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3-34,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参考文献2
-
1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
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同被引文献7
-
1徐柏才.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5):150-154. 被引量:13
-
2刘新强,李学明.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因素及建议[J].高教探索,2004(4):86-87. 被引量:14
-
3李海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9):21-23. 被引量:15
-
4徐柏才.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9).
-
5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80-87. 被引量:180
-
6葛坤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效性[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3):3-6. 被引量:13
-
7张治库,孙晓媛,胡斌武,申群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J].教育探索,2004(6):93-96.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5
-
1李海燕.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反思[J].中国地质教育,2005,14(3):39-42. 被引量:16
-
2李海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3):73-75. 被引量:27
-
3林福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原因与改革策略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7):57-58.
-
4周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8):40-41. 被引量:3
-
5刘雪晶,王忠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青春岁月,2011,0(10):203-2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7
-
1夏金元.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2):133-136. 被引量:2
-
2赵延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考验及对策刍议[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23(6):153-155. 被引量:2
-
3吕娟萍.从社会学视角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08(18):167-169.
-
4赵珲.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转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5):105-106. 被引量:1
-
5黄卫国.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4):84-85. 被引量:7
-
6黄靖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新论[J].中国高教研究,2007(2):68-69. 被引量:11
-
7陈瑞平,蔡茂华,林钻辉.探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5):66-67. 被引量:11
-
8程克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5):30-31. 被引量:4
-
9何干俊.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语言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51-52. 被引量:2
-
10张佳,陈树冬.新形势下应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科教文汇,2008(2):11-11. 被引量:3
-
1贾美艳.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J].世纪桥,2011(1):133-134.
-
2孙辉.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J].江苏高教,2002(6):112-113. 被引量:13
-
3宋东清,刘电芝,张更立.从信仰的心理机制谈转型期的学校信仰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3):59-61. 被引量:5
-
4邱坤荣.高等教育创新研究论略[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36-39. 被引量:1
-
5刘创.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8(1):28-32. 被引量:3
-
6程明霞.浅谈中职德育课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科技视界,2014(8):201-201. 被引量:1
-
7吕兆丰.大学德育引领着大学教育的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8(5):14-15. 被引量:4
-
8梅传声.高校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13):83-84.
-
9赵宝娟.拓展育德时空,建构“生活德育”[J].天津教育,2013(20):34-35.
-
10靳爱祥.卢忠仁著运动机制追踪求索过程记略(一)[J].精武,2009(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