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OME)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SOM患儿120例,按术式分为穿刺组(n=60)和置管组(n=60),穿刺组给予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置管组给予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比较两组积液消退时间、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ABRⅠ波潜伏期、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置管组积液消退时间显著低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和置管组术后ABR、ABRⅠ波潜伏期、IFN-γ、IL-6和TNF-α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置管组术后ABR、ABRⅠ波潜伏期、IFN-γ、IL-6和TNF-α均显著低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置管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可有效改善SOM患儿听力及炎症,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出处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4期263-265,272,共4页
Chinese 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