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译介学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传播——访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谢天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专家与翻译理论家。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季刊主编。主要著述有《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译介学导论》《译介学》等。2012年12月16日,"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笔者对谢教授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采访的具体内容。
作者
谢天振
陆杏
机构地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翻译研究所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出处
《国际汉学》
CSSCI
2015年第2期16-18,共3页
International Sinology
关键词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译介学
谢天振
中国比较文学
翻译理论
文化经典
莫言
翻译成英文
主要著述
全译本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135
1
松浦友久.
和歌·俳句の汉(訁尺)につぃて——リズム論の観点から[J]
.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6):1-6.
被引量:5
2
高橋,史雄.
短歌和俳句的汉译也要有独特的音律美——兼与李芒先生和罗兴典先生商榷(其他)[J]
.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4):10-14.
被引量:5
3
実藤惠秀.
横ぁぃかう——羅与典氏の和歌汉訳论につぃて[J]
.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4):2-5.
被引量:2
4
罗兴典.
和歌汉译要有独特的形式美——兼与李芒同志商榷[J]
.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1):40-41.
被引量:3
5
李芒.
和歌汉译问题再议[J]
.日语学习与研究,1980,0(1):1-6.
被引量:4
6
李芒.
和歌汉译问题小议[J]
.日语学习与研究,1979,0(1):37-40.
被引量:11
7
许钧.
“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
.中国翻译,2003,24(1):8-13.
被引量:789
8
邵培仁,姚锦云.
寻根主义:华人本土传播理论的建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4):28-41.
被引量:19
9
冯胜利.
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
.中国语文,1998(1):40-47.
被引量:229
10
杨晓荣.
翻译理论研究的调整期[J]
.中国翻译,1996(6):8-11.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9
1
朱振武.
中国学者文学英译的困顿与出路[J]
.广东社会科学,2019,0(1):151-159.
被引量:14
2
张莹.
理论评价的三个原则和三个误区——以针对“译介学”的评价偏差为例[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2):31-38.
被引量:3
3
石金鹭,程丽霞.
基于OED的中国面食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J]
.海外英语,2019,0(22):43-45.
被引量:1
4
陈婷婷.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探索者——宇文所安的诗歌译介路径与特质[J]
.中国翻译,2020,41(3):91-99.
被引量:14
5
王银泉,徐鹏浩.
中医典籍译介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模式新探[J]
.外国语文研究,2020,6(3):86-94.
被引量:8
6
王真真,曾繁健.
“丝路”华文教育与当代中国文化的西渐之路[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1):50-57.
被引量:2
7
何志勇,孟海霞.
诗歌翻译的形式对等选择——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4):53-59.
被引量:4
8
祁芝红,李智.
从“全球本土化”到“在地全球化”: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路径分析[J]
.新闻大学,2021(9):75-89.
被引量:15
9
李心怡,马士奎.
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英译模式考察[J]
.译苑新谭,2024,5(2):109-119.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杜萍,林嘉新.
佛禅、诗歌与历史:论华兹生的白居易诗歌译介及影响[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1):310-322.
2
杨琳,许楠.
基于发展研究的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1):3-18.
被引量:1
3
孙宇雷.
和歌物语汉译章法考察——以《伊势物语》第84段为例[J]
.汉字文化,2023(6):178-180.
4
孙宇雷.
《伊势物语》现代汉语平行译本研究——以第81段为例[J]
.汉字文化,2023(3):172-174.
5
齐金鑫,李德超.
自是译界第一流——由林纾“二三流”选材说起,兼论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J]
.翻译界,2022(1):89-104.
被引量:1
6
何瑞清.
不同翻译研究范式与批评中的批评者阐释学立场[J]
.翻译界,2021(1).
被引量:2
7
侯杰,王梅.
回顾与反思百年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与传播[J]
.梧州学院学报,2020,30(4):60-65.
8
陈婷婷.
“中学西传”的先行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陈季同研究述评与思考[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786-790.
被引量:1
9
孙若圣.
“译文学”对“译介学”理论评价“误区”辨析[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1,33(1):103-109.
被引量:1
10
杨云霞.
话语“权利”抑或“权力”:辨析与再认识[J]
.学术前沿,2021(6):94-102.
被引量:16
1
“翻译的最新发展和翻译的未来高层论坛”在昆明举行[J]
.东方翻译,2017(1).
2
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J]
.东方翻译,2013(4):20-20.
3
林璋福.
1997年中国翻译学研究综述[J]
.中国翻译,1998(3):41-44.
被引量:3
4
耿强.
一幅当代国外翻译理论的地图——评谢天振教授主编的《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J]
.外语与翻译,2009,16(2):78-80.
5
陈浪.
“新世纪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侧记[J]
.外国语,2008,31(2):73-76.
6
“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会议通知[J]
.当代外语研究,2013(8):55-55.
7
四川外语学院[J]
.中国比较文学,2005(1):186-188.
8
刘士儒.
A Kind of与of a Kind的译法[J]
.中国科技翻译,1996,9(4):49-50.
9
"职业化时代翻译的重新定义与定位"高层论坛在长春召开[J]
.东方翻译,2015(6).
10
杜丽娟.
解读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谢天振先生《译介学》增订本评介[J]
.中国出版,2015(7):51-52.
被引量:3
国际汉学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