例[J]
.隧道建设(中英文),2020(S01):321-326.
被引量:5
2
刘晓伟.
“一带一路”倡议下次区域合作机制化限度研究——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例[J]
.南亚研究,2019(1):101-116.
被引量:14
3
冯立冰.
印度东北部基建动向及其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J]
.南亚研究季刊,2019,0(1):8-15.
4
钟飞腾,张帅.
地区竞争、选举政治与“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剖析所谓“债务陷阱外交”论[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0,37(1):20-64.
被引量:24
5
吴崇伯,董宇昕.
“中印+”:中国和印度共同拓展南亚新模式探讨[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20,33(2):47-56.
6
洪菊花,骆华松.
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以澜湄合作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比分析为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20,32(2):1-7.
被引量:1
7
刘媛媛,王绍强,王小博,江东,N H Ravindranath,Atiq Rahman,Nyo Mar Htwe,Tartirose Vijitpan.
基于AHP_熵权法的孟印缅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J]
.地理研究,2020,39(8):1892-1906.
被引量:103
8
熊耀林.
十九大以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0,34(3):46-51.
被引量:1
9
卢光盛,别梦婕.
“南北”还是“东西”?——湄公河地区跨国经济走廊的竞争与协调[J]
.国际论坛,2020,22(6):137-154.
被引量:3
10
雷洋,黄承锋.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的价值及推进[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29-36.
1
戴晓东.
单极世界的变数——对单极稳定论的一种批判[J]
.理论参考,2004(1):17-18.
2
王嵎生.
“美国模式”不灵了[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08(1):18-18.
3
董承婷.
关于“美国治下的和平”及其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7(10):858-859.
4
哈罗德·伯尔曼,吴玉章.
西方法律传统的危机[J]
.环球法律评论,1991,13(6):13-18.
5
李明明.
也谈“单极稳定论”——兼与戴晓东先生商榷[J]
.理论参考,2004(1):19-20.
6
王义桅,唐小松.
从霸权稳定论到单极稳定论——冷战后新现实主义的回归[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9):14-19.
被引量:16
7
李明明.
也谈“单极稳定论”——兼与戴晓东先生商榷[J]
.国际观察,2003(3):59-64.
8
张汝松,张汝翼.
“霸权稳定论”评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1):94-95.
9
王帆.
美国抛出“单级稳定论”[J]
.天涯,2001,0(5):188-188.
10
赵长峰.
试论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秩序[J]
.高校社科信息,2004(4):1-7.
被引量:1
国际观察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