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技术工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Chinese skilled workers after entering WTO: problems faced by and countermeasures
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6-50,共5页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参考文献2
-
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
2伊兰伯格 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同被引文献125
-
1周云璧.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24):54-55. 被引量:15
-
2涂云海.人才流动的经济学分析[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13-16. 被引量:4
-
3杨月洁,王丹.初论中国制造业灰领人才危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4):20-22. 被引量:1
-
4冯富珍,张青松.技术工人缺乏状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统计,2004,19(7):59-60. 被引量:3
-
5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9):13-15. 被引量:190
-
6民工、技工“荒”在哪,为何“荒”?: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结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4):56-59. 被引量:8
-
7常海庆.企业技术工人短缺的原因与对策[J].上海企业,2004(10):41-44. 被引量:7
-
8谢平楼.我国企业高技能人才资源短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培训,2004(10):19-20. 被引量:2
-
9杨涛.乡镇企业培训缺位的误区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33):45-46. 被引量:1
-
10洪伟峻.试论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及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50-52.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8
-
1姚建华.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技工短缺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8(11):78-82. 被引量:1
-
2赵铮,蒋选.企业特征与技术工人短缺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的调研[J].现代管理科学,2013,1(3):18-20.
-
3杨伟国,孙媛媛.英国应对技能短缺的政策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人口科学,2006(2):87-94. 被引量:11
-
4柴彦辉.转型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状况评估、分析与展望[J].职教论坛,2007,23(10S):8-17. 被引量:6
-
5林筠,高海玲,薛岩,范春环.国有制造企业技术工人短缺原因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3):213-216.
-
6谌新民,方瑜婷.高技能人才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45-50. 被引量:6
-
7赵铮,蒋选,姜雪.技术工人短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调查数据为样本[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6):63-68. 被引量:3
-
8明娟,卢小玲.技术创新加剧了企业技能短缺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1):76-8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31
-
1吕建强,许艳丽.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技能短缺及治理框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1):17-23. 被引量:17
-
2田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J].石油技师,2019(4):30-34.
-
3明娟,卢小玲,丘丽云.中国当前劳动力技能短缺与企业应对[J].南方经济,2021,50(4):1-17. 被引量:7
-
4汤伟伟,况敏.江苏省技能人才需求预测[J].职业教育研究,2010(8):5-7. 被引量:6
-
5安杰山.中职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0,26(28):64-66. 被引量:13
-
6洪彬彬,应继慧.中职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0,26(33):22-26. 被引量:6
-
7许竞.对我国“高技能人才”概念及养成问题的反思——基于国内文献的批判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3):63-67. 被引量:10
-
8胡蝶,张向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1):46-51. 被引量:4
-
9金永花.韩国应对劳工短缺的政策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人口与发展,2012,18(3):100-106. 被引量:1
-
10曾东升.从整体性治理视角探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实现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4):30-33. 被引量:5
-
1徐士强.“解谜”民工荒[J].中国皮革,2005,34(6):33-34.
-
2李跳舞.硅谷继续被仰慕[J].创业天下,2016(9):50-51.
-
3白培枝.我国的“农民工”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问题,2007(3):76-77. 被引量:1
-
4冯涛.2011年吴忠市利通区农民工务工情况调查报告[J].统计与经济,2012(2):54-56.
-
5简利君,晏敬东.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探讨[J].农业经济,2005(2):46-47. 被引量:6
-
6李锡英.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18-20. 被引量:4
-
7唐学玉,李世平,朱佳.农民工薪酬满意度实证调查--以江苏省常熟市农民工为例[J].调研世界,2009(2):31-32.
-
8石凯.创新机制实现“零”的突破——阆中市发展小额担保贷款事业的实践和探索[J].四川劳动保障,2009(7):15-15.
-
9张文莉.第二三产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中青年妇女)吸纳状况及前景的调查研究[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07):224-224.
-
10孙正林,佐赫.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估算与分担机制[J].学术交流,2016(10):142-146.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